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给新建立的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2024-04-28

1. 美苏冷战给新建立的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简单的说,四五十年代中国战在红色阵营中,美国才阻止中国收复台湾。七十年代和美国站地很近。苏联很不爽,接着发生了对越战争(有点像现在的俄格战争一样美国在背后给格撑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不需要在拉中国竭制苏联。拉着欧洲对中国使行《对华武器禁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当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阵营对峙,形势严峻,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50年代初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是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存在共同点,同时,两国在国际上有共同的对手美国。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把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如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同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开始把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把苏联做为头号敌人,与苏联霸权主义进行斗争。
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国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70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美国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转而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也需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
8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进行全面收缩。在这种情况下,中苏关系开始缓和。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苏、美三国关系随着美苏争霸局势的变化而变化,中、美、苏关系恶化时,给三国都带来了损害。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从美苏方面来说,都是在战略进攻时要控制或颠覆中国政权,而在战略防御时又打“中国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美苏冷战给新建立的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2. 谁能帮我分析下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经济政策

  经济遏制。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并综合运用国家的各种力量去实现战略目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手段的具体化。其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贸易,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以阻止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战略加剧了前苏联的困难,延缓了前苏联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前苏联对西方机械和运输工具的进口(列宁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欧洲复兴计划,更是一个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发展的计划

  主要内容为美国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复兴战后经济之用,但受援国必须购置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使用美援要受美国监督,受援国要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设立由美国控制的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等等。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欧洲复兴计划,更是一个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发展的计划

  马歇尔计划为美国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使西欧纳入了美国同苏联抗衡的战略轨道,在西欧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盟主的抗衡苏联的力量。杜鲁门曾经宣称,执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明智而有效地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伟大事业”。

  马歇尔计划还为北大西洋联盟的成立铺平了道路,为欧共体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也抑制了西欧人民的革命运动,加速了欧洲的分裂。

  对广大的亚非拉落后地区进行援助,是美国称霸世界、与苏联进行争夺和遏制共产主义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托马斯·帕特森. 美国外交政策(下)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 “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打着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旗号,推行“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并建立了大量军事基地,充当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宪兵”,妄图取代老牌殖民主义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地位。

  援助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其霸权主义政策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服务的,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的经济和政治。“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中,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3. 苏联冷战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一,冷战的事实出发时间应为朝鲜战争后第二年年底第三年年初,也就是说,苏联已经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
第二,苏联的工业成长率是以损失农业为前提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并不具备绝对代表性;
第三,美国当时尚在重整太平洋战区军备的泥潭,虽然未伤筋动骨,但是却极大的挫伤了美军士气,国内反战力量和新兴的监控力量在博弈,所以美国的工业成长率也不具备完整的绝对代表性。至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美苏两国当时都持保密或者不透明的政策,所以不具备完整的可对比度。

苏联冷战时期的经济发展

4. 美苏冷战的影响意义简单点

楼主您好!

美苏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直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柏林墙很可能是冷战最生动的标志。这堵墙分隔了东柏林(属于东德)与西柏林(属于西德),使西柏林孤立于东德内。 


美苏冷战的意义:
避免了爆发第三世界大战和核大战!

因为美苏两国都是超级大国,势均力敌,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双方都没有能力完全打败另一方,所以双方打不起来,所以才叫“冷战”!更何况如果打常规战争,两败俱伤,如果打核战争,代表地球毁灭!

美苏冷战争霸,两极格局对峙近半个世纪,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和核大战,这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科技显示出的巨大威力,特别是在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如果发生核大战,不可能有胜利者,只有交战的双方甚至整个人类的毁灭。这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意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只能实行核威慑。世界人民,包括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使美苏不可能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

希望对您有帮助!

5. 冷战时期苏联有多强势?看到这些案例,我彻底服了

冷战时期苏联有多强势?看到这些案例,我彻底服了

冷战时期苏联有多强势?看到这些案例,我彻底服了

6. 美苏冷战,苏联为什么会败?原因太现实


7. 美苏“冷战”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①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
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
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
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
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
威胁之下。 
②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
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
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
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
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
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
起。

美苏“冷战”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8. 冷战期间美国是如何遏制苏联的

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推行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三根支柱,它们是在1947、1948、1949三年内相继出台的。这意味着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其中“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的核心部分,出笼的由头是代替英国挽救希、土危机,镇压两国的共产党。由此推而广之,只要哪个地方有进步运动,美国就宣布这个地方有“共产主义威胁”,就立即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乃至出兵干涉。
“杜鲁门主义”由此便成了对世界的干涉主义。“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一项纯经济援助计划,但实际上同样是为了压制共产主义的发展,进而从政治和经济上取得控制西欧的主导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完全由美国领导和控制的纯军事组织,美国将西欧防务掌握在自己手里,牢牢地确立了美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反共产主义的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较公正的观点则认为: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承担责任。其实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美国要使东欧变成所谓的自由世界,而苏联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关心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苏联要保障自己的安全利益。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包括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包括推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美、苏都认为在刚刚经历二战后必须避免双方直接交战,但是,它们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于是,冷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冷战的根本起因。而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则是冷战的直接起因。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的开始的标准。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其中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随后的9月里,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又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报告主张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些国家均可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些关于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被美国决策层采纳,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之后,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他强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这篇咨文的发表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