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2024-04-29

1.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截止2019年,公司类型是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法定代表人是梁海山,登记机关是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资本是636841.67 万人民币,企业地址是青岛市崂山区海尔工业园内。
经营范围: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及相关配件、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按外经贸部核准范围经营);批发零售:国内商业(国家禁止商品除外)。

扩展资料:2016年8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海尔集团公司排名第38位。
2018年互联网交易产生交易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73%,包含海尔产品也包括社会化的B2B、B2C业务。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592.54亿元,增长33.68%;实现归母净利润69.26亿元,增长37.3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2.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截止2019年,公司类型是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法定代表人是梁海山,登记机关是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资本是636841.67 万人民币,企业地址是青岛市崂山区海尔工业园内。
经营范围: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及相关配件、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按外经贸部核准范围经营);批发零售:国内商业(国家禁止商品除外)。

扩展资料:2016年8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海尔集团公司排名第38位。
2018年互联网交易产生交易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73%,包含海尔产品也包括社会化的B2B、B2C业务。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592.54亿元,增长33.68%;实现归母净利润69.26亿元,增长37.3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3. 海尔是哪国企业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扩展资料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观念,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适合企业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
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发展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
参考资料: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海尔是哪国企业

4. 海尔集团是私人的还是国家的企业?

分类:  商业/理财 >> 创业投资 
   问题描述: 
  
 我们山东的海尔是私企还是国企?那张瑞敏是不是海尔的老板?如果是,,那他不成了中国首富了吗?啊哈哈。。。。。
 
   解析: 
  
 原来是国有,现在是股份制!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等于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10几年前,海尔的前身还是一个亏空147万元,资不抵债,工人拿不到工资,管理极为混乱的集体企业;到1998年,海尔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2亿元,利税10个多亿,产品出口到8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7665万美元。海尔的发展受到哈佛大学、《财富》杂志、《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的关注。 
 
  
 
 海尔发展之快的主要动力是创新精神,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8个字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海尔集团现在已拥有各项专利1700多项,是中国申报专利最多的企业。1998年,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一个新产品,每天申报两项专利,全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262项,有236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科技贡献率达63%。 
 
 海尔集团发展至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技术创新是企业高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的基石。名牌战略是海尔创新精神的载体,海尔名牌战略实施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5. 海尔集团是国有企业吗?

海尔集团是国企还是私企? 20分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丹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
 
 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 *** 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海尔公司是国有企业吗  
 看上去算是国企,其实不是 海尔集团的经济性质是旧体制下的二轻集体,城市二轻系统的工商企业和农村人民公社虽然也属于国家所有制的两种实现形式,但国家没有投资,而是通过政治运动把它们变成“二全民”。在所有制结构上,产权清晰的手工业合作社被改造成“财产归大堆”的“二国营”,私营经济被限制,实际上是被取消,结果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背离了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 *** 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1984年海尔开始创业的时候,员工非常羡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海尔得不到,很多员工说,我们不得“天时”;工厂是在平了一片坟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离火葬场很近,当时员工上班没活干,有的员工看着火葬场的大烟筒说:我们这个厂是火葬场的八车间,言外之意,这个厂早晚要完蛋,年年亏损,不得“地利”;1984年上半年,厂里还有800多名员工,到了下半年,剩下不到700人,有100多人写了请调信调走,人心涣散,不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样样皆空,很多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 海尔在80年代的时候,企业里只有3个电大毕业生,那时大学毕业生都想到 *** 部门、科研单位、国有企业工作,集体所有制企业一个也招不进来。实际上,连张瑞敏都是被迫赴任的,因为连换三任厂长企业不见丝毫起色,张作为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责无旁贷。而他拉时为家电公司普通干部的杨绵绵一起创业,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
  海尔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
 
 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 *** 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海尔集团 属于“私营民营”还是“国有企业”还是“国内上市公司”  
 国内上市公司
  青岛海尔是国企吗  
 怎么说呢,不是纯国企了,是混合制,你去应聘就能感受到那种感觉了,不同的部门可能隶属的编制不同,所属的企业性质也不同,因为海尔分很多很多团队,都是不一样的,很麻烦,你去什常部门享受什么编制什么性质最好问清楚
  海尔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  
 民企 --     我假装无所谓,告诉我自己,我那么的坚强,我可以承受一切的。可是,当我被遗忘在角落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输不起,我会害怕。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海尔创业时是集体企业,只不过后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 *** 都给予了海尔以“国有企业般的”大力扶持。时至今日,却很难界定海尔集团的资产中有多少是国有血统,多少是集体色彩。
 
 “加强监管有好处,因为海尔的股权还很不明晰。”海尔前某高管说,“不管海尔的管理层怎么持股,海尔集团的资产都不是个人的。”
 
 据这位人士介绍,当年中国的冰箱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海尔如果当时不是挂在二轻局下面,它连一开始的冰箱生产许可证都拿不到。
 
 这位人士还透露,当年建设海尔工业园时,有外国公司想来办合资企业,因此也想弄清楚海尔的股权结构。
 
 “我对他们说,不用股权证明,比如,海尔占30%股权,外资占70%股权, *** 盖个章,就有效了,海尔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证。”
 
 而事实上,青岛市对海尔等几家大企业的土地基本上都无偿划拨。比如,海尔在黄岛工业园的那块地就未花分文, *** 甚至还让原来在那里的一个小工厂挪了地方。
 
 作为海尔的“同城兄弟”,海信也曾同样得到过 *** 土地的无偿划拨。记者了解到,海信通过接管原青岛机械电子局的下属企业,安置好这些企业的职工后,就得到了大量的廉价土地。目前,海信已成为青岛市第一大房地产商。
 
 同样的情况在海尔身上也出现过。在海尔发展过程中,曾经兼并或者通过 *** 指令划拨得到了许多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土地也成为海尔资产的一部分。近年来,青岛市土地价格飞涨,以此获得的土地价值难以估量。海尔由此增加的资产数量,应以怎样的口径计算国有成分,成了一个难题。
 
 至于银行贷款,民营企业必须抵押才能贷款,而海尔以信誉就能贷款。它享受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受的待遇。
 
 在报关程序上,青岛市海尔这样的大企业可以先出口再报关,民营企业就很难这样了。 *** 给予海尔的支持包括贷款、税收、土地的优惠政策等等。
 
 “所以,海尔‘挂上’国有企业的牌子,是有好处的。”这位海尔前高管如是说。
  海尔属于什么企业类型 5分  海尔 现在到底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在中国和世界?谢谢解答! 40分 
 民营企业对外宣传是这样的!但是 *** 人已经在里面了属国营企业了!
 
 因为它已经是中国 *** 对外宣传的一面镜子了。
 
 他对世界当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个不是一下能说的清楚的。
  海尔是上市公司吗  
 是啊,呵呵,上海上市,代码:600690
 
 记得前年去山东的一家证券公阀面试,问的问题是:海尔的股票代码是都少?当时就傻了,2000多只股票呢,呵呵

海尔集团是国有企业吗?

6. 海尔是不是中国的

海尔是中国企业,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
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旗下网站有,海尔品牌官网,日日顺、海尔官方商城等等  送装一体、货到付款全国最广

7. 海尔集团在海外的品牌战略是什么

  研讨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海尔集团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研讨会上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海尔为什么要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过三道坎:第一道坎是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第二道坎是进入决赛后,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第三道坎是获得利润后,要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早上好!这么多领导参加海尔今天的研讨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感动,因为今天是星期日。外交部李肇星部长也来了!年底领导们工作都非常繁忙,今天来参加海尔的会议,这是对海尔的最大支持!而且海尔在21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座的各位领导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研讨会是说海尔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这个战略是我们准备从明年开始实施的。这个题目不仅是对海尔,对于全国的企业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海尔,我感到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
  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全球化品牌战略
  主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逼迫。加入WTO之后,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现在你不可能在全世界找到一块不是国际市场的市场,都是国际市场。在加入WTO之前,有的企业负责人对我说,外国企业来了之后,让他占领大城市,我到农村去;而中国市场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国内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孟加拉是全球49个最贫穷国家之一,但是,国际名牌全在他们那儿有竞争。所以,这是不能退缩而且必须迎上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全球竞争中取胜的标志是品牌,因此必须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但是如果想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又取决于你的全球化品牌的战略。
  在全球化运作的能力方面,我们的国际化名牌的对手,有着我们所不具备的全球市场网络和全球化竞争的素质。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很多探索,我们上一个阶段叫做国际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这一点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在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过三道坎
  我们从1984年创业至今只是较好地抓住了国内机遇,但完成全球化品牌的战略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对海尔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至少要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就是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
  现在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上有没有资格都是一个问题,更不要说参加决赛了。就像奥运会一样,你要参加跳高,可能入围标准是2米,你现在才跳1.8米,连入围资格都不够。
  入围资格首先是解决布局的问题。海尔在全世界有30个制造基地,要想在全世界都布满了,那还需要很大的力度。我们这几年利润下降,也有很多原因,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你到全球去布局,为品牌打广告,没有钱是做不成的。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他们在全世界都布局完了,中国是他最后一个进入的市场,他可以利用原来上百年的积蓄、上百年的力量把中国的市场做好。我们只有二十年,集中这点小小的力量要进入那么多的世界市场,对我们是一种制约。人家是集中力量以十攻一打中国市场,我们则是全面出击以一攻十,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营销体系以打造当地名牌。所以我们是刚刚开始,后边的路还很长,也非常艰苦。有一个跨国大公司到中国来,目标就是战略性亏损5年,报道说今年他们已经开始盈利了,但已经经历了9年,对于这么大一个公司需要9年,对于我们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场攻坚战,而且是刚刚拉开序幕。我们在全球化的开拓更要面临长期的对发展和利润的影响。
  从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上看入围及决赛的问题,我们则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研发。在质量方面,中国的企业都有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入围国际市场就非常困难。为什么呢?你可能只是小规模的生产。现在要求的质量水平是什么水平呢?是在大批量、多品种、新品多的情况下,仍能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用户的需求,只有这种满足全球化要求的质保体系,才可能进决赛圈。具备高质量是入门的资格。如果做不到,市场就会抛弃你。比如说在纽约销售的产品,如果到用户家上门服务的话,企业平均要花费的费用是75美元,如果你这个产品就卖150美元,我不可能拿和产品一样的价格来维修;即便300美金拿出一半的钱来维修产品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拥有市场,连入围资格都没有。
  研发也是一样的,有可以参与竞争的基本素质才可能入围,如专利、标准等。我们的专利在中国家电企业算是最多的,我们的发明专利也是最多的。中国的家电企业,包括中国所有的企业,入围两项国际标准的,我们是第一个,在这之前没有,应该说是不错的。但是到国际市场这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已,或者说这只是一个竞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你必须把这个专利转化到市场上有差异化的产品上。实际上国际标准也是这么定的。比方电热水器防电墙的标准,因为过去发达国家的热水器不考虑电的安全问题,因为电路系统非常安全,但是到发展中国家不行,比方中国做过一个统计,中国家庭的接地不合格或者没有接地的占52%,有的电线甚至接到水管上,这非常危险,如果没有接地,很可能地线带电传到热水器上,很有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的防电墙热水器使用中,不管是地线还是上面的线带电,出来的水都不可能带电。
  我们的产品差异化最后能做到多大?是国内的产品差异化还是全球的差异化?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全球的差异化。现在我们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做得非常好,世界各国政府肯定会支持这种工作,为什么呢?洗衣粉对环境污染非常厉害,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没有污染,另外,也可以节约很多水。目前我们还需要取得全世界各地的水样,因为洗衣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取决于当地水的特性。比如我们到印度去,在印度新德里卖得很好,到孟买就不行,所以我们现在准备解决不用洗衣粉洗衣机不管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在全世界销售了。
  要参与国际竞争很重要的是企业运营的竞争力。归结起来就是三个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个流我们在中国做得很好,到国际上也还有差距。
  比方说物流,我们是中国物流协会确定的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企业,在中国算是不错的,到国际市场上还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入围就是要进入全球的物流网络,但要进决赛就要能保证货物不落地。实际上你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即使有仓库,你也进不起。在青岛保税区,租一平方米仓库不到8美金,到美国纽约是55美金,所以落不起。
  在资金流方面,正现金流是入围的标准。现在中国已经遇到了很大问题,我们中国企业出口,坏帐率是5%。5%的概念就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大量的应收逾期会有很多坏帐,所以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化企业很大的问题。在资金流方面,我们在国内可以,比方我们是唯一一个现款现货的,但是国外我们的品牌还没有足够大,你就不可能做到现款现货。
  再一个就是信息流,信息流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说每台产品都有条形码,不管到哪个地方去,都有可追溯性。在国内我们基本上大城市都可以做到人码、物码、定单码三码合一,但是在国外还有很大的问题。
  所谓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说到底都要有很好的客户网络支持,否则不可能流起来。比方到国外去,产品必须到仓库,原因在于你的客户网络还不支持,如果支持的话可以直接发到店里去。所以说到家的话还是企业的竞争力,要有产品的竞争力和营销的竞争力,体现的是系统整体的能力。国外市场有决赛资格的只是几家垄断企业,要挤进去就要做很长期的努力和奋斗。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道难题。
  第二道坎是:进入决赛后,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
  有的可能刚刚过了入围的资格,进入决赛还不行;有的进入决赛,但是竞争力还不行。如果进到决赛了,那不是目标,还有第二道坎就是利润问题,因为进入决赛不等于你有利润,没有利润你赔钱进去,最后还要退出来,所以这就是我们能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
  中国企业一开始利润都很好,现在利润都非常困难,有的是全行业亏损,为什么呢?我们一开始的利润是怎么来的?不是靠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来的,是靠改革开放的形势带来的。原来整个市场是一片空白,你干什么赚什么,干什么可以卖出去什么。我们海尔也不例外,海尔一开始的利润就是这个机遇来的,而且我们的机遇抓得相对比较好。比方冰箱,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你出来的产品要多少钱就能卖多少钱。而且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连续三年光空调一个产品每年赚十亿以上的利润。就是机遇抓住了,很快就进入了多元化,又利用资本积累进入到国际化当中。但是现在再进入全球化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剩下的就要靠自己。
  我觉得今后的利润没有机遇利润,而是双赢利润,就是你有什么样好的资源,人家给你什么样好的资源,是资源换资源。
  上游的分供方能否给你优质资源完全取决于你的资源。像英特尔这种很大的公司,他给你的东西绝对取决于你自己,你要的量很大,你的发展前景很好,他给你的产品很好,而且价格会很低。如果说你要的量很少,价格高一倍。还有的分供方可以提供他的设计专利和资源,但这也取决于你的产品的竞争力。
  下游企业也是一样。到大客户当中去,他们是否给你提供最好的位置,完全取决于你的产品是否能比他现在销售的产品赚得更多。我到欧洲去,我到一个一个的连锁店去拜访他们,我们说海尔的产品怎么怎么好,人家只是一句话,我这个商场一共就四五个品牌,你可以进来,进来之后,你能超过哪个产品你就进,超不过你就别进;我现在卖得最差的产品是什么,他给我的毛利是多少,你能超过他,我就叫他走掉。所以全球化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竞争力。
  同样,对用户也是一样。你的产品可不可以变现,取决于用户能不能掏钱。用户能否掏钱则取决于你的产品能否比其他产品为他带来更多的实惠。第一个就是性价比,人家会比较:你这个价格对我来说合不合适?第二个就看你的产品能不能给我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也就是更大的差异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换来利润。所以,在家电方面,全球一般就是四五个大的国际品牌,要和他们竞争,就需要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道坎是:获得利润后,要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有双赢能力才能获取利润,也才有了真正在市场上发展的后劲。
  但双赢能力取决于你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快地创造需求。但这一切又取决于人的竞争力,而且是遍布全球的人的竞争力,因此就有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怎么样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
  海尔能够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外部的机遇与其它企业相比都是差不多的,很多企业原来比我们好得多,现在都销声匿迹了,我们能够发展到今天,取决于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员工的努力,另外很大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被大家认同了,我们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创新。
  但是我们原来的企业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而且面对的是中国的员工,大家有共同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东西都被我们吸收了,比如“三纲”,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文化的基础。三纲第一条就是“明明德”,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单位都不存在的一个氛围:就是透明的人际关系,所有人的上升、提拔都靠竞争,所有东西都是公开透明的。其实中国人希望有这么一个环境,而现在其实很多企业做不好,就是因为有小帮派。但开拓国际市场所有的都是靠竞争,所有都是公开竞争,人们很心情舒畅地工作。第二个是“亲民”,每个人都要有创新。第三个是“止于至善”,目标无止境。我们是以这三条制定海尔不同的发展战略,制定海尔的精神,也保证了海尔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得到员工的认同。
  但是到国际上去又有不同。到国外去,文化的差异很大。比方到欧美,就是一种休闲文化,休闲是不可侵犯的。我们一开始到美国去,李肇星部长给我们很大的支持,亲自到我们在美国南卡州建的工厂开工仪式上给我们打气,到今天为止,我们的美国空调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很快,短短几年从一亿美元达到五亿美元。但是再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这种融合非常困难。我们到日本去,日本人对你很恭敬,但是日本人没法接受我们海尔的文化,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因为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与海尔的“彻底的成果主义”的文化有冲突。当然在东欧、中东有些文化差异也是给我们带来很多新课题。
  所以,我们现在制定了新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其目的就是适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发展。
  企业精神就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这和原来的企业精神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强调以中国为据点,向全世界辐射,新的企业精神就是强调全球化,美誉全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的前提就是要创造优质的资源以换取美誉的资源。德鲁克有句话叫做“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两个工厂用的材料一样,但是干出来的产品价格就不一样,也就是很多世界名牌到中国来代工,我们交给他的产品是10美元,但是他可以卖到100美金,那个差价就是他创造的资源。确切的说就是创造一个世界名牌,这个世界名牌要靠创新来创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另外我们新的工作作风是“人单合一、速决速胜”。原来主要是强调速度,在市场机遇多、市场空间大的形势下,速度是第一位的。更快地抓住市场机遇,虽然准备还不足,但市场供不应求,也会赢。开发的产品虽然有失败,但有一个成功也会赢,因为利润空间大。
  但今天不但要有速度,还要有速度与精准的统一,因为环境变了。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速度与精准统一的问题。“单”是市场第一竞争力,人与之合一就要服从这个要求,在事先确定的、而不是上级下达的市场空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商机,产生快于对手的竞争力。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拓展两张皮的问题。管理历程的各阶段,中国企业未经历过。可以压缩其历程,但不能跨越。人单合一就是在以外部市场目标为中心强化内部的管理。
  人单合一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接受。因为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个创新的发展模式被许多国际上的商学院和管理界人士看好,但均认为实施很难。
  综上所述,对我们来讲还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过去的21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了!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虽然艰巨但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必须要走的道路!我自己感觉现在越做越难做。到海外去,刚出去的时候觉得挺好,出去之后就觉得很难了,现在想退也退不回来,也没有退路。所以有一点像禅宗所说的那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这就是禅宗的境界。我现在就是处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让我们尽快能够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谢谢!

海尔集团在海外的品牌战略是什么

8. 请介绍一下海尔公司在海外的发展情况

海尔在海外的发展比较好,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中国企业的代名词。
海尔可是公认的在海外发展最好的国产家电品牌了。2020年上半年,海尔海外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美国市场收入同比增加6.5%,日本市场同比扩大16.4%,东南亚市场增长7%。全年海尔海外营收达1013.52亿元,同比增长8.61%,占整体营收48.33%,较2019年提高1.85pct。其中,北美为海尔智家最大海外市场,2020年营收达到637亿元,同比+10%,欧洲市场2020年实现营收165亿元。
海尔全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建立在海尔对全球市场的本土化布局基础之上。目前,海尔已在北美、欧盟、日韩、非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建立本土化的机构,30个海外制造基地、22个贸易公司和8个设计中心的建立使海尔实现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的本土化研发、制造和营销,2007年,海尔海外营业额实现超过33亿美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海外机构当属美国海尔。由美国海尔研发团队参与设计、美国海尔工厂制造、美国海尔贸易公司营销的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等高端产品备受青睐,引起当地主流品牌的极大关注,海尔的研发能力和满足美国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推广已经让老牌家电厂商感到威胁。
拓展资料:
1、海尔早在十几年前便具有领先的全球化视野和战略,在欧洲、美国、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进行制造和研发等层面的布局。2012年,海尔成功完成了对新西兰当地市场最大家电品牌斐雪派克的收购,海尔品牌在新西兰白电市场份额占比15.4%,与斐雪派克双品牌合计占比43%,成为新西兰白电市场第一。2016年,海尔以55.8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 Applicances)家电业务,很快海尔+GE Applicances的组合便拿下北美空调市场近1/3的市场份额。随着海尔在海外并购及市场拓展陆续展开,海外业务管理运营经验不断积累,海尔的竞争优势越发突出,目前海尔的海外营收超千亿元。【摘要】
请介绍一下海尔公司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提问】
亲^8^您好,我是百度咨询平台合作的老师,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海尔在海外的发展比较好,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中国企业的代名词。
海尔可是公认的在海外发展最好的国产家电品牌了。2020年上半年,海尔海外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美国市场收入同比增加6.5%,日本市场同比扩大16.4%,东南亚市场增长7%。全年海尔海外营收达1013.52亿元,同比增长8.61%,占整体营收48.33%,较2019年提高1.85pct。其中,北美为海尔智家最大海外市场,2020年营收达到637亿元,同比+10%,欧洲市场2020年实现营收165亿元。
海尔全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建立在海尔对全球市场的本土化布局基础之上。目前,海尔已在北美、欧盟、日韩、非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建立本土化的机构,30个海外制造基地、22个贸易公司和8个设计中心的建立使海尔实现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的本土化研发、制造和营销,2007年,海尔海外营业额实现超过33亿美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海外机构当属美国海尔。由美国海尔研发团队参与设计、美国海尔工厂制造、美国海尔贸易公司营销的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等高端产品备受青睐,引起当地主流品牌的极大关注,海尔的研发能力和满足美国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推广已经让老牌家电厂商感到威胁。
拓展资料:
1、海尔早在十几年前便具有领先的全球化视野和战略,在欧洲、美国、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进行制造和研发等层面的布局。2012年,海尔成功完成了对新西兰当地市场最大家电品牌斐雪派克的收购,海尔品牌在新西兰白电市场份额占比15.4%,与斐雪派克双品牌合计占比43%,成为新西兰白电市场第一。2016年,海尔以55.8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 Applicances)家电业务,很快海尔+GE Applicances的组合便拿下北美空调市场近1/3的市场份额。随着海尔在海外并购及市场拓展陆续展开,海外业务管理运营经验不断积累,海尔的竞争优势越发突出,目前海尔的海外营收超千亿元。【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