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影评 急

2024-05-13

1. 《山河故人》影评 急

几年前看到过贾樟柯导演本尊,在中国美院放映他的《三峡好人》,从细节看出他是个过度注重羽毛的人。那时候他和张艺谋因为艺术片和商业片在院线排片等问题闹得很僵,有一种势不两立的感觉--而今,他的影片仍在坚持非商业路线,而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多,从前不久不获批准上映却被传播得沸沸扬扬的《天注定》,到如今这部新作《山河故人》,他在审视,也在探讨中国人的情感、生命状态,只是对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分不再持有那么决绝的态度,他在杭州发布会时明确表示,希望有更多新导演能冲破这层"壁垒",超越他们这一代导演。


看完《山河故人》这几天,一直听叶倩文的《珍重》。这首歌如果不是贾科长在电影中重复了几遍,估计无人会对这首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歌曲有什么兴趣。可是它相得益彰地出现在影片中,很平均地在三部分里都出现了一次。每次都放了前奏和很少一部分,却一下子烘托了气氛。起初并不明白贾科长为啥要莫明其妙放一首粤语歌曲在电影里,显得格格不入,继而觉得那是90年代,香港台湾流行歌曲肆虐的时代,小年青追求流行的东西,所以放在片中并不觉得突兀,但是这首《珍重》仍显得出跳。就像贾科长电影中有意"植入"的一些隐喻和象征,它起着点化和烘托主题的作用,虽然只是一首歌而已,却有其每次出现时的不同蕴意。


比起贾科长别的电影,这一部竟然显出一点时尚的感觉,大概与后面发生在2025年澳洲的故事相关。这部电影三段式的分割与连接,其实很有意思。1999年的故事发生在山西汾阳,煤矿粉尘扑面,三角恋情的纷争最终尘埃落定;2014年仍是在山西,但已是事过境迁,离婚的离婚、患病的患病,岁月的沧桑和贫富悬殊都显出来了;2025年则到了澳洲,人物也转移到下一代,已无家可归,家已经成了挂在脖子下的一串钥匙。


电影的叙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地方上有点姿色和文艺细胞的女人,被两个男人争夺,最终嫁给了有钱的那一位。没钱的那位远走他乡,最终落得肺病返回故乡,才发现女人已经离婚,孩子跟那个有钱男人去了上海,然后再去了澳洲。多年后,孩子在异国他乡长成了小伙子,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父亲语言不通,成了完全的"香蕉人"(ABC),他试图寻"根",却发现大海茫茫……


其实三段电影有连贯,讲述的是一家人的故事,看起来也很通顺,但主题的统一性上仍显得有些差强人意。所谓的"山河故人",从我们臆想到的"乡愁"中剥落了,它前两段看起来是对一段婚姻故事的戏弄和调侃

《山河故人》影评 急

2. 如何评价电影《山河故人》

人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只能在成长老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它撕扯磨擦。有的人选择顺从,搭上了便利的高铁;有的人却跟不上过快的变化,被粗暴的气流拽动,踉跄、跌倒。一快一慢之间,人跟人就这样失散了,再也聚不起来。你以为他们之间相隔的不过是汾阳与邯郸的距离,再远也不过是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距离。事实却是,他们相隔的是 1999 年与 2014 年、2014 年与 2025 年的距离。 

一步走岔,就会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冲向不同的时空。个体在强大的社会背景面前,就是这么脆弱卑微。 

这样的命运悲剧,在梁子身上尤为深刻。在煤矿干着管理安全帽顶灯这种「低端活」的他,与「高端人士」张晋生同时喜欢上了沈涛。这场看似平等的争夺中,处处体现着时代的烙印。张晋生?2000?着「德国技术」的骚红桑塔纳,能给沈涛买来她中意的 CD,会在洋气的迪厅里与沈涛共舞。而梁子面对着这些新生的事物,无能为力。在世纪之交的 1999 年,人们的生活面临着无法阻挡的剧变和分裂。手机、私家车和互联网带着一些人上了对岸,而另一些人被无情地甩在了河流的这头。当沈涛心中的的天秤逐渐偏向张晋生时,绝望愤怒的梁子只能挥拳以对。 

这次挥拳或许是他最后一次的反抗。1999 年,梁子还能有骨气说出「我讨吃谁家也不会讨吃到你张晋生头上」的硬气话。然而这样的骨气也经不起在矿井下被打磨 15 年,最终化成了在借钱治病时的欲语还休,化成了面对沈涛递来的几沓人民币时,有气无力的言谢。他没有客套推辞,只是嗫嚅着问了一句:方便吗? 

在电影的第三章节里,导演没有再交代梁子的结局,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倒在了癌症面前。这或许从侧面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像梁子这样被时代甩下的人,在 2014 年的生存已是挣扎,到了 2025 年就更不会有他们的位置。 

事实上,当梁子与矿工同事们合影的一幕,打出「2014 年」的字样时,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违和感。他们背后那栋破旧的楼房,合影使用的老式照相机,梁子那身邋遢土鳖的穿着,都让人觉得明显不属于我们正在生活的这个年代。 

而这种微妙的违和感不时出现在电影中。张晋生的骚红桑塔纳与周遭土气的县城,寒碜窘迫的梁子小两口与疾驰而过的和谐号动车,张到乐洋气的国际学校制服与老旧缓慢的绿皮火车,沈涛父亲的灵堂与不远处开发中的楼盘……这都是人与时代步调不一而磨擦出的刹车痕。有磨擦必有痛苦,但导演没有过分渲染,只是平静地将这些痕迹示人,让我们自行品味背后的悲欢离合。 


而一辈子没离开汾阳的沈涛,一直在努力保持着与时代的亦步亦趋。在 1999 年和 2014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她做出了两次关键的抉择——与张晋生结婚和放张到乐出国,这样的抉择放逐了重要的人,也将她驻留在了原地。那首数次响起的《珍重》,是她一生命运的绝妙注解。「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分合之间,故人四散,近三十年间能陪着她驻守的,唯有那条老狗罢了。 

呐,人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如何处理与它的关系,就看各人造化了。

3. 如何评价电影《山河故人》

从《小武》到《三峡好人》再到《山河故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创作对我来说意识不到改变,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的,跟着不同题材寻找不同方法的一个过程,要说改变巨大的,就是剧组伙食变得越来越好了。

所以《山河故人》应运而生。这个电影跨越了三个时代,每一段都运用了不同的画幅。99年我用DV拍摄了很多纪录素材,用了一些在电影中,打开1999年的DV素材,看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在迪厅跳舞,觉得这样的画面已经很难复制了,当时素材的画幅是4:3的构图,那些非常有时代气氛的镜头,很难再用剧情片的方法重现当时的氛围。我决定用这些素材,就把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都拍成了4:3画幅。第二部分也用了这几年的纪录片,当时就用的16:9的构图,后来索性最后一部分用成宽画幅的,这样通过三种画幅正好能够带来不同时代的清晰辨识,最主要的还是忠实于过去拍的那些老素材。

在配乐上,我选用了两首歌曲,一个是《go west》,一个是《珍重》。这两首歌早在写剧本的时,就很自然的、不自觉的写进来了。《go west》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开始时间是1999年,表达的又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所以我在想99年的时候,年轻人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娱乐的?自然而然的想到那个时候流行蹦迪,《go west》这首歌是当时的迪厅金曲。对我来说,只要这首歌响起,我就能想起自己的青春时代,这首歌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青春记忆。而《珍重》则是因为我一直喜欢叶倩文的歌,从90年代一直听到现在,一直反复在听。我觉得叶倩文的歌具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情义的感觉,就好像(两人)共赴江湖路,面对共同的危机,不仅有情,还有义。情义相连(的感觉)在目前的流行乐中比较减弱了,《山河故人》是一部有情有义的电影,所以不自觉的使用了这首歌。

关于一些隐喻,比如『枪』的段落,也有网友问过我。1999年,张译所饰演的角色张晋生刚刚下海经商,那个时代崛起的新富阶层,很多人游走在灰色地带,也有很多人身上有枭雄般的鲁莽,动刀动枪可能是常有的事。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宣言,不一定会实施。当张晋生移居到澳大利亚,50多岁的时候,他买了很多枪,这些枪实事上带给他对故人的思念,甚至对敌人的一种思念,因为在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似乎连过去生活中的敌人,也成为渴望靠近的对象。

还有一个是影片结尾赵涛的一段舞蹈,好多人说这个前后呼应,其实片尾赵涛的舞蹈是计划外的产物,原来的结尾只是赵涛幻听,听到了儿子在澳大利亚叫她,是一个魔幻的处理。但是在看景的时候,我站在汾阳的一片空场上,听到远处城市里传来我青春时候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当站在那里与过去所喜欢的这首歌相遇的时候,有一种和青春重逢的感觉。我一下子觉得应该把结尾改成赵涛这个人物,在50多岁的时候,她也听到了一首她青春时候的歌,与青春重逢。而跳舞这个动作,在我的理解中,(是为了表达)这个女性仍然具有一种生命力,无论她过去经历了什么。

最后,我想说的是,阔别银幕9年,我有一些感触。9年我的故事片没有在大银幕上放映,可能更多的是生气,而不是遗憾。希望这次《山河故人》大家能来电影院来看。因为我们整个电影创作的思路都是以大银幕的想象为基础的,包括分镜头的方法、景别的选用、演员的表演,只有在大银幕前才能比较完整的感受电影的美感。

最后的最后,就在今天,四海发行,五洲发行,万达院线携业界院线的朋友给予了支持,使得这周末三天有6%的排片,希望大家能抓紧最后的时间,让影厅坐满,这样才能让《山河故人》在大银幕留的久一些。

如何评价电影《山河故人》

4. 如何评价电影《山河故人》

如此山河何故人
文/梦里诗书

文艺从来不会是一种作态,山河的情怀更不是以粗估的镜头一味来消费底层的贫穷,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再 难见其早期作品那耐人寻味的真实,反之充斥着做作的的虚伪和自以为是的情感,看到的只是一个导演讨巧博情于西 方的臆想。


这次的贾樟柯将电影聚焦一个家庭二十多的情感变迁,以1999年的昨天,2014年的今天,2025年的明天三个节点为展开,但乍看有以山河乡愁底蕴的依托,实则人物塑造缺乏实态,情感倍感空洞,那冗长难耐的叙事,所见只是导演一味的渲染县城底层的贫穷,而于此之中在1999年的昨天女主赵涛徘徊于煤矿主与矿工的三角之恋,最终选择了煤矿主,2014年的今天,昔日的矿工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事,如此情节,无非就是想在电影中寄予时代感,在西方彰显出自我敢于呈现古难的电影斗士形象,实则其所作只是如同一个怨妇无知的埋怨命运的无常,敷衍了事的剧情缺乏内在深层次的攫取。


2025年的明天,这个导演虚构的未来,煤矿主孩子移民澳大利亚的展开,更充斥着狗血的噱头,一段老人与孩子的不论之恋,令人乍舌,这种未尝有何奠基的情感,大尺度的激情戏,彻底破坏了这部电影仅存的那一丝山河故土的乡愁,胡编滥造的天雷滚滚,却又在此时还在妄以寄予探讨何情感的传递,为人所见只是写实的镜头下填充了虚无的情感,如此娇柔的假大空,令人不可思议他是那个昔日能拍出《站台》《三峡好人》这般真正深谙时代的贾樟柯。


《山河故人》诟病的根源在于电影仅只是停留在了形式主义的层级上,那悲伤苍凉的基调与写实语境的糅合,虽仍是昔日的贾式风格,但剧情与人物的彻底失败,是其难掩的缺陷,电影在磅薄的时代背景下没能形成一个真正以故事为寄予的山河故人,没有人会对一个好故事说不,哪怕它是一个悲剧,敢于揭露国家阴暗《熔炉》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如《山河故人》这般只是如简报般的将几个故事拼凑一体,人物剧情的虚缥缈,力图彰显的一腔情怀也就变的那么不足以为道了。


真情实感的流露还是故作姿态的弄人,这种好与坏在电影中是当下立断的,当本自深赋时代充沛的情感化作了虚伪的造作,如此山河何故人。

5. 如何评价影片《山河故人》

人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只能在成长老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它撕扯磨擦。有的人选择顺从,搭上了便利的高铁;有的人却跟不上过快的变化,被粗暴的气流拽动,踉跄、跌倒。一快一慢之间,人跟人就这样失散了,再也聚不起来。你以为他们之间相隔的不过是汾阳与邯郸的距离,再远也不过是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距离。事实却是,他们相隔的是 1999 年与 2014 年、2014 年与 2025 年的距离。

一步走岔,就会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冲向不同的时空。个体在强大的社会背景面前,就是这么脆弱卑微。

这样的命运悲剧,在梁子身上尤为深刻。在煤矿干着管理安全帽顶灯这种「低端活」的他,与「高端人士」张晋生同时喜欢上了沈涛。这场看似平等的争夺中,处处体现着时代的烙印。张晋生?2000?着「德国技术」的骚红桑塔纳,能给沈涛买来她中意的 CD,会在洋气的迪厅里与沈涛共舞。而梁子面对着这些新生的事物,无能为力。在世纪之交的 1999 年,人们的生活面临着无法阻挡的剧变和分裂。手机、私家车和互联网带着一些人上了对岸,而另一些人被无情地甩在了河流的这头。当沈涛心中的的天秤逐渐偏向张晋生时,绝望愤怒的梁子只能挥拳以对。

这次挥拳或许是他最后一次的反抗。1999 年,梁子还能有骨气说出「我讨吃谁家也不会讨吃到你张晋生头上」的硬气话。然而这样的骨气也经不起在矿井下被打磨 15 年,最终化成了在借钱治病时的欲语还休,化成了面对沈涛递来的几沓人民币时,有气无力的言谢。他没有客套推辞,只是嗫嚅着问了一句:方便吗?

在电影的第三章节里,导演没有再交代梁子的结局,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倒在了癌症面前。这或许从侧面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像梁子这样被时代甩下的人,在 2014 年的生存已是挣扎,到了 2025 年就更不会有他们的位置。

事实上,当梁子与矿工同事们合影的一幕,打出「2014 年」的字样时,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违和感。他们背后那栋破旧的楼房,合影使用的老式照相机,梁子那身邋遢土鳖的穿着,都让人觉得明显不属于我们正在生活的这个年代。

而这种微妙的违和感不时出现在电影中。张晋生的骚红桑塔纳与周遭土气的县城,寒碜窘迫的梁子小两口与疾驰而过的和谐号动车,张到乐洋气的国际学校制服与老旧缓慢的绿皮火车,沈涛父亲的灵堂与不远处开发中的楼盘……这都是人与时代步调不一而磨擦出的刹车痕。有磨擦必有痛苦,但导演没有过分渲染,只是平静地将这些痕迹示人,让我们自行品味背后的悲欢离合。

而一辈子没离开汾阳的沈涛,一直在努力保持着与时代的亦步亦趋。在 1999 年和 2014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她做出了两次关键的抉择——与张晋生结婚和放张到乐出国,这样的抉择放逐了重要的人,也将她驻留在了原地。那首数次响起的《珍重》,是她一生命运的绝妙注解。「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分合之间,故人四散,近三十年间能陪着她驻守的,唯有那条老狗罢了。

如何评价影片《山河故人》

6. 如何评价电影《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的叙事结构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主角张晋生、沈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彼此感情失和而离婚,还是年迈的老父亲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被逐渐放大,进而引发观众共鸣。“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父母在,不远游’已经作古,离开了山河的人们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回家的钥匙。”而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于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
通篇看来,不难看出导演的用心,一部走心之作虽并无太多波澜,但是对细节的拿捏,人物刻画却是恰到好处。片中沈涛最后一个人跳舞的片段令人感动,与开头的迪斯科首尾呼应,表达了一种山河还在,物是人非的感觉。影片中演员们的表演同剧情的发展一样中规中矩。反倒是客串出演的张艾嘉和董子健上演的母子恋让人印象深刻颇为惊艳。而贾樟柯依旧是如希区柯克一样,继续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着路人甲乙丙丁。
由小混混、矿工、考古佬到上一部的煤矿大佬板,客串觉得的变化也是自身成长的折射。《山河故人》的1999开场和2025结尾,都在汾阳,迪斯科舞厅和飘雪孤舞中响起Pet Shop Boys《Go West》,走了一圈又回到起点。叶倩文的《珍重》,由汾阳CD试机、2014火车途上的iPad,再到2025张艾嘉给九十后董子健用黑胶播放,不都是贾科长对观众语重心长的问候。电影旅程无论历尽多少转折,出走世界后回到老家,又一个十年,霹雳初心依旧,坦然似是故人来。
在中国电影市场整体红火兴盛的情况下,文艺片却还是红火之下的一片阴冷。作品要么叫好不叫座;要么墙内开花墙外香,要么直接石沉大海。文艺片整体处于市场弱势地位,面对广阔的市场总是疲软。而《山河故人》的此番成功突围得益于导演的走心,准确的抓住了人们欢聚离别的情感变化,用文艺气息浓重的表现方式展现出来,以此做为影片卖点并且清晰地将卖点通过口碑扩散出去。就像张一白导演的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河故人,只有贾樟柯把他们拍出来了。(齐鲁娱乐评价  )

7. 你看过《山河故人》吗,有什么感触?

没有人可以预料,哪一天会是最后一天,最后一天相见,最后一天执手相看泪眼,最后一天享受人间真爱,最后一次说再见。这个片中留给我最深的感动是,它虽然讲了命的无常,却也讲了人情常在。每次影片出现江河炸起四溅水花,我眼里就像看到人间的情感炸裂喷溅在命运上,哪怕命像山河一般难以岿动,并不妨碍爱恨的弥散和流淌。所以我想讲讲,在这部片子里,我所看到的命和情。命中的远走。全片的插曲里,印进我心里的是《Go West》。其实West不重要,重要的是,命运牵扯你背井离乡往前走,不知道的是,跨过多少年华,你的肉身才会回归故里。每一场离别,看上去都像一次短途出走,殊不知,命运的年轮有可能就把你缠在了他乡。影片提到了很多种出走,很多个"west"。比如梁子在情场落败后的负气离乡,本想躲避一场情困,不想竟在他乡娶妻生子,再归来已是身怀绝症,逼进命的死角,回乡只剩下借钱这个冰凉的理由。是你要走的,又是你要回去的,看上去都是自己做的选择,何尝不是被命推着前行。比如梁子的昔日工友,要奔赴一个叫阿拉木图的异国他乡,他预计一年可以把借的钱还上,不过大概不会刚把钱还上就回来罢,趋势大概率是在遥远的哈萨克斯坦生儿育女驻扎了。你以为一场远走他乡只是赚一票钱,却不想也许搭进去当了下半辈子异乡客。比如涛的父亲,只是一次远行去参加战友的大寿,却不想自己走到了寿限。又比如张到乐一场平凡留学出行,却未曾想整个青春都成了孤独的单行线。最后张晋生的单程机票,像极了一支二极管,电子奔流进去,再无机会跌宕回来。这些命运的未知与偶然,就像沈涛某日在马路旁目睹了一场坠机,它有太多让你无力回天的乏力。

你看过《山河故人》吗,有什么感触?

8. 如何评价电影《山河故人》

《失孤》在最后不是皆大欢喜的圆满型剧情设置,当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告别了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后,他选择了一个人发动摩托车走向茫茫人海,对他来讲,寻子之路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或许到最后不一定会有个结果,然而心怀后悔终有期的信念,却是它寻子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尽管同为聚焦打拐题材的影片,《失孤》却与《亲爱的》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戏剧冲突相较于前者,显得更为朴实平淡,在某些细节地方,则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与此同时,影片也没有将这个沉重的题材一味的悲情化,而是注入了一种明媚的色彩在其中,配上大段略显激昂的音乐,导演用这种颇为积极的态度在给传递传递出一种信息:生活不易,但你总得继续乐观往前走,走下去,才有希望。  片中有人靠着希望最终得到了圆满,也有人因为失去了信念崩塌而最终没有撑过去。导演彭三源用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来诠释了信念的重要。曾帅在经历了面对中国千千万万个铁索桥的时候,依然选择了找寻,最终与失散多年的父母相认。而那位丢失孩子的母亲在经历挫折后,最终选择了跳桥,而她仅仅只差一点点就能与女儿相聚,这种错过让人唏嘘,也让人落泪。  《失孤》呈现的是一个大群体的那种集体焦虑:丢失孩子的父亲,幼时被拐卖已成人的少年,失去了主心骨的母亲……这一系列都围绕着丢失孩子这根导火索展开。而在这悲剧发生之后,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焦虑:雷泽宽无法面对家人失望的眼光,曾帅没法办理身份证,没法正常结婚,那个丢失女儿的母亲也无法正常生活。这一切悲剧的根源源于人贩子,因此,我们不仅仅只是对于片中的人物寄予同情,同时也应该对现实生活有所警醒。正如那个报警的大学生,在遇到嫌疑犯的那一刻,不慌不忙的配合警方最终让失孤儿童得救,让人看到打拐不仅仅是失孤家庭的战争,也是一个全社会的命题。  电影中,苦情的戏份并不多,但依旧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无论是雷泽宽在高速公路得到交警的帮助,还是曾帅的无偿援助,而到最后曾帅回乡的那一幕,则真实到令人动容,曾经的小孩已长成翩翩少年,铁索桥不在,母亲的辫子也不在,他面对相认的那一刻那种恍然隔世之感真实得让每一个落泪,不仅仅是他周围围过来的相亲,也是银幕下的你我。  作为一个聚焦打拐的题材,《失孤》最让人惊艳的是它很少卖弄苦情。雷泽宽与曾帅的一路北上甚至让人闻到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味道,沿途的风土人情,奇闻趣事以及悲欢离合,都让这段寻找的路上充满了希望的色彩。  刘德华在片中的表现再一次让人感受到劳模的努力,不再拘泥于偶像包袱,他在神情,语态以及各种细节上的拿捏还是让人相当信服的,而井柏然的那股少年的意气风发以及些许的倔强与雷泽宽的坚定相辅相成,两人的互动戏份也非常精彩。当然片中也找了不少老戏骨,吴君如,梁家辉等友情出演,也让本片除了感动之外,也多了点点星光。  茫茫人海,后会有期,寻子这注定不是一条平凡之路,有坎坷,有艰险,可怀抱着必胜的信念,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重要的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