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什么时候成功申遗的?

2024-05-12

1. 大运河是什么时候成功申遗的?

大运河申遗获成功的时间是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

扩展资料:
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漕运,设置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漕运而繁荣,北方的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东南地区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也成为繁华的都市,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四都”。
浙东运河在明清时也同期繁荣。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朝廷制作了大运河全图,第二部分绘制的是从绍兴府经杭州直至京城的大运河,详细反映了运河沿途各府县周边水道、湖泊、山川、河流间沟通关联济运情形,足证浙东运河为中国大运河南起始端。
它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中国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是什么时候成功申遗的?

2. 大运河什么时候成功申遗的?

大运河申遗获成功是2014年。
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15点23分,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扩展资料:大运河申遗范围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时期都曾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
申报的系列遗产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参考资料:浙江省文物局-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大运河申遗相关问题

我们平时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指明清时期疏通完工的运河,而更名后的“中国大运河”,将把隋唐时洛阳的运河段也扩充进来,新增了河南以及安徽的部分地段,涉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运河将“扩容”为“中国大运河”进行申遗,涉及城市从18个增加到24个;沿线城市将成立“中国大运河申遗办公室”,由有实力、积极性较高的城市牵头,省政府、省文物部门指导,参与合作、协商和对话。

大运河申遗相关问题

4. 大运河什么时候申遗成功的

大运河申遗获成功的时间是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

扩展资料:
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漕运,设置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漕运而繁荣,北方的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东南地区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也成为繁华的都市,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四都”。
浙东运河在明清时也同期繁荣。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朝廷制作了大运河全图,第二部分绘制的是从绍兴府经杭州直至京城的大运河,详细反映了运河沿途各府县周边水道、湖泊、山川、河流间沟通关联济运情形,足证浙东运河为中国大运河南起始端。
它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中国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大运河

5. 申遗成功的大运河指的是什么运河

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申遗成功的大运河指的是什么运河

6. 大运河何时申遗成功?

大运河申遗获成功是2014年。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段)、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段)、浙东大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
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
中国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7.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介绍

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介绍

8.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理由

三大因素决定大运河申遗成功    




   







   一、 突出普遍价值打动国际专家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达3200多千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直辖市)35个城市。它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线。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白灵杰说,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各国运河之母。 

    2013年9月16日至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两名国际专家莉玛·胡贾、姜东辰来华现场评估。两专家表示,中国大运河代表人类创造精神,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了历史重要发展阶段。

    二、省部联动建立全线协商机制

    大运河于2006年12月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宣告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

    2007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2008年3月,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35座城市结成大运河申遗联盟。此后每年春季,运河沿线35座城市都相聚扬州。2009年4月,国家13个部委、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同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从更高层面上协调运河申遗相关工作。

    这两个步骤,有效地将大运河申遗从各部门各地区的分散行动,转变为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的统一协调行动,逐步形成了各部门、各地区间更为紧密的沟通协作机制。

   三、 扬州牵头示范全线合力申遗

    成为申遗牵头城市后,扬州在大运河资源调查、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迅速行动,各项方案均率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2009年9月,扬州在申遗联盟各城市中率先公布实施《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

    2012年9月26日,扬州代表大运河城市联盟向全线发出倡议,共同制定、签署、遵守《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协定》。

    2013年7月,扬州率先开发大运河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建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大运河遗产监测通用平台,实现大运河全线监测联网。

    扬州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一个个创新、示范、表率之举促进了全线城市形成申遗合力。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给予高度评价:“作为牵头城市,扬州为大运河联合申遗做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工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