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2024-05-13

1. 法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1935年6月7日,英国政府任命李兹罗斯爵士为中国财政顾问。9月21日,李氏抵达上海,随即对中国华北、华南和长江流域进行考察,并与国民政府多次沟通,就中国的货币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随后,美国政府也任命杨格参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革。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国民政府开始新一轮货币制度改革。法币改革的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蔓延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拖延时间之长,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空前的。到了1931年,因危机的深刻化,引发世界金融大危机,老牌金融帝国英国也宣告停止金本位。以此为起点,各国展开货币战争,建立于一战后繁荣基础上的国际货币体系,走上了崩溃的道路。日本趁一战之机大力扩张,可是,各国高筑关税壁垒,逼得日本不得不以贬低汇价的方式来打进别国市场。加之英国放弃金本位后,日货在中印市场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便在1931年12月13日宣布禁金出口,使日元在国际上成为不兑换纸币。法币的影响白银涨价还造成中国对主要西方国家货币汇率上涨,刺激进口,而同期出口则明显下降。1935年中国主要商品生丝、茶叶等出口货值比1929年减少65%左右。国民政府曾多次和美国政府交涉,要求美国政府遵循伦敦白银协定原则,停止收购白银,但是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的请求置若罔闻。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进一步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国民政府的货币制度选择十分关注。1935年6月7日,英国政府任命李兹罗斯爵士为中国财政顾问。9月21日,李氏抵达上海,随即对中国华北、华南和长江流域进行考察,并与国民政府多次沟通,就中国的货币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随后,美国政府也任命杨格参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革。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国民政府开始新一轮货币制度改革。

法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2. 法币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的法币改革为什么会失败,造成如此高的通货膨胀

当时,国民政府热衷内战,军费开支数额庞大,财政赤字连年不断。抗日战争爆发后,财政赤字更加严重。 1937 年的赤字占财政支出的 73.27% , 1938 年上升到 74.36% , 1939 年达 76.11% , 1941 年财政赤字创纪录地上涨到 87.19%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军费支出更是达到天文数字。连年的财政赤字不得不依靠发行纸币(法币)来弥补,结果造成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枯竭,物价飞涨,一日数变,恶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1948 年为制止通货膨胀,摆脱经济铖机,国民政府推行了“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的贬值比法币更快,物价、美元汇率如火箭般地飞升,外汇黑市面上猖獗,1948 年末还是隔月翻番,1949 年1 — 2 月已按周翻番,3 — 4 月更是一天翻几番。当时有人根据物价统计对法币和金圆券的贬值作了一个形象化的分析:法币 100 元的购买力,1937 年值黄牛二头,1938 年值黄牛一头,1939 年值猪一头,1941 年值面粉一袋,1943 年值煤球一个,1948 年值大米0.002416 两,1949 年5 月值大米0.000 000 000185 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四五。法币至此全面崩溃,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乃世界之罕见。

的法币改革为什么会失败,造成如此高的通货膨胀

4. 法币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935年6月7日,英国政府任命李兹罗斯爵士为中国财政顾问。9月21日,李氏抵达上海,随即对中国华北、华南和长江流域进行考察,并与国民政府多次沟通,就中国的货币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随后,美国政府也任命杨格参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革。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国民政府开始新一轮货币制度改革。法币改革的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蔓延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拖延时间之长,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空前的。到了1931年,因危机的深刻化,引发世界金融大危机,老牌金融帝国英国也宣告停止金本位。以此为起点,各国展开货币战争,建立于一战后繁荣基础上的国际货币体系,走上了崩溃的道路。日本趁一战之机大力扩张,可是,各国高筑关税壁垒,逼得日本不得不以贬低汇价的方式来打进别国市场。加之英国放弃金本位后,日货在中印市场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便在1931年12月13日宣布禁金出口,使日元在国际上成为不兑换纸币。法币的影响白银涨价还造成中国对主要西方国家货币汇率上涨,刺激进口,而同期出口则明显下降。1935年中国主要商品生丝、茶叶等出口货值比1929年减少65%左右。国民政府曾多次和美国政府交涉,要求美国政府遵循伦敦白银协定原则,停止收购白银,但是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的请求置若罔闻。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进一步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国民政府的货币制度选择十分关注。1935年6月7日,英国政府任命李兹罗斯爵士为中国财政顾问。9月21日,李氏抵达上海,随即对中国华北、华南和长江流域进行考察,并与国民政府多次沟通,就中国的货币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随后,美国政府也任命杨格参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革。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国民政府开始新一轮货币制度改革。

5. 法币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1935年的法币改革,其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一则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发行统一货币,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二则在1935年之前中国的货币使用是极其混乱的,有使用银两、有使用银元,也有使用外币的。而且,当时的日本和美国在华纷纷走私白银,因而,使用统一的法币是必要的。
   
 不过法币政策仅仅实行了两年,全面抗战就爆发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成为沦陷区,在沦陷区里面,不管是汪伪政府还是华北的伪政府,都不再使用法币,而是使用中储券和联银券。因而在大半个中国都不再使用法币,法币的实际价值必然会下降。
   
 而且,国统区因而资金缺乏,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货币发行量比战前猛涨了数百倍,因而导致了同样一百块法币,在战前可以与银元同等价值使用,但是在抗战时期,一百块法币的价值连一块大洋都不如。
   
 除了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之外,日本人也向国统区投入了大量的假币,此举也必然会使法币的实际价值下降。
   
 不过,抗战后法币的失败则完全是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所导致。

法币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6.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高中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在第8页中曾提及:“实行法币政策后,四大家族用法币兑换白银,很快就掠夺了三四亿盎司白银。”这容易使读者误以为币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趁机向人民大肆盘剥一笔。其实国民 *** 币制改革的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其发挥的历史作用也是较为深远的。
    1934年,美国实行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是币制改革的最直接动因。始自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国际贸易领域,还扩展到货币信用领域,造成1931——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政策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倾销国内剩余产品、转嫁危机的目的。就美国方面而言,实施白银政策是转嫁信用危机的手段。所谓“白银政策”是指美国对贵金属白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包括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具体政策。其目的是要增加白银储备,并通过提高银价带动国内物价回升进而 *** 生产和投资,同时,通过收购白银提高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从而便于倾销产品。而在中国方面,作为一个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世界银价的变动对中国的货币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当国际市场银价低落,白银就会涌入中国;当国际市场银价提高,白银就会大量外流。白银在国际市场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所以白银一旦大量外流,就会导致经济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美国“白银政策”的实施就在中国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只有加紧实施币制改革,才能切断国际市场上银价涨落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
    旧的货币制度的紊乱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是币制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而且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不但国家发行,私人、中外企业、金融业和非金融业都可发行。这样,市场上就流通了形形 *** 的货币。这种极不统一的币制对商品的全国性流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对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都是不利的。所以改革落后的、弊端重重的旧的货币制度也是大势所趋。1933年, *** *** 实行“废两改元”,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货币,为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 实行币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30年代政局的变化,进一步说,就是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九·一八”事变后,举国震动,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大举侵华只是早晚的事情。虽然蒋介石 *** 强调“捷外必先安内”,将重点放在剿灭红军上,但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之势也不能不有所准备。一旦双方开战,较量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实力,也是经济上的实力。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调集全国的资金与物资,能否经受住长期的战争损耗是极为关键的。而法币改革则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 *** 的运作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此外,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种种复杂的考虑,也支持并推动了国民 *** 的法币改革,使这一改革得以推行和实施。
    在如此的背景下,1935年11月3日,国民 *** 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一、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位法币。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均用法币。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四、法币与英镑挂钩,实行外汇本位。
    在谈及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人们往往会想到 *** 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但法币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另有不容忽视的正效应。
    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它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由于法币与现银脱钩,中国的货币就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并且由于法币与英镑挂钩,可以到世界市场去流通——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三,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60%可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后来法币又逐次增发,这些都缓解了从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进而 *** 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诸多现象表明,法币改革后,情况一直朝着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方向发展。
    从长远方向考虑,法币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是进步的,它是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跳过的一环。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它能够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
    同样基于长远考虑,法币改革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第一,币制改革后,国家以法币收兑了民众手中及社会各方面持有的白银和银元,这是一种强有力且有效的资金集中手段,便利了国家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最大限度地掌握调度现金、最大可能地集中白银等贵重金属,以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物资的经费之用。第二,法币发行之初规定可以在指定的金融机构中无限制买卖外汇,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量搜罗法币然后运至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资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面对这种情况,国民 *** 在1940年取消了法币“无限制买卖外汇”的规定,结果有利地打击了日本利用法币套汇的阴谋,造成其资金方面的困难。这种政策的调整是银元等硬币流通时所做不到的。第三,抗战开始后,资金开始向内地后方流动,资金的内流使大后方银行的存款增加、财力充实,从而使其扩大投资、放款成为可能。这使得内迁的企业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复工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新建的企业可以顺利投入生产,于是各种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币制改革,资金不可能充裕、顺利地流向内地,大后方的经济也很难经得起长久的战争考验。
   
    在回顾艰难的八年抗战史时,人们往往最终以“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一言概括之。固然,这种民族的韧性是抗战取得胜利最本质的和潜在的因素,然而墨守这一“定论”则会忽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不利于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才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7. 法币政策的历史意义

 在谈及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民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但法币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另有不容忽视的正效应。  它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它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由于法币与现银脱钩,中国的货币就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并且由于法币与英镑挂钩,可以到世界市场去流通——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三,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60%可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后来法币又逐次增发,这些都缓解了从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进而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诸多现象表明,法币改革后,情况一直朝着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方向发展。从长远方向考虑,法币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是进步的,它是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跳过的一环。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它能够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同样基于长远考虑,法币改革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第一,币制改革后,国家以法币收兑了民众手中及社会各方面持有的白银和银元,这是一种强有力且有效的资金集中手段,便利了国家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最大限度地掌握调度现金、最大可能地集中白银等贵重金属,以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物资的经费之用。第二,法币发行之初规定可以在指定的金融机构中无限制买卖外汇,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量搜罗法币然后运至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资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面对这种情况,国民政府在1940年取消了法币“无限制买卖外汇”的规定,结果有利地打击了日本利用法币套汇的阴谋,造成其资金方面的困难。这种政策的调整是银元等硬币流通时所做不到的。第三,抗战开始后,资金开始向内地后方流动,资金的内流使大后方银行的存款增加、财力充实,从而使其扩大投资、放款成为可能。这使得内迁的企业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复工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新建的企业可以顺利投入生产,于是各种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币制改革,资金不可能充裕、顺利地流向内地,大后方的经济也很难经得起长久的战争考验。在回顾艰难的八年抗战史时,人们往往最终以“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一言概括之。固然,这种民族的韧性是抗战取得胜利最本质的和潜在的因素,然而墨守这一“定论”则会忽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不利于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才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法币政策的历史意义

8. 法币政策的历史意义

 在谈及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民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但法币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另有不容忽视的正效应。  它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它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由于法币与现银脱钩,中国的货币就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并且由于法币与英镑挂钩,可以到世界市场去流通——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三,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60%可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后来法币又逐次增发,这些都缓解了从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进而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诸多现象表明,法币改革后,情况一直朝着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方向发展。从长远方向考虑,法币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是进步的,它是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跳过的一环。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它能够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同样基于长远考虑,法币改革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第一,币制改革后,国家以法币收兑了民众手中及社会各方面持有的白银和银元,这是一种强有力且有效的资金集中手段,便利了国家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最大限度地掌握调度现金、最大可能地集中白银等贵重金属,以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物资的经费之用。第二,法币发行之初规定可以在指定的金融机构中无限制买卖外汇,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量搜罗法币然后运至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资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面对这种情况,国民政府在1940年取消了法币“无限制买卖外汇”的规定,结果有利地打击了日本利用法币套汇的阴谋,造成其资金方面的困难。这种政策的调整是银元等硬币流通时所做不到的。第三,抗战开始后,资金开始向内地后方流动,资金的内流使大后方银行的存款增加、财力充实,从而使其扩大投资、放款成为可能。这使得内迁的企业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复工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新建的企业可以顺利投入生产,于是各种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币制改革,资金不可能充裕、顺利地流向内地,大后方的经济也很难经得起长久的战争考验。在回顾艰难的八年抗战史时,人们往往最终以“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一言概括之。固然,这种民族的韧性是抗战取得胜利最本质的和潜在的因素,然而墨守这一“定论”则会忽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不利于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才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