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怎么写?

2024-05-15

1. 诫子书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怎么写?

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扩展资料: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诫子书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怎么写?

2. 诫子书中的志当存高远是哪句?为什么?

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被人用做比喻“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译文: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

3. 诫子书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有哪些?

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此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文章主旨: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诸葛亮教育儿子,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诫子书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有哪些?

4. 诫子书中常被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是什么?


5. 诫子书里面诗句的意思

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要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诫子书里面诗句的意思

6. 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

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如下:
1、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提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冷眼观人,冷身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7、远行,必修其近;登高,必修其低;伟业,必先修其基;近不修无以行远,低不修无以登高,基不修无以建业。远大目标,良好品行,扎实根基,必成大业。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拼搏是成功的钥匙,目标是成功的方向,朋友是成功的财富,稳定的价值观是成功的根本。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9、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10、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孩子,你在这方面极需要拿出勇气来。

11、我觉得在中学求学时代,一定要有自我约束力,且称之为“心力”吧。“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有些学生总有一些不想学习的理由。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学习之树永远长不大。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后定,定而后慧,慧而后悟,悟而后得。”很有道理。
12、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险境,不知境之险。站的高,方能看得远。希望越大,风险也越大。生的路每个人都要走一趟,向高处去,向险处行,一定能够看到最美的风景。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15、放鹤在深水,置鱼在高枝。升沈或异势,同谓非所宜。

7. 关于诫子书中的诗句

 1.诫子书里面诗句的意思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要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2.与诫子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子女一生的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重要人物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很大影响力,其教育子女之道,便成为人们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模式。
  历史名人诸葛亮教育子女俭以养德就留下了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
  诸葛亮非常喜爱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也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他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来,诸葛瞻拜骑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升迁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并兼任军师将军。
    3.《诫子书》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诫子书
  1、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4、从哪几方面论述:学习、做人
  5、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
  6、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1)要有志(2)要澹泊宁静
  8、文中人物理想人才必备的三个条件是:志、学、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志是成才的前提基础,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
  9、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10、道出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
  11、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12、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才悲叹浪费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的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志当存高远的名句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马不停蹄啊~~WHO知道诫子书中的至理名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谢谢,红旗哦!
      

关于诫子书中的诗句

8. 关于诫子书的诗句

 1.诫子书里面诗句的意思    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要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2.诫子书最著名的句子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译文
  苏国龙作品诫子书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请问诫子书是不是古诗词    《诫子书》不是古诗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希望能帮助到你。
    4.请问诫子书是不是古诗词    《诫子书》不是古诗词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希望能帮助到你
    5.与诫子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子女一生的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重要人物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很大影响力,其教育子女之道,便成为人们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模式。
  历史名人诸葛亮教育子女俭以养德就留下了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
  诸葛亮非常喜爱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也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他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来,诸葛瞻拜骑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升迁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并兼任军师将军。
    6.与诫子书这篇文章相关的名言警句    第一句: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学静也”
  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第二句: “俭以养德”
  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品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可以过自由的俭朴生活。
  第三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第四句: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第五句: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要想提升自身价值,必先立大志,然后才是广博才学,学成大业。
  第六句: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凡事拖延就不可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第七句: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第八句: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九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7.从陌上桑,诫子书,课后古诗中出三十个句子    陌上桑 原文: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
  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
  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
  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
  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
  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
  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麽这麽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
  用什麽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
  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
  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
  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里慢慢走踱。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才貌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