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基金好还是老基金好?选基金看几年的历史业绩?

2024-04-27

1. 首发基金好还是老基金好?选基金看几年的历史业绩?

      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业绩是基金的生命线,也是投资者最看重的一个指标。毫无疑问,就个人喜好而言的话,个人更倾向于历史业绩优秀的老基金,因为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是更适合投资的,可以根据它们的历史走势,做点高抛低吸的波段。
      相信有很多新基民在购买新基金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新基金在募集期吹得天花乱坠,把基金经理也塑造得很成功,新基金有建仓期,从基金募集结束到仓位构建完成,通常需要3-4个月。结果等过了几个月后看,收益少得可怜甚至是亏损。      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般来说,评价一只基金的优劣,一般至少要看其三年的业绩表现。虽然基金概况分析里说,历史业绩不作为未来收益的考量,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是有了历史业绩走势,可以让我们看到该基金的很多细节。      比如这只基金大概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控制回撤的本事怎样?尤其是遇到大牛市,已经重仓很多的基金,肯定会比轻仓的新基金盈利幅度高。如果选择新基金,可能在建仓期就错过一大波行情。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定投新基金,就是和基金一起成长,收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都会不太理想。但是对于如果选择老基金,就可以优中选优,更好的选到及时赚钱的了。

首发基金好还是老基金好?选基金看几年的历史业绩?

2. 基金是几几年开始的

从基金发展的历史来看,开放式基金大体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产生阶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众投资基金外国和殖民地政府信托(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国成立到1924年美国波士顿成立世界上第一只公司型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为止;

  ●初级发展阶段。从1924年至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的颁布;

  ●稳步成长阶段。1940年到20世纪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严格说基金是从1924年开始的

3. 基金的发展历程?

从基金发展的历史来看,开放式基金大体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产生阶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众投资基金外国和殖民地信托(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国成立到1924年美国波士顿成立世界上第一只公司型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为止
●初级发展阶段。从1924年至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的颁布;
●稳步成长阶段。1940年到20世纪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发展。
中国基金发展史
中国基金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纷纷出台的前提下,中国基金业千呼万唤,终于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珠信基金,规模达693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国设立最早的国内基金。同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模分别达1000万人民币和8000万人民币。但投资基金这一概念从观念和实践引入我国则应追溯带1987年,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一些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它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1989拈月,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鸿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鸿基中华基金成立,之后,一批海外基金纷纷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和发展。
2.迅猛发展阶段
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当年有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共计22亿美元。同年6月,我国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国内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约有70家左右,面值达40亿元人民币。已经设立的基金纷纷进入二级市场开始流通。这一时期是我国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机构及美国波士顿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这是第一个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的中国基金,规模为2000万美元。10月建业、金龙和宝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设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以此为标志,我国基金进入了公开上市交易的阶段。90年代初期,我国投资基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金规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资基金的出现,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国的投资基金走了一段迅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调整与规范阶段
由于我国的基金从一开始就发展势头迅猛,其设立和运作的随意性较强,存在发展与管理脱节的状况,调整与规范我国基金业成为金融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通知下达后,各级人民银行认真执行,未再批设任何基金,把经历放在已经设立的基金的规范化和已批基金的发行工作上。 同时,基金交易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4年3月7日,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联网试运行;3月14日,南方证交中心同时和沪、深证交所联网。1996年11月29日,建业、金龙和宝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国各地一些证交中心和深沪证交所的联网使一些原来局限在当地的基金通过深沪证券交易所网络进入全国性市场。不难看出,全国性的交易市场开始形成,伴随其市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和熟悉,开拓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道路。
在新基金出现以前,全国各地共设立基金75只,基金类凭证47个总募集规模73亿。在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个,占两交易所上市品种的3%。基金市值达100亿元。25家基金中规模逾2亿元的7只,1-2亿的7只,1亿以下的11只此外,还有38个基金在全国各地证交中心挂牌,其中天津9个,南方10个,武汉12个,大连7个。
1994年7月底,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发展我国的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人,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国外基金投资国内A股市场,基金业基金与海外证券基金业联络、商洽,设计和申报了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国申请待批的各类基金已经达数百家,但由于法律的滞后,基金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止的状态。
1998年3月23,开元、金泰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上市,这使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1998年我国共成立了第一批5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
4.稳步发展阶段
到2001,我国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34只。2001年9月,经管理层批准,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2年,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出现了超常规式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只。2003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基金的发展历程?

4. 什么基金成立最久

成立最久的基金,一定是最早成立并且持续经营到现在的基金。我国的基金品种有许多,现就成立最早的几只提供如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混合第一只货币基金--华安现金富利首两支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第一只债券基金--南方宝元第一只社会责任基金--兴全社会责任第一批跨境ETF,包括易方达H股ETF和华夏恒生ETF第一只QDII债基--富国全球债第一批FOF,首批FOF产品有5个,分别是华夏聚惠、南方全天候、碱性福泽安泰、泰达宏利全能优选、嘉实领航第一只黄金ETF,华安黄金

应该还有许多许多,比如一些偏门的内地香港互认基金等等等等大体上,基金成立越久,净值越高,越能证明其经营能力,越让老百姓放心。只买最贵,这四个字放到基金上是正确的。同样的经济环境、国际环境,同样的可投资产品,谁的净值高,谁厉害,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祝愉快!

5.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

我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

6. 近几年的基金走向怎么样?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到2011年才有机会迎来牛市.
现在除了债券型基金风险较小其他基金建议暂时回避.
基金以股票型基金为主,也就是说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要密切关注股市的动向,如果股市仍然无法扭转熊市的颓势继续震荡下行,那作为基金投资者也应该和股票投资者样,在大盘反弹结束前后,逢高赎回基金,但是基金和股票又有区别,股票比较自由想卖就卖,但是基金就比较复杂更在意长期持有,所以基金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心态是和股票一样,做趋势,如果市场在熊市中选那支基金倒成了次要问题了,因为基金也是亏,所以介入的时机和撤退的时机成为基金投资者的必须要学习的东西.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1500都不是底

现在是熊市还不适合长线,熊市长线是不断的创新底,所以,最多做个超跌反弹就行了,风险较小.
G7宣布“G7将采取果断行动并且使用一切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信贷流动从而支持全球经济增长。(之后欧洲宣布通过2万亿的救市资金,请注意!!现在美国通过的那8500亿资金成了空头资票,难保不会这两万亿也是这样,美国国内拿不出钱准备已经考虑逼中国出钱救市,都这种情况了后面的救市资金数据再大也是口头利好无法兑现,请谨慎相信,全球股市暴涨一天后的连续下跌已经表明了现实的风险巨大)”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美国劳动部公布最新数据,9月份数据出现下滑,这说明实体经济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美国的房价预计还有40%的下跌空间,消费投资情况不好,这可能拖累银行业的次贷情况继续恶化把美国这次8500亿美圆的救市资金抵消了。而且巴菲特虽然有逐渐建仓动作但是也强调他自己也无法确认全球性熊市的底部在哪里,一年还是两年.所以趋势投资者对安全要求高的人还是回避风险,持币观望
而银监会刘明康表示中国19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9%,风险累积明显,而房贷总规模不及去年的1/3,显示从紧的态度已经得到贯彻,而地方政府的救房市政策虽然中央一直没表态,但是根据网络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0%的人认为不该救市,因为房价泡沫现在还是高位阶段,并不是真实需求的反应,是炒房团以前留下的杰作.所以,地产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中央政府表态不支持救房市,那地产股受当其冲,可能再次面临崩溃的情况,投资者注意潜在的风险.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0�2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0�2�0�2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TopView数据显示,印花税行情这几周交易日机构净减仓300近亿(还没算大小非的)! 散户资金被套牢超过1500亿!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0�2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破1800看低1500只是时间问题. 大盘曾经在10月13日诱多,14日就破位了,现在破位后大盘已经连续在5日线下小幅度震荡走低了3个交易日了,请注意这种走法,在之前反复上演超过5次,已经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连续很多个交易日被5日线压制震荡走低,一旦无法选择突破向上突5日线\10日线,那投资者还会在信心崩溃的情况下迎来再次大跌,而不是很多股评所说的离底不远大胆建仓。大盘在有在短时间内放量突破并站稳5日10日线,才有看高2300压制区域的机会,如果机构继续维持减仓态势,我不认为有继续迎来中级行情,大行情是机构做出来的不是散户,关注后市的机构动作吧!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机.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7. 成立多久的基金算“老基金”?

对待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新发行的货币基金,由于有三个月的建仓期,在建仓期间,由于仓位不满,缺少筹码,所以影响收益是必然的了,因此,货币基金新发行的头三个月最好是别买。
      2、行情上涨时,由于新发基金缺少仓位,而建仓是要有过程和成本的,一般为三个月,而且也需要一笔费用,即使一个月建仓完毕,也赶不上行情初期的普涨阶段行情,而老基金早已为行情发动准备好了筹码,此时购买老基金,立刻就可以获得因行情上涨所带来的基金净值上涨的收益,所以此时还是要买老基金。
        3、在未来三个月行情有下跌预期时,可以考虑购买新基金。此时,由于大盘有下跌的预期,往往老基金仓位较满,为了避免风险,需要减仓,即使这样,大盘下跌,基金净值也会随之下降。
    但新基金就不同了,大盘下跌时,正好为新基金带来良好的低位建仓机会,此时购买新基金即可以享受认购费率的优惠,又能相对购买较多的基金份额,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购买新基金时也要考虑原有基金公司和新基金的经理的过往业绩,如果过往业绩不好,也要慎重对待。
      。

成立多久的基金算“老基金”?

8.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

 1.我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
  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
  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
  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
  我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
   
  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
  2007年至今,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
  2.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
  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