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2024-05-16

1. 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19世纪后半叶,欧洲旅游活动兴起,旅游经营业开始繁荣。关于如何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工作也相应地开展起来。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国内和国际旅游的现状,而且包括旅游统计、旅游业经营等。早期的著作有1889年意大利学者博迪奥发表的《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及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马里奥蒂出版的《旅游学讲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经济学得到迅猛发展,主要著作有德国博尔曼的《旅游学概论》,英国奥格尔维的《旅游者流动论》,联邦德国的克拉普特的《旅游消费》,南斯拉夫乌恩科维奇的《旅游经济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事业,美国、意大利、英国、联邦德国、日本、南斯拉夫等国的学者、专家对旅游业的经营管理、饭店经营管理、旅游市场、旅游心理、旅游经济等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为旅游经济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

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2. 旅游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旅游经济学的产生: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的角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解释某一旅游现象或旅游问题。旅游和经济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旅游主客体和旅游媒介的旅游行为都会涉及到经济,旅游者能否出行要考虑经济状况,旅游媒介运营最根本要考虑经济利益。旅游经济学这一学科由此而来。
更多关于旅游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ad08e163383519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3. 如何理解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旅游活动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它需要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生产力发展导致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而且有了很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旅游活动随之产生,所以说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到了现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人民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和社会意义与过去就有根本的不同。首先,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其次,旅游是人类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再次,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2)现代旅游的社会属性:
①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相适应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各个时代旅游的规模、内容和方式。
②旅游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旅游作为人民之间普遍性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有助于加强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旅游被人们称为“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往往起到官方外交所起不到的作用。
③旅游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有的国家已经把旅游列为人们在满足食、住之后的第三大生活需要。在我国,旅游已经由少数人的活动发展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

如何理解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4. 谈谈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旅游经济的超前发展战略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最后,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里,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与设备,就必须建立一大批创汇能力大、见效快的产业,以满足技术与设备引进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与其它产业相比较,作为外向型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获取外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入,对于急需外汇,又缺乏强有力创汇产业的国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二、旅游经济的推进式发展战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游业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的常规发展模式;一种是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所谓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内旅游,通过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国旅游,然后再发展国际接待旅游的模式。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延伸发展模式的引入是内聚式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在一些国家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在紧张工作和生活环境压抑下,人们需要暂时摆脱枯燥的城市生活环境,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调整和体力上的恢复,于是旅游消费就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游活动仅限于国内地域范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善和旅游需求力度的增强,国内地域已不能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达国家以国内旅游为主的旅游结构,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内居民的旅游需要。而且,伴随着国际旅游需求的增长,原先用于本国居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也逐渐用于接待外国旅游者,从而出现了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局面。
  
 所谓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发展出国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模式。这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通过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心的国际旅游体系。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的旅游活动开始引入,成为这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消费条件决定,我国旅游业发展只能采用推进发展战略模式。采用这一模式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旅游业发展以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为中心,由旅游城市向其它地区推进,逐渐形成我国的旅游业体系。因此,旅游城市便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不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施的建设,还是线路的设置、区域的划分,都是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以现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基础,由观光型旅游资源为主向混合型旅游资源推进。因此,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较为丰富的地区所构成的。三是旅游的组织方式,是以全程旅游路线为主体,由路线型产品向板块型产品推进,逐步形成路线型产品为基础,主题型产品与特种型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旅游设施的建设以高等级为主体,由高档设施向中、低档设施推进,最终形成以中档旅游设施为主体,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设施体系。
  
  
    三、旅游经济跳跃式非均衡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的跳跃式非均衡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跳跃式发展,所谓跳跃式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历史阶段上的超越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常规发展的历程,这是在时间意义上的发展;另一层是非均衡发展,所谓非均衡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地区布局上的不均匀状态,使旅游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不同,这是在空间意义上的发展。
  
 从时间发展意义上而言,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情特点,选择跳跃式发展战略,有可能较快地跨越单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阶段,而进入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和接待国内旅游者共同发展的阶段,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即大体用1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国内其它产业和发展中国家30~40年的发展路程,这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判断的依据:一是中国的旅游经济基础国情,兼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诸多指标在世界各国排序中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出不发达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并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旅游所依托的相关部门已初具规模。旅游业是天然的外向型产业,国家总体对外的实力水平至关重要,我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支撑我国成为入境旅游业的接待大国。二是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广阔丰富。目前中国远离欧美等主要国外旅游客源产出地,使入境旅游规模受限和风险较大。但从长远看,我国拥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场:表现在拥有大量具有血统亲缘的华裔客源;拥有以日本、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邻近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再加上国内发达地区自然产生和“示范效应”激发的国内旅游者数量可观。多层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场,将促使我国旅游业实行跳跃式发展。
  
 从空间意义上而言,国际上旅游发达城市和国土面积相对狭小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甚至主体产业者不乏其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泰国、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国、日本、独联体、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或旅游接待大国,旅游业都未成为支柱产业。在中国这样现代交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大的国度中,加上旅游业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旅游业很难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旅游业在国家总体发展中所处地位的判断,并不妨碍旅游业在我国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可以大有作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区,旅游业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业同样可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持局部地区和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并将对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5.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西方的最大不同之处

[开心]亲,你好。以下是我对于您问题的回答: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西方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文化。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们多享受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享受、精神享受,性格多沉稳内秀,冒险精神弱,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们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征服欲强烈,他们向往大自然,渴望走进自然征服自然,所以他们更喜欢去新奇的旅游地点,去他们未知的领域,且不容易被家人影响。       亲,出门在外面记得带好口置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呢,在这里老师祝您玩得愉快哈【摘要】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西方的最大不同之处【提问】
[开心]亲,你好。以下是我对于您问题的回答: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西方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文化。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们多享受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享受、精神享受,性格多沉稳内秀,冒险精神弱,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们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征服欲强烈,他们向往大自然,渴望走进自然征服自然,所以他们更喜欢去新奇的旅游地点,去他们未知的领域,且不容易被家人影响。       亲,出门在外面记得带好口置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呢,在这里老师祝您玩得愉快哈【回答】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西方的最大不同之处

6. 如何理解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以下都是旅游经济理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通过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了解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1.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  2.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  1.第一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  2.第二个时期,蓬勃发展时期  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国内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1.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2.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二,旅游经济学的产生  1.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专门学科  2.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率哟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  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1.解释影响合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2.选择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3.为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旅游需求及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运动和调节机制  旅游产品的消费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  第三节旅游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三,旅游经济学与其它旅游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旅游产品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特点,掌握旅游产品组合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涵义与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产品的概念和构成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可进入性  旅游活动  三,旅游产品的内外部关系及其转化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补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代关系  旅游产品内外部的互补关系与互代关系的转化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1.旅游产品的价值  2.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构成  服务价值量  吸引物价值量  第三节旅游产品的特性  一,综合性  旅游产品既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劳动产品,又包括非劳动产品和自然物.  二,无形性  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具有无形性.  三,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的物流和商流是分离的,物流只表现为旅游产品信息的流动而不是旅游产品的转移.  四,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旅游服务和旅游消费在时空上同时发生和同时结束表现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五,游产品的不可贮存性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服务,因此不可贮存.  六,旅游产品的易波动性  旅游产品受季节,假日,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战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第四节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  全面全线组合  专项系列组合  专业性组合  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根据目标市场需要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业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  第五节我国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自学)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品及其特点,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原则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需要与供给的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熟悉需求与供给弹性及我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概念  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1.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支付能力;可支配的时间.  2.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动机(心理类型,文化修养,年龄性别等)  三,旅游需求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负相关.  四,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量随某一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为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五,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客源国方面的因素:总人口,人口结构,城市化和程度;  目的国方面的因素:旅游供给因素(旅游资源,设施,交通等);通货膨胀因素;  双方相关因素:经济距离,货币汇率,政治因素.  六,旅游需求指标  入境旅游人次;  旅游者消费总额;  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旅游者停留天数或旅游人天数;  旅游者人均数  旅游出游率(旅游密度)  旅游重游率(旅游频度)  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  第二节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旅游供给是旅游目的地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产品的数量.  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供给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向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将随着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增减.  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环境容量  当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  第三节中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供给的发展  旅游饭店业的发展  旅行社的发展  旅游景点,景区建设  旅游交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需求的发展  1.入境旅游市场需求  2.国内旅游市场需求  三,中国旅游供求关系发展的阶段性  1.限制发展阶段  2.不协调发展阶段  3.比较协调发展阶段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需要的产生及运动规律和旅游供给的产生及运动规律  第四章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与特点,掌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竞争调节的机理,理解宏观调控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作用及其应用.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与特点  一,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  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游客与旅游经营者之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都也体现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  二,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特点  旅游经济活动中物流与商流是分离的  一次集中组合,多次销售  需求的明显指向性和供给的常年性  第二节旅游市场调节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  旅游接待能力与游客总人次之间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地域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季节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结构上的矛盾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  1.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  2.旅游供求矛盾的动态均衡  三,旅游价格调节机制  旅游价格的概念与构成  旅游价格的制定及其影响因素  旅游价格的制定的目标与策略  旅游价格的实现  旅游竞争调节机制  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  旅游市场竞争战略与策略的形成  第三节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  1.政府管理部门  2.行业管理组织  三,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与内容  1.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  2.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  四,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对旅行社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涉外饭店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信息方面的宏观调控  旅游发展规划方面的宏观调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旅游供求矛盾平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调节  第五章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特点,认识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和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消费的性质与特点  一,旅游消费的性质  二,旅游消费的特点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  旅游消费是一种以劳务为主的消费  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生产交换的同一性  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旅游消费是弹性较大的消费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旅游消费的构成  一,旅游消费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二,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游客的收入水平  游客的构成  旅游产品的结构  旅游产品的质量  旅游产品的价格  游客的心理因素  三,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1.要在旅游消费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的优化  2.要有利于实现旅游消费市场供需的平衡  3.要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  一,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1.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无差异曲线在分析旅游消费效用最大化中的应用  二,研究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的意义  第四节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涵义  二,评价旅游消费效果的原则  1.旅游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一致性  2.微观旅游效果与宏观旅游效果的一致性  3.旅游消费效果与生产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致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消费及其构成,旅游者效用满足最大化,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第六章旅游经济效益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了解旅游经济效益的内涵;熟悉旅游经济运行产生的乘数效应与收漏损现象;掌握旅游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与范畴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  二,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范畴  1.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2.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第二节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  一,乘数效应  二,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  收入乘数  居民收入乘数  就业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  进口额乘数  三,旅游漏损  1.旅游漏损的概念  2.减少旅游漏损的途径  第三节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估与测量  一,主要旅游统计指标  人均停留天数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客房出租率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全员劳动生产率  利润总额  人均实现利税  利润率  平均职工人数  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损益平衡分析法  目标利润分析法  最佳利润分析法  成本结构分析  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游客消费及其影响  衡量旅游成本  估计旅游的纯经济效益  第四节我国旅游经济效益测评  一,我国旅游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益水平  二,旅游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效益的范畴,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第七章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旅游产业政策方面的实践情况.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产业的构成  一,关于旅游业构成的"局限论"与"宽泛论"  "局限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宽泛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二,关于旅游业构成的传统认识  三,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卫星账户中的旅游业的构成  四,关于旅游业构成的理论分析  界定旅游业构成的特殊性  旅游业构成的约定性  约定化思想需要统一可比的标准  第二节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一,关于产业结构的基础知识  产业  产业结构研究的特点  产业结构的研究内容  产业结构研究方法的特性  二,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的困难  产业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节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产业政策的特点及分类  1.产业政策的特点  2.产业政策的分类  二,产业政策实施的手段及作用  1.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  2.产业政策的作用  三,旅游产业政策实践  四,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发展背景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制定的原则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内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业构成及其理论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  第八章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分析,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因素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及战略选择.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概念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类型  超前型发展模式与滞后型发展模式  市场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延伸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推进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四,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概括性  阶段性  相对稳定性  特指性  第二节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确定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依据  我国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  我国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1.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先导,然后向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逐渐推进的  2.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多种旅游产品推进  3.旅游形式以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旅游居优势,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相结合的方向演进  4.旅游设施建设以高级为主,有高等级向中低等级推进,最终形成以中等级为主体的高,中,低等级结合的设施体系  5.旅游产业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主要进行微观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演进  第三节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一,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旅游经济的产值不断增长  世界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不断增强  二,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第四节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观  经济动力型发展观  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1.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2.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适度超前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及其战略选择,我国旅游发展战略  重点章节  第一章:第2,4节;  第二章:第1,2,3节;  第三章:第1,2节;  第四章:第1,2,3节;  第五章:第1,2,3,4节;  第六章:第2,3节;  第七章:第2,3节;  第八章:第2,4节.  参考书目  ⒈[美]斯蒂格里茨,1998:《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⒉黄亚均郁义鸿,2000:《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⒊黄亚均袁志刚,2000:《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⒋林南枝,2000:《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⒌张辉,191:《旅游经济学》,陕西旅游出版社  ⒍邹海梅,1998:《现代旅游经济学》,青岛出版社  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旅游经济》  ⒏国家旅游局,1998:《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  ⒐魏小安,1993:《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旅游教育出版社  ⒑张建春金世胜,2001:《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⒒罗明义,1998:《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⒓威廉瑟厄波德,2001:《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  ⒔张伯山,1998:《旅游文献检索与利用》南开大学出版社  ⒕WTO.RecommendationsonTourismStatistics  ⒖Witt,StephenF.andLuizMoutinho.TourismMarketingandManagementHandbook,NewYork:Prentice-Hall,1998  课时分配  章次  章节名称  总计课时  授课课时  辅导练习  课时  1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2  0  2  旅游产品  3  3  0  3  旅游需求与供给  6  4  2  4  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4  4  0  5  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6  4  2  6  旅游经济效益  6  4  2  7  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3  3  0  8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7. 谈谈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旅游经济的超前发展战略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谈谈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8. 如何理解旅游业的经济影响

旅游业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可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可以带动其它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调整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速社会货币流通
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对外开放,扩大经济交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