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翻译是什么?

2024-05-14

1.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翻译是什么?

吃肉的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聪明灵巧,练气的神明长寿,什么都不用吃的是不死的神仙。
“辟(bì)谷术”起于先秦 ,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
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炊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
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翻译是什么?

2.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什么意思?

意思:食肉的人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人聪明灵巧,练气的人神明长寿,什么都不用吃的人是不死的神仙。
出处:出自西汉时期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
原文节选: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 丘陵为牡,为牝。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土地各以其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障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 木气多伛,岸下气多肿,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 痹,丘气多狂,衍气多仁,陵气多贪。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 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人。
皆象其气,皆应其类。故南方有不死之 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寝居直梦,人死为鬼,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蛤蟹珠龟,与月盛衰,是故坚土人 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毛土人丑。
食水者善游能寒, 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知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节选译文
凡是地形基本都是这样的分类,把东西方向的称为纬,把南北方向的称为经。山高大沉稳因此是仁爱宽厚的美德的象征,水因流动没有一定的居所因此是奸巧伪诈的象征。高而朝阳的地方就能促使万物生长,低而阴暗的地方反而加速生物的衰亡。
丘陵山峰由于雄伟所以能透露着阳刚之气,溪谷低洼由于幽深所以显露出阴柔之情。水波圆转的区域蕴涵着珍珠,水波方正的区域蕴涵着玉石;清澈的水域中生产黄金,浑浊的龙潭中肯定有玉之精华。土地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品类所以对所出产的物品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山中云气要是多的话,人就容易生男孩,沼泽雾气多的话,所生的多是女婴;湿热的瘴气会让人变得喑哑,邪恶的风气会让人耳聋;森林之气要是过重,就会让人腿瘸,木林之气要是过重的话,人就容易背驼。
河岸之气要是重的话,人就容易脚肿,居住在岩石地区的人力气大,生活在艰险地区的人易得粗脖子病;暑热之气让人寿命不长,寒冷之气有助于人长寿;吹山谷之气多,人就容易肢体麻痹,吹丘陵之气多的话,人的骨骼就容易弯曲;平原之气能让人变得仁爱,土山之气会让人贪婪。
土质松软的地方让人行动敏捷,土质板结的地方就迫使人的行动迟钝;水流清澈的地方会使人的声音细柔,水流浑浊的地方会让人的声音粗重;生活在水流湍急边上的人身体就轻柔,生活在水流迟缓边上的人的身体就会变得粗笨;地处九州中心的人就会有很多圣人出现。
总之,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及性格都受到居住地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影响,并与这些规律一致。正由于如此,南方多生长常绿不衰的草,北方多有久积不化的冰;东方多有长寿的君子,西方常出现被残杀的尸体。
睡觉时所做的梦能够应验,人死后的神灵会成为鬼;磁石能吸附金属物,云母能招引露水;土龙能够在旱天降雨,燕子、大雁都按一定的节令南来北往,蛤、蟹、珠、龟能够随着月亮的圆缺而盛衰。
因此,生活于坚硬土地上的人的性格往往刚强,生活于松软土地上的人性格容易脆弱;生活在黑硬土地上的人身材健壮,生活于沙土上的人的体形短小;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人生得漂亮,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人面貌丑陋。
正是由于这样,食水的鱼类水性好而且耐寒,食土的蚯蚓没心却还很有智慧,食木的熊罴类力气大而脾气暴躁,食草的鹿类擅长奔跑可是没有智慧。
食叶的蚕类抽丝作茧最后羽化成蛾,食肉的虎豹鹰雕类生性凶猛而且残忍,食气的王乔、赤松子得到神明而且长寿,食五谷的人类聪明但寿命短,什么都不吃的却能修炼成神。

扩展资料: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
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内容简介
《淮南子》著录共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3.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什么意思?

意思:食肉的人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人聪明灵巧,练气的人神明长寿,什么都不用吃的人是不死的神仙。
出处:出自西汉时期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
原文节选: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为牝。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土地各以其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障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岸下气多肿,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衍气多仁,陵气多贪。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人。
皆象其气,皆应其类。故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寝居直梦,人死为鬼,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蛤蟹珠龟,与月盛衰,是故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毛土人丑。
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知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节选译文
凡是地形基本都是这样的分类,把东西方向的称为纬,把南北方向的称为经。山高大沉稳因此是仁爱宽厚的美德的象征,水因流动没有一定的居所因此是奸巧伪诈的象征。高而朝阳的地方就能促使万物生长,低而阴暗的地方反而加速生物的衰亡。
丘陵山峰由于雄伟所以能透露着阳刚之气,溪谷低洼由于幽深所以显露出阴柔之情。水波圆转的区域蕴涵着珍珠,水波方正的区域蕴涵着玉石;清澈的水域中生产黄金,浑浊的龙潭中肯定有玉之精华。土地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品类所以对所出产的物品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山中云气要是多的话,人就容易生男孩,沼泽雾气多的话,所生的多是女婴;湿热的瘴气会让人变得喑哑,邪恶的风气会让人耳聋;森林之气要是过重,就会让人腿瘸,木林之气要是过重的话,人就容易背驼。
河岸之气要是重的话,人就容易脚肿,居住在岩石地区的人力气大,生活在艰险地区的人易得粗脖子病;暑热之气让人寿命不长,寒冷之气有助于人长寿;吹山谷之气多,人就容易肢体麻痹,吹丘陵之气多的话,人的骨骼就容易弯曲;平原之气能让人变得仁爱,土山之气会让人贪婪。
土质松软的地方让人行动敏捷,土质板结的地方就迫使人的行动迟钝;水流清澈的地方会使人的声音细柔,水流浑浊的地方会让人的声音粗重;生活在水流湍急边上的人身体就轻柔,生活在水流迟缓边上的人的身体就会变得粗笨;地处九州中心的人就会有很多圣人出现。
总之,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及性格都受到居住地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影响,并与这些规律一致。正由于如此,南方多生长常绿不衰的草,北方多有久积不化的冰;东方多有长寿的君子,西方常出现被残杀的尸体。
睡觉时所做的梦能够应验,人死后的神灵会成为鬼;磁石能吸附金属物,云母能招引露水;土龙能够在旱天降雨,燕子、大雁都按一定的节令南来北往,蛤、蟹、珠、龟能够随着月亮的圆缺而盛衰。
因此,生活于坚硬土地上的人的性格往往刚强,生活于松软土地上的人性格容易脆弱;生活在黑硬土地上的人身材健壮,生活于沙土上的人的体形短小;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人生得漂亮,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人面貌丑陋。
正是由于这样,食水的鱼类水性好而且耐寒,食土的蚯蚓没心却还很有智慧,食木的熊罴类力气大而脾气暴躁,食草的鹿类擅长奔跑可是没有智慧。
食叶的蚕类抽丝作茧最后羽化成蛾,食肉的虎豹鹰雕类生性凶猛而且残忍,食气的王乔、赤松子得到神明而且长寿,食五谷的人类聪明但寿命短,什么都不吃的却能修炼成神。

扩展资料: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
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内容简介
《淮南子》著录共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什么意思?

4. 食谷者则有智而劳神,食草者则愚痴而多力,食肉者则勇猛而多辰.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食谷者则有智而劳神,食草者则愚痴而多力,食肉者则勇猛而多辰”的意思是:
以谷类为主食的人,比较有智慧,一般从事脑力劳动;以草类、野菜为主食的人,智力比较差,一般从事体力劳动;以肉为主食的人,比较勇敢,长寿。
原文是:食谷者智慧而夭,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白话文就是:以五谷杂粮包括各种米、豆除精米(白大米等去壳米)为主食的人充满智慧且外貌美丽。以草为主食生吃的人不知疲惫能跑过马,但没有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的人有智慧。以肉类等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人没智慧易冲动不怕死。所以古代兵以肉食为主。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释义):XXXXXXXXXXXXXXX(出处):XXXXXXXXXXXXXXX(赏析):XXXXXXXXXXXXXXX(典故):XXXXXXXXXXXXXXX

5. 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我第一次接触这句话,请问具体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吃草的善于走动但是愚钝,吃肉的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聪明灵巧,练气的神明长寿。
出处: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
白话释义:吃草的善于走动但是愚钝,吃肉的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聪明灵巧,练气功的眼明长寿,什么都不吃的那是不死的神仙。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大戴礼记》由戴德(公元前一世纪)而得名,戴德是后仓(公元前70年在世)的四位弟子之一、后仓在公元前一世纪创立了立于学官的《仪礼》传授学派。
可是,看上去《大戴礼记》与戴德的关系似乎只不过是为它找到了一个令人起敬的出处。
和某些传统记载相矛盾的是,没有任何同时代的证据能够表明西汉的礼学家与它的编纂有任何关系,或者说《大戴礼记》是《礼记》的一个更早的校订本。
再者,《大戴礼记》也未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因此,二世纪以前它是否已单独成书这的确令人怀疑。
内容简介:
《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余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迟在唐代已亡佚。
尽管如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仍不可低估。其中多数篇章记述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资料。
《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朝事》、《公符》等篇,记录诸侯礼制,可补《仪礼》之阙。《五帝德》、《帝系》两篇载上古帝王世系,司马迁据以撰成《五帝本纪》,是探索史前史奥秘的珍贵文献。
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篇中被学者称作“经”的文字,据说传自夏代,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一年十二个月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史、气象史、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戴礼记》当初和《小戴礼记》(即《礼记》)并行而传。
但《小戴礼记》因得着郑玄作注而在唐代列为“经书”;《大戴礼记》却从此长期被冷落,多赖北周学者卢辩的注释得以流传。
至清代,《大戴礼记》方日益受到重视,陆续有学者进行整理研究。成绩卓著者,当推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和王聘珍的《大戴礼记解诂》。

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我第一次接触这句话,请问具体是什么意思

6. “食肉者勇,食谷者智,食气者寿,不食者不死 ”是什么意思?

意思:食肉的人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人聪明灵巧,练气的人神明长寿,什么都不用吃的人是不死的神仙。
出处:《淮南子》
作者: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
创作年代:西汉
原文节选: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 丘陵为牡,为牝。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土地各以其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障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 木气多伛,岸下气多肿,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 痹,丘气多狂,衍气多仁,陵气多贪。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 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人。
皆象其气,皆应其类。故南方有不死之 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寝居直梦,人死为鬼,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蛤蟹珠龟,与月盛衰,是故坚土人 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毛土人丑。
食水者善游能寒, 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知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译文:
凡是地形基本都是这样的分类,把东西方向的称为纬,把南北方向的称为经。山高大沉稳因此是仁爱宽厚的美德的象征,水因流动没有一定的居所因此是奸巧伪诈的象征。高而朝阳的地方就能促使万物生长,低而阴暗的地方反而加速生物的衰亡。
丘陵山峰由于雄伟所以能透露着阳刚之气,溪谷低洼由于幽深所以显露出阴柔之情。水波圆转的区域蕴涵着珍珠,水波方正的区域蕴涵着玉石;清澈的水域中生产黄金,浑浊的龙潭中肯定有玉之精华。土地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品类所以对所出产的物品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山中云气要是多的话,人就容易生男孩,沼泽雾气多的话,所生的多是女婴;湿热的瘴气会让人变得喑哑,邪恶的风气会让人耳聋;森林之气要是过重,就会让人腿瘸,木林之气要是过重的话,人就容易背驼。
河岸之气要是重的话,人就容易脚肿,居住在岩石地区的人力气大,生活在艰险地区的人易得粗脖子病;暑热之气让人寿命不长,寒冷之气有助于人长寿;吹山谷之气多,人就容易肢体麻痹,吹丘陵之气多的话,人的骨骼就容易弯曲;平原之气能让人变得仁爱,土山之气会让人贪婪。
土质松软的地方让人行动敏捷,土质板结的地方就迫使人的行动迟钝;水流清澈的地方会使人的声音细柔,水流浑浊的地方会让人的声音粗重;生活在水流湍急边上的人身体就轻柔,生活在水流迟缓边上的人的身体就会变得粗笨;地处九州中心的人就会有很多圣人出现。
总之,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及性格都受到居住地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影响,并与这些规律一致。正由于如此,南方多生长常绿不衰的草,北方多有久积不化的冰;东方多有长寿的君子,西方常出现被残杀的尸体。
睡觉时所做的梦能够应验,人死后的神灵会成为鬼;磁石能吸附金属物,云母能招引露水;土龙能够在旱天降雨,燕子、大雁都按一定的节令南来北往,蛤、蟹、珠、龟能够随着月亮的圆缺而盛衰。
因此,生活于坚硬土地上的人的性格往往刚强,生活于松软土地上的人性格容易脆弱;生活在黑硬土地上的人身材健壮,生活于沙土上的人的体形短小;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人生得漂亮,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人面貌丑陋。
正是由于这样,食水的鱼类水性好而且耐寒,食土的蚯蚓没心却还很有智慧,食木的熊罴类力气大而脾气暴躁,食草的鹿类擅长奔跑可是没有智慧。
食叶的蚕类抽丝作茧最后羽化成蛾,食肉的虎豹鹰雕类生性凶猛而且残忍,食气的王乔、赤松子得到神明而且长寿,食五谷的人类聪明但寿命短,什么都不吃的却能修炼成神。

扩展资料: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
创作背景: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