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通”的指日可待

2024-05-15

1. 两岸“三通”的指日可待

在海峡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下,“两会”即海协会与海基会中断近10年的复谈,2008年6月13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纪要与协议都自签署之日起7天后生效。“三通”后庞大的人流、物流将不再通过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将会降低一半以上的运费,缩短两天的到货时间。“三通”将会给两岸创造超过6700亿美元的间接贸易额,这将给海峡两岸的运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会给两岸的港口和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以这三地形成的繁华的区域物流经济也将会对中国整个物流行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贯彻物流标准化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以及各种新型的物流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将带动整个物流行业走入高效、低耗、高附加值的物流新纪元。

两岸“三通”的指日可待

2. 两岸三通的意义

三通是实现台海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的简称,主要是中国提出与台湾方面就两岸之间的交流提议,当时台湾方面则对中国采取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为对应。

因为两国政府主张之管辖区域重叠,且双方领导人各自宣称「一个中国」,此航线一般定义为:不是国内航线(道)、也不是国际航线(道),而是特殊航线(或称两岸航线)。

3. 两岸“三通”的影响

2008年开始,两岸实现了“三通”,祖国的统一大势所趋

两岸“三通”的影响

4. 两岸“三通”的历程回顾

在海上通航方面,自1988年起,台湾商船间接绕道运输两岸间的贸易货物,大陆方面给予台湾船舶优惠待遇,陆续批准台湾船公司在大陆设立独资及合营公司、航运代表处。1997年,福州、厦门至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启动,结束了两岸48年来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次年,两岸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输两岸货物的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航行两岸港口。2001年,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客、货运航线开通。在空中通航方面,1989年起,两岸民航业界陆续开办了“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等合作业务。2003年起,两岸空中通航不断取得突破,从台湾航空公司单方执行“春节包机”到两岸航空公司双向、对飞执行“春节包机”,从航机须经停港澳到只须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从“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周末包机”。在通商方面,台商不断深耕大陆市场,大陆连续多年稳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期,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7.6万个,实际使用台资逾464亿美元。但是,由于过去台湾当局的限制和阻挠,两岸“三通”长期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特别是,大陆人员赴台活动及投资受到种种限制。

5. 两岸“三通”的携手应对

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下滑,中国大陆经济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2007年出现高点后逐步回调,台湾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迹象,未来两季度预测负增长。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日前表示,当前,海峡两岸加强交流与合作恰逢其时,机遇难得,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拟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拓宽台商投资领域,提高两岸合作层次,协助台资企业参与大陆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等。张冠华说,台湾振兴经济的12项建设,大陆可以参与;大陆提出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项目,也给台商提供机会,有利于两岸共同抵御金融海啸。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增加了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迫切性。他相信,新形势下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将对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以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两岸经贸合作架构的形成必然成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支撑。台湾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达业17年前到过北京,此番再来大陆时难以抑制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岸直航开通后,以后往来大陆就更加方便了,可以促使两岸民众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希望以后两岸在金融领域有更多合作。”

两岸“三通”的携手应对

6. 两岸“三通”的机遇

祖国大陆一直以来主张实现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即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三通”。“三通”的核心是实现两岸之间的直航。两岸直航是指海峡两岸的飞机、船舶可以由双方机场或港口,载运旅客、货物和邮件,不经由第三地而直接航行至对岸。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两岸直航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属经济范筹的问题。但因两岸直航是中国内部的事务,这些问题完全能够通过协商、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加以解决。这的所有中华儿女期盼近59年的心愿。两岸“三通”,这是几十年来海峡两岸未竟的诉求。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因为人为的因素变得如此复杂;一个起码的要求,却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为了台湾民众的福祉,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祖国大陆早已敞开“三通”的大门,以博大的胸襟、高瞻远瞩的目光,务实地推动着“三通”的进程,7月1日前实施“周末包机”,年底前实现“每日包机”;2009年6月改包机为定期班机,实现全面直航。同时提出全面扩大“小三通”。其中,“周末包机”是海峡两岸空中通航过渡阶段的一大发展,随后实现“每日包机”,则基本具备了定期航班的意义。衷心期盼着两岸“三通”的早日到来。

7. 两岸“三通”的发展轨迹

1.1通邮在邮政业务方面。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邮政部门正式互办挂号函件业务。在电信业务方面。1996年,中国电信与台湾中华电信建立两岸直接电信业务关系。通过1999年、2000年先后建成的中美、亚欧、亚太海底光缆,建立了两岸直达通信路由。两岸电信部门已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1.2通航在海上通航方面。1997年4月,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开始运行。2001年初,考虑到金门、马祖民众的需求,大陆方面为金、马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通航尽力提供协助。双方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采用只挂公司旗的方式,开通了两地海上客运、货运航线。在空中通航方面。1995年12月、1996年8月,澳门航空、港龙航空分别开辟了澳台、港台航线,实现了大陆经澳门、香港至台湾“一机到底”的间接通航。2003年春节期间,为便利台商返乡过年,大陆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办法,批准台湾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机,从台北、高雄经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1.3通商在两岸贸易方面。从1979年开始,大陆方面即对台湾产品开放市场,并给予免税、减税等优惠待遇。两岸贸易金额1978年为0.46亿美元,2003年增至583亿多美元。根据2002年统计,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2008年12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12月15日发表社论指出,封阻了近五十年,讨论了近二十多年的两岸大三通,正式从今天开始,迈出了全新的一步。这意味早就升火待发的两岸海空直航及通邮将全面启动,这其中包括海运部分不必再弯靠第三地,已经在实施的周末包机将扩大为平日包机,两岸邮件也将缩短成两天即可送达,这历史性的一刻,究竟能为未来的两岸关系造成怎样的改变,将形成相当深远的效应。中国时报:迎接大三通所改写的两岸新局 2008年12月15日社论摘录如下:先看平日包机部分,由于已扩大成每周对飞一○八班,这让先前周末包机一票难求状况立即改观,再加上航线截弯取直,不必再绕行香港飞航情报区,等于大幅缩短飞航时间。以往来最多的台北与上海航线为例,如今一趟仅需八十三分钟,所谓的上午赴上海开会,下午回台北吃晚饭的“两岸一日生活圈”将正式成为现实。可预见这也将立即造福包括大陆台商及台湾大陆配偶在下个月春节返乡上的便利,实施多年的“春节包机”算是正式迈入历史了。当然,平日包机依旧只是周末包机的扩大版,在输运需求上还是无法取代正式的班机。以台湾与港澳间每周六、七百班的运量,平日包机每周一○八次的航班,其实仍不敷实际所需,俟两岸正式完成签署定期航班的航约。海运截弯取直的冲击同样也很大,从今天开始,台湾的十一个港口,将与大陆的六十三个港口直接通航,由于不必再弯靠第三地,所节省的时间与航运成本相当可观,据估计,每航次可节省十六到二十七个航行小时,可节省15%到30%的运输成本,初步估计,未来在航次还可望大幅增加的预期下,所可能创造利润将更多。可想而知,两岸海运直航将全面改写两岸经贸的互动型态。最先受到正面冲击的当然就是几个港口,包括与台北有地利之便的基隆港,与中台湾工业区结合的台中港,乃至期待夺回世界深水港货柜吞吐量排名的高雄港,都将出现立即的荣景。据初步估计海运直航后货运量将增加三成,特别是台湾的几个港口若能发展成大陆华南货柜的重要转运站,则国际航运量也可望大幅增加。不要轻忽这个转变,台湾在地理位置上本来就享有相当有利的航运竞争优势,也最有条件可能成为区域航运的中心,以往就是因为政治上的阻隔,让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被糟蹋,如今这个机会真的不能再放过了。记得我们曾一再提醒,台湾如果经济上还面临国际社会的边缘化,那就更严重了。按照时程推算,再没两三年东亚的自由贸易区将逐渐形成,许多东亚国家早早就已展开部署,设计全新的经贸战略来因应新局,而就在这同一个时间,台湾却一直都陷在要不要“戒急用忍”、该不该“有效管理”的争辩纷扰里,直航三通更是一直停留在纸上作业,加上意识形态的口水攻伐,不知道平白蹉跎了多少岁月,结果只见厂商不断外移,各国营运部门不断撤离台湾,台湾的竞争力更是不断下滑。如今最起码大三通启动了,我们真的需要与时间赛跑了。没错,全球此刻正陷入百年罕见的金融海啸与景气萧条,没人敢保证开放大三通就能马上改变什么,不论是财经“内阁”官员,或是产业龙头,此刻都该思考怎么善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重新拟定产业竞争的战略。譬如政府在政策作为上,怎么利用大陆扩大内需的契机,怎么吸引台商及外商将营运总部设在台湾,怎么发展营运中心、运筹中心等;个别产业则是思考怎么透过区域的再布局,构筑全新的垂直与水平分工策略等,这些课题在今天大三通之后,都该要赶紧展开谋画了。

两岸“三通”的发展轨迹

8. 对于两岸“三通”重要性的认识

海峡两岸三通就是通商、通航、通邮。海峡两岸三通的好处有那些呢?主要是经济上的好处,也有潜在的政治好处。
海峡两岸三通平均使大陆与台湾的距离缩短1200公里左右。缩小了中华文化圈的直径。经济意义重大。是一个具有很大经济效益的重大事情。是一个双赢的范例。将提高中华经济圈的经济效益。是有利于华人的好事情。有利于增强华人的生存能力。
海峡两岸三通可以较大降低两岸的贸易成本,促使两岸贸易规模继续增大,使大陆与台湾都获得一个相对优势。台湾可以获得一个相对韩国、日本的距离优势,使台湾商品在大陆更具有竞争力,台湾商品可以代替韩国、日本的部分商品,将不利于韩国、日本对大陆出口商品。在三通前,韩国与日本贸易的平均距离比台湾离大陆近,三通以后台湾离大陆就近多了。大陆的许多商品也可以获得贸易距离缩短的好处。大陆的许多商品在贸易距离缩短以后,将获得巨大优势。比如大陆的煤炭等自然资源将会大量出口台湾。大陆的其它商品也将廉价供应台湾。
海峡两岸人员的交往成本下降许多,方便人员相互探亲、相互旅游。对台湾外省人口好处很大。时间的节约、金钱的节约。
两岸共同受益,经济规模小的受益大一些。台湾经济规模小一些,受益较大,台湾人均受益更大。台湾与大陆联系密切的人口受益很大。大陆也不是均等受益,受益最大的应该是福建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广东受益相对较少,深圳受益更少。香港受益为负。会使香港交通运输业受损、香港的转口贸易减少,也不利于香港的旅游业。会使台湾与香港的交往减弱。可以较大减轻香港机场的压力,不知道香港机场有没有压力。广东以外的各省都是较大受益者,北方省份相对岭南受益较大。
海峡两岸三通促进了各种交流,对大陆人口认识台湾很有帮助。有利于促进大陆走向民主,这是潜在的政治好处。三通促进了双方相互的信任、政府机构的交流,三通导致未来密切的经济交流,有利于避免未来的军事冲突,对整个中华民族意义重大。 
三通是一个好开端,为未来建立大中华自由贸易区带来了可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