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金融中介在互联网时代的存在价值?

2024-05-16

1. 谈一谈金融中介在互联网时代的存在价值?

1.使获得资金的成本最小。如果没有金融媒介,借款人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打听谁有钱可借,存款人也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借款人是否可信,而且每笔借款都有谈判、签约、履约等等交易费用,效率低,成本高。金融机构可以大大降低这种成本。
金融机构有分散于各地的分支机构使吸收存款的成本大大减少。
这就是专业化带来的好处。
    2.使监督债务人的成本最小。贷款是一项风险业务。总存在债务人不偿还的危险。监督债务人的活动是一项成本很高的专业化活动。如果借给企业钱的每个人都要直接承担这种监督费用,其成本是很高的。但人们把资金存人金融中介机构,就免去了这种成本。由金融中介机构运用专业化的资源完成这种监督职能,其成本很低。
    3.分摊风险。借贷是有风险的。总存在由于破产无法偿还债务的危险。通过把钱借给许多不同的人与企业就可以减少这种风险。金融中介机构以一种有效的方式确保人们共同分摊风险。
许多人把钱借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又把钱借给许多人。如果一个人无法偿还贷款,这个损失就分摊到这家金融机构的所有存款人身上,这样,就没有一个存款人承担高风险。
    4.创造流动性。存款人的存款有多有少,存期或长或短,借款人也是如此,很难做到数量上、时期上彼此重合。由于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就可以通过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来创造流动性。短期借款就是吸收存款,准备随时偿还。长期贷款就是作出长期的贷款承诺。
    金融中介机构的这些职能使它们在现代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宏观经济运行关系极大。

谈一谈金融中介在互联网时代的存在价值?

2. 互联网金融会导致银行等金融中介消失吗?

不会。
存贷业务的关键是贷款质量,也就是找对贷款人,信贷经理们干的就是这个事情。互联网是信息传播手段,而不是信息识别、分析手段,分析还是要人来做的,不管是用传统的当面交流加拍脑袋的方法,还是借助新的技术、模型手段,都离不开人,离不开雇佣这些人的金融机构。
在所谓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信息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数据里面包含的噪音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信息的增长速度。于是,过滤噪音,去伪存真,从数据里面提炼信息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数据时代,其实是“大噪音”时代。对人们的分析、提炼能力,提出了更高、而不是更低的要求。这些,都不是冰冷的机器和互联网可以做到的。

银行未来
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摄取价值,数据应用将从分散、被动、辅助的地位,上升为银行的经营核心和创新来源,成为银行不可复制的竞争力。谁能拥有海量数据,并从中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谁就把握住了未来。
通过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使银行整个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依赖经验向依赖数据转变,将数据作为判断市场精准营销、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提高客户的服务体验和效率。
对信用风险进行监控,主动融入金融科技变局,吸收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果,推进产品服务创新,以远程移动服务、人工智能服务,推进银行去机构、去人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客户感受。

3. 互联网时代金融中介存在的价值体现

任何中介的存在,都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信息的不对称,一个是专业顾问。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不对称被逐步的打破,信息均等的情况下,提供更专业高效的顾问服务,是中介转型的唯一出路。
例如有各种网络贷款业务,非常方便,但是我不知道哪种方式适合我自己,例如我的收入支出情况的分析,可能会决定我选择固定还款金额还是动态的还款金额。这些专业的问题,需要中介用专业的分析帮我做出来。在诚信为基础的前提下,我是愿意为他的服务付费的,因为他的服务节省了我的时间,提高了我的资金使用率,为我带来了切实的收益,所以这样的中介(代理人)或者说顾问,是有很高的存在价值的!

互联网时代金融中介存在的价值体现

4. 传统金融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模式确实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竞争性。在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近几年发展迅速。但这不代表其会带来根本性的替代:虽然一些互联网平台内部产生了新型的支付工具,但远未达到“一般可接受”的程度,更多的是扩展了传统支付的范围,提升了传统支付的效率。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在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创造出支付工具,其使用的交易媒介与传统金融并无区别。

在风险管理上,互联网金融通过及时获取平台交易双方的信息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处理,能够更加精准地对风险予以评估和定价。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领域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在不具备特许牌照的情况下,分散、小额的金融交易能累计到何种规模仍有待实践的检验,并且其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尚未明确。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竞争力仍是在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从这一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拓展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范围。

个人觉得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和高效率低佣金等优点更适合于民间资本的流动和融资需求,但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尝试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传统业务也是一种补充,它也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些盲区,因此还是有很积极的作用。
  同时,互联网热爱创新的基因,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创新的动力,引发了商业银行对自身经营模式的重新思考。
  面对压力和冲击银行一定也不会墨守成规,一旦银行主动地去创新,不断地加大创新和变革的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银行也一定能够在未来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过程当中,可能或者应当成为主力军。我们也有优势,银行有着丰富的产品和从业的经验,银行有着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稳定。
  银行通过十几年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也积累了一批人才,他们既熟悉金融,同时也对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发展有深入的了解。这些也是互联网非金融机构短时间所难以达到的优势。

5. 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有哪些误区?

互联网金融的误区: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就是互联网金融如果是这样,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兴起,极低边际成本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快速直达客户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建立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并不大。不做客户细分,所有客户都通过互联网来服务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边际成本低,中小客户带来的边际收益也较低,因此只需要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就可以满足其需求;对于大客户,一般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办法满足,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为之服务,因为大客户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会超过边际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为中小客户服务。线上可以完成一笔金额为1万元的P2P交易,可是不能完成一笔金额为1亿元的P2P交易——在技术上没有障碍,只是数字的变动,但是由于边际收益的不一样,所要求的服务自然也不一样。互联网金融就是电子化在网上开户成为现实之后,银证转账、证券交易、余额结算、证券登记等工作都实现了电子化,但是没有券商就因此宣布自己是互联网券商。在商业银行里也是如此,存取款、转账,甚至水电费缴纳都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但是也没有银行宣布自己为互联网银行。为什么?因为这些技术的引进只是用电子化取代手工,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现在的电子化只是零碎的,并没有充分整合。
互联网金融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两个行业的影响尚难预料,但是至少现在在观念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等到互联网金融时代成功来临之后,金融行业现有的业务模式、组织形式等等,在新事物孕育、繁衍、成长、壮大的历程中,可能都会被大大改变甚至被摧毁。

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有哪些误区?

6. 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有哪些误区

                            互联网金融产业中最大的误区在于“营销”

暴力营销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几年,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QQ群、微信一类的隐性欺骗式广告业务信息的推送,一些平台,老板雇一些小姑娘,稍做培训,就定任务,上网拉人。这样其实效果很不好,客户感知差,长期看损害平台形象。

暴力烧钱

  预算充足的新兴金融企业,一般喜欢上来就烧钱,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在获客上,烧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好,钱也烧完了,平台就逐渐陷入停滞状态,很多“僵尸”平台就是这么来的。

毫无规划

  不懂协调。一个好的运营者,要有战略的高度,要有平台运营一盘棋的全局观。前面说过,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协调好各个渠道、协调好方方面面,上来就烧钱,也是不懂协调一种最常见的表现。

领导一言堂

  外行领导内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外行善于学习、肯放权。固守既定线下思维,不能革自己的命,平台发展难以突破。

自以为是

  互联网金融行业内,近几年出现了大批的新手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的高层管理者,做营销推广,却不愿意与客户交流,自认为客户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不以用户体验做的营销推广都是耍流氓。

不会总结

  数据是检验效果的唯一手段,但业内多数管理者要么不重视数据分析,要么是根本就不知道数据分析,最后一种是胡乱套用他人的数据分析模板,效果好,不知为什么好;效果不好,也不知道原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