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南亚国家衰落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2024-05-14

1. 近代东南亚国家衰落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衰落的原因
(一)外资政策导致外债结构不合理 

1.过度举债超越了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发展中国家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本国建设资金的缺口,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即外债的数量要适度,不能过分地依赖外国资金。而某些东南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被外资进入的充裕性和经济繁荣景象所迷惑,很少从另一方面去考虑问题,从而采取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资,如对外实行税收优惠,简化外资注册手续,外资企业所得税汇出自由化,放松对外汇的管制等等。泰国1960—1980年人均外债为39.4美元,而到1996年,外债高达857亿美元,人均1562美元;韩国外债规模,从经济开发初期的1.6亿美元,发展到1997年的1565亿美元,其间外债年平均增长率为54.5%,大大超过了gdp年均8%的增长率,而同期韩国的外汇储备却由1962年的1.67亿美元缓慢增加到1997年末的100 亿美元。 从目前看, 泰国外债占gdp的53%,印度尼西亚占48%,马来西亚占36%, 如此之高的外债比例,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过度举债迫使引资国形成对外依赖性的产业结构 

利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是个普遍的定律,作为引资国,在使用外国资本的同时,也必将相应地增大进口,把对国内商品的需求转移到国外,从而增加对原材料、生产资料的海外依赖程度,而外资流入的领域,一般都是引资国政策倾斜并急需发展的产业,外资层层渗透,极易达到控制的目的。以外资为主形成的国内大企业集团,又往往形成国内垄断,并获得垄断利润,随着利润的流出,也直接制约着债务国经常收支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上述种种负面效应,使得过度举债国越来越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来源减少或中断,其经济必然走向毁灭的边缘。 

3.过度举债造成外债结构失衡 

在已形成的对外债依赖性的经济结构面前,为了使外资能够继续流入,引资国必然采取更优惠的政策,首选政策是提高利率,结果是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外债结构失衡。 

短期资本是相对于长期资本而言的,是指一年期限以下的借贷资本。长期资本的投入,取决于引资国软硬环境的“冷热”程度、投资效果和对长远发展的预期。而短期投资的选择,主要看其短暂的获利机会,利率和汇率的瞬间变化。对外资实行高利率政策,如果外国利率保持不变,则本国货币的贬值率必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从长期看,人们或者预期利率要下调,或者预期本国货币会贬值,而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本国资产收益率下降。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有较高的回报率和产出率,高利率政策得以维持,但由于这种政策是以较高的融资成本为代价的,一旦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资本收益率下降,加上投机商介入炒作,则资本外逃就再所难免了。国际上的短期资本又具有运动规模大,动动方式集团化和机构化的特点,再借助先进的科技和通讯,短期游资的跨国移动会相当迅速和便利,从而使危机的形成更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了。 

(二)产业政策导致国内产业的虚实结构不合理 

80年代以前,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膨胀率却较低,而到了1982—1986年期间,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困难,gdp的增长明显降低。新加坡为4.4%,印度尼西亚为4%,马来西亚为3.9%,菲律宾为-1%,泰国为4.9%。 面对这种情况,各国普遍进行了经济改革和调整,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经济发展又保持了10年的高增长,年均gdp的增长率达到8%以上。但正是调整中的政策问题,使产业结构孕育和积累了不合理的因素。 

1.东南亚各国为实现赶超战略,都想通过高投资实现高增长,比较重视资本投入而忽视全要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国家不顾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而要弥补支撑这些产业所需资金的缺口,就只能靠高利率政策吸引外资,以及靠政府指令银行给予贷款支持,这样,必然加大融资成本,造成运行困难,甚至无力还本付息。如韩国,70年代以后,在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几家大型企业集团,资金利润率极低,不仅难于还本付息,有进连企业维持生产所必需的流动资金都出现困难。韩国30家主要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率为350%,有的高达1200%,而资金利润率却在0.5%以下。另外,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素质较低,如泰国的中学入学率为33%,印度尼西亚为38%,马来西亚也不到6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80年代中期以后,东南亚国家纷纷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了一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加工业,这虽然与各国的比较优势相符,并且也有“四小龙”成功的样板,但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各发达国家已不再让出市场,另一方面,比这些国家劳动力更便宜的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开放政策,这势必对东南亚各国形成两面夹击的局面。从出口增长状况看,泰国1995年上半年增长23%,1996年只增长5.8%,1997年以来则为零;新加坡1996年增长28.2%,1997 年降到10.4%;马来西亚则从1996年的26.8%下降到1997年11.6%。出口增长率下降,使许多新的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投资效益低下,企业信用和还债能力下降,危及到外汇储备的安全。可以说,东南亚国家在设计其产业结构时,没有建立在对市场的细致分析基础上,以虚拟的无限扩大的市场前景来引导资本的投向,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上述两方面的投资失策,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人们形成一种误导,认为出现了两个大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形成大的集团竞争优势;二是依赖广大的国际市场,使国内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这两个点上出现极旺的投资需求,而这种需求中最具制约性的就是相对稀缺的土地资源。因此,投资者纷纷预测:土地价格会快速上涨。导致房地产价格不切实际飙升,并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越炒越热的境地。当真正使用房地产的人由于实际经济成本高昂、效益低下而不再需求高价位的房地产时,也就是被人为吹大的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不相符时,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三)金融政策导致银行和企业债权结构的双重不合理 

东南亚国家为维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一般都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在金融政策方面,虽然表面上实行的是银行融资,但银行融资的依据是政府确定的优先顺序和额度控制。这样,为实现政府意图,被扶持的企业可以用很低的融资成本甚至是负利率得到大量资金。作为回报,政府必然对银行提供多方面的保护,使金融机构没有倒闭的危险。这种政策给企业和银行都带来极大的隐患。 

从企业来说,不同的金融制度涉及到它通过何种途径,以什么方式获取经营所需资金。在比较成熟的英美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有发达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企业可以同时利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渠道筹集资金,金融系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监控,企业是从融资渠道的稳定性、灵活性、低成本等角度选择资金来源,而银行是根据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等原则发放贷款。在这种机制下,银行对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会积极提供贷款,而对于运行困难的企业大多不会提供资金支持,甚至逼债催款,迫使其走上清算破产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破产率虽然较高,而问题的积累却不会很多。东南亚国家虽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但政府为实现赶超战略,必然对特殊行业和大企业给予特殊的扶持。因为仅仅靠市场的这种自然调控很难满足突然膨胀的非均衡发展的资金需求。长期人为地执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使借款人缺乏归还资金的压力,形成无尽的投资饥渴,而要填平这一欲壑,就希望得到更多的贷款。这样,企业自然把资源用到游说政府,争取立项上,从而产生行贿受贿、提供非法政治资金,如同中国的“跑部经理”,日本的“大藏省担当”。用这种办法获得的资金其效益低下与归还困难就显得很正常了。 

从银行的角度说,由于政府的作用,银行已成为政府的出纳,无法按自身的商业原则来选择放贷,造成大量的融资不能按期归还,成为不良债权甚至坏帐。譬如韩国、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呆帐和坏帐分别达到贷款总额的12%、11%、11%、13%。 

前面的分析说明东南亚各国金融制度中政府干预和管制是造成企业和银行双重不良债务和债权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按理金融自由化应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然而操作过程中却事与愿违,金融自由化过程甚至对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在银行相对独立、利率开放,而对金融体系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资金从银行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项目,形成高风险债权,加上自由化给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炒作空间,极易将不良债权迅速累积,将经济气泡越吹越大。所以,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体系的行政干预只能随着市场的成熟而逐渐放松,一步到位地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金融管制体系是十分困难的,关键是掌握什么样的“度”,即是说,放松管制不是放任不管,有放有管才能保证放而不乱。 

二、东南亚危机对我国的警示 

在东南亚危机中,中国虽然没有受到强烈的震荡,没有卷入其中,是由中国的经济实力、经济体系、外汇的充裕储备和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决定的,但不是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东南亚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长期性的,而且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也存在着发生危机的隐患。因此,认真研究东南亚危机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的实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应是明智之举。 

(一)加快金融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 

进入90年代中国曾出现经济过热,199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1.7%。中央采取紧缩政策,到1996年底实现了软着陆,并且改革外汇体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放松经常项目,抓紧资本项目,这对稳定币值、促进外贸起了很大作用。但应看到,金融系统的问题仍是较多的,表现为不良债务增多,资金运营效率低、资金投向不合理、金融监管乏力等。据专家统计,近几年我国银行的呆帐、坏帐已达到总债权的20%—30%,占gdp的10%以上,这和危机前的东南亚国家基本相当; 银行贷款的70—80%都给了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使得高额的银行存款并不表现为高额的资本形式。有些银行从事非银行机构的金融活动,少数大企业及上市公司进行不合法的金融投机等等。因此,应加快重建和完善我国货币信用关系,推进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弱化政府干预,强化信贷约束,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避免商业贷款中形成的逾期、呆帐,降低银行坏帐比重,提高银行的资产流动性和支付能力,增强银行的经营独立性;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坚决堵住国有企业把经营困难和风险向国有商业银行转移的渠道;加快立法并依法加强金融监管,实施银行、证券、信托的分业管理,以防范业务风险;稳定人民币币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金融资产实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规避国际金融风险。 

(二)引进外资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保证效益”的原则 

过分地依赖外资补充资金短缺和赤字这种经济体制是不牢固的。90年代以后,我国引资幅度增加,在吸引直接投资方面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从总体上说,我国引进外资工作还是比较正常的,目前的问题是引资规模较大,增幅过高。外债余额从1985年的158. 3亿美元,剧增到1996年的1162.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3.7%,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为此,应适当对外资规模实施宏观控制,对债务结构和使用流向加以调控。我国当前讲“抓大”、“扶强”,企业争先进入“世界500强”,但市场竞争是无情的, 我们应吸取东南亚国家只重企业规模而不重效益回报的投资教训,注意外资的使用效率。 

(三)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扩大出口产品市场 

我国近几年外贸出口量增长很快,贸易顺差得以较好保持。现在的问题是出口产品的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如服装占25%,一般机械和电子产品占3.5%,玩具占5%。这些产品与东南亚部分国家比有竞争力,但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相比则竞争力就差多了。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增强了他们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在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上下功夫,把出口的初级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延伸,提高附加值;国家要加大对外贸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组织行业协会,防止恶性竞争;加快外贸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外贸出口由创汇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体制僵化、负债率高、亏损面较大的问题。据估计,当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80%以上,亏损不断增加。1996年净亏损已达378亿元, 为了维持运转,只能以新贷补旧贷,牵着银行的鼻子走,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要利用企业重组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契机,调整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把企业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东南亚危机的基本原因是产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上,不是以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而是以房地产、旅游服务、钢铁、半导体元件、加工装配产业为主,这在发展初期是可以的,而后不能借经济情况良好时调整产业结构,只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就很难形成较强的和持久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台湾多年前就制定了向高科技工业发展的政策,所以,经济处于平稳地增长中,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特别注意。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一些行业,如纺织、轻工、家电、钢铁、汽车等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出现生产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则供给相对不足,如电子信息、高附加值产品、高效生态农业等,所以,结构调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首先要调整投资结构,控制一般性投资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其次,调整产业部门,紧缩严重供给过剩部门,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部门。再次,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初级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总之,认真研究东南亚危机的经验教训,调整好我们的政策和经济结构,对于我国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世界经济格局,将是十分有益的

近代东南亚国家衰落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2. 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何教训值得我国借鉴?

东南亚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确实有借鉴意义
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正面的诸如利用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负面的是东南亚经济过分依赖出口,经济结构转型不够及时,而且自由汇率的尝试直接导致了金融危机,容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规避风险能力差,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对我国应该着力扩大内需,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3. 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气候地理条件优越有时不是好事

东南亚的物产十分的丰富,没有四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使得东亚运的人民从来不用为食物和衣物发愁,在欧洲的殖民者到达东南亚之前,东南亚的土著一直都是饿了树上有果,困了倒头就睡的悠哉生活。



而且东南亚基本上都是岛国,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他们没有斗争,大海就是天然的屏障,就算有战斗也是几百人的斗殴,生活压力小,人们就没有竞争和奋斗的强烈需求和动力。

所以就产生了安于现状和享乐、容易满足的文化,这种文化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当然没有迅速改变的驱动力。

到了现代,东南亚国家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躺着就能赚钱为什么要努力呢?



东亚地区的条件就恶劣多了,如果春天不播种,秋天没收获,冬天会饿死和冷死。

再加上不时爆发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可以说东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历史教育我们从小就要与天斗、与人斗、与地斗。

再加上东亚地区虽然也有许多的矿产,但是并不齐全,而且开采难度大。

造就了东亚人民强烈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儒家文化的影响

东亚三国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处于儒家的文化圈中,包括东南亚的新加坡和越南也是。



虽然古代儒家文化中有许多的糟粕,但是也不乏精华部分。

儒家文化圈里的人,哪个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开始奋斗,和同龄人竞争。

这种奋斗是有一种对生存的恐惧感,好像不奋斗就是一种罪恶,不奋斗分分钟就会被社会淘汰,就会感觉被别人踩在脚下,被人看不起。

很多时候,生活已经很好了,但是还在往死里奋斗,真的就是为了奋斗而奋斗。



而且最诡异的是,这种奋斗跟身处何地和物质条件都无关,如:东南亚的富人基本上都是华人,美国最勤劳的也大部分是东亚人。

倒不是东南亚的人民不会奋斗,他们当年奋斗起来也十分的拼命,像什么四小龙和四小虎,他们发展的也十分的快,但是受到西方文化和自身享乐文化的影响,掉入“发展中国家陷阱”中无法自拔,再加上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伤害,使得他们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心。



东南亚国家的奋斗就好像是玩游戏一样,为打得好也能拼命,但是打不好也能活下去,那就这样呗!

所有儒家虽然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以内核来说仍然是极优秀的文明,塑造了勤劳,奋斗,不信鬼神,战天斗地的精神,至今在影响十几亿的东亚人民。

这就是东亚国家比东南亚国家发达的原因。

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4. 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原因一:除泰国,其他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殖民统治。
西方的殖民统治无疑给除泰国外的各国家一个打击,各国成立后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给泰国的起点抬立立刻一个高阶。有的国家受侵颇为严重,泰国是幸运的。但是它自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这与新加坡与文莱这类没有受过殖民统治却成为发展国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原因二:有的国家自身政局动荡,战争严重。
比如泰国,虽然它经济发展的起点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相比先人一步。战争的严重性也让经济的发展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泰国因为自身的内乱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柬埔寨和缅甸因为内乱把自身变成了落后国家,这不可忽视战争让东南亚经济不平衡的一大原因。
.3、原因三:受到金融危机、金融风暴影响。
1997年开始,金融开始咆哮着撕碎自己的泡沫。到2001年,东南亚的经济又出现一次大衰退。这两次的经济问题,因为各国的应对、所有经济方面的不同,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而胡希宁教授也认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呈现有经济周期[10]的现象。金融对东南亚各国的不同影响,也是导致东南亚经济发展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4、原因四:自身资源,环境条件差异。
比如老挝,没有资源没有铁路,既无法依靠资源来发展自身,也很难靠引进外资来更进自己的经济。与文莱相比,它无法资源占到优势;与新加坡比,又无法靠地理比拼胜利。如果不走其他道路,老挝不但自身经济发展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处在一种很被动的局面。
5、原因五:采取的发展模式不同。
如泰国采取的是“双轨式”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与新加坡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相比,实在是落后太多了。毕竟,生产电视和生产电脑的科技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这也让它们的价格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奠定了条件。科技是一切生产力的发展条件,东南亚各国所根据自身国家采取的不同发展模式也让各国的经济呈现不平衡状态。
6、原因六:东南亚些许国家不开明,闭关自守。
缅甸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缅甸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并不关系到本国资源。缅甸的资源优势不可以说不雄厚,但是在自我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情况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没有为很好的发展本国经济出很大的力。

5. 东南亚当前的局势

不会真的开战的,因为谁也不希望朝鲜半岛统一,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中国会选择阻止,但是当然不希望以战争的方式。原因如下—— 
1、美国:联合韩国攻击朝鲜必然惊动中国,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确实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老美会傻到做无谓牺牲吗,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精的很,当然不会。如果南北统一它就没理由驻兵韩国,也没理由插手东亚事务,那么岂不减少一个近距离牵制中国的据点?本来韩国人已经有些反美了,统一后岂不更反? 
2、日本:韩国本来就挺反日(因为曾经被日本长期占领),统一后的强大朝鲜半岛对它岂不是更咬牙切齿?估计谁也不希望邻居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吧! 
3、中国:如果半岛统一中国就和韩国直接接壤了,谁也不希望敌对的(美国)势力就在自己身边,朝鲜作为一个缓冲地带对中国来说是符合利益的;同时统一而强大的朝鲜半岛如果哪天反咬中国一口我们也很难办,当年越南统一后就挑起了中越战争,中国人还是记忆犹新的。 
4、韩国:虽说统一是他们民族内部的梦想,但是韩国人已经富起来了,统一就意味着你将把你的所有给你从远方来投靠你的穷亲戚,这个自然谁都不想的,当年东西德统一就是如此,东德远没北韩那么穷,西德也远比南韩富,可是统一的代价还是不小,所以韩国怕是被这吓怕了

东南亚当前的局势

6. 东南亚历史问题

 你要看哪个时期。
  从秦设置安南郡以来,中国仅仅统治过越南北部地区以及部分缅甸地区。
  在东南亚没有中国的正式领土,除了上两处地方,连藩国都没有设立。
  印度在暹罗(即泰国以西有领土,几乎没有到达中南半岛,不过印度的文化、文字对高棉、老挝、泰、缅甸影响很大。
  在英国殖民于印度之前,中南半岛已经有几个比较强势的政权,处于竞争状态——高棉、暹罗和缅甸。
   
  马来人总体实力不强,马来西亚是60年代由马来亚、婆娑和沙捞月三个部分构成,后两者就是和印尼共一岛屿的东马来西亚。
  菲律宾15世纪开始被西班牙殖民,印尼17世纪就开始被荷兰殖民。
  被中国、印度占领的领土估计也不超过东盟个10国总面积的10%。
   

7.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缓慢?

这个我觉得东南亚的国家包括的太多了,既有岛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也有和和中国接壤的越南,泰国等等。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原因。

经济发达的有新加坡和文莱。新加坡我想大家都明白,曾经的四小龙,守着马六甲,都是华人,不富裕都难。它是经济,贸易,货运和金融中心。文莱国家小,石油多。这个也好理解。

接下来应该就是马来西亚和泰国了,然后菲律宾和印尼。

最不富裕的应该就是缅甸,老挝这几个国家了,越南还好一些。

总和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历史和政治原因。比如说越南,经历过几次战争。加上之前相对不开放的社会制度,劳动力不足等等都是原因。当然现在越南经济发展很快。再比如说菲律宾,菲律宾的民主制度严重的滋生了腐败,以及政治的内耗。还有比如缅甸,政局的不稳定也就造成了经济发展的阻碍。
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有两点。第一就是人种。东南亚国家的人大都在热带,所以性格大都乐观。温带的民族比如中国,日本,进化出了勤劳节俭的民族性格。而东南亚的民族性格就比较懒散一些,追求安逸。所以从性格里,工作的竞争性就不那么强。第二是人才。尤其是近些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生活和经济越来越依靠高科技。大国强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就很厉害。但是东南亚你很少听说哪个大学这方面很厉害,或者有哪家企业在高科技很厉害。大都是传统的行业。所以人才相对的落后。
资源的因素。不过这个每个国家也不通。比如菲律宾,其实资源就相对匮乏,尤其是在石油,煤,钢铁等等。对经济的发展自然会有影响。
国家本身的实力,金融实力。国际上的任何金融动向都会比较严重的影响到东南亚国家,毕竟外汇储备不足,再来一次金融危机,几个国家可以挺得住。
虽然说东南亚国家作为联盟 - 东盟是一个整体,但是和欧洲相比相差很多,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宗教,经济基础都相差太多,还很难以一个强大的整体来对外抗衡。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缓慢?

8. 东南亚局势

你要问哪方面的?不然题目太大了。
虽然东南亚的新格局还没有形成,但原有格局的消失,即印支三国与东盟对峙的消失和印支国家迅速向东盟靠近,已经消除了该地区主要的全局性不稳定因素。冷战结束后,虽然东南亚仍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地区,但这种竞争不同于过去美苏在东南亚的对抗,它对东南亚的支配性影响也明显减少,从而大大减少了可能引起东南亚不稳定的外部原因。因此,东南亚可保持较长期的相对稳定。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东南亚的经济将较快地全面增长。东盟国家经济经过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调整后,开始恢复较快增长的势头。国际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将使这种增长势头能够较长期地保持下去,使东盟国家对于东南亚经济带动作用表现得更突出。越南、老挝的经济已经开始较快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和加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等因素,都是越、老两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柬埔寨和缅甸的经济还有较大困难,但在政局基本稳定后,也会出现较快的增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