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蜀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2024-04-28

1. 上海蜀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蜀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2015-11-06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浦东新区万祥镇宏祥北路83弄1-42号20幢E区1043室。
上海蜀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5MA1H743L43,企业法人毛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蜀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机电设备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的销售、安装、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蜀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上海蜀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2. 蜀相老酒怎样

蜀相老酒酒系以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工艺,这是蜀相酱香酒。


白酒的危害
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
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就是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过度饮酒伤身,但是最伤身的是空腹饮酒。空腹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空腹饮酒还会引发低血糖,会导致我们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会出现心悸、头晕等现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酒

3. 北京蜀相渔舫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蜀相渔舫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是2006-10-30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3号25幢北一号。
北京蜀相渔舫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795114633X,企业法人杨卫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蜀相渔舫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营业性演出);餐饮管理;企业管理咨询;技术开发、培训、服务;家居装饰;销售机械电器设备、钢材、金属材料、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建筑装饰材料、汽车配件、日用百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852728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25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蜀相渔舫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北京蜀相渔舫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4. 作者怎么样看蜀相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兵连祸结,哀鸿遍野。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

 

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它们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许人也?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但武侯祠的荒凉、落寞还是令他惊心。

 

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是谁,给了他无限信任,使他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玄宗一朝可谓人才济济,但一个李林甫,口蜜腹剑,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时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权倾朝野,杨国忠胡作非为,搞得天昏地暗。纵使诸葛亮再世,又能有何作为呢?所以杜甫接下来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一般认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见人教版《教师用书》)。但笔者认为,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臣的“两朝开济”。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想当初,杜甫舍身弃家,追随肃宗,可谓忠矣。杜甫至凤翔后,于至德二载(757)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拜为左拾遗。对肃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驽钝,尽忠报国。但不久就因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恼了肃宗。当年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鄜州省家。此后便被肃宗逐渐冷淡,可谓报国无门矣。而当时的一些贤才,又有多少机会?所以杜甫来到武侯祠,一则以哭,一则以告。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与才高智广有很大关系,但与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

 

肃宗对杜甫有知遇之恩,而且君为臣纲,杜甫当然只能喻之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但,有些东西是掩饰不住的,特别是在他倍加推崇的武侯祠前。

 

肃宗啊,你能体谅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吗?

 

直到大历三年(768),杜甫已五十六岁,还在《江汉》中哀怨地吟道: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真是痴心不改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这泪水,不洒在武侯祠,又能洒落在何处呢?

 

《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杜甫对国家的忧患,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5. 蜀相酒业买酒送车是真的吗?

是真的,不过你只少一年内要买上五千万的酒,买少了没戏。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么大的采购量,换任何一家酒厂,都乐意送这个车,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亏反赚。

蜀相酒业买酒送车是真的吗?

6. 蜀相酒业买酒送车是合法的吗

送车价值超过五万元的不合法。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
(二)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三)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监督检查部门调查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或者提供与被调查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
(三)查询、复制与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簿、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
(四)查封、扣押与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
(五)查询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7. 蜀相中是什么意思

即六出祁山
请看下面的详情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一、诸葛亮“六出祁山”对“北定中原”的有利因素.有利因素诸多,择其重要以论: 
1、自然因素.陇右东与秦川相接,依丝路古道(即关陇大道)、渭河一线相通.素称秦陇一线唇齿相连,天水南可自阴平古道,江汉之线,双道直通川蜀江汉.汉中、陇右是当时蜀汉北铙曹魏的双大门.汉中已有,再取陇右,则蜀汉进攻查双管齐则,形成钳形之势.若是防守,可双门紧闭,拒曹兵于门外,万无一失.曹魏也难以实现得陇望蜀之美梦.西连河湟,北通大漠,可与广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连成一片.尤其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是关中通往西域的第一站咽喉重地.翻陇山入秦川要比翻秦岭阴容易得多.从地形上分析,这里处在六盘山地、陇中黄谷相连.渭河谷地横贯其间,嘉陵江、西汉水谷地平缓由陇入蜀.东有陇山屏障,西有河湟天险,南可退走川岷江汉,进可攻,退可守,有较大回旋余地,是屯兵作战的天然重地. 
2、经济因素.天水市现总面积14267m2,耕地593.3万亩,人口2720000.渭河干支平均年径流量12.84亿m3,嘉陵江干支平均年径流量5.47亿m3.地下水资源达1.6亿m3.含水层厚达4-15m.年降水达156亿m3.故以“天河注水”盛名于世.年均气温10.5℃.7月最热,最高温38.2℃,1月最冷.最低温-19℃.春季冷暖多变幻,常有倒春寒;夏热无酷暑,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秋季降温速,秋温低于春温,阴雨天气多;冬冷无严寒,气候干燥,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在三国时期,人中尚少,粮产量丰盈,是提供屯兵军粮的粮库.故有诸葛亮“陇上刘麦”的佳话.同时山原广阔,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27.42%,林地面积874.41万亩,是黄土高原上的绿洲,被誉为“陇南林海”,“林泉之冠”.三国前,这里水草繁茂,是天然牧场.公元前九世纪秦祖嬴非子在这里为周孝王放牧繁息战马,为周孝王中兴,起了重大作用.所以天水是繁息战马的丰盈宝地,自然是诸葛亮伐魏前线所需战马的良种场.加上丝绸之路开通长宁驿、弓门砦 、降陇城、秦亭、街亭、略阳、成纪、显亲、清水、绵竹、上邽 、新阳、冀城、洛门等陇右古镇上,西域商贾往来贸易,使市场经济繁荣.这都是诸葛亮伐魏的有利因素. 
3、文化因素.天水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详地.传说人类文明始祖三皇之首伏羲氏出生在这里,故称“羲皇故里”.《易系辞传》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鲁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太吴庖牺氏,凤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日毕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氏于成纪(今天水一带).”据考察,天水渭河及其支流两岸现有史前文化时期原始先民聚落址达500余处,同时出土万件遗物,有些与伏羲氏族文化的内涵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西山坪,武山付家门等遗址的发掘得到证明,其人头蛇身饰文的彩陶器皿和伏羲氏族图腾崇拜完全一致,说明天水乃至陇右一带在史前文化时期有一支以蛇为图腾崇拜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伏羲氏功盖千秋,伏羲氏族文化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伏羲氏族兴起于陇右,后随迁徙,翻陇山,进关中,徒陈仑.再沿渭水东进,定督陈州(今宛立).为华夏民族的文明起到肇启作用.伏羲氏族未入中原者,父系氏族社会就以炎帝族为号.炎帝族姜姓,黄帝族姬姓.《国语》云:“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姬”从“女”,说明以母系为血统.“羲”、“姜”、“羌”从“羊”,说明均为牧羊族.《帝王世纪》云:“昔少典娶有娇氏,名曰女登,威神龙于华阳之常羊,生神龙烈山石室”.《大荒西径》云:“有氏人之国,炎帝之孙名灵恝,灵恝生氏人.”说明氏人也是羌人分支.那么陇右氏、羌亦是伏羲氏、神龙氏、轩辕氏之后裔.从上看三皇皆发端于西部,后因迁徙、争战进入中原,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基石,荆襄名士之首、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岂能对此无睹. 
其次,周氏族兴起于雍地周原.联合西部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伏羲氏先天八卦启示下,演出后天八卦,为《易学》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1066年,在姜氏吕尚辅佐下,联合彭、濮、庐、徽、蜀、庸各族,会师牧野,是纣兵70万倒戈,在一月内,攻入朝歌,使腐败而失去民心的商纣覆灭.而八卦学说是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宇宙观、辩证法,它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一直指导着各项事业,对军事战略思想尤为重要,无疑对荆襄士族知识分子有教益和影响作用.作为荆襄名士诸葛亮一定教益非浅.而在他后来的兵战中亦灵活运用. 
其三,陇右是先秦文化的发源地.秦人祖先本是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帝后裔女修,女修吞玄鸟蛋生大业(即皋陶).皋陶之孙大费(即伯翳)参与大于治水有功,舜给他赐姓赢.大费子孙居中原夷狄,“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史记•秦本纪》载,大约殷周末期,大费后裔中,“在西戎,保西垂.”唐《括地志》说西陲在“秦州上邽县西南90里”.后人认为是今礼县红河流域.中苗裔非子居犬丘,善养马,犬丘人告周孝王.陇右山谷,“其坂九回,清泉四注,”水草丰盈,是繁息战马的佳地.《史记•秦本纪》云:“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今其后亦为朕息马,朕其封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赢氏祀.号曰秦赢”.故孝王十三年将谓之交陇右一带封给非子专营牧马事业,为周王室附庸,筑城邑为秦.秦亭火置为秦国的兴起与发展,起了典基和用.周励王腐败,西戎反叛灭犬丘秦氏.周宣王委秦赢之孙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西戎所杀.宣王又派秦仲五个儿子攻西戎,收复失地,并委长子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周幽王死于诸侯战乱.庄公子秦襄公率兵救周,护送平王东徙洛邑有功,封襄公为诸侯,又赐歧以西之地予秦.秦从此势力发展到陇山以东.秦文公三年(前763)以700人东猎至渭,紧接伐戎,势力速达歧.秦穆公选贤举能,修兵备战二、三十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采法商鞅,大发展.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於内,一举灭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对后世不能说没有影响.诸葛亮安能不效法秦公出陇右而入秦川,完成统一大业乎? 
其四,天水人隗嚣少仕州郡,后为王莽国师刘歆引以为士.刘歆死后回故里.王莽倒行逆施引起全国反对.新市人王匡、王凤揭竿举起绿林起义大旗,全国响应.破落贵族刘玄混入陈牧平林军.南阳地主巨商贵族刘秀、刘演拼凑舂陵兵参加新市会.天水隗嚣与季父隗崇、隗义、上邽杨广、冀县周宗等于公元23年据天水“起兵应汉”,自称西州上将军.依靠地域之险,经营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郭湟诸郡.建武二年(26)刘秀令其共讨四川公孙述未成,遂称臣于公孙述,被封朔宁王,并派兵增援.于是刘秀率众亲上陇坂讨伐.建武九年(33)春,嚣病饿出城糗,悲愤而死.当耿、岑彭围攻西城、上封阝时,刘秀束力书岑彭:“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在给耿书中有“既得陇,焉不望蜀也”.说明陇右确是入蜀的军事要道,是保蜀的屏障.无怪乎诸葛亮要“六出祁山”,得蜀取陇. 
4、人文因素.龙右地处雍凉,人皆生性强悍,善骑射,习武功,富有极强战斗力,故谓,西凉兵强.所以这里是作战补充兵源的雄厚基地.因这种地域人文特色,东汉前出了不少杰出将领,最有名的是智勇双全的秦李信、汉飞将军李广、李陵、后将军赵充国、忠烈将军纪信、西域都护会宗.故西汉时有“关东出相,陇西出将”的谚语.李广可算是西汉威振大漠的名将.先祖李信为秦名将,曾俘燕太子丹.李广骁勇多谋,猿臂善射,有次误将草丛中大石当猛虎而射,箭簇竟入石中.汉文帝十四年(前169)匈奴出动14万骑南侵,18岁则入伍的李广勇敢善战40余春,胜70余战.赵充国是位机智沉着、富有军事策略的将领.能骑善射,曾平息氐人叛变.出击匈奴,俘获西祁王.神爵元年(前61)年愈七旬的赵充国,督兵西陲,采取有效策略,挫败诸羌.并再三上书“寓其于农,以兵屯田”的主张,效果极好.纪信在楚汉相争中假扮汉王,诈降狂项,被焚杀于阳.殷会宗作西域都护,和好西域各族,巩固了边寨,促成祖国统一.凡此等等.诸葛亮兵出祁山,进据陇右,尚是招览将才,补充兵源的重地. 
5、民族因素.陇右周秦以来多居绵诸、邽、冀、狄、氐、羌、庐等戎.尤其东汉至曹魏,羌人多居凉州之武威、安定、天水、金城、酒泉诸郡.氐叟居武都、扶凤、天水等郡.河西有西羌,此有鲜卑、南匈奴.《三国志》注引《西戎传》云:“近会建安中,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各有部众万余”.因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曹操也未放松对这里的经营.《三国志.鸟桓传》说:“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北伐鸟桓“斩杀鸟桓王蹋顿”.同年进攻西北羌区.《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攻屠武都、天水氐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徒武都氐叟出居京北、扶风、天水”.可见陇右当时是多民族地区,且少数民族同东汉,曹魏统治者矛盾坚锐,诸葛亮在《陇中时》中提出“西和诸戎”的民族政策下适合陇右,这是诸葛亮要“六出祁山”的一个重要原因. 
6、政治因素.东汉政治是建立在豪强统治的基础上,汉和帝废除监铁官买制,私营盐铁放任,豪强势力更加强大.豪强、官僚均成地方割据者.宦官外戚专权,东汉政权风雨飘摇,失去对豪加黑暗腐败.陇右本西戎发地.汉武帝开通西域,域外羌人内附日盛,羌甚于汉人,激起东汉后期羌人大叛,反镇大战达40余起.如建武十年(34)、十一年(35)先零羌与马援之战;中元二年(57)、建初二年(77)、元和二年(86)、章和元年(87)、永元九年(97)烧当羌与窦固、马武、马防、耿来、张纡等大战.尤其“永初元年(107)车骑将军邓骘、校尉任尚屯汉阳(今甘谷)备羌”历14年,用人240万,耗资巨额,币藏空虚,人民覆宗灭族不计其数,横尸遍野,白骨垒垒.其后战争接连不断.直至建康元年(145)东汉统治被内地农民起义闹得不可开交,才使大战暂告一段.范文澜《中国通史》称“这次战争用款800余亿,多数被官吏吞入私襄.159年后战火又起.《秦州志》载,仅“永嘉八年(165)段颖西击羌,大破之……斩首23000级,获生口数万,降者余万,封段颖为都乡侯.”“中平二年(185)车琦将军裴温出征汉阳,又使破虏将军董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中平四年(187)春三月,韩遂围陇西……进围汉阳……汉阳人王国与扶风马腾并叛.”“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攻马超、韩遂”.“建安十八年(213)秋七月马超率帅羌胡击陇上诸郡县、郡县皆应之.”“十九年(214)春马超领兵还围祁山,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千万各师部万余从之.夏侯渊、张合阝救祁山,超败走……百顷氐王奔蜀,其部不能去者皆降,曹操袭其善者分居天水、南安郡”,“二十四年(215)夏四月,曹操征张鲁;……既克汉,李特祖将五百余家归之,操拜为将军,迁于略阳(今陇城).”这些频繁大战使汉民征收不绝,常疫于远戍和征战.自安帝始,农民到处起义,范文澜《中国通史》载,至黄巾起义前各地民变67次.阶级斗争将氐羌反叛与农民起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汉阳杜琦、杜季、王信与羌人联合起义于天水一带.氐、羌、汉联盟大起义,地方武装乘镇压起义贪污发财、割剧一方,韩遂、马腾、马超、董卓各自为政,段颖仅169年杀人4万,用钱44亿,本人发财封侯.反而皇甫规抚羌,诛大贪官五、六十人,小贪官百余人,羌人为附20余万,只因得罪官吏,豪强,被下狱服苦役.1972年甘谷渭阳十字道刘家山一东汉墓出土汉简23枚,兹3枚文字较显者有云:“二十八日司徒寿大司农广上诏书从民家钱登官有诒钱斯幸永诏书郡所又永和六年二月一日古宗正昱上北.”又一云:“延熹元年十二月申朔十二日甲申宗正臣柜丞巨敬顿首死罪上尚书臣顿首死罪谨案文永寿三年三月十六日蜀郡太守书言人首示章诏书宗室”.还有一枚云:“雷诸侯王属居国界有罪请五属外使从法令治流落客唯五属内不得行优宗室刘槐刘亘自诏为乡县所侵不行优除到官来槐亘等骆驿当如永和六年庚午诏书汤.”从上支离破碎简文和农民起义风暴,可知当时陇右阶级矛盾何等坚锐.这样的政治因素不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在吗? 
二、诸葛亮“六出祁山”对“北定中原”的战略意义. 
基于上述所论,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英明果断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1、“六出祁山”,得蜀取陇,使蜀陇连成一片,扩大地盘,建立蜀陇战略基地,进可攻,退可守,有较大的军事回旋余地.这一战略思想,在《隆中对》中早有设计,同时刘备集团很早就把凉州列入猎取版图之中.《三国志•马超传》云:昔孙权派诸葛瑾索还荆州诸郡,刘备回答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凡尽以荆州还吴耳.”为此,刘备早就想中“信著北土,威武并昭”的马超.《三国志•马超传》云:“超走保诸戎……杨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若大军还,不严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过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今甘谷),有其众,自称征西将军”.“闻先帝于成都,命书请降”.刘备得知,“先谴人迎超……以超为平西 将军,督服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假节,章武元年(221)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乡侯.”其目的是马超“信著北土”,重用马超“西和诸戎”,取其凉州,再挺进中原.尤其汉中已得,诸葛亮再平取陇右,使蜀、汉、陇连成一片,据守蜀北大门,请孙权“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清中原”,形成抗魏半包围圈,改变蜀汉仅据川蜀偏僻一隅、远离秦川中原,势孤力单的局面. 
2、得蜀取陇、取陇可保陇.秦陇唇齿相连,取陇可打破曹魏得陇望蜀的美梦.取陇右,入秦川是条坦道,要比穿子午谷、过褒斜道安全.据当时荆州之失的蜀汉实力,诸葛亮所率北伐之师可谓蜀汉倾国而出,不能以军事冒险行动越秦岭以出秦川.宜“治戍讲武”,边整边征,不断充实.所以诸葛亮特别谨慎,扼去陇右,建立西线战略后防军事基地,“考微劳,甄壮烈,布所失于天下,励兵讲武,以为后图,戍士简练,民忘其败”,“休士劝农”,“植谷农桑”,操练军队,设计制造“木牛流马”,“戍阵齐而号令肃”,“以侯大举”,奇翻陇山,沿渭水挺进中原,心复汉室,成其霸业. 
3、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迂回曲线运兵陇上,以复伏羲之氏族东徒都阵、秦人入关遂灭六国,周武王伐纣兴周之道,偷袭挺进中原.因而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判魏应亮,魏将姜维降蜀,使曹魏“朝野恐惶”,魏明帝曹亲驾长安坐镇指挥,命曹真率关右诸军防守,命张郃督步骑五万翻陇山西拒诸葛亮.由此看诸葛亮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军事举策显然有其战略意义. 
4、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利用陇上居民多习武,善射骑,强悍勇敢善战的习尚,为蜀师补充兵源.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退兵中,“拔西县千家还汉中”以充兵源. 
②利用陇山才多将广之因素,纳录能征善战的勇将.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想方设法,纳录足智多谋、忠于汉室的忠臣良将姜维.并倍加重用.“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宛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常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曰‘须先教中虎步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观,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传》.诸葛亮建兴十二年(234)病殪五丈原后,姜维确成为诸葛亮“北定中原,心复汉室”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一直督兵抗魏前线,一生戎马,欲血奋战,最后以生殉国. 
③利用陇上土肥地广,粮食丰盈为蜀师补充军粮.诸葛亮“陇上刹麦”当在是处. 
④利用陇上繁茂水草,为蜀师繁息战马.今“木门道”、“祁山堡”等三国古战场都传有蜀军的拴马湾.今祁山附近盐官,三国时的卤城很早是西北著名的骡马市,该市暂无三国详细资料.但可肯定,陇右良马是为蜀师所必须的军需.
⑤利用陇上众多民族和尖锐的民族矛盾,诸葛亮“西和诸戎,”建立抗魏民族统一战线,抵御魏兵.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五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准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今西和)准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降集氏羌,兴复二郡,威震凶暴,功熊显然……“《诸葛亮传》.”亮建兴九年(231)围祁山,招鲜卑苛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诸葛亮传》.建兴十四年夏四月……徒武督氏王苻健及氏民四百余户于广都”《三国志•蜀书》.比类例多不枚举. 
⑥利用陇右突出的阶级矛盾,动员陇右人民一致反魏.建兴六年首出祁山,“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应亮”《诸葛亮传》. 
⑦利用陇右在居民中遗留的远古的传统文化、伏羲文化、周文化、先秦文化、儒家文化素养,号召陇右人民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狭天子以令诸侯,”“当讨逆之.” 
⑧利用丝路大道,企图一举进兵中原.诸葛亮对此特别重视,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立即派马谡抢先占据丝路古道龙口咽喉---街亭,结果马谡没有完成任务失守街亭,使诸葛亮出祁山,进中原的计划蓝图破灭,失去战机,故诸葛亮兵退汉中,“戳谡以谢众”.惜哉. 
三、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完成“北定中原”统一大业的原因. 
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完成“北定中原”统一大业的原因并非战略之失,而是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日夜操劳下病役于伐魏前线五丈原草营,这不仅对蜀汉伐魏不利,且对蜀汉政治本身是一重大损失.虽有姜维接替前线指挥,但总显人才匮乏,后继无人. 
2、在三国鼎立中蜀汉政权相对而言,形成气候晚于曹魏、孙权.军事实力远不及魏、吴.人才将相与才多将广,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较,差之远矣. 
3、“兴复汉室”的口号早已没有多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东汉腐败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丧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4、蜀汉朝廷臣官黄皓等专权,后主昏暗,后防空虚,纵使姜维在前线拼命作战,终难挽回危运,后主早以降魏作俘虏,进入安乐宫. 
5、北伐战事中,关键深刻用人失误,马谡失街亭,李平误军粮,失去大好战机,机不可失,失不在来,失之难以挽回. 
6、攻占陇右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根据地,往往粮尽兵退,收地复失,陇右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 
7、屯兵戍边措施不力,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粮尽而还.与此,曹魏采取得力改革措施,经济发展,国力相之强盛.
得上述,总结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北定中原”关系中的成败教训明示,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民族要兴旺,事业要发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的拥护和支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强有力才干的人才队伍;兴利除弊、反腐反贪、惩治腐败;加强民族大团结;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合理用人;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否则,将终难如愿以偿

蜀相中是什么意思

8. 杜甫《蜀相》写出了怎么样的一个诸葛亮?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 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