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思维的介绍

2024-04-29

1. 博弈思维的介绍

决策是理性的或者说应当是理性的过程,因此,决策是研究推理的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本书探讨的是博弈中的决策,即当决策者的策略行为与他人的策略行为处于互相影响之中的决策过程。人们在决策中运用逻辑可以培养我们的博弈思维。本书为《博弈生存》的姊妹篇,意在将博弈论的思想应用到实际之中去。

博弈思维的介绍

2. 博弈论介绍

你看到整条街的包子都卖5毛钱一个,还可以赚1毛钱。于是你也做包子出来卖,你计划卖4毛8一个,只赚8分钱。这样肯定所有的人都会来你这里买包子,所以你就发了。然而后来你发现,没多久其它店铺的包子也卖4毛8了。 这就叫:博弈论

3. 博弈与博弈论

首先对博弈与博弈论有个了解
  
 博弈概念:
  
 什么是博弈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
  
   通俗地讲,博弈就是指在游戏中的一种选择策略的研究,博弈的英文为game,我们一般将它翻译成“游戏”。而在西方,game的意义不同于汉语中的游戏。在英语中,game即是人们遵循一定规则的活动,进行活动的人的目的是让自己“赢”。而自己在和对手竞赛或游戏的时候怎样使自己赢呢?这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策略,还要考虑其他人的选择。生活中博弈的案例很多,只要有涉及人群的互动,就有博弈。
  
 博弈的分类
  
 
                                          
 博弈论的概念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或竞赛论。
  
  
 博弈论(Game Theory),博弈论是指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游戏或者博弈(Game))间的相互作用.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悖论(Prisoner's dilemma)。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当代博弈论的“三大家”和“四君子”
  
   "三大家" 包括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C·海萨尼以及莱因哈德·泽尔腾。这三人同时因为他们对博弈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4年的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君子" 包括罗伯特·J·奥曼、肯·宾摩尔、戴维·克瑞普斯以及阿里尔·鲁宾斯坦。
  
 博弈的类型
  
  
 博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
  
   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
  
   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通俗的理解:"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
  
   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目前经济学家们现在所谈的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上述四种博弈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博弈论还有很多分类,比如: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等等。
  
 以上内容来自于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5%8D%9A%E5%BC%88%E8%AE%BA 
  
 以上就是关于“博弈与博弈论”的学术性概念,接下来,看看关于私塾里的拆书——
  
 一 学习博弈的认知
  
 二 博弈分类
  
 所谓的合作博弈,指的是参与者之间先有了有约束力的契约,它研究的是在确定的合作中如何分配利益,目的是使协议框架内的所有参与者都满意。
  
  
 而所谓非合作博弈,它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同时不考虑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所谓静态博弈,就是参与者们同时选择策略,或者哪怕有先后,但后做出策略的参与者并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比如石头剪子布,不管是一起出也好,谁先出完封起来,等另一个出完后再打开比较也好,都是静态博弈。
  
  
 所谓动态博弈,就是我先知道了你怎么做,然后我来选择我的策略,比如象棋,扑克游戏等。
  
 有的博弈中,我们可以完全掌握对方的信息,比如说下棋,所有信息都摊在上面,不过另外一些博弈中,我们不完全了解对方的信息,比如说打牌,你只知道自己的牌,并不知道别人的牌,甚至别人知道你的牌,而你却不知道别人的牌。
  
 很简单,总收益为正的,就是正和博弈,总收益为0的,就是零和博弈,总收益为负的,就是负和博弈。
  
 正和博弈又称为合作博弈,指的是博弈的参与者总体利益总是为正,且长期来看,每个人的期望值皆为正;零和博弈是我赢的部分就是你输的,比如两个人赌博;负和博弈呢,指的是博弈的参与者总体是损失的,且长期来看,每个人的期望值皆为负。

博弈与博弈论

4. 用博弈思维对待问题

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利说:“许多时候人们所做的决定,并不是最佳选择。”
  
 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多数人都自认为理性,但实际遇到问题时却常想着“先赢再说”。然而,看似获利的决策却总让人在事后吃了更大的亏。其实,无论是社会经济政策、企业经营策略还是职场人际关系,甚至是恋爱烦恼,只要用博弈的思考方法来处理就能使结果大不相同。
  
 本书没有深奥难懂的经济理论,也没有复杂的算式或经济学模型,而是以大家所拥有的知识为基础,带领读者用博弈的思考模式来探讨问题,从而学会理性地做出正确的决定、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博弈论能够让我们掌握哪些能力?对于各位读者来说,这难道不是一个会让你感兴趣的问题吗?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让你学会博弈论特有的“战略思考”。说起来,博弈论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博弈论,是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局中人的决策、行动的理论。这里所说的“局中人(或称当事人、参与人)”,不只是指人,还指企业、国家等各种各样的“决策主体”,博弈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为此, 学习博弈论可以让你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胜出。博弈论不只用于“在竞争中胜出”,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更广泛的目的。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视为“博弈”。上司与下属的人际关系、因竞争对手的出现导致自己的业绩难以提升的问题、地球环境问题、 良好或恶劣的社会局面、 家庭之间的纠纷等, 所有事情都可以视为“博弈”。虽说是博弈,但并非将其视同“游戏”。
  
 正在发生的问题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这一问题受什么规则支配,在考虑这些问题时,整体才可被称为“博弈”。
  
 学习博弈论大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① 把握博弈的结构(问题的全貌);
  
 ②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
  
 ③ 找到切实的解决对策。
  
 那么,现在就请考虑一下你的问题吧。职场的人际关系、与客户的沟通、部门的管理方法、工作上的烦恼、高超的经营战略等,你是否正在面对各种层次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你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吗?
  
 那就是要正确把握问题发生的局面(博弈)。
  
 不把握全局,就无法找到解决对策。如果用博弈论的观点来说,“理解博弈的结构”是最为重要的。
  
 无论是上下级关系的问题,还是无法取得预想成果的烦恼,如果不能俯瞰全局、理解博弈的结构,就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对策。
  
 无论是在公事还是在私事上都感觉“不顺利”的人,大多数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对策。
  
 其根源就是没有弄懂博弈的结构。在还没理解博弈的结构的情况下,就采取自认为妥当的解决办法,结果就是不能如愿取得进展。
  
 实际上,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但重蹈覆辙的人又非常之多,说不定你也是其中之一。“博弈论”对打开这一局面非常有帮助。
  
 ① 怎样才能解开博弈(问题)的症结,更加准确地理解所处的局面呢?
  
 ② 在这一博弈结构中, 能预测出将来会出现哪种情形?
  
 ③ 改善博弈的哪个部分,问题就能得以解决?
  
 学习博弈论能够让你冷静地看清这一流程,可以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说大家可能会担心——难道要学习复杂的理论吗?其实大家根本不必担心。本书是让你在学习博弈论涉及的代表性案例的同时,凭借“博弈感觉”学习基础知识及合乎逻辑的思考方法。时刻不忘前面所讲的把握博弈的结构、预测将要出现的事情、找到切实的解决对策这三个目标。阅读本书,自然就能学到博弈论的思考方法。
  
 ① 这一问题呈现什么样的博弈结构?
  
 ② 紧接着将如何展开?
  
 ③ 只要改变哪一部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我们要时常提出上述问题,试着对书中出现的多个事例及博弈展开思考。读完本书之后,你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以一种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做法来解决问题。如果你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成为经济领域的专家,就没有必要阅读那些非常难懂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本书,你在学习博弈论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怎样将这些技巧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重点是要时刻记着博弈论的三个目标,这样,你就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能力了。
  
 那么,我们来学习博弈论吧。就让我们徜徉于博弈论的世界里吧。

5. 博弈论?

你看到整条街的包子都卖5毛钱一个,还可以赚1毛钱。于是你也做包子出来卖,你计划卖4毛8一个,只赚8分钱。这样肯定所有的人都会来你这里买包子,所以你就发了。然而后来你发现,没多久其它店铺的包子也卖4毛8了。 这就叫:博弈论

博弈论?

6. 博弈思维的作者简介

潘天群,江苏盐城人,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现代逻辑应用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纽约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学系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逻辑学、西方哲学、博弈论。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已出版著作:《行动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2004);《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 博弈的博弈论

博弈论 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 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来,并不乏味。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位经济学圣人在《国富论》中的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我们将例举出许多类似于“囚徒的两难处境”这样的例子。如价格战、军备竞赛、污染等等。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局中人(players)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策略(strategies)集合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payoffs)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

博弈的博弈论

8. 博弈论的简介

你看到整条街的包子都卖5毛钱一个,还可以赚1毛钱。于是你也做包子出来卖,你计划卖4毛8一个,只赚8分钱。这样肯定所有的人都会来你这里买包子,所以你就发了。然而后来你发现,没多久其它店铺的包子也卖4毛8了。 这就叫: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