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粮票是什么样子的?

2024-05-14

1. 以前的粮票是什么样子的?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证发放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

以前的粮票是什么样子的?

2. 粮票是何时出现的?

60年代中国社会背景:
当时是使用粮票置换食物和生活用品。粮票始于1955年,直至1993年才光荣“退休”,其间一直扮演着调节社会供需的杠杆角色。它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一斤地方粮票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两毛钱。
凭粮票购买粮食,根据从事的职业和年龄,每人每月20多斤~40多斤左右。在餐馆吃饭也要粮票。各地的粮票不能通用,去外地出差要去有关部门换“全国粮票”。食油凭油票购买,定量最高的是广州,每人每月1.5斤。还有许多副食如肉等也是要凭票购买的,只有蔬菜不用票,有农贸市场。
此外,烧饭用的燃料基本上是煤、柴,也都是定量的,而且往往不够用,所以上班族在单位食堂吃饭可以节省燃料,而上海人发明了用开水泡饭作早餐(那时没有方便面)。
1959年起我们国家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农民在石碾上磨剥完的玉米粒的玉米棒子芯,用它们来做窝头吃。学生吃糠咽野菜,跑到学校的菜地里,去捡拾白菜根,茄子和辣椒的嫩叶和嫩茎生吃。还经常采摘一些有毒植物来吃,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3. 以前饭票和粮票怎么领取的

除了粮票没有份外,其它票证都有份,按人口统一分配。要得到粮票要用大米到粮管所去换,但每次只限换三斤。三斤米可换粮票三斤,每斤换钱一毛四分钱。粮票又分为市内用的市票,省内用的省票。还有全国通用的国票,如果要到外省出差探亲的话,必须带上国票。为什么要实行票证制?归根到底就是就是社会物质财富贫乏。比如有十个人要吃饭,只有九个人的粮食,其中一个人要挨饿。没办法,只好将些粮食用粮票的形式平均分给十个人,让这十个人都有饭吃,但吃不饱饿不着。其它票据也是这样道理。农民是没有粮票、肉票这些食品票的。因为粮食、肉都是农民生产的,只有非农也叫吃国库粮的人才有权得到这些票据。农民要在城市临时干活得自己带饭,农民要在城市长期工作,比如说合同工,也没权领粮票。怎么吃饭?得从户口所在地的粮所转粮食,通过粮本在工作单位买饭票领饭吃。

以前饭票和粮票怎么领取的

4. 粮票是什么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票证时代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中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中国取消粮票后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中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证发放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

与票证时代相配合的,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 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 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在 24 年后的今天看来,取消票证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当时,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不仅仅是趟了政策的雷区,而且牵动城市最敏感的神经,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那个年代,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深圳经济特区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制度,当时群众买米要凭户口本或粮票,定量很低。特区成立几个月后,人口由办特区前的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其他人员进来了,粮食定量不够,有的人还没有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因为粮票,当时不少人被逼回内地。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开会议,研究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会议认为,全国农村进行改革后,粮食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粮食供应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又由于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因此深圳可以大胆地实行改革。办法是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发现周围地区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新政策还没实施,消息传开后,过惯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为恐慌,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几十年来凭票买粮的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大家又要饿肚皮的情况?

事实证明,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制度后,并没有发生什么风波。用一位市民的话说,“没想到取消粮票后不但不会买不到粮食,而且买东西还特别方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挑选不同的质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粮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 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

1991 年5 月,广东、海南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改革。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

粮价放开后,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显著增长。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5. 以前的粮票现在值钱吗?怎么说??

家里收藏早期的粮票!不知现在价值几何!

以前的粮票现在值钱吗?怎么说??

6. 以前的粮票值钱吗?

1960年以前的粮票价值很高。大多数省市都在1955年发行了第一套粮票,这些 “开门票”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非常高。【摘要】
以前的粮票值钱吗?【提问】
1960年以前的粮票价值很高。大多数省市都在1955年发行了第一套粮票,这些 “开门票”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非常高。【回答】
粮票要看品相,不过粮票这种有价证券,流通广,存世量大,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不少,这是它跟邮票最大的不一样,只要它存世量大,价格就不会很高,特别是全国通用粮票,不是很值钱,现在市场上品相好的也就几元钱,其实粮票中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一些军用粮票和早期发行的地方粮票,很少见,价格较高,一般的都是上百元。【回答】
而军用粮票也是比较稀少的品种,而且种类多,从1951年的“军用支粮证”到2000年,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和国家粮食局先后9次印刷、发行过不同版面的军用粮票,而且不光是粮票,还有面粉、大米、粗粮、马料等等,极具收藏价值,现在军用粮票上品大概都在5000元以上。【回答】
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回答】

7. 之前的粮票是怎么来?

粮票最早在晋冀鲁豫边区,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逐步建立粮食等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达《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9月5日,粮食部以命令形式发布暂行办法。同年,地方政府开始实行这项制度。此后,长期实行粮油凭票证供应制度。居民除在国有粮店凭供应本购买基本口粮外,在商店或饭店购买食品、商品时,必须同时支付票证和货币。【摘要】
之前的粮票是怎么来?【提问】
q🗣亲❤您好! ~我的朋友~非常欢迎您使用百度知道,我是百度知道答主豆豆老师!【回答】
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啦🤠接下来这道题将由我来回答哈,打字有点慢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哈。不要着急哈🙏,👥万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您谅解哈💖💖💖💖【回答】
亲亲您好,来源如下【回答】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回答】
粮票最早在晋冀鲁豫边区,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逐步建立粮食等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达《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9月5日,粮食部以命令形式发布暂行办法。同年,地方政府开始实行这项制度。此后,长期实行粮油凭票证供应制度。居民除在国有粮店凭供应本购买基本口粮外,在商店或饭店购买食品、商品时,必须同时支付票证和货币。【回答】
改革开放后,商品供应逐渐充分,1985年,政府放开粮食价格管控。商品敞开供应后,进入1990年代,凭票供应制度已名存实亡。1992年11月,粮票被废除。【回答】

之前的粮票是怎么来?

8. 原来为什么用粮票

当年中国大陆的粮食产量还比较紧张,特别是在全国水利体系和13套大化肥企业建成之前,粮食供应是比较紧张的,尤其在1956-1976年代,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行工业化,先后建立了40万个工厂和大量的研究院所、基地,记起那晚上一的人口从农业转化为工业人口和市民,另一方面原来靠近城市的大批优质良田转为菜田或干脆就成为建厂用地。当时工资有高有低,如果不设法控制粮食销售,必然是新工人难以维持生活——加工资——粮价进一步上涨的恶性循环,导致新工人和他们的家属难以生存,因此实施粮食票证供应。当时不只是城市粮食局按居民户口本和粮本发粮票,而且好多大中型企业也有专门的会计管理自己企业职工的粮票分发,各企业根据工种的劳动强度高低发放工种补贴粮票。中央掌握这个粮票分发的数量,并据此订购公粮和余粮,以免过度的征购余粮,过度伤害农民。那时全国的工资一个标准,有些地区差,任何地方男工和女工同级别工资就一样,可他们的粮票是不一样的。即使同级别的工人,炼钢的炉前工人要比制鞋厂工人的粮票多将近一半。这当然有原因。要粮票做什么?要粮票恰恰就是为了工人和市民既能稳定供应,又不要有人挨饿有人吃撑死,这个好方式还杜绝了大多数想多吃多占的“官儿”的贪腐路,任何官员哪怕你是首钢、武钢、鞍钢的厂长,没有补贴粮票!你是首钢工资能到10级干部的工资,但粮票就是3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