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2024-05-13

1. 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法律分析: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或2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法律依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优惠事项是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优惠事项,以及国务院和民族自治地方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授权制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包括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所得减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低税率、税额抵免等。

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2.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方式是什么?

1、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征收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计算的下列应纳税所得额: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扣除税法规定之外的税费支出。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征收率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或者税收协定规定的更低的税率。
2、扣缴义务人对外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为人民币以外货币的,在申报扣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扣缴当日国家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3、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
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法规规定,给予非居民企业减免税优惠的,应按相关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和行政审批程序的规定办理。对未经审批或者减免税申请未得到批准之前,扣缴义务人发生支付款项的,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5、非居民企业可以适用的税收协定与本办法有不同规定的,可申请执行税收协定规定;非居民企业未提出执行税收协定规定申请的,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6、非居民企业已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征税后,提出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申请的,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确认应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的,对多缴纳的税款应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退税。
7、因非居民企业拒绝代扣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暂停支付相当于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款的款项,并在1日之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报送书面情况说明。
8、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非居民企业应于扣缴义务人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之日起7日内,到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一般的申报时间是在扣缴税起的五个工作日之内进行的,对于非居民企业的人员来说,这些事需要注意的。

3.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具体如下:
1、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2、抵免限额,是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该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乘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除以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3、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一)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二)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所称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5.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具体如下:1、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2、抵免限额,是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该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乘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除以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3、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  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一)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二)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所称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怎么算

6.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具体如下:1、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2、抵免限额,是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该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乘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除以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3、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  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一)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二)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所称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7. 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费用(会计-税法)-收入(会计-税法)]×现行税率      第二步,计算暂时性差异(公式符号性质)      暂时性差异=(资产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负债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1)      +X=应纳税X;-X=可抵扣X      第三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增长额      =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第四步,做分录(根据四科目平衡计算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的简算法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现行税率      永久性差异=费用(会计-税法)-收入(会计-税法)      成立条件:预计转回税率=现行税率      特殊情况:预计转回税率≠现行税率,则公式不成立。      简算法用于解答选择题尤为方便,也可用作检验所得税费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例】A公司2013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2013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      (1)2013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3)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完成A公司2013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正确答案】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税所得=利润总额+费用(会计-税法)-收入(会计-税法)=3000+(会计折旧费300-税法折旧费150)+(捐赠营业外支出500-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00-0)+(罚款营业外支出250-0)+(资产减值损失75-0)=3575(万)      应交所得税=3575×25%=不用公式则需分析判断。      第二步,确定暂时性差异。      首先应判别哪些项目产生的是暂时性差异,判别依据是“是否影响未来”,不影响未来的差异是永久性差异;会影响未来的差异是暂时性差异。      (1)固定资产,暂时性差异;(2)捐赠,永久性差异;(3)交易性金融资产,暂时性差异;(4)罚款,永久性差异;(5)存货减值,暂时性差异。      按公式计算确定三项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暂时性差异=(资产类)账面价值1200万-计税基础1350万=-150万=可抵扣150万      交易性金融资产暂时性差异=(资产类)账面价值1200万-计税基础800万=+400万=应纳税400万      存货暂时性差异=(资产类)账面价值2000万-计税基础2075万=-75万=可抵扣75万      结论:期末应纳税400万,可抵扣共计225万。      第三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增长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400万×预计转回税率25%=100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长额=100万-期初0=100万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225万×预计转回税率25%=万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长额=万-期初0=万      第四步,做分录。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100万,记在贷方;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万,记在借方。      借:所得税费用9375000(差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937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0      简算法:所得税费用=[3000+捐赠支出(500-0)+罚款支出(250-0)]×25%=3750×25%=万)

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

8.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拓展资料】: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