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丹为什么能去南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024-05-14

1. 陈雅丹为什么能去南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循着报上一则“《'98陈雅丹穿越时空之旅画展》明举行”的消息,到中央美院美术馆转了一圈。虽说纯属外行看热闹,但那些绝对有视觉冲击力的装置艺术和很多巨大的画面,竟让我也像个内行一样,严肃并思索地从一楼走到二楼。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性画家?报上介绍,“第一位赴南极作画的画家”;第一位纵穿罗布泊的画家”。如此大气磅礴地作画和做人,却又联系着一个如此雅致、清灵的名字?好奇心驱使我终于找到了她。 南极的“三个太阳” 她的外表的确如她的名字:身躯娇小,面部线条柔和,语调也淡淡的,“十年前有一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些坐着船从南极考察回来的考察队员,在上海登陆……”不知为什么,她的讲述却带着磁力。“那些人晒得黑黑的,衣服都破了,我心里下子特别激动。我一直非常佩服那些不怕吃苦,献身科学的人……”我知道,陈雅丹的父亲陈宗器,是我国有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三十年代曾几次去罗布泊考察,可以说是一位献身科学的人。陈雅丹的身体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果然,她在说:“这使我想到我的父亲,我也一直不明白,他们这是为了什么……”“我忽然感觉一种召唤,我一定要去南极。” 多少带些遗传的不羁的性格,使她说干就干。没想到多次请求奔波之后,人家还是说:画家?先往后销吧。等我们建设好了画家再去不迟。她仍旧不屈地找,直到康克清都被其打动为止。她终于作为编外人员,于1986年12月到达南级,在长城站一呆40天,和考察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着从未体验过的极地生活。 即将离开南极时,考察队员们特地为她收拾出一面墙,说:“画家!给我们留张画吧!”她望着这些热血男儿,这些祖国的英雄,欣然应允。没有颜料,队长郭昆就去船上找来油漆,没有调色板,她就用安全帽替代。于是,在那面墙上,她画了三个太阳,三种颜色的太阳,红、绿、白。考察队员问:干嘛要画三个太阳?她笑笑未答。十二年后,她坐在我对面说:“当时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我还没想好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回来一年后,我才理解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我觉得陈雅丹其实是在很郑重地回答十二年前考察队员的种种猜测。她说:去南极的人都要穿红色羽绒服,以防万一失踪。那红色就像洒在茫茫雪原上一滴一滴的血。不是热血男儿,没有献身精神,是不敢到那里去的。所以红色其实象征着人类进取不息的精神。 绿色呢,陈雅丹说:“南极没有绿色。尽管如此,绿色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以前我看见绿树真是习以为常,从南极回来,我发现我特别喜欢绿,我才知道绿色的珍贵。绿色,其实体现了人类美好、温馨、永存心中的东西。” 白色,是南极永远的色调。纯洁无瑕的雪原,就像小孩子没有受过污染的眼神。陈雅丹解释说,我特别看小孩子胆怯地望着人时的眼神,那种纯真无邪总让我感觉到南极白色的雪原。我觉得,这应该是人类必备的品质,无论到什么时候,一旦缺少这种真善美的东西,人类就完了。陈雅丹以画家的思索说:这三种颜色代表了人类三种基本的美好的品质。是我喜欢的,也可以说是我力争做人的原则。 以后十余年,她带着南极给她的启迪和感悟,到处去体验美的东西。西藏,新疆,妈妈,孩子,花,那么多的纯朴,那么多的美好感染着她,再经她的手感染给更多的读过她的画的人。 罗布泊的呼唤 “罗布泊,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那里有父亲的足迹。但那是一个生命的禁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尽管陈雅丹依旧是轻轻地叙说,我却清晰地感觉到她身上洋溢出的那种想干什么就去干的执著的艺术家气质。 早在1989年,她去新疆采风时,就提出想去罗布泊。恰巧听到她一想法的,也是个执著的说话算话的人。近十年来,那个热情的武警记者不断地给她来信,提供各种可能去罗布泊的信息。到终于得以成行之际,他们的通信已有高高的一摞。 1997年10月底,陈雅丹实现了她渴望已久的宿愿:到罗布泊去。与六十年前曾深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父亲作一次穿越时空的长谈。在近1000公里的行程中,她与她的朋友们经历了大沙暴,碱滩,漫天大雪和迷路,也使她得以窥视到父辈是如何凭着信念在这无边的荒漠中度过那些艰苦岁月,更重要的是,她在艰难跋涉和生与死的考验中,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深刻的认知。 我看了陈雅丹在罗布泊时的日记,优美浪漫的文笔,像不时掠过心头的响铃;纯真凝炼的叙述,如山涧潺潺的溪流,牵引着你走进神秘的罗布泊,走进陈雅丹的心灵。 小时候,我曾向妈妈:为什么叫我雅丹啊?妈妈说:那是你爸爸许多年前在罗布泊工作时发现的一种地貌,是被风吹成这样的。后为,我知道“雅丹”这一词语,被国际地理界正式作为特殊风蚀地貌的专用名称,正是从斯文·赫定及父亲陈宗器进入罗布泊后开始的。 我梦想着有朝一日看看与我名字紧密相连的雅丹地貌。这天晚上,我们就在雅丹地貌扎营,梦想终于成真。 在夕阳下山之前,我迎着寒风奋力向雅丹顶上攀上去。登高远望——嗬!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全是雅丹!它们千姿百态,沉默而伟岸,向天地铺展,这大自然塑成的风景,壮观而苍茫。爸爸,谢谢你把这么好的名字送给我。 100年以后的蓝天·白云 如果说,南极之行为陈雅丹的绘画艺术吹进清新的风格,那么罗布泊之旅则对她今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父亲他们当时进行科考,条件那么艰苦,难道仅仅是为了名利?包括后来的彭加木,他们的考察、付出,为什么?折腾几辈人,就是这样的结果?”面对罗布泊的越来越荒芜,陈雅丹追问。“他们是为了下一代生活得更美好,他们是希望这块土地,这个地球更美好。我们也要有这种责任感,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作为画家,陈雅丹在构思过程中,力求用画笔体现罗布泊给予她的启迪。 从罗布泊归来的画展中,有一件装置作品,题目是《2098·蓝天》,一些穿着印有“2098·蓝天”的白色大背心的人形,交错站在一块黑布前,黑布上有罐漆喷的灰色的云,木片锯成的人头则涂成蓝天的颜色。画家是在警示我们: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保护环境,100年以后蓝天就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和只体现在背心上了。 《筷子·森林》、《闪光的表面》,无一不是提示人们注意生存环境,连陈雅丹自己都没想到,从罗布泊回来的画展,重点最终并不是落在穿越上,而是落在提倡环境保护上。难怪有评论家说陈雅丹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陈雅丹的画大部分是和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所以“极具震撼力”。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鲁湘说,画展中有一幅画,题目是“你犹如嘈杂声中一支天堂的圣曲,” 我把这句话送给雅丹,因为她的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觉得雅丹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心有一份感动……而她作为一个艺术家又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去寻找感动,再将之升华、凝炼,这种感动作为一个要素存在于她的作品中。她的朋友也说,在雅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终始保持着孩童般纯真的眼光,但揭示的主题却是深刻和沉重的。 在她与我的整个交谈过程中,我的确清晰地体会出她纯真与深刻并存的本质,这份难得的和谐,始终贯穿在她淡淡的述说中。 
求采纳

陈雅丹为什么能去南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 国外有位女画家,她60岁以前是佣人,60岁以后回家学画画,最终成为画家,她活了80多岁,我记不得名字,求答




Séraphine Louis 是这位么? 

3. 南极科考队员有女的吗?

有,她是曾经以“中国第一位参加南极科考的女画家”而蜚声海内外的陈雅丹女士 。

南极科考队员有女的吗?

4. 谁知道陈雅丹?

  陈雅丹,1942年生于广西桂林市,自幼酷爱读书与美术。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长达9年的“学院派”美术教学的严谨氛围环境中,曾先后受业于丁井文,傅抱石,黄胄,溥雪斋,刘凌沧,萧重华,李桦,古元,王琦,黄永玉,夏同光,陈晓南,周令钊,文怀沙,常任侠,靳尚谊等一代名师,经受了系统而严格造型艺术的训练与实践,素以艺术功底坚牢,艺术修养广博,艺术思想活跃,艺术风格新巧而著称。

  陈雅丹的艺术创作早在其学生时代就已崭露头角,1960年,她在美院附中课堂上创作的水墨画“邻里服务所”曾参加过“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1965年,她在美院的毕业创作———大幅年画《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曾广受好评。毕业后40年来,她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美术展,版画展,国画展;曾被众多国内外机构,人士所收藏;曾被众多国内外典籍,书册,报纸,杂志所辑入,刊载与发表;他还曾出版过《基础版面设计》《雅丹作品集》等多部专著。1984年后,素来钟爱书籍的她,更以莫大的热情投到了藏书票的设计创作、推广普及与组织发动的工作之中。其书卷气息充盈,艺术风格别致,制作手法洒脱的藏书票作品曾参加过历届全国书票展和国际藏书票艺术双年展。其先后荣获过第九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加拿大艺术家一级优胜奖,中国藏书票全国邀请展金奖及中国版画家鲁迅版画奖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藏书票艺委会副主任,前秘书长,原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40年来,人们不仅仅关注着陈雅丹在艺术创作上一贯地讲求标新立异与日渐拓展开来的累累成果,而且更一次次惊诧且钦佩于她个人充满着探险与传奇色彩“敢为人先”的出奇阅历:

  1987年,她曾随中国科学家考察队远赴南极乔治岛,被新闻界首肯为“世界上第一位登上南极洲的女画家”。她在那里采风、写生、创作了3个月,向我国驻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们赠送了由祖国专程带去的22位艺术家100余件藏书票作品,还为科考站绘制了22平方米的大幅壁画......

  1988年,她追循着她深爱的父亲,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先生(1960年辞世)五十多年前科考探险的足迹,毅然穿越新疆罗布泊,又被多方赞誉为“成功纵穿罗布泊的第一位画家”……

  1991年,她精神饱满地踏上了世界屋脊西藏……

  人们早已习惯了这样一个事实:时不时地,陈雅丹准会向人们推出一件新作品,一件新鲜事,一项新“纪录”,或是一个新“举措”来。

5. 三个太阳

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编辑本段通讯
  通讯   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不同于消息,它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内容比消息更详尽、更具体、更形象。通讯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作者还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三个太阳》是以写人为主的文艺通讯。   本篇通讯的标题“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黄传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一级作家,原籍浙江省苍南县,1949年9月出生。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一个县》、《首例农民告县长始末》;小说集《婚约》、《本岛无故事》;电影《天涯并不遥远》;电视剧《两个姑娘两个兵》。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   近几年来,主要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由于《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材教师》、《忧患八千万》这三部作品,都和贫困军反贫困题材有关,被朋友戏称为“反贫困作家”。   感受贫困是沉重的。令人欣慰的是,在贫困地区,所看到的不仅仅是贫困,同时也看到,中国农民为摆脱贫困向命运发起了一次次挑战,进行了长期前赴后继的百折不挠的抗争!这是共和国最宝贵的财富!这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   正视贫困——反映贫困,不是为了暴露贫困,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贫困,关注贫困,共同去战胜贫困。
编辑本段字词
字词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给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亘古( gèn gǔ) 钦佩(qīn pèi ) 船舷( chuán xián)   真挚(zhēn zhì ) 踮脚(diǎn jiǎo ) 混沌(hùn dùn )   暴虐(bào nüè ) 吞噬(tūn shì ) 铠甲( kǎi jiǎ)   抿住(mín zhù ) 伫立(zhù lì) 剔透(tī tòu )   翩跹(piān xiān) 蓦地(mò di) 紧蹙(jǐncù)   粗犷(cū guǎng ) 俯瞰(fǔ kàn )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 )   步履(bù lǚ ) 蹒跚(pán shān )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 )
理解词义
  钦佩:敬重佩服。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真挚:真诚恳切。   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寡,少。   混沌:文中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暴虐:凶恶残酷。   剔透:通彻透明。   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心地:内心。   亘古:自古以来。亘,(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步履:行走。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沥,液体一滴一滴的落下来。   凌厉:意气昂扬、奋起直前的样子。   吞噬:吞食。   翩跹:形容舞姿的轻盈。   蹙:皱拢(眉毛)   审视:仔细看   粗犷:粗率豪放。   舷窗:飞机或某些船体两侧密封的窗子。   俯瞰:俯视。瞰,从高处往下看。
编辑本段南极资料
  南极的世界之最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   南极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与它毗邻的大陆有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微型大陆新西兰,但都很遥远。其中,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离南极大陆最近,但距南极半岛也有950千米之遥。其他大陆则更远,都在数千千米之外,而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就更加遥远了。所以也可以说,南极大陆是距离人类世界最为遥远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最令人望而生畏、谈虎色变的就是那里的气候极其严寒。沿海地区是南极大陆最温暖的地区,其年平均温度也在零下17℃——零下20℃左右。内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则在零下30℃——零下55℃之间,而东南极中心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低达零下57.5℃。迄今为止,在世界上记录到的最低温度为零下 88.3℃,就是1960年8月24日在苏联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的。在这样低的温度下,一块钢块掉在地上都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   除了严寒之外,狂风是人类在南极所遇到的又一个极其凶恶的敌人。变幻莫测的暴风雪不仅使人们寸步难行,而且还可“助纣为虐”,将人体的热量吹散开去,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在1912年和1913年间,有人在代尼森角(CapeDenison)观测的结果表明,—年中64%的时间里南极的风速大于八级,即大于每秒17.9米;而有17%的时间风速在十级以上,即大于每秒26.8米;风速在六级以下,即小于每秒8.9米的天气就算是风平浪静的了,而这样的时间仅占7%。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每秒55.6米以上,有时甚至达到每秒83.3米,而十二级台风的风速才每秒32.6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为“风极”。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南极的山脉很多,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西南极部分地区。在这些山脉之中,有许多山峰的海拔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最高的是文森山(VinsonMassif),在西南极,海拔高度为5140米。最长的山脉是横贯山脉,绵延3000多千米,横穿整个南极大陆,构成了东西南极的天然屏障,就像是南极大陆的脊梁。然而,虽然南极的山脉在海拔高度上并不逊色,但却远远没有其他大陆上的山脉那么巍峨壮丽,因为所有的南极山脉都掩盖在巨厚的冰川之下,只有一小部分山尖露在冰面之上,形成了一排排披着银甲的冰山孤峰,像是一些被狂风吹卷起来的雪堆似的。因此,决定南极大陆平均高程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不是山脉,而是大陆冰盖。   南极冰盖的平均厚度为2000——2500米,最厚的地方达4800米。因此,南极大陆又是世界冰层最厚、分布最广的大陆,有95%以上面积都为冰川所覆盖。这个巨厚的冰盖使整个南极大陆,特别是东南极形成一个穹隆状的高原,其自然表面的平均高程为2500米。其他几个大陆的平均高程为:亚洲950米,北美洲700米,南美洲600米,非洲560米,欧洲300米,大洋洲尚不知道,估计也不过几百米。可见,南极大陆的平均高程比其他大陆中最高的亚洲还高一倍半,相比之下,真是大陆中的巨人,羊群中的骆驼。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事实。南极大陆虽然为冰雪所覆盖,其水源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但空气里的水分却很少,异常干燥,可见大自然在这方面是非常“吝啬”的。即使在海岸地区,年降雪量也只有600——l500毫米,相当于200——500毫米的雨水,而内陆地区就更加干燥了。在南极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跟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因此,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有人干脆把它叫做“白色的沙漠”。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南极大陆既是世界上冰川最多的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在夏天,整个南极大陆只有一条小小的河流,其总长度只有29千米。一到冬天,连这条小河也消逝了,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块没有河流的大陆。南极有一些湖泊,但都很小。有些咸水湖的含盐量非常高,甚至在气温降到零下50℃时也不会结冰。   此外,南极还是世界上最荒凉、冰最厚、最干净、最纯洁的大陆。
编辑本段课文加工
  感知课文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主题: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   主要人物:女画家(陈雅丹)。   主要事件:女画家经过努力来到南极,战胜了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种种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   中心意思: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   6、理清线索和构思: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所标示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本文的四个小标题,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投下一个漂流瓶   写女画家争取去南极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途中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这是文章的起始,故事的引子。这一部分着重写了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的场面,表现了女画家对去南极的投下一个漂流瓶无比激动、自豪和对人类的热爱。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这部分着重写女画家与风暴搏斗的场面,由周围的南极人写到女画家,展现了一个坚强女性的精神风貌,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南极精神。   站在长城站的后山上   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和她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是故事的又一个进程,为全文推向高潮蓄势。   留下三个太阳   写女画家为南极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空间,最后女画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   总之,全文以时间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领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品味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强的语言   (1)找出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会被感动。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参考如下内容)   投下一个漂流瓶   1.女画家坐上“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可以看出?   明确:(1)反常表现:“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2)心理描写:“她其实老在问自己:我是在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表现了女画家去南极的心愿实现以后内心的不平静   2.女画家是怎样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的?她克服了哪些困难?   争取去南极:   表明向往之情——交代前往动机——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人员   克服困难:   名额挤不上——经费部分自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   3.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的心情怎样?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找出能表现她这种心情的重点词语。   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可以说是异常地激动,她要把自己的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百万个人的喜悦,“兴冲冲”“沉思”“奋力”“投”等词语写出了画家的激动和勇毅。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源   1. 踏上乔治岛的雪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精确到“9时正”?   明确:通讯特点要求必须准确真实;另外,也表明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2. 在文中划出女画家踏上乔治岛的雪源时的所见所感的句子。通过这些,描写出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里描写南极雪原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见本部分2、3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画出南极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 课文第4、5、6、三段写到女画家“修码头”也“跟着去”,“奋战了11小时”,“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战斗工地上”,她是一位画家,做这些有必要吗?课文为什么要交代这些?   明确:一是在共同的战斗中她接近了大家,了解了每个南极人,理解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是在共同的战斗中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的兴奋之感。这些为她的画打下了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形神兼备、神韵非凡打下了基础。   4.文章第7、8、9、10、11段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为什么不更具体的写这些人物呢?   明确: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的。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地写他们,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这样描写着笔不多,只是寥寥数笔,人物个性便跃然纸上,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和他们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如考察队队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女画家正是在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   5、课文14-20段对南极战斗生活的描写,一面是肆虐的暴风雪,另一面是南极人艰苦的搏斗。从这些描写中你能读出南极精神的又一个内涵吗?   明确: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站在长城站的后山上   1、女画家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看到的是一个瑰奇壮观的冰山雪海图,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请你划出这些句子,体会一些修饰词语(如:奔腾不息、晶莹剔透、翩跹起舞)的妙处?   明确: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息”的感觉;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伫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2、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何用意?   明确: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这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留下三个太阳   1. 找出女画家艰难作画的句子,从她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见本部分1——7段,着重写女画家画画的艰难和画画过程中的激动心情。这里   直接的是写女画家在画画,间接的也在写南极精神。她的动力,她的激动,都是由于南极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南极精神。   2、从女画家为长城站作画的构思过程猜测这幅画的丰富内涵。   明确:这幅画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有她心中的南极人形象,有她理解的南极精神的内涵,有她对一代代科学家的敬重,有她对南极的热爱和衷情……   3、画家的壁画上,画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种理解,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的看法。   象征南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象征……
编辑本段文章特色
小结本篇通讯的特色
  这篇通讯在写作和语言方面有如下特点:   1. 线索清晰,构思巧妙,是这篇通讯的显著特点。这是一篇文艺通讯,或者说是记人的报告文学作品。课文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但在组材时又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全文以时间为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如第一部分先写去南极途中。再回忆申请始末,然后又回到赴南极途中,这样可以突出女画家行成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各部分层次之间的过渡也都有些表示时间或特定事物的词语和句子连接,使全文浑然一体。   2. 修辞手法运用巧妙得体,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富有表现力。   写南极的海浪、狂风,写南极的冰雪世界,写女画家的形象和内心感受,多处运用了确切的比喻。   例:“窗外传来一阵阵狂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   真切地写出了南极狂风的特点:猛烈、狂暴。   例:“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   这三个比喻句,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的景象,这一奇景与雕塑般伫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例:“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   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用企鹅、雪燕的可亲,表现南极人的可爱。   3、语言准确、凝炼、富有表现力。   作者善于运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寥寥几笔,使人物个性跃然纸上;同时,他还善于根据画画的特点来真切描述女画家的内心活动。   例:“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   这是写她内心深处的涌动,她在体悟着南极精神的真谛。   例:“她望着夜空,夜空已变得像原来那样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我像这颗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己,……”   这段话是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她的精神风貌。   例:“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望着天花板,忽地,又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这段话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腻地描写了女画家构思、思索的过程。

三个太阳

6. 七下语文三个太阳以女画家的身份复述

“三个太阳”作标题,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余地。简介《三个太阳》的主题这篇通讯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附《三个太阳》原文:  投下一个漂流瓶  载着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中途在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港时,遇到八级风浪。小山似的浪头不停地翻涌而来,在船的周围激起一片片白色浪花。  神了!她不晕船,象个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浪。长着一张娃娃脸,又留着披肩发,看样子超不过30岁,其实她的45岁生日都快到了。船员们喜欢她热情、直爽又有些执著的性格,喜欢她找她画像、聊天。  “画家,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陈雅丹,听起来象‘鸭蛋’,又象创造人类的‘亚当’。  “什么呀?”她说:“雅丹,在维吾尔语里是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的名称。这种种地貌,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最多。”  船越往南行,风越硬,心越躁动不安。她老在问自已:我是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  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她被电视上映出的我国首次科考队员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在亘古荒原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些日子她变成了南极迷,到处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不断了解长城站的建设情况。不久,她便宣布:我要去南极体验生活、画画!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那天,她走进了国家南级考察委员会公室,急匆匆地问:“我给你们定的报告批了吗?我是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师陈雅丹。”  “哦,你就是陈雅丹!”公室主任郭琨告诉她,报告收到了,她的精神令人钦佩,只是由于现在各科研部门要去南极的人太多,长城站刚建不久,还接待不了那么些人员。另外,经费也是个问题……  她急了,摆了一条条理由,为什么男同志可以去女同志就不能去;为什么搞科研的可以去,搞艺术的就不能去……,但,都被驳回了。  但她没有死心,一有时间,就往南极跑。软缠硬磨百般要求。上帝被感动了,南极决定为她争取一个名额,但是,去时从北京经东京经圣地亚哥到瓦尔帕莱索港的飞机票,必须由她自已筹资。  能去就喜出望外了,钱是小事。但得问问:“这要多少钱?”“大约7000元人民币吧。”  她的心格登一下。她和丈夫算了算家里的存款,差远了;当然,还可以向亲戚朋友借一些;对了,系里答应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再不够只好卖画了,家里还有几张藏画……  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  早晨,,风浪小了些。海面上浮着的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殷殷蓝光,犹如一座座水上宫殿.南极离得越来越近了.她拿着一个用蜡封严瓶口的青岛啤酒瓶,兴冲冲跑到右舷.瓶子里放着她写的一张字条:"1986年‘12月23日于德雷克海峡投此漂流瓶。是谁能拾到它?也许是10年、20年、100年、1000年之后;也许是你是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也许你也是一个中国人?  不论相隔多久,不论你是谁,我相信人类之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把我们紧紧相连。  我是到南极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画家;也是去那里的少数女性之一。现在正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考察船前往乔治王岛。  亲爱的朋友,衷心地祝愿你幸福、如意!  她沉思了片刻,便奋力将瓶朝海上投去。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1986年12月28日上午九时正,“极地号”驶进了乔治王岛的民防湾。  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  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中午,刚吃过饭,还来不及休息,听人说修码头需要人,好些人都去了,她也跟去。往废汽油桶里浇灌混凝土,这是个费力活儿,人们劝她算了。她找了把铁锹,默默地帮助铲鹅卵石。气温零下10度,这还是南极的夏天呢。风真硬,吹在脸上麻辣辣的。一天下来,觉得脸上象脱了层皮。  奋战了11个小时,已经是深夜12点。不过这里没黑夜,天空只不过微微暗些罢了。在回宿舍的路上,她觉得十分兴奋,一点睡意都没有。  接着,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大家老劝说:“画家,这里干活儿缺不了你一个人,快去画你的画吧!”她笑笑,没走,觉得自己一下子便融进了这个集体之中。但,她没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的这些“南极人”。  郭琨,考察队队长,曾三次来南极考察。那是前些年的事了,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郭琨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  国小港,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干活儿时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说:“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却睡着了。”  廖清波,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12点)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李果,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  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  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  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的怒吼。“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班的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  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王岛已经变成混沌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地飞跑着……  暴虐的狂风象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要把乔治岛撕碎、吞噬。  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已的身躯,用自已的毅力,在与死神搏斗……风暴过去了。  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全被汗水湿透,而外衣又冻得象坚硬的铠甲。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而腿象灌满了铅似的沉重。她望着夜空,夜空又变得象原来那样的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我象这颗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已,跨越1.7万公里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  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  站在长城站后山上  晚饭后从企鹅岛写生回来,她走进餐厅,不禁一愣:餐桌上摆着丰盛的酒菜,象是要举行宴会。大家刚坐定,郭琨拿着一瓶茅台酒进来,笑着说:“我们胜利完成了卸货任务,今天,又恰逢两位同志的生日,其中包括画家陈雅丹的生日,大家一块庆祝一下。”  生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她自已都忘记了。热血忽地涌上心头,脸颊浮起两片红晕。郭琨端着酒杯走到她面前,“画家,祝贺你生日愉快!你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中国的所有画家中,在南极过生日,你是第一位!”  考察队员纷纷走到她的面前,频频举杯祝贺。  她紧紧地抿住嘴唇,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流出来。是太激动了,还是因为刚刚喝下一小杯茅台酒?浑身好象有一种燥热感。饭后,她慢慢朝后山走去,想让自已翻腾的心潮平静一些。  洁白而又柔软的积雪,沿着45度斜坡缓缓向上铺展。每踩下一脚,便出现一个深深的雪窝。慢慢地一条清晰的、歪歪扭扭的足迹,由山脚延伸到山顶。  任凭冷硬的风吹吹拂着头发,她象雕塑一般伫立在山顶。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就象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再远处便是紫雾飘绕的海了。她两眼一眨不眨,久久地凝望着这种万古不变的永恒……  她在山顶上伫立良久。  下山时发现小山包上有间红色小观测所,她上前趴在窗户一看,蓦地,仪器箱上一行“地球物理所”字样映入眼帘。她激动得差点喊起来。这是父亲工作和领导过的所,他们也派人来了!父亲说过,那年九死一生从罗布泊出来,几位同伴曾约好,将来一定要争取去南极洲考察。可是愿望未能实现。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父亲为没去过南极感到遗憾。现在好了,我们具备了这种条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了南极条约,并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来南极吗? “会来的,一定会来的!”好象是山,好象是海,在这样回答……  留下三个太阳  脸晒黑了,大家笑她象非洲人,手冻了,手背上布满了许多血口子,她仍然忙个不停,一天到晚画着。  昨天到玛瑙滩收集素材,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一滩雪水里,身上的防寒服全湿透了。今早起床,头有些晕,腰也疼,但一想到自已在南极的时间不多了,又马上来了精神。  顺着码头边那条小公路,她来到油罐山上。  8个桔红色的大油罐连成一条线,显得十分气派。前几天,为了把这些宠然大物从船上卸下又弄到小山上,颇折腾了一番。  站在这里,长城站全貌尽收眼底,她为找到这个最佳角度而高兴。  她把一张两开白纸钉在画板上,又把画板摆在雪地上,坐着画了一会儿,觉得不得劲儿便双腿跪在地上画。  没有风,干冷干冷地。她不得不画几笔、停一停,用嘴里的热气呵呵冻得麻木的手。麻烦的是挤出的颜料也结出冰渣子,她又得用热气呵呵蘸着颜料的画笔。  她画得很慢,一号房、二号房、发电房、奠基石、国旗……  每画一样,脑子里都要闪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心里都要引起一阵激动。  从上午9时到下3时,这张长城站全貌写生终于完成。放下画笔,她才发一膝盖全湿了,两腿连站都站不稳了。  快要走了,大家都说:“画家,给长城站留一幅画,作个纪念吧!”  她爽快地答应了,开始进入构思。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她曾经创作过上百张作品,但是眼前却找不到恰当的构图、适合的语言来表现南极。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地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从宿舍里走出来,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竭力寻找和理解凝聚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南极精神!  她踏着茫茫雪原,来到西海岸旁。夕阳快要落下,淡淡的余辉缓缓地落在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上。她思索着,南极,什么是你的真谛?  哦,她又想起那位赠给自已“雅丹”名字、为了事业、为了祖国、不畏艰难险阻、连什么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的父亲。  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对长城站来说是这样。  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原始粗犷又带夸张抽象的线条,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壁画上方和左角、右角,画着三个太阳,一个白色、一个淡绿色、一个桔红色。  考察队员们站在这幅没有名字但似乎应该取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前议论着:  “嗬,三个太阳!一个代表早晨、一个代表中午、一个代表下午,是不是,画家?”  “画家,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一定觉得我们在南极太冷了,所以多画了两个太阳。”  “什么呀?画家这幅画是专门为我画的,三个太阳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爱人,还有一个是我儿子,哈哈……  “嗨,人家画家的画,已经过艺术概括,太阳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  她站在一旁,不说话,光是笑,艺术不是都是解释的,对吗?  1987年2月3日,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当智利空军“大力神”号运输机直插天空时,她将脸紧紧地贴在舷窗上,再一次俯瞰南极大地。呵,又是茫茫雪原,又是万年冰山……她在心底动情地呼喊着:南极!南极!南极!!!

7. 陈雅丹.赵子允是谁

  陈雅丹-中国著名画家
  浙江新昌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
  中国出版家协会藏书票艺委会副主任
  一九四二年生。女。浙江新昌人。擅版画。历任北京幻灯制片厂美术编辑,中央工艺美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中国藏书票协会副会长。
  1960 毕业于美院附中
  1965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1986.11―1987.2 赴南极中国长城站,创作壁画“三个太阳”留在南极,中国第一位赴南极写生进行艺术活动的画家
  1997.11-2000.7 沿着70年前地球物理学家父亲陈宗器走过的路,两次穿越生命禁区罗布泊,成为我国“第一位纵穿罗布泊的画家”。 她还是美术圈里公认的“环保先行者”, “一位有责任感的画家”。作品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九、十届全国版画展。
  作品有版画插图《日月潭的传说》、《南极之行美术日记》、《穿越时空——我的罗布泊之旅美术日记》、彩墨画《花·妈妈·儿子》、《1987·企鹅岛》、《南极雪趣图》等。曾获鲁迅版画奖。出版有《雅丹作品集》,《黑白设计》、《基础版画设计》、《藏旅·神圣吉祥的沐浴节》等。


  赵子允个人照赵子允(1937~2004):山东曹县人,毕业于西安地质学校,后函授毕业北京地质学院。新疆地矿局地质高级工程师,也是著名的向导、探险家。他在野外探矿并涉足探险长达四十余年,足迹遍布罗布泊、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地,发现大量矿藏,并对许多无人区进行精确测量,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纠正了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详细阐述了青藏高原的地质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他多年观察、保护、拍摄、宣传有“活化石”之称的可可西里野骆驼,协助有关部门建立了国家级“可可西里野骆驼保护区”;他对新疆地理、地貌、气候了如指掌,野外生存经验异常丰富,多次参加中国与各国联合探险队并担任向导和顾问,在困难时期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总能化险为夷;他享有“沙漠王”、“罗布泊活地图”、“生命罗盘”、“拼命三郎”、“疯教授”等“荣誉称号”(平日里大家都喜欢称他赵工),却又因其个性太强,做事风格我行我素而饱受争议。2004年9月24日,赵子允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遭遇车祸,27日因伤势过重不幸逝世,终年67岁。第二年3月,新疆探险协会隆重成立,在这个他生前积极参与创办的探险者家园中,由于一生特立独行的风格和褒贬不一的评价,在反对者的坚持下,他最终未能被追认为名誉会员。2007年,赵子允被追授为中国当代徐霞客。当时在这10名选举出来的获得当代徐霞客荣誉称号的人中,他是唯一一名已经离世的人,而这一天距离他去世已经有3年了。

陈雅丹.赵子允是谁

8. 三个太阳的作品原文

三个太阳投下一个漂流瓶载着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中途在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港时,遇到八级风浪。小山似的浪头不停地翻涌而来,在船的周围激起一片片白色浪花。神了!她不晕船,像个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浪。长着一张娃娃脸,又留着披肩发,看样子超不过30岁,其实她的45岁生日都快到了。船员们喜欢她热情、直爽又有些执著的性格,喜欢她找她画像、聊天。“画家,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陈雅丹,听起来象‘鸭蛋’,又象创造人类的‘亚当’。“什么呀?”她说:“雅丹,在维吾尔语里是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的名称。这种种地貌,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最多。”船越往南行,风越硬,心越躁动不安。她老在问自已:我是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她被电视上映出的我国首次科考队员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在亘古荒原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些日子她变成了南极迷,到处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不断了解长城站的建设情况。不久,她便宣布:我要去南极体验生活、画画!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那天,她走进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急匆匆地问:“我给你们定的报告批了吗?我是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师陈雅丹。”“哦,你就是陈雅丹!”办公室主任郭琨告诉她,报告收到了,她的精神令人钦佩,只是由于现在各科研部门要去南极的人太多,长城站刚建不久,还接待不了那么些人员。另外,经费也是个问题……她急了,摆了一条条理由,为什么男同志可以去女同志就不能去;为什么搞科研的可以去,搞艺术的就不能去……,但,都被驳回了。但她没有死心,一有时间,就往南极办跑。软缠硬磨百般要求。上帝被感动了,南极办决定为她争取一个名额,但是,去时从北京经东京经圣地亚哥到瓦尔帕莱索港的飞机票,必须由她自已筹资。能去就喜出望外了,钱是小事。但得问问:“这要多少钱?”“大约7000元人民币吧。”她的心咯噔一下。她和丈夫算了算家里的存款,差远了;当然,还可以向亲戚朋友借一些;对了,系里答应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再不够只好卖画了,家里还有几张藏画……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早晨,,风浪小了些。海面上浮着的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殷殷蓝光,犹如一座座水上宫殿.南极离得越来越近了.她拿着一个用蜡封严瓶口的青岛啤酒瓶,兴冲冲跑到右舷.瓶子里放着她写的一张字条:1986年‘12月23日于德雷克海峡投此漂流瓶。是谁能拾到它?也许是10年、20年、100年、1000年之后;也许是你是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也许你也是一个中国人?不论相隔多久,不论你是谁,我相信人类之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把我们紧紧相连。我是到南极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画家;也是去那里的少数女性之一。现在正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考察船前往乔治王岛。亲爱的朋友,衷心地祝愿你幸福、如意!她沉思了片刻,便奋力将瓶朝海上投去。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1986年12月28日上午九时正,“极地号”驶进了乔治王岛的民防湾。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中午,刚吃过饭,还来不及休息,听人说修码头需要人,好些人都去了,她也跟去。往废汽油桶里浇灌混凝土,这是个费力活儿,人们劝她算了。她找了把铁锹,默默地帮助铲鹅卵石。气温零下10度,这还是南极的夏天呢。风真硬,吹在脸上麻辣辣的。一天下来,觉得脸上象脱了层皮。奋战了11个小时,已经是深夜12点。不过这里没黑夜,天空只不过微微暗些罢了。在回宿舍的路上,她觉得十分兴奋,一点睡意都没有。接着,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大家老劝说:“画家,这里干活儿缺不了你一个人,快去画你的画吧!”她笑笑,没走,觉得自己一下子便融进了这个集体之中。但,她没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的这些“南极人”。郭琨,考察队队长,曾三次来南极考察。那是前些年的事了,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郭琨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国小港,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干活儿时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说:“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却睡着了。”廖清波,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12点)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李果,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的怒吼。“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班的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王岛已经变成混沌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地飞跑着……暴虐的狂风象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要把乔治岛撕碎、吞噬。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已的身躯,用自已的毅力,在与死神搏斗……风暴过去了。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全被汗水湿透,而外衣又冻得象坚硬的铠甲。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而腿象灌满了铅似的沉重。她望着夜空,夜空又变得象原来那样的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我象这颗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已,跨越1.7万公里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站在长城站后山上晚饭后从企鹅岛写生回来,她走进餐厅,不禁一愣:餐桌上摆着丰盛的酒菜,象是要举行宴会。大家刚坐定,郭琨拿着一瓶茅台酒进来,笑着说:“我们胜利完成了卸货任务,今天,又恰逢两位同志的生日,其中包括画家陈雅丹的生日,大家一块庆祝一下。”生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她自已都忘记了。热血忽地涌上心头,脸颊浮起两片红晕。郭琨端着酒杯走到她面前,“画家,祝贺你生日愉快!你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中国的所有画家中,在南极过生日,你是第一位!”考察队员纷纷走到她的面前,频频举杯祝贺。她紧紧地抿住嘴唇,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流出来。是太激动了,还是因为刚刚喝下一小杯茅台酒?浑身好象有一种燥热感。饭后,她慢慢朝后山走去,想让自已翻腾的心潮平静一些。洁白而又柔软的积雪,沿着45度斜坡缓缓向上铺展。每踩下一脚,便出现一个深深的雪窝。慢慢地一条清晰的、歪歪扭扭的足迹,由山脚延伸到山顶。任凭冷硬的风吹吹拂着头发,她象雕塑一般伫立在山顶。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就象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再远处便是紫雾飘绕的海了。她两眼一眨不眨,久久地凝望着这种万古不变的永恒……她在山顶上伫立良久。下山时发现小山包上有间红色小观测所,她上前趴在窗户一看,蓦地,仪器箱上一行“地球物理所”字样映入眼帘。她激动得差点喊起来。这是父亲工作和领导过的所,他们也派人来了!父亲说过,那年九死一生从罗布泊出来,几位同伴曾约好,将来一定要争取去南极洲考察。可是愿望未能实现。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父亲为没去过南极感到遗憾。现在好了,我们具备了这种条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了南极条约,并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来南极吗?  “会来的,一定会来的!”好象是山,好象是海,在这样回答……留下三个太阳脸晒黑了,大家笑她象非洲人,手冻了,手背上布满了许多血口子,她仍然忙个不停,一天到晚画着。昨天到玛瑙滩收集素材,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一滩雪水里,身上的防寒服全湿透了。今早起床,头有些晕,腰也疼,但一想到自已在南极的时间不多了,又马上来了精神。顺着码头边那条小公路,她来到油罐山上。8个桔红色的大油罐连成一条线,显得十分气派。前几天,为了把这些宠然大物从船上卸下又弄到小山上,颇折腾了一番。站在这里,长城站全貌尽收眼底,她为找到这个最佳角度而高兴。她把一张两开白纸钉在画板上,又把画板摆在雪地上,坐着画了一会儿,觉得不得劲儿便双腿跪在地上画。没有风,干冷干冷地。她不得不画几笔、停一停,用嘴里的热气呵呵冻得麻木的手。麻烦的是挤出的颜料也结出冰渣子,她又得用热气呵呵蘸着颜料的画笔。她画得很慢,一号房、二号房、发电房、奠基石、国旗……每画一样,脑子里都要闪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心里都要引起一阵激动。从上午9时到下3时,这张长城站全貌写生终于完成。放下画笔,她才发一膝盖全湿了,两腿连站都站不稳了。快要走了,大家都说:“画家,给长城站留一幅画,作个纪念吧!”她爽快地答应了,开始进入构思。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她曾经创作过上百张作品,但是眼前却找不到恰当的构图、适合的语言来表现南极。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地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从宿舍里走出来,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竭力寻找和理解凝聚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南极精神!她踏着茫茫雪原,来到西海岸旁。夕阳快要落下,淡淡的余辉缓缓地落在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上。她思索着,南极,什么是你的真谛?哦,她又想起那位赠给自已“雅丹”名字、为了事业、为了祖国、不畏艰难险阻、连什么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的父亲。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对长城站来说是这样。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原始粗犷又带夸张抽象的线条,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壁画上方和左角、右角,画着三个太阳,一个白色、一个淡绿色、一个桔红色。考察队员们站在这幅没有名字但似乎应该取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前议论着:“嗬,三个太阳!一个代表早晨、一个代表中午、一个代表下午,是不是,画家?”“画家,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一定觉得我们在南极太冷了,所以多画了两个太阳。”“什么呀?画家这幅画是专门为我画的,三个太阳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爱人,还有一个是我儿子,哈哈……“嗨,人家画家的画,已经过艺术概括,太阳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她站在一旁,不说话,光是笑,艺术不是都是解释的,对吗?1987年2月3日,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当智利空军“大力神”号运输机直插天空时,她将脸紧紧地贴在舷窗上,再一次俯瞰南极大地。呵,又是茫茫雪原,又是万年冰山……她在心底动情地呼喊着:南极!南极!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