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24-05-15

1.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体系。学院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管理4个博士点,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新闻与传播6个硕士点(包括“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摘要】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提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体系。学院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管理4个博士点,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新闻与传播6个硕士点(包括“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回答】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介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新闻学院地处上海杨浦区五角场商业中心区,交通便利,信息通畅。院区占地88亩,图书楼、办公楼和教学楼总建筑面积达9300平方米,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收藏和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

3.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名仰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70年间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新闻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体系。学院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管理4个博士点,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新闻与传播6个硕士点(包括“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新闻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总数近1500人,其中有在复旦学院接受通识教育的新生260多名,本科生720多名,硕士生250多名,博士生80多名,外国留学生170多名。新闻学院毕业生以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著称,众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新闻界的骨干力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院简介

4.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现任领导

尹明华  新闻学院院长  周桂发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  孙玮  新闻学院副院长    李双龙  新闻学院副院长    张涛甫  新闻学院副院长  杨鹏  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  陆柳  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

5.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聘有教职工78人,其中正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1人,讲师13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闻界和实业界还聘请了一批学识精湛、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并聘请外藉专家担任顾问教授。本校中文、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家教授也常为该院学生授课。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师资力量

6. 复旦大学新闻学系主任现在是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现任院长是尹明华教授,其下设的新闻学系的系主任是张涛甫教授。
张涛甫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先后曾任过小学、中学和苏州大学教师,曾在南方报业集团和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2004年8月-至今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教,曾担任科研秘书、博士后秘书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新闻理论、政治传播、媒介与社会、中国现代报纸副刊史等。

7. 黄旦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男, 1954年生。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新闻传播学新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工作经历:1983-1998:杭州大学新闻系教师,曾任新闻系副主任,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9-2001:浙江大学新闻系教师,任新闻系主任,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2001、7-现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曾任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研究领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新闻与传播思想、大众媒介与社会主要成果:《新闻传播学》、《媒介是谁:对大众传媒社会定位的探寻》、《也论林则徐的新闻观》、《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报刊思想之演变》、《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等论著三十多篇。2005年底,黄旦教授代表性著作《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现正在进行的课题:《中外传播思想史》目前担任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思想史论、世界传播学说史、传播学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先后留学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次参加国际传播学学术研讨会。《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黄旦教授,无疑是中国中年学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标竿性人物。学术经历Sep.,1998-Sep.,1999: 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 Mass Media Studies, Denver University, Denver, Colorado, AmericaOct.,1991-Oct.,1992: Visiting scholar, School of Humanities, Murdoch University, Western Australia, AustraliaMar.,2001-Present: Professor& Researcher, Journalism School &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Oct.,1999-Feb.,2001: Professor,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Mass Media and Social Develop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China2009、9-2010、8 深圳大学“鹏城学者”2012年 暨南大学南都讲座教授   附录1:《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简评读到后记时得知,黄旦先生的这本书写了整整7年。对此,黄先生说,期望值总是与写作的时间成正比,拖得越长,要求完美的压力就越大。仔细想来,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之路上,又何尝不是这样。从新闻自由为报刊的专业化路程搭建第一个台阶,到便士报为客观性观念的产生奠定重要基础,从大众传播媒介在事业化和商业化的冲突中艰难抉择,到编辑记者为争取内部新闻自由而努力奋斗,新闻专业主义在崎岖不平的建构之路上艰难前行,期间,还要面对“把关人”和“议程设置”理论的公然挑战,甚至,在最后还成为法兰克福学派视野中为“现实社会秩序服务”的傀儡。阖上全书,新闻专业主义就如同一个梦幻,或者像新闻的真实性一样,是“无底洞的那个底”,永远找不到切实的存在。因此,就新闻专业主义而言,其建构必然还将是一个长久的探索和斗争的过程,其内涵必然还没有令人完全信服的“标准答案”。但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新闻专业主义,却仍然充实着媒介,并影响着媒介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从物理特征和信息流通上看,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其传播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媒介成为“人的延伸”,地球也变为麦克卢汉眼里的小村落;但是,媒介在帮助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创造一个拟态世界,个人或者组织出于自身需要和价值判断的“把关”、新闻生产过程中的种种控制、媒介议程设置对公众议程的决定作用等等,都在不知不觉中掩盖甚至歪曲世界的本来面目。因此,从这两方面看,大众媒介无疑是把刀锋锐利的“双刃剑”,而如何让其尽可能地在推动文明而不是掩盖真相上发挥能量,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倡导者的迫切愿望。作为专业,必定有其规范,新闻专业主义的道路也许没有终点,但是其努力奋斗和自我修正完善的过程,就是作为专业不断回归大众媒介原始价值的过程。在本书的最末三章,黄旦先生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着墨颇多,个人以为这是全书比较精彩的部分。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文化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并最终使人类成为技术的工具。黄旦先生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因为无论是媒介的意义构成、文化生产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包括符号互动论),还是众所周知的编码与译码理论,都在证明作为受众的人远远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尽管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存在的缺陷有清醒的认识,但是本书作者还是在该章节的最后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假若注目于当前媒介集团的膨胀和跨国媒介集团在文化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的态度未必就是狭隘与过时,甚至仍不失其启发、警告、反思之功效。”启发、警告、反思,在探索新闻专业主义之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又何尝不是在发挥这样的功效?!无底洞也许根本就没有底,但探底的过程也同样值得敬畏,作为专业的独立的大众媒介,正行走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

黄旦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8.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交流合作

学院继承面向世界、开放为学的优良传统,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已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有关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接待了数十个外国新闻访问团, 接受了数十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学院还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经常派遣教师出国和赴台、港、澳地区讲学访问、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和香港地区的有关新闻机构实习,以利于开阔视野、增进了解。学院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1995年4月,在上海及海内外新同界、实业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董事会,并创设了“中国复旦新闻教育发展基金”。海内外各界还先后在学院设立了多种奖教奖(助)学金,为学院发展新闻教育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