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

2024-05-16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法定存款贮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④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类型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耐用品时的首次付款规定最低比例;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品种类,对不同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   即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抑制进口的过快增长。多为国际收支出现赤字的国家采用。

3. 试比较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同?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政策工具属于对货币总量调节。选择性政策工具有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和预缴进口保证金。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调节信用结构和相对规模。

试比较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同?

4.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十万个冷知识

5.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含:
  一、 法定存款准备率特点: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二、 再贴现政策特点: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
  ③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④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⑥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三、公开市场业务特点:
  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
  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④影响范围广;
  ⑤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⑥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⑦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6.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2.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3. 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2005年7月21日晚,人民银行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事宜发出公告:一是从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不超过千分之三。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后货币政策工作实施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而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要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

7. 现行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有什么特点?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现行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有什么特点?

8.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各自适用条件是什么?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即所谓的“三大法宝”。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规模,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有过大幅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比率。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当市场银根偏松时,中央银行则提高再贴现率,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贴现成本增加,贴现金额减少;同时市场利率会相应的升高,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相反,降低再贴现利率,会增加货币供应。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买卖对象一般为政府债券、国债、外汇。中央银行可以经常地,连续地买卖有价证券。中央银行运作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在于:
  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供应量有微调作用,一般在经济运行比较正常时使用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