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不需要“伯乐”的古今中外的例子

2024-05-14

1. “千里马”不需要“伯乐”的古今中外的例子

1、西汉时,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
2、我国老一辈的大数学家、大教育家熊庆来,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引进者,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执教.三十年代之初,有一个在初中毕业以后就失了学,失了学就完全自学的青年人,寄出了一篇代数方程解法的文章,给了熊庆来.熊庆来一看,就看出了这篇文章中的英姿勃发和奇光异采.他立刻把它的作者,姓华名罗庚的,请进了清华园来.他安排华罗庚在清华数学系当文书,可以一面自学,一面大量地听课.尔后,派遣华罗庚出国,留学英国剑桥.学成回国,已担任在昆明的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又介绍他当联大教授.

“千里马”不需要“伯乐”的古今中外的例子

2. 关于“千里马与伯乐”的例子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要实际的例子,谢谢
 
   解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古往今来常见的社会现象。可喜的是,如今国泰民安,“伯乐”渐多,“千里马”不时涌现,笔者近日访得一段两岸“伯乐”共识“千里马”的故事,颇为感人。 
 
 话说四川渠县人杨青松,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大巴山区的白腊坪煤矿,先在井下当了5年矿工,1980年被选拔到矿子弟中学教书。他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勤奋好学,又分别考入中央电大中文专科和西南师大中文本科,以顽强毅力学成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既当教师,又当学生;既当父亲,又当娘(因夫妻两地分居,一人带养孩子),就在如此艰难情况下,他居然经历“1000来个白天与黑夜的生命与意志的熬煎”,潜心研究,于1992年底写成了一部30万字的创新专著―《教学艺术论》。 
 
 此书经四川教育出版社反复论证,被认为是一部“整体性创新佳作”。但由于这种学术著作专业性强,销量少,所以出版社要求他包销1000册或交6000元人民币,才能出书。对于当时月薪仅100多元的穷教师来说,这真像是一个天文数字呵!万般无奈中,他心中猛然亮起一丝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部“海峡情”特等奖获得者台胞杨义富先生,是一个既爱重人才而又急公好义者,可否向他求助?辗转求得杨先生在台湾的通讯地址后,他冒昧而忐忑不安地发出一封求助信,并附上一份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艺术论》的征订单。 
 
  
 
 万没想到,他很快就收到杨义富先生自台湾寄来的亲笔信和征订1000册书的6000元书款!信中除热烈祝贺外,还盛赞杨青松是难得的千里马…… 
 
 《教学艺术论》很快于1993年5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没想到,该书一出版,就迅速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被誉为“填补学科研究空白的新著”,佳评如涌,迄今已连获多项省级、全国性大奖:①1994年7月获四川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②1994年12月获四川省人民 *** 社科奖;③1994年12月获四川省优秀教育图书奖;④1995年6月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⑤1995年9月被选人《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大典》;⑥1996年4月又被选为“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⑦1997年10月该书成果又被选入“21世纪文献丛书”《中国软科学文库》。杨青松亦作为“教学艺术论”学科创立者,分别载入上述“大典”和“八·五”成果中。 
 
 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向省内外“招调”学科带头人时,将杨青松调人该校任教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杨青松忘不了杨义富先生的无私相助,更令他永生感念的是,杨义富先生还热心奔走,帮助杨青松夫妇解决了长期的两地分居之苦。 
 
 1993年春,杨义富先生再次从台湾来大陆,在四川渠县招待所,“伯乐”与“千里马”首次相见。当这位“伯乐”得知“千里马”夫妻两地分居10余年——一个大男人带着5岁的孩子,既教书又读书,还要搞科研、著书立说之时,喟然叹曰:“你真是背负四种重负来跳这教学艺术研究之‘舞’啊!”于是乎,这位台湾“伯乐”去找四川省教委的“伯乐”反映情况,省教委“伯乐”得知此情后,深为重视,遂设法下拨一个“民转公”指标,使杨青松妻子这位民办教师优先“民转公”后,再调入四川省绵阳师范工作。就这样,杨青松夫妻终于团聚了。 
 
 1996年春,杨青松又以“千里马”精神继续奋进,考取并攻读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在职硕士研究生。在国家教委允许的条件下,他仅用一年便攻读并考完了二年的学位课程,这种突出的上佳表现,令许多“伯乐”刮目相看,争相延聘,上海市嘉定教师学院便是其中最为热诚的一家。 
 
 嘉定教师学院不但欢迎杨青松去工作并同意他全家调迁上海,并为其妻也安排了工作。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国际大都市

3. 有关“伯乐”“识得”“千里马”的故事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有关“伯乐”“识得”“千里马”的故事

4. 在现实生活中,像伯乐和千里马的事例还有哪些?

1、姜子牙遇文王
周西伯出去打猎,在渭水北岸遇见了太公,和他交谈国事,当周王问到“周民族就兴盛发达的打算,姜子牙对答如流,周西伯大为高兴,说道:"记得先前我那去世的父亲太公常向我说:'不久准会有圣人到我们这里来,'你可真是这样的人啊?如是周西伯用车子把他载回京,回去后拜他做了国师。
2、韩信与萧何
西汉时,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

3、元世祖忽必烈与安童
元世祖看安童处世练达,办事果断,为人稳重,足智多谋,就决定破格提拔他。安童知道后就推辞道:“现在大元虽然安定了三方,但江南尚未归朝廷,臣年少资轻,恐怕四方会因此而轻视朝廷,还请陛下另请高明。”元世祖主意已定,毫不动摇,说:“朕思之熟矣,无从逾卿。”于是,元世祖就把安童提拔为中书右丞相。安童一生都身居要职,直到四十九岁因病去世,共为元世祖效力三十一年,为元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秦穆公和百里奚
百里奚出身贫寒,在妻子的一力支持下游历各国,却因朝中无人,始终不得重用,辗转各地间,盘缠用尽,饥寒交迫,只得沿街乞讨。在困境中,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蹇叔,两人一见如故,遂为知己。在蹇叔的举荐下,百里奚曾一度到虞国出任大夫一职,不料虞国国君贪财无度,治国无方,不听贤臣谏言,终招来灭国之祸。
虞国灭亡后,百里奚作为亡国之臣被虏至晋国为奴,在穆姬嫁给秦穆公时被迫陪嫁至秦国,后又逃回楚国为楚成王养牛。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有心招入麾下,又恐楚成王不肯放人,于是,在谋臣的建议下,以五张黑羊皮的价格赎回百里奚,并亲自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身受知遇之恩的百里奚深感秦穆公乃是一位英明的君主,辅佐这样的君王,必定能够一展抱负,为天下百姓带来福祉,于是欣然接受委任,从此一心为秦国效力,终成一代名相,流芳千古。
5、楚庄王和公叔敖
当楚庄王终日只重用令尹忙朝政的时候,他听取了夫人的意见,不以一能而蔽群贤,责令令尹在全楚国选贤,最终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选中了20多岁但财富五车的公叔敖,用他辅助治国使楚国大治。

5. 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看法

若单一这句话来看,我同意,因为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不被人发现,那么它的价值等同于一批普通的马,又何来千里马之说?
    但若以这句话的延伸意思来看,我就不同意了。拿千里马来驮东西,那它就是一批废马。但有些东西并不同于千里马,即使没人发现他的价值,他还是在做着某些很重要的贡献。
    曾经在政治课上,我的老师跟我们说,当一样东西被人们了解之后,他才算是有其实际意义。但是我并不同意。比如说太阳,远古时代,甚至是人类没有出现时,有甚至是生物没有出现时,太阳不会被任何东西认识、了解,但是你能说他的存在就没有实际意义吗?

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看法

6. 伯乐发现千里马的例子 要有名的并且大家熟知的

1、姜子牙遇文王:周西伯外出打猎,在渭水北岸遇见太公,与他交谈国事,之后将其任命为国师;

2、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奇人,并劝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

3、元世祖忽必烈慧眼识英才:元世祖忽必烈不重资历,大胆提拔人才,将十八岁的安童任命为丞相;

4、三顾茅庐:刘备为求诸葛亮辅佐,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7. 还有什么类似于伯乐与千里马的事例,谈谈你对这种事情看法理解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讬,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餵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餵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还有什么类似于伯乐与千里马的事例,谈谈你对这种事情看法理解

8.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写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写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不识人才,不懂使用人才,甚至践踏人才的现实。
韩愈是借千里马的遭遇来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