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红后,会计分录怎么做

2024-04-30

1. 收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红后,会计分录怎么做


收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红后,会计分录怎么做

2. 长期股权投资下转让部分股权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股权可以分为一下三种情况来看。
1、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2、成本法转变为金融资产核算;
3、权益法转为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具体的出售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具体各个情况下,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要对之前的长期股权投的相应变动进行调整,视为刚开始持有时便是权益法核算;当成本法或权益法转为金融资产时,要将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转化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者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权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综合收益等转入投资收益。

扩展资料: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二、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3.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分红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分红是所得税后的分配,不涉及企业所得税前的扣除问题,股东是个人的,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分红的会计分录是: 
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贷:应付股利
支付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分红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4. 收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红后,会计分录怎么做

一、实际收到“长期股权投资”的现金分红,应当计入“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XX公司(被投资公司)
二、受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股票股利,不需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当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在除权日注明增加的股数,用于以后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其核算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成本法和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借方登记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成本以及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等应分享的份额;贷方登记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或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股利、利润应享有的份额等,以及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等应分担的份额。
参考资料:《初级会计实务》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编

5.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分录解释(例题)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即剩余的40%的股权视同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按照权益法进行的核算。
由于在自取得投资至处置时这段时间里,要调增的长期股权投资=5000*40%=2000(万元)。然而这仅限于处置当年实现的净利润的部分。对于跨了年的就不能直接调投资收益的数了,而是对应的调留存收益。
由于其中1000万元的净利润是当年的,可以直接调整投资收益。其中4000万元的净利润是跨了年的,不能直接调投资收益,而是调整留存收益的数=4000*40%=1600。因此有了下面的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
贷:投资收益 4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40(1600*90%)
盈余公积 160(1600*10%)
5000万是自A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4000万4000万是自A公司取得投资日至2009年年初实现的净利润。同时也说明A单位在2009.01.01~2009.01.06之间,B公司的净利润是1000万。

扩展资料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一、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
二、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1、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2、投资后的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分录解释(例题)

6.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求完整详细的会计分录

个别报表出售:
借:银行存款 7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60
投资收益 140
剩余30%股权视为初始投资时点即采用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
——其他综合收益 6
贷:盈余公积 1.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5
其他综合收益 6
合并财务报表处理:
将剩余股权调整为公允:
借:长期股权投资 39 (300-800×30%-15-6)
贷:投资收益 39

扩展资料:
成本法与权益法对比: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有关利润分配是属于对取得投资前还是取得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
权益法核心是将长期股权投资理解为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净资产量,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出现亏损、分派现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都会引起投资方净资产量的相应变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7.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完整详细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长期股权投资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会计核算如下: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是:购入时: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
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贷:投资收益
2、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购入时: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
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应收股息贷:投资收益
3. 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息
4. 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
5. 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息

扩展资料

核算区别
采用权益法核算:
1、取得时: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差额)
3、持有期间: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4、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5、当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至零时还有亏损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应收款 (亏损额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6、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或成本
7、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分录)
8、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计提的减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或借记)
——其他权益变动(或借记)
应收股利(尚未领取)
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分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完整详细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8. 请问怎样做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谢谢

企业认购股票付款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金额,借记“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股票投资),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