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2024-04-28

1.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货币政策有三:法定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现在一般采用的还是凯恩斯的相机抉择,就是逆经济形势操作,通货膨胀厉害的时候用紧缩政策,通货紧缩时要刺激经济就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1、法定准备金:如果央行要收紧流动性,把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一提高,商业银行就得把钱拿出来存到央行,相当于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达到了紧缩的目的。这个东东很有效,威力也很大。中国这种金融不发达的国家就好这一口。2010年内上调了6次。2、再贴现:首先解释贴现,贴现就是商人把未到期的票据拿到银行去兑现,因为没到期,就打个折扣卖给银行拿到现金,然后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票据打折扣卖个中央银行的行为要再贴现,如果央行要紧缩的话,就提高再贴现率就行了。再贴现率一般高于银行同业拆解利率,是一种惩罚性的措施。3、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公开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债券、国库券。如果要收紧流动性,就把国库券卖出去呗,这不现金神马的不就哗啦啦流进央行手里了么~~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而且对商业银行没有伤害,发达国家喜欢用这招...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2.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控制 货币供给量 或 调控利率 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对经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货币政策也主要通过影响这两个变量达到政策目的。
货币政策总要通过一些具体操作手段实现的,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手段,中国还有一项国情特色的手段:利率手段,即通过直接指定银行存贷利率来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例如买入债券,可以达到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比率越高,货币政策就收得越紧。
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贷款可以增加货币供给。
利率政策:如前面所述,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和浮动比率影响市场。利率越高,货币资金成本就越高,政策就越紧,反之利率低则货币政策松,货币供给增加。

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货币政策专栏了解我国货币政策情况:
http://www.pbc.gov.cn/publish/main/2954/index.html

3. 货币政策相关问题

财经小牛一家,为君解惑,普罗大众;宣企之品,耳熟能详;留国传承,造福于人。

货币政策相关问题

4. 西方经济学问题 论述题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中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通货紧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物价持续长时间走低,经济萎靡的阶段使用。主要方法是增发货币数量,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提高物价水平,恢复经济。
反之,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或者减少货币的发行数量。主要在通货膨胀期间,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经济过热阶段使用。效果是调整降低物价,抑制经济过热。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有哪些

1、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需要紧缩货币供给,或者说放慢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然而,那时公众一般说来支出会增加,而且物价上升快时,公众不愿把货币持在手上,而希望尽快花费出去,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这无异在流通领域增加了货币供给量。这时候,即使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也无法使通货膨胀率降下来。反之,当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也就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抵消。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速度放慢,意味着货币需求减少,如果货币供给增加量和货币需求增加量相等,LM曲线就不会移动,因而利率和收入也不会变动。
2、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那时候,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特别是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不论银根如何松动,利息率都不会降低。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当微弱。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因为物价的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垄断厂商为获取高额利润引起,则中央银行想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就比较困难了。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尤其是,市场利率变动以后,投资规模并不会很快发生相应变动。利率下降以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个过程,利率上升以后,厂商缩小生产规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之,货币政策即使在开始采用时不要花很长时间,但执行后到产生效果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发生和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变化,比方说,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但未到这一政策效果完全发挥出来经济就已转入繁荣,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则原来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是反衰退,却为加剧通货膨胀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止这些,但仅从这些方面看,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作用也有限的。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有哪些

6. 中央银行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稳定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个,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就是减少银行的可贷款的数量。
再贴现: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平时人们拿未到期的票据去商业银行要求拿钱叫贴现,商业银行拿未到期票据去中央银行去拿钱就叫再贴现。再贴现率的高低就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资金量。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这个是最为市场化的手段,买入债券就等于投放货币,抛出债券就等于回笼货币。

7. 怎么关注央行货币政策

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是中央银行,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
概念不同,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财政政策是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采用工具不同,货币政策采用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水平的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政府往往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搭配,进行逆经济周期调控,财政政策采用工具有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减税或增税等。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怎么关注央行货币政策

8. 央行货币政策

 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中央银行用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以及信用量的一些政策、方针。中央银行通过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市场利率,影响资本投资和市场的总需求,达到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简介    
    
   1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来控制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行为。经济过热时,央行卖出债券来减少货币流通、提升利率、减少投资,从而压缩总需求;经济过缓时,央行买进债券来投放货币到市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  
   2 、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主要是用来控制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调节货币乘数;  
   3 、再贴现政策:央行为调节货币供应量而对再贴现利率、业务对象以及票据种类等的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