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部简史

2024-05-13

1.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部简史

 齐鲁大学医学院  齐鲁大学医学院是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私立齐鲁大学所属的一个学院。  1864年初,美国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传教,其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Mr and Mrs Calvin Mateer)在登州(现蓬莱市)开设文会馆。188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聂会东医生和太太(Mr and Mrs James Boyd Neal)到山东登州创办一项与文会馆有关的医药工作和新医学教育,在当地一所寺庙租得几间房子,用一部分做为教室,另一部分做为诊所,所招第一班医学生共5名。1885年初(清光绪十年底),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武成献博士(Dr.James Russell Watson)和夫人爱格妮丝·凯特玛司特博士(Dr.Agnes Kittermaster)到往青州,以教会施医所为基础,于西皇城街开设“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同时开设“附设医学堂”,即青州医学堂。学堂开始招收新生,并用以师带徒方式授课,开办医学教育。1890年,聂会东由登州调往济南,于东关华美街与洪士提凡夫妇、安德逊女士一起在教会诊所工作,后将原诊所扩建,取名华美医院,并同时筹建医校。1891年,学校竣工,定名为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至1902年,华美医院医校共有在校学生四个班22人,皆为男性。1902年6月13日,在青州举行的英国浸礼会和美国长老会联席会议,通过了联办“山东新教大学”的决议,形成了《联合教育工作基础》的文件。根据文件,青州医学堂与济南华美医院医校联合成立共和医道学堂,设青州、济南、邹平、沂州4个教学点。1903年,在山东的美国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正式将济南、青州、邹平、沂州的医学堂合并成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 Shando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学制四年。1903年招收医学生13人,至1911年共毕业38人。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改称山东基督教大学;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1911年4月17日,在英国利兹阿辛顿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山东共合医道学堂举行竣工典礼,山东巡抚孙宝琦出席并捐银千两,这标志着四处教学点开始合并于济南。1915年9月27日举行共和医院落成典礼,四处教学点学生全部迁至济南。1917年,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更名为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成为齐鲁大学医科,学制七年。1924年,加拿大政府准予齐鲁大学立案,批准齐鲁大学具有学位授予权,同时,医科毕业生还授予由加拿大政府批准的“医学博士”学位,特许中国留学生赴加留学,多伦多大学承认齐鲁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和资格,可免试入研究生院。1925年,齐鲁大学医科更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  山东省立医学院  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建,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领导。1948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同年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  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4年10月16日,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1945年3月18日在淮南新浦镇招生,5月12日在安徽省天长县长庄举行开学典礼。1947年1月,新四军军医学校更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9年5月,学校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1951年12月,学校改名为山东医学院。1952年9月,经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撤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与原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济南市南新街82号,现为文化西路44号)。 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  1952年9月16日,山东医学院与齐鲁大学医学院两校合并后山东医学院院长由白备伍兼任,孙铁民、张汇泉、方春望任副院长。9月25日召开了合校后的第一次办公会,10月8日下午,举行了院系调整胜利完成大会。学院共设有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1952年11月14日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和四个教学委员会(基础、临床、卫生、药学)。1955年4-12月,根据全国系科调整方案,山东医学院卫生系、药学系停办,教师和学生充实到其他医学院校,山东医学院成为单一的医学专业院校,设33个教研组(其中基础医学教研组18个,临床医学教研组15个 )。1959年学校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于1962年2月,又先后撤销,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6月,经国家批准,山东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生专业有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内科学、系统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1959年1月,学校设立基础部和临床部。1961年5月,临床部改为医疗系;基础部撤销,成立医学基础课办公室。1962年,恢复基础部和临床部。1965年3月,又撤销了基础部和临床部,设立学生处,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1962年,根据教育部、卫生部意见,报请中央同意,将现行五年制的医疗、儿科、卫生、口腔四个专业的学制延长为六年,四年制的药学专业延长为五年,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进行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1966-1970五年间,山东医学院停止招生,1967年分配了1961级毕业生,1968年分配了1962级毕业生,1970年分配了1963、1964、1965三个年级的学生,至此山东医学院已没有正规在校生学习。1970年7月,山东省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决定对全省高等学校进行撤并搬迁,贯彻“五七”指示,“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工农”“实行开门办学”。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决定山东中医学院和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医学院,并搬迁到泰安地区新泰县楼德镇办学,校址设在原泰安农校。山东医学院下设四个大队,一大队在枣庄市、二大队在曲阜市、三大队在新汶县,四大队与院本部在楼德镇。1970年11月20日,学校恢复招生。1971级共招新生1069人,3月10日前后分别在枣庄、曲阜、新汶、楼德四个大队报到。除医疗专业外,还有中医专业连和药学专业连。1972年11月3日,撤消了四个大队,恢复教学建制,设药学系、中医系、基础部、临床部和进修部等。1973年下学期,山东医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把主要力量撤回济南,中医系、药学系迁回济南上课。1974年建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抽出约三分之一的教职工留在楼德参与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筹建工作。1979年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迁至泰安市区,改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更名为泰山医学院。1975年下半年,原山东中医学院从山东医学院重新分离出来,迁回原址,恢复山东中医学院建制。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山东医学院医学系恢复招生,学制5年。同时学校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并于1977年招收学生。这样山东医学院就有了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这期间学校设立了医学系和基础部等教学部门。1985年,医学系改名临床部。1978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生41名。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79年12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医学院增设医学系六年制英语班。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1988年4月,学校被批准为全国15所试办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高校之一。1996年10月,学校撤销基础医学部,成立基础医学院。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  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 。2001年1月,新山东大学将原山东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合并组建为山东大学医学院。 2012年5月,山东大学整合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5个学院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等4所附属医院,成立齐鲁医学部。2015年9月,学校为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依据《山东大学章程》及《山东大学综合改革方案》,颁布了《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重构齐鲁医学部管理架构,成立齐鲁医学部党工委。齐鲁医学部下设办公室(与党工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政工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与国际交流处、研究生处、财务与资产管理处、继续(网络)教育中心和医院管理处等党政管理机构。同时撤销医学院建制,组建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部简史

2. 齐鲁医药学院的历史沿革

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院(筹)  1995年10月,由万杰集团投资、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院(筹)创建,同年开始招生,首批开设护理、制药、市场营销三个专业。1996年,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点院校。1997年,教育部领导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1998年,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国家学历文凭试点院校。  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并列入计划内招生。2000年10月,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授予“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2002年11月,山东省高校专业设置专业组评估并通过了学校新申报的五个专业。2003年4月,新建教学楼验收并搬迁。2005年,通过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被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06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授予学校“文明校园”称号。  山东万杰医学院  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山东万杰医学院。 2008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鲁商集团)接管,学校由私营企业社会力量办学转为国有企业社会力量办学。2009年,确定新校训“允理允能、精益求精”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2010年,获“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武装部部长集训”大学生军训课目一等奖。2011年,学校“国家奖助学金”由山东省财政厅直接管理,学校财政实现省直属。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2013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2014年,获批成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齐鲁医药学院  2015年4月2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 2015年10月26日,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 2015年10月28日,获团中央2014-2015年度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29日,《齐鲁医药学院学报》正式创刊。

3. 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办学历史

 参见: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1864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W.Mateer,1836.1.9—1908.9.4)携夫人狄就烈(Julia Brown, 1837—1898)在登州城内一所叫“观音堂”的破庙里办起免费义塾,称“蒙养学堂”。1882年,纽约北美长老会总部批准其升格为大学建制,定名“文会馆”(Tengchow College),史称登州文会馆。 1883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医生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与其妻子到达登州,准备在文会馆设医科,因设备和人员不足,未能如愿。于是便租赁了一所寺庙的几间房子,用一部分作教室,另一部分作为小型诊所,并招收了5名学生,随师学习西医知识,这便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发端。 1885年初(清光绪十年底),英国浸礼会(English 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宣教士武成献博士(Dr.James Russell Watson)和夫人爱格妮丝·凯特玛司特博士(Dr.Agnes Kittermaster)到往青州,以教会施医所为基础,于西皇城街开设“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同时开设“附设医学堂”,即青州医学堂。学堂开始招收新生,并用以师带徒方式授课,开办医学教育。另一位宣教士巴德顺在邹平所办的教会医院也设立医学堂,开始招收学生传授医学业务知识。 1892年,聂会东夫妇奉调到济南,在东关华美街与洪士提凡夫妇、安德逊女士一起在教会诊所工作,后将原诊所扩建,取名华美医院,并同时筹建医校。1891年学校竣工,定名为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到1902年,华美医院医校共有在校学生四个班,22人,皆为男性。 义和团运动后,1902年6月13日,北美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开会,共同建立山东新教大学(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济南聂会东、青州武成献和邹平巴德顺所办的医校合称为共合医道学堂(Union Medical College),聂会东任校长,学制四年,四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在济南、青州、邹平和沂州(今临沂)的教会医院进行教学和轮流实习,1903年正式合并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Shand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学制四年,校长聂会东。1903年招收医学生13人,至1911年共毕业38人。 1906年,华美医院医校与青州医道学堂合并,改称济南共合医道学堂。1907年,在济南南新街购地建立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新址及医院,1911年建筑竣工。 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Shantung Christian Union Medical College)。 1911年4月17日,在英国利兹阿辛顿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在济南修建的医学大讲堂、诊病所、宿舍等举行竣工典礼,山东巡抚孙宝琦出席并捐银千两,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正式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聂会东任校长,有教师14人。新址的竣工标志着学校开始由四地合并到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将这一天作为建院日期。 1915年9月27日举行共和医院落成典礼,四处教学点全部迁至济南。 1916年,北京中华医学基金会(The China Medical Board,文献中又称美国罗氏驻华医社)改组北京协和医校(The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Peking),将三个班的学生转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并“协款”5万美元用以改善校舍和设备,又许诺连续五年每年“协助”2万美元用以办学。1916与1917年之交,在中国博医会医学教育会的建议下,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也并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1917年9月,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各科迁至济南新址,齐鲁大学正式开学。此时医科学制为七年,共有教师14人,学生118人,另有医预科24人。1920年设药学专修科,学制两年。1921年4月,创办《齐鲁医刊》。1923年,接收华北协和女子医学院(North China Union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自此开始男女同校。1924年7月19日,经齐鲁大学申请,加拿大授予齐鲁大学执照,授权齐鲁大学按照自己理事会的规定“授予与中国法律相一致的文凭和学位”。根据此规定,齐鲁大学颁布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医学院毕业生颁发医学学士学位,同时授予美国和加拿大认可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齐鲁大学医科正式更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但两个名字在部分文献中依旧混用。1931年10月1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齐鲁大学注册立案,齐大学历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1934年设立公共卫生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齐鲁大学宣布停课,大部分师生及主要教育教学设备迁往四川成都,与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等在华西坝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校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强占为军医院。五大学虽然都拥有自己的师资和课程,但共用教学实验室及设备,各学校间学分互认,共享师资和课程。抗战期间齐鲁大学医学院和理学院联合设立寄生虫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1945年10月1日,齐鲁大学在济南复校。 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齐鲁大学医学院师生分为两批,负责人和部分师生南迁福州协和医院,1949年江南解放后迁回济南;另一部分师生留在济南,9月济南解放后相继入学开课。1951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管并出资补助齐鲁大学,解聘外籍教师的行政和董事职务。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在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齐鲁大学校园(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截至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098人。 参见:山东省立医学院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建,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领导。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和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15年成立,1926年并入省立山东大学)并无关系。1933年,学校创办中文和德文双语的医学期刊《新医学》(Neomedica),由陈果夫题写刊名。1937年停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尹莘农校长带领学校撤离济南,先后迁到汉口、四川云阳县和万县。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军政部第十重伤医院”,尹莘农兼任院长。学校的部分师生直接参加了抗日战争。1946年10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从万县迁回济南,与山东省立医院合并。 1948年,学校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请更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8月1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院长由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王宝楹担任。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山东省立医学院被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仍使用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校名。 山东省立医学院办学16年,共培养医学系毕业生353人。 参见: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4年10月16日,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1945年3月18日在淮南新浦镇招生,5月12日在安徽省天长县长庄举行开学典礼。1947年1月,新四军军医学校更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华东白求恩医学院从山东益都迁进济南,驻扎在经五路纬九路。1948年11月合并从趵突泉前街迁来的山东省立医学院,仍称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9年5月,学院由华东野战军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更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9月宫乃泉调往上海,白备伍兼任院长。 195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医学院”。 参见: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1952年9月,齐鲁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解体撤销,其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1952年9月16日,合并后的山东医学院正式对外办公。9月25日召开了合校后第一次办公会,10月8日下午举行院系调整胜利完成大会,11月14日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和四个教学委员会(基础、临床、卫生、药学)。 1952年,学校占地面积423.909亩,1952年底在校生2057人,教职工899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6名。设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学制本科5年,专科3年,中级2年。 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5年8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卫生专业、药学专业再次调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教师及247名学生调到了同济医学院;药学系121名学生及部分教师调到四川医学院;中级药剂士班49名学生调到东北药学院附属中级药剂学校。1956年,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23名教师及教辅人员赴新疆医学院工作。经过调整,学校改为单一医学专业学院。设33个教研组(其中基础医学教研组18个,临床医学教研组15个 )。 1956年6月,经国家批准,山东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生专业有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内科学、系统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在大跃进的形势下,1959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经卫生部同意,1962年2月先后撤销卫生、儿科两个系及生物、化学、物理三个专业,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1959年1月,学校设立基础部和临床部。1961年5月,临床部改为医疗系;基础部撤销,成立医学基础课办公室。1962年,恢复基础部和临床部。1962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决定逐步延长高等医学院校学制,医疗专业由五年制延生为六年制,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1965年3月,撤销基础部和临床部,设立学生处,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建设受到严重冲击。1966-1970年停止招生,1967年分配了1961级毕业生,1968年分配了1962级毕业生,1970年分配了1963、1964、1965三个年级的学生,至此已没有正规在校生学习。1970年8月,在五七指示和实行开门办学的影响下,山东省革委会决定,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并,称为山东医学院,由济南迁往泰安新泰县楼德镇(现新泰市楼德镇)办学,下设四个大队,一大队在枣庄市、二大队在曲阜市、三大队在新汶县,四大队与院本部在楼德镇。1970年11月20日恢复招生,1971级共招新生1069人,3月10日前后分别在四个大队报到。除医疗专业外,还有中医专业连和药学专业连。1972年11月3日,撤消了四个大队,恢复教学建制,设药学系、中医系、基础部、临床部和进修部等。1973年下学期,山东医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把主要力量撤回济南,中医系、药学系迁回济南上课。1974年建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留下约三分之一力量参与分院筹建。1979年分院迁至泰安市,更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分院独立,划归山东省,更名为泰山医学院。1977年恢复高考,山东医学院恢复招生,同年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这样,山东医学院共有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学制除了药学专业是四年外,其余都是五年。 1978年6月,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领导。1978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生41名。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79年12月,卫生部山东医学院增设临床医学六年制英语班。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改名为临床部。1988年4月,山东医科大学被批准为全国15所试办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高校之一。1996年10月,基础医学部改组为基础医学院。 参见: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 。2001年1月,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合并重组为山东大学医学院。 2006年,设立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2012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成立,医学院成为其分管的五个学院之一。2012年11月,山东大学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具体由医学院承担,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及“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5月,山东大学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具体由医学院承担。  2015年3月,根据国家政策,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和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自2015年起停办。

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办学历史

4. 山东医学院的办学历史

 参见:齐鲁大学、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山东省立医学院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定名“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宫乃泉兼任院长。1950年12月改名为“山东医学院”。 1952年,齐鲁大学解体撤销,其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仍名“山东医学院”,原山东医学院由济南经五路纬九路迁入齐鲁大学校园(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高维真任党总支书记,白备伍兼任院长。1952年9月16日,合并后的山东医学院正式对外办公。 1952年,学校占地面积423.909亩,1952年底在校生2057人,教职工899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6名。设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学制本科5年,专科3年,中级2年。 1955年8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卫生专业、药学专业再次调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教师及247名学生调到了同济医学院;药学系121名学生及部分教师调到四川医学院;中级药剂士班49名学生调到东北药学院附属中级药剂学校。1956年,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23名教师及教辅人员赴新疆医学院工作。经过调整,学校改为单一医学专业学院。设33个教研组。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1959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经卫生部同意,1962年2月先后撤销卫生、儿科两个系及生物、化学、物理三个专业,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 1962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决定逐步延长高等医学院校学制,医疗专业由五年制延生为六年制,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建设受到严重冲击。1970年8月,在“备战备荒”和“学校越办越向下”的影响下,山东省革委会决定,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二为一,称为山东医学院,由济南迁往泰安新泰县楼德镇(现新泰市楼德镇)办学。1975年基本撤回济南。 1977年恢复高考,山东医学院恢复招生,同年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这样,山东医学院共有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学制除了药学专业是四年外,其余都是五年。 1978年6月,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领导。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参见:泰山医学院1975年,恢复山东中医学院并迁回济南原址,成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留约1/3的人力、物力建院。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1979年迁往泰安,1981年独立,划归山东省,更名为泰山医学院。  参见: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1952年,齐鲁大学医院护士学校并入山东医学院,后又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二医院护士学校。1957年8月更名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此后护士学校与山东省济南护士学校(今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几经合分。 1963年,重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学校,学制三年。校址改在山东医学院校园(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的西南部,管理体制上,经费由山东省卫生厅拨付,党务和人事关系归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管理。1972年更名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卫生学校。1981年更名为山东医学院卫生学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厅领导。 1985年随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而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行政归属山东省卫生厅领导,党务关系由山东医科大学代管。  参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52年11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指示,齐鲁大学医院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二医院,行政上归山东省卫生厅领导,教学方面由山东医学院领导。1957年8月更名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78年6月随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1985年5月改称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5.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历史沿革

名医辈出 术求精湛1890年,美国基督教会在的青龙桥北后坡街117号创立济南华美院时,是济南首家西医诊所和分科最全的医院。1908-1917年的济南共和医院时代,她发展为当时中国国内最新型\最大\设备最佳的医院之一。此后一度名医荟萃,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同济医院并称为建国前中国四大教会医院,颇负盛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如今在一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心血管内科\血液病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小儿内科等。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如尤家俊\赵常林\孙鸿泉\高学勤\于复新\孙桂毓\朱汉英\张振湘\江森\王天铎\侯宝璋\杨仁中\张茂宏\张运等,可谓名医辈出。在“人才兴院”战略下,齐鲁医院麾下不仅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还聚集起了一批年轻的生力军。2006年,医院新增山东省杰出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各5人;引进在国际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7名;招收新职工博士后1人,博士21人;派出海外研修30余人,公开竞聘护士长后备人选19名。显示出了充足的后劲。医疗质量靠人才,也要靠管理。2006年,齐鲁医院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在环节质量管理\病历书写\病案管理\信息统计\进修医师\传染病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组织了全院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加强了医疗质量检查和督导;进一步强化医疗调度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了会诊\手术准入\应急体系等制度,实现了医务管理水平质的提升。2006年全年,齐鲁医院完成门诊挂号工作量145万余人次,较2005年增长7.14%;急诊接诊37072人次,抢救1466人次,抢救成功率为89.63%;完成健康查体4万余人次。全年共出院病人44261人次,同比增长8.1%;完成手术量24620台,同比增长7.07%;床位使用率99.77%;人均住院日14.42天。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强管理,明显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2006年,每门诊人次平均收费同比减少103.2元。不断改进医保服务质量。完善了医疗保险工作流程,重点抓好定额管理,建立医保定岗医师制度。全年医保总门诊量达77700人次,住院5697人次。医院被评为全省医疗保险A级信用先进单位,患者满意率超过95%。加强了公费医疗制度建设,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原则,有效控制了公费医疗超支现象。全年普通公费医疗门诊量为16万余人次,住院1414人次;公费医疗超支同比减少25%,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逢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来鲁视察或重大会议,镁光灯下,人们可能不会注意到医务人员的身影。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干部保健中心,2006年全年,齐鲁医院完成这样的保健任务62次,多次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等的通令嘉奖。2006年,在护理质量上,齐鲁医院加强了全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核心制度\“三基三严”\CPR\急救技术等学习和考核;进一步完善三级护理质控网,加大检查和督导力度;修订并完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全年涌现出护理新技术9项,中心七赵玲玲被评为全国综合性医院先进护士,普外科张彬彬被评为省“十佳护士”,手术室黄敬爱被评为全省先进护理工作者。薪火相传 天使摇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除了是一个救死扶伤的阵地,还是一个医学教学的“重镇”。医院现有的60个临床,医技科室中,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省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8个。医院设有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山东大学临床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点33个,硕士生导师195人。2006,新增血液病\妇科肿瘤等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喉科学和放射科学等5个学科被评为“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学\放射科学被评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一批批白衣天使在这里起步。2006年,按计划完成本科理论授课8076学时,授课人数4769人次;见习带教2236学时,带教人数1307人次;实习教学7358学时,带教人数252人次。稳步推进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加大教学检查力度;积极推动教学精品建设,组织进行了双语教学比赛等活动,提高了整体临床教学水平。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2006年遴选博导8人,硕导申报48人。张运院士\张茂宏教授被评为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圆满完成研究生招生的复试和录取工作,全年招收硕士157人,博士92人;研究生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共有36名研究生获得山东大学各类奖学金,占医学院获奖总数的50%;6人获得山东省和山东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称号。继续医学教育稳步推进。全年协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7项,省级项目6项;举办院级继续医学教育讲座56次;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全省公共课程考试3次,合格率达81.9%。住院医师培训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规范。31个学科申报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经过卫生部综合评估\书面审核及实地评审,29个专业通过最终评审,在全国同级别医院中居于领先地位。成功申报卫生部临床药师专科培训基地,完成了首批招收任务并通过卫生部的中期验审。顺利完成住院医师和社会化招考学员的培训考核任务。科研不辍 挺进巅峰2006年,齐鲁医院的科研工作打了一个“翻身仗”:一是开始向大项目进军;二是科研经费大幅上升,创院内历史新高;三是论文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16位,为历史最好水平。齐鲁医院在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研究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2006年,全院共获得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分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教育部创新引智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在山东大学各学院中名列第一;山东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省科技攻关计划22项,省优秀中青年奖励基金16项。纵向科研经费合计4808.5万元。全年中标项目的质量也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张运院士牵头的国家“863”重点项目经费高达2000万元,创下山东省医学界最高纪录。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同步增长。2006年全年共获省部级奖励24项,厅局级奖励14项,在山东大学各院系中位列第一。其中心内科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建院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全年共完成27项成果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2项;共发表科技论文833篇,论文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16位,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EI收录4篇,ESTP收录11篇,为历史最好水平。这说明齐鲁医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影响力及总体科研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齐鲁医院的许多专家活跃在我国医学研究的“第一梯队”。仅2006年年底传来的消息,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孔北华教授当选《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产科副主任马玉燕任该杂志编委;小儿神经主任孙若鹏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四届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核医学科主任韩建奎连任山东省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齐鲁医院的不少学科是国内医学研究的重地。如耳鼻咽喉科是我国耳鼻咽喉学科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山东最早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科室之一;妇产科是我国首批妇产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妇产科临床实验基地,国家级核心期刊《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编辑部所在单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岗位;该院始建于1914年的医学影像学学科也是全国该专业首批硕士点。齐鲁医院创始之初便为济南市第一家西医诊所,此后一直保持着国际视野和开放的胸怀。2006年,医院除巩固与美国哈特福德医院\肯塔基大学医学院\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等机构的既有海外友好合作外,又与美国贝勒医学院\加拿大阿尔博塔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机构开展了初步的合作。2006年来访境外人员100余人次,派出专家与留学人员200余人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科研院所开展实质性合作项目10余项。便民利民 胸怀大众“2007年是国家医疗卫生体制面临深刻变革的一年。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发展,履行神圣天职,增进人民健康,是我们每一位卫生工作者的伟大历史使命。”在2006年底总结大会上,齐鲁医院院长魏奉才对全院职工说。医院的药品采购是国家治理商业贿赂“重点行业的重点部门”。2006年5月,齐鲁医院的一项新尝试引起了广泛关注--“网上购药”:通过自行设计的药品信息网站,收集药厂推荐药品的有关材料,然后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部分专家评审,决定药品是否引导进或淘汰。在用药上,实行单品种用药总量前10位的品种统计,并实行前两位淘汰制;每月公示消耗量前10位的抗菌药\使用这些药物前3名的科室;每季度抽查病房60份病历进行抗菌药物分析并公示分析结果。为有效缓解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齐鲁医院自2006年4月1日起开展了惠民医疗服务。对低保\残疾人\特困职工\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家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农村五保户\残疾军人等7类患者实行优惠,开设60张惠民病床,对部分手术条目实行了单病种最高限价。医院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工作以来,共为400余位符合惠民医疗政策的病人实行优惠服务,优惠金额数万元,使特困患者得到医疗优惠,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为减轻患者负担,医院积极采取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推行了无节假日门诊\无节假日检查\无节假日手术;逐步拓展了门诊手术,能在门诊做的手术尽量不住院。落实了检验“一单通”制度。开通了服务热线电话,设立导医服务台,便民门诊,增配轮椅\担架\便民服务车等设施,对老弱病残或其他需要帮助的患者实行全程导医服务。门诊实行划价\收费\取药一站式服务,对急症患者提供检查\治疗\收费\取药\抢救“绿色通道”。为方便患者就医,医院新建了乳腺病房\脑血管科病房\镇痛病房\介入病房等8个病房,扩大了神经外科\小儿科\产科等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病房\缓解了病房拥挤\住院难问题;并对皮肤性病等门诊建立单独诊疗室,增加产科等小病房数量,保护患者隐私。齐鲁医院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在2006年4月的山东省新农合启动仪式上,该院成为向省红十字会募捐的先进集体;12月组织了“支援新农合大型义诊活动”,为平邑老区农民免费送医送药;全年共组织济南市救助站义诊活动等公益活动30余次;派出医疗队和专家组10余支,分赴塞舌尔\宁夏中宁等国际国内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援助。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百年传承下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正走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的路上,走在卫生工作改革与调整的大潮中。医院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推进开放式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兴院战略“三大战略”,深化医院管理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公益性质,减轻群众负担,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1890年 -- 济南华美医院1908年 -- 济南共合医院1917年 -- 济南齐鲁医院1953年 -- 山东省立二院1957年 -- 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5月-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历史沿革

6. 山东大学医学院是齐鲁医学院吗?

是的。齐鲁大学医学院是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前身。
山东大学医学院位于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是中国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11年4月17日的齐鲁大学医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864年成立的登州文会馆和1891年成立的华美医院医校。1952年9月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重组成山东医学院,1978年划归卫生部直属,1985年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山东大学后,以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组建医学院,成为山东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2012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成立,医学院成为其分管学院。

扩展资料:
截至2013年,学院共有专任教师240人,教学辅助人员60人,行政管理人员36人;专任教师中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44人(60%),高级职称165人(68.8%),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者104人(43.3%),具有博士学位191人(79.6%);外籍(港澳台)讲座教授9人;临床兼职教师471人,其中教授236人、副教授235人。

学科建设
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妇产科学。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遗传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老年病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入世界前1%的ESI学科领域: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大学医学院

7. 齐鲁大学的历史影响

 在48年的办学历史上,齐鲁大学共经历九任校长,分别是:卜道成(Joseph Percy Bruce,1861-1934)英国浸礼会牧师、汉学家。1916年任首任校长,1919年辞职回国。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北美长老会传教医师。1919年接任,1922年因病回国。巴慕德(Harold Balme,1878-1953)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公共卫生学博士,外科医师。1921年接任,1924年辞职回国。李天禄(1886-?)山东泰安人,1908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1914、1916年分别获得美国范登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文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23年入齐鲁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年任副校长,1928年任代理校长,1929年任校长,同年11月辞职离校。朱经农(1887-1951)祖籍浙江浦江,教育家。1931-1935年任校长。刘世传(1893-1964)字书铭,山东蓬莱人,1914年毕业于广文学堂,1919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35年接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曾被派到国外进行抗日宣传,回国后主持齐大迁往四川成都。汤吉禾(1902-?)祖籍江西九江。1940-1945年任校长。吴克明(?-1977)1919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文理科,留校任化学系教师,五四运动期间任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学生爱国运动。1945-1950年任校长。杨德斋(1900-1972)山东胶南人,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任齐大教授、化学系主任。1950-1952年任校长。1953年4月任山东农学院副院长。 在齐鲁大学工作过的部分知名学者还有:医科:江清、于复新、李缵文、张奎文科:栾调甫、顾颉刚、钱穆、老舍、张雪岩、马彦翔、胡厚宣 在齐鲁大学48年的历史中,所培养的毕业生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中涌现出了不少知名专家、学者,部分知名校友是:医科:王会文、侯宝璋、薛愚、张汇泉、尤家骏、叶鹿鸣、冯兰洲、高学勤、叶衍庆、赵常林、张子圣、兰锡纯、孙鸿泉、王永贵文科:于道泉、吴金鼎、张维华、杨懋春理科:王锡恩、苗永端 以登州文会馆和广德书院为代表的教会学校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登州文会馆教师邹立文和狄考文合作,最早将阿拉伯数字引入中国,文会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设西洋音乐课程的学校 。登州文会馆是中国近现代的第一所现代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源头,也是齐鲁大学的重要萌芽和发端 。这些学校虽以传教为目的,但在教学上是中西结合,以登州文会馆为例,课程大致分为圣道文学、天化格算两部分,既教授宗教神学,也教授中国国学和西方自然科学。文会馆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宗教自由(其制度中写到:“凡馆中学生, 每逢圣日, 须同至讲堂听讲, 并读圣经, 即未入教者, 亦不妨入馆, 其入馆后, 更不强令人入教。缘耶稣教, 并无相强之理也。 ”),但在事实上将毕业生作为传播新教、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的工具(文会馆规定学生毕业后必须先传教3年)。作为旧中国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齐鲁大学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由进入山东的英美教会联合创办的。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无法避免的成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掠的桥头堡,齐鲁大学起于登州,最终定型于济南,便暗和了帝国主义向山东腹地入侵的脚步。教会学校内宣扬的宗教教义、民族虚无观、西方种族优越论等,无疑是对中国人的奴化教育,与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潮流相悖。也正是由于其宗教背景,新中国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解体撤销了全部教会大学,彻底收回的中国的教育主权。尽管存在着问题和弊病,但教会大学绝非一无是处。教会大学虽然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但起点很高、实力雄厚,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远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教会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教会大学史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就齐鲁大学来说,虽是一所教会学校,但在中国人民不断的反抗奴化宗教教育斗争中,灵活调整政策,淡化宗教色彩,改善管理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使学校的教育目标能与我国社会现实需要相符合。它不仅为近代山东的新式高等教育提供了清晰的参照,而且较为广泛地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向社会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专门人才。仅齐鲁大学医学院就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医护人员,其中不乏医学名家,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齐鲁大学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推动山东乡村近代化、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全国各地一系列的实验,乡村重建的思想发展为全国性的重要运动,齐鲁大学在这方面的工作无疑具有开创意义。齐鲁大学已经融入了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齐鲁大学的历史影响

8. 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历任院长

齐鲁大学医学院历任院长资料不详,以下仅列出在文献中可考者。  1911-?,聂会东(任职时间不详)江清(任职时间不详)李缵文(代理)1937?,侯宝璋(代理)1949-1952,张汇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