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

2024-05-13

1.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1    “地理课堂中的留白策略”
    时间上的留白:
    1、 合理把握课堂节奏,在紧张的思维活动间隙给学生整理、领悟和巩固的时间(做知识结构图、画原理图、小制作)
    2、 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思维水平留白。听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
    内容上的留白
    1、 不包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在教材内容选取上大胆留白。
    这本书共分为十四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张杏梅主编。涉及到地理课程基本理论、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地理课堂教学结束技能、地理教学课堂组织技能、地理课堂教学“三板”技能、地理教学媒体使用技能、地理说课技能、地理评课技能、地理教学科研技能等内容。
    第十章第二节里这样写到:板图、板画也是地理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学常用的、突显地理特色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认为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学中的图像艺术,也是地理教学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它较为形象直观,在课堂上边讲边绘,讲绘结合,既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能补充地图册、课本插图等的不足。用板图板画教学,对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建立空间概念,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在上课的过程中,习惯于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很多时候一些简易的地理图画就直接呈现在课件中,无意识的就省略了在黑板上画这些板图板画。通过这次读书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虽然在课件上呈现地理板图板画比较直观,但一般情况下都是一闪而过,很难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些简易的地理板图板画,不仅直观,而且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因此在以后自己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好的利用简易地理教学板图板画的基本功,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读书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决心今后认真学习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简易板图板画的画法,并实施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弥补其他教学手段的不足,同时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今后我将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板图板画的地理教学基本功,使自己在今后的教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2    “从有效性视角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有效的提问应该引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水循环教学中,就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提问,没有思考的价值。如果变换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一番景象
    (1)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正确吗?
    (2)长江水参与的水循环是那一种?三峡大坝改变了水循环的那些环节?
    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想问,指导学生会问。注意倾听,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资源。
    2、触摸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风景和观赏风景的心情。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的话,终点是三维目标。教师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且善于发现意外风景的导游。让你的团队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满激情和快乐、体验和收获的行程,并顺利抵达三维的目的地。
    如等高线地形图学习时的寻宝游戏,我军攻击线路选择。
    4、合作探究的问题具有适度的思维含量,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设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讨论问题事半功倍。如就世界的人种,仅就人种类型、分布、差异等现成知识,没有探究的必要。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种族杰出代表背景材料,讨论种族优劣问题;提供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背景资料,探讨人种与地理环境。
    5、寻找失落的情感
    对学生满怀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帮助成功。
    不仅教知识,更重视传播人生理念。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漫画,幽默辛辣、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因素,让学生去领会,感悟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学习环境保护后可以就某一方面环境问题创作漫画)
    合理评价与善待学生的错误。
     ;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

2. 地理读书笔记

一、天文知识的妙用
太阳与地球上的生命有关,月亮与大海的潮汐有关,这是常识。然而,月亮与律师办案也有关吗?美国总统林肯从事律师工作时,成功地为一起刑事被告人作了无罪辩护,就是利用了月亮的证据。案件的起源是这样的,林肯在报上发现了他青年时代朋友的儿子阿姆斯特朗。威廉被指控犯有谋杀罪,林肯出于对威廉父亲的友情,决定为其免费代理辩护。当他阅读完全部卷宗后告诉威廉的母亲,她的儿子是无罪的,并且天黑前就能得到释放。本案中的关键人物是证人查尔斯.艾伦,他在陪审团面前发誓说:他曾亲眼看见威廉和一个名叫梅茨克的人殴斗,时间是1857年8月29日夜11时,正值皓月当空。月光下他看见威廉用流星锤击中梅茨克,随后把流星锤扔掉了,而他则把流星锤拾了起来。同时有证人纳尔逊.沃特金斯也证实,艾伦曾携带一个流星锤去参加野外布道令,因嫌它太沉就扔掉了。在法庭调查中,作为律师的林肯与艾伦有一段交叉问话,很巧妙。
林肯:你发誓说你认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艾伦: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后面相距二三十米,能看清吗?
艾伦: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完全可在二三十米内认清目标。
林肯:你肯定不是从衣着上认清的吗?
艾伦:不是的,我肯定认清了他的脸,因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是11点吗?
艾伦:完全可以肯定。因为我回到屋里看了钟,那时是11点15分。
林肯:你担保你说的完全是事实吗?
艾伦:我可以发誓,我说的完全是事实。
问话后,林肯出示了美国的历书。结果证明8月29日午夜前3分钟,即是夜10点57分,月亮已经落下看不见了,这个铁的事实已明白无疑地说明艾伦是在作伪证。林肯依此做了激动人心的辩护发言,他指出, “退一步说,也许他时间不十分精确,假定说,时间稍有提前,的确有月光。但那时月亮应在西方,月光从西往东照射,草堆在东,大树在西,被告脸对着草堆,脸上是不能有月光的,证人怎么可以从二三十米外的草堆处看清被告的脸呢?”
证人艾伦在这无懈可击的辩驳面前,灰溜溜地败下阵来,在众人咒骂声中,承认是被人收买来陷害被告的,林肯为此名声大振。
从林肯这个成功辩护的案例中,我们应该受到很多启示:首先,林肯能够运用月亮这个“证据”来推翻艾伦的伪证,这与他的自信是分不开的。对任何证据都不能盲目轻信和崇拜,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要对案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第二,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去对已有的不利于你的当事人的证据进行思考,视野要放得宏大一些。恩格斯就曾说过,整个宇宙就是用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交织成的网。林肯之所以能想到月亮的妙用,就是运用了联系的观点,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是生的还是死的,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也无论是有机界,还是无机界,此事物与彼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就拿一个人来说,你站在这里不动,你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你的生命也在随时间运动,你还要与空气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地球的引力,你恐怕也站立不稳……这就是联系的观点,应该引起律师同行们重视。第三,要有渊博的知识。林肯之所以能运用月光这个无言的“证据”,主要是得益于他的逻辑训练,他考虑任何问题都是侧重逻辑方面的思考和推导。据卡尔.桑德堡的《林肯传》介绍,他在形式逻辑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他的备忘录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断:“不管甲怎样确证他有权奴役乙,难道乙就不能抓住同一论据证明他也可以奴役甲吗?你说因为甲是白人而乙是黑人,那么,就是以肤色为依据喽,难道肤色浅的人就有权去奴役肤色深的人吗?那你可要当心,因为按照这个逻辑,你就要成为你所碰到的第一个肤色比你更白的人的奴隶。你说你的意思不完全是指肤色吗?那么,你指的是白人在智力上比黑人优异,你说这个利益问题,只要你能谋取你的利益,你就有权去奴役他人。那么好吧,如果别人也能谋取他的利益,他也就有权奴役你了。”你看,林肯是用无懈可击的推论,证明黑人与白人应该平等,白种人的种族主义的奇谈怪论,都给逐一的冲破了。林肯之所以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主要是取决于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充满睿智的大脑,他对这桩无罪案的辩护是与这种逻辑训练分不开的。第四,咬住青山不放松。林肯在庭审之前已经知道证人艾伦在说假话,在法庭调查时就可以直接质问,怕引起证人的警觉,转而改变自己的证词。林肯为了加固自己的论据,他采用类似我国古代三十六计中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即表面上顺着证人使其感到很惬意,殊不知双方都各有所图,证人图的是对威廉犯有杀人罪的确凿证据,林肯则是暗度陈仓,图的是对威廉无罪的证据。林肯就是巧妙利用了对方的心理,咬住青山不放,最后使被告无罪释放,始乃大功告成。

3. 地理读书笔记

 地理读书笔记(精选8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地理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读书笔记 篇1    这是一本20xx年买的中英双语版《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初买的原因一是因为觉得想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二是想通过这本书学英文。但是,正如我书橱中的大多数书一样,他始终未被我完整翻牌过。也许这里面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点太广博了,实在无法吸收,又可能是因为读书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实在打不起兴趣,又或者是因为当时的英语水平实在hold不住这本书。总之,结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一样,这本书一直被我放在橱里裱门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于是便想着拿基本厚点的书不辜负这段难得时间,于是便看到了这本书。
    拿起来,读了几章,觉得对于一个地理小白来说,这是一本普及地理常识很好的书,也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需要好好记笔记,所以,想做个跟着房龙学地理的系列,内容包含书中提到的各种常识以及自己的手绘地图。
    我想,经过这一轮,至少在地理这方面能成为入门级选手吧。
    首先,作者简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所以,他的特点在杂和通俗上面,并不在学术和精准上面,受众是普罗大众而非专业人士。这个特点,在本书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查了下豆瓣书评,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读者发现了书中的技术性问题。
    但是,毕竟作者是20世纪早期的美国作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认识多少囿于当时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将这本书定义为通俗的地理读本,跟着房龙去构建一个基本的地理架构,忽略一些细节的东西。顺便学习一点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著名城市、河流、山脉的英文,如果能做到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会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从第八章希腊开始。
    从第八章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前面几章都在重复一些初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识,有些索然无味,所以,从第八章开始他会讲一个国家,这些东西对我比较有吸引力。如果有兴趣,也许会在通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去把前面几张读完求个心里完整吧。
    最后,本书的翻译正如大多数人诟病的那样,完全属于直译。所以,直接通读中文版,基本会神游出去,最佳的阅读方法是读英文版,把中文版当做译文去寻找单词的意思,幸而,这样的版本比较适合我这种阅读方式。
    地理读书笔记 篇2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国家?它们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我们不能一起去环游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中去了解那奇妙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非常好看,一个个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脉都融入在趣味盎然的旅游故事中,让我读来爱不释手。希利尔说:“欧洲就像一个矮小的婆婆,她有着大大的头,驼驼的背,伸出一条长长的腿,要把一只足球踢到海里去。”看得我捧腹大笑,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查看世界地图。真像书中继续描述的那样:“老婆婆的头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脉是她的衣领,法国在她的衣领下面,长长的脚是意大利。”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将这些地名和位置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并且让我想像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
    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还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介绍了很多雄伟壮观的建筑。我一直以为美国的白宫就是白色的宫殿,但希利尔告诉我们:白宫原来是一栋灰色的建筑,1814年美国和英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白宫被烧了,后来为了掩盖烧焦的痕迹,就把它刷成白色的了。原来一个简单的名称包含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还有那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巨人堤也十分神奇,让我连连赞叹,我真想到爱尔兰去看一看那连绵起伏的“巨人之路”啊!
    看完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认识了华盛顿纪念碑、比萨斜塔、罗马斗兽场等令人赞叹的建筑,让我知道了北极光、肯塔基州猛犸洞、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壮观的自然景观,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我还明白了地球在远古的时候是个大火球,后来冷却后逐渐缩小并出现了山脉、河流,有时出现地震,是因为地下移动的岩石发生了剧烈地碰撞而产生的。我暗暗下定决心,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去环游世界,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去体验旅途中那无尽的乐趣。
    地理读书笔记 篇3    在这次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和上课过程中,我认真阅读和分析了《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的'教材内容,感触颇深:
    1、《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对学生 和老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有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所以,在备课前认真拜读了这本教材。教材特色之处有两个:一、图片多文字少。这样的设计更加突出了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特色。这本教材如果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那学生一定需要阅读大量的图片,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要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文字材料,则不容易,需要学生课外寻找了。对于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说,这种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更容易偷懒。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多图是优势,教师上课的自由度和发挥更大,思路更开阔。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掌握知识点,而且不需要另外准备更多的图片,用图方面是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文字材料多,要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己准备更多的知识和文字材料,才能满足课程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岗学习的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上,各自的上课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每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备课,展示了不同的构思和教学方法。
    2、课后的活动难度较大,但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课本74页活动第二题,题目是这样的“读图4-11,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学生读图读出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是没问题,因为可以通过等温线来判断,但说明原因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很多内容和学科都没有学习,而地理科的内容跨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点,所以,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这个活动题与初二物理学科的知识有关,但我们地理课上不可能详细解释,所以,学生说明原因是很难的,只能教师简单扼要地解释,最好结合冬季和夏季游泳的感觉来分析,学生听起来可能好理解一些。不过,这个问题在这里设计也有道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力比较强,这个题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通过这次对湘教版教材的阅读和分析,我觉得自己以后有必要多看其他版本的教材,了解不同教材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地理读书笔记 篇4    对于迈克·克朗所著的《文化地理学》这本书,我是近期才读的,时间有些仓促,对一些问题看的也不是那么深,但其中有些问题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下面笔者将加以评述,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1.地理景观与文化 
    地理景观既可以被看成是文化产物,也可以看成历经不同时期文化的再生。地理景观它首先作为一个相对的客观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下事物的各种变化,作为文中所说的“历史重写本”,以展示区域文化的演进过程;而新的文化现象或过程往往又是通过各种地理景观的变化而展现给了人们,例如在开放耕种制地理景观上留下痕迹的封建雇农制,它记录下那是人们用牛拉犁进行耕种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农耕文明。
     2.文化之权力和排外性 
    在本书中提到,中世纪的上层社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独有的狩猎权等权力,制订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以约束别人的行为,禁止别人对自己领地的侵犯,充分维护自己的产权,这一上层社会的景观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排他性。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对于人的约束其实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在秦始皇时期,嬴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下令焚书坑儒。我们知道,儒家一直强调“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历代统治者希望以文化的形式操控人们的思想,进而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永远臣服于自己,以确保自己权力的永恒。
    所以说文化与政治权力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经常听到“地缘政治”这个词,它是指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式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例如一些国家将自己首都迁至一个地区往往就会带有某些政治色彩,各个国家也会通过某些特定的象征物来树立一个民族的形象,以实现政治利益。
     3.地方性的缺失 
    对于地区,人们并不单纯地给自己划一个地方范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区的意识来定义自己,因为每个地方代表的是一整套的文化。例如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拥有自己的聚居地,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语言、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都饱含浓厚的情意或者说是一种依恋吧。
    而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楼林立,这种地区性遭到破坏,人的归属感逐渐减弱。当前,对效率和控制的追求所产生的压力、快餐食品、城郊的发展,他们以冷冰冰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现代景观的形成,可是人的情感被否定,道德遭忽视,个人的对其生活环境的责任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现代社会存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在同一幢公寓中,邻居与邻居之间互不认识,不打交道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十分冷漠,互不关心。拿书上的话来说就是““公寓景观”或非地方性景观提高了存在的表象作用,是人们感觉不到归属感,因此他们对环境漠不关心”,而地区的文化是团结人们的重要媒介,例如共同的语言、习俗、行为和思维习惯等总是能给人以归属感。
    笔者认为,人性的冷漠与社会过于理性化的科学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科学要求人们总是从事物的外部去分析,去感受它,而并非从其内部感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无暇进行感性思考,激发不了人内心的情感,就不会有独特的地区感受,使人物质化和利益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常常带有某种目的性。而一个地区并不仅仅是等同于某些事实的集合体,它还包含另外一些东西,如地方特殊的精神,所以地方性的缺失着实让人痛心。
     4.全球化中的文化 
    全球化的局面给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革新,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消费需求的增加,大众媒体的兴起,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开始从本土化走向全球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一些本土文化造成了冲击。如工艺产品的机械化批量生产使得一些工艺品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但笔者认为不论哪种影响占主导地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
    地理读书笔记 篇5    我从教至今12年,地理科的书籍除了教材、地图册,还有一本填充图册,这次到顺德参加跟岗学习,发现这里的《地理图册》教材七年级上(湘教版)很特别,它是把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二合为一,让我感到很新鲜,于是,我认真地翻看了《地理图册》的设计和内容,有以下感受:
    1、《地理图册》的封面和底页均用与教材相同的光面纸质设计。以往包括现在,《地理图册》的封面和底页都是纯纸质,这样学生翻看多了,容易破损,不便于携带和保存。《地理图册》(湘教版)的用材考虑得很周到,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翻书的机会,还考虑让学生保存完整的书,哪怕是水滴到封面也不怕。这种设计和处理美观、实用,真的很好!
    2、《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二合为一,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有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是学生学习地理并且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工具,分为单独的两本,有些学生可能嫌麻烦,在做《地理填充图册》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不想去翻书,所以,部分内容可能就掌握不好了。但湘教版的《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二全为一,在做相关题目时,直接能找到对应的图片或地图,就解除了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和方便,一边做练习,一边找图和读图,读图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提高。
    (2)方便携带。在学生书包里,书籍越少越好。上了初中后,学生的科目一下子多了起来,各科的资料和练习都很多。如果我们这一科就有三四本书,学生的负担来加重,而且有可能出现遗留书籍或忘记带书的情况。湘教版一本教材和一本地理图册(内含填充作业),这样的安排很好,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翻书也容易。的确不错!
    地理读书笔记 篇6    “从有效性视角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有效的提问应该引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水循环教学中,就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提问,没有思考的价值。如果变换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一番景象(1)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正确吗?(2)长江水参与的水循环是那一种?三峡大坝改变了水循环的那些环节?
    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想问,指导学生会问。注意倾听,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资源。
    2、触摸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风景和观赏风景的心情。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的话,终点是三维目标。教师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且善于发现意外风景的导游。让你的团队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满激情和快乐、体验和收获的行程,并顺利抵达三维的目的地。
    如等高线地形图学习时的寻宝游戏,我军攻击线路选择。
    4、合作探究的问题具有适度的思维含量,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设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讨论问题事半功倍。如就世界的人种,仅就人种类型、分布、差异等现成知识,没有探究的必要。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种族杰出代表背景材料,讨论种族优劣问题;提供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背景资料,探讨人种与地理环境。
    5、寻找失落的情感
    对学生满怀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帮助成功。
    不仅教知识,更重视传播人生理念。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漫画,幽默辛辣、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因素,让学生去领会,感悟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学习环境保护后可以就某一方面环境问题创作漫画)
    合理评价与善待学生的错误。
    地理读书笔记 篇7     南亚 
    自然地理特征
    经纬度:0-35°N60°E-95°E(23°26N,80°E主体)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三条大河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
    3、三种主要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风;旱季:10-2月,盛行东南风;热季:3-5月,盛行东南风
    特点:
    1、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2、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严重
    3、1月温度比同纬度高
    4、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热带沙漠气候:
    西北部(热带沙漠);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 
     一、农业概况 
    印度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耕地比重达50%以上,是世界第三大粮食生产国。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奶国。印度是主要的产棉国、产麻国。
    农业生产条件的利弊:有利条件:
    自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社会:耕地面积,世界第二;人口稠密,精耕细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因素:
    水旱灾害频繁,庞大的人口压力
     二、工业状况 
    铁矿石、煤、锰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主要工业部门包括纺织、钢铁、采矿、机械等;近年来,电子工业、核能、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分布及区位优势
    优势
    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2、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3、注重培养科技人员
    4、讲英语的科技人员仅少于美国
    劣势
    1、旱涝灾害严重
    2、庞大的人口压力
    3、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4、种姓制度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
    5、民族冲突造成社会不稳定
    地理读书笔记 篇8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内容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对比和区域对比,运用案例和图表,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素材取自地理、景观、规划、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专业选作教科书或参考读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领域和海内外人士选作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读物……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读后感,本书是经他人推荐购买,为第三版。改版之后对许多处尤其是建筑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此书举例翔实、旁征博引。与一般关于文化地理的教学书籍不同,其切入点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对初次接触文化地理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读物。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学者,此书则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显不足。虽然此书标榜为教学用书,但个人觉得此书总体而言,是一部的入门级读物,如何作为社会科学的一般读物可能更有市场……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的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凝练、概括、点到为止的读本,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并通过各个载体,语言、文字、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等,从形象和抽象两方面来反映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我们如今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不违背,相反具有辅助和推动的作用。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坚实了,才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通过此书,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往的选择,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据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与此书作了比较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如服饰、建筑、园林、戏曲、国画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古建筑与园林,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许多本源的东西,甚至觉着自己要往建筑这方面发展了;又有一段时间特钟情于各地方戏曲,京剧脸谱,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秦腔、梆子、越剧、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学习;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方块字的起源和传承又有了兴趣。总之,这些阶段性的学习与兴趣没,让我一次次领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同时也看到它的部分局限性,通过哲学读本的解析,能够正确地对待。但是更应该明确的是,对于自由的文化应该有敬畏之心,它是无数先贤和百姓的共同结晶,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怎能忘却怎能鄙薄。综合的了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必能对我们的灵魂、躯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地理读书笔记

4. 《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1      《教师阅读地图》是一本非常厚实、实在的书,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反复咀嚼的书。
    《教师阅读地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我们该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那本书需要精读,那本书需要略读,怎样做批注,而且分节梯列出了书目,共分了三个阶梯,而且每一个阶梯又根据内容进行了分类,我们该读哪些书,各占多大的分量,一目了然。此书不仅有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有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既有传统的,也有当代的,既有大家的作品的简介,也有一些二线作家的精品......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多层面的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正如张校长所说:“如果把这本书独透,其他说就不用再看。”里面推荐的书,更是给我打开了一条通往专业发展的通道。
    朱永新:“一个人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只有真正认真的投入到阅读,喜欢、爱上阅读才走出专业发展的第一步。《教师阅读地图》这是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指引和导向。通过阅读《教师阅读地图》部分,我有以下感受:
    一、教师作为是知识的传播着,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积淀。
    二、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要选择合适的书籍,否则会与教育背道而驰。
    三、阅读专业书籍要学会思考,边看边思索,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实践、反思总结过程中成就自身的发展。
  《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2      囫囵吞枣似的读完了《教师阅读地图》一书,合上书,就像本书的作者魏智渊老师说的一样,读过些什么基本忘光!不过此书带给我的收获还是不小的,我比较系统的了解了这些知识。
    1.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分为:
    一、浪漫时期;二、精时期;三、综合时期。根据作者对各个时期特征的描述,我给自己的阅读定位在浪漫时期。
    2.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有三个阶段:一、成长期;二、成熟期;三、卓越期。我又给自己定位于成长期。
    3.什么是根本书籍和根本概念?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根本概念是我们理解世界、把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一切具体方法,知识基本工具的反复组合和情境下的运用。教育的发展,是对一些根本概念在新的语境下的强调、排列、阐释和创造。
    4.根本书籍的阅读方法一般采用“知性阅读”,什么是知性阅读呢?
    知性阅读是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
    知性阅读和感性阅读是两种常用的阅读方式,但是感性阅读是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
    反思自己日常的阅读,只是单方向的片面的接受过程,所以我经常用的是感性阅读,这样的阅读不利于自己的理解与对新知识的建构。我该怎么办呢?魏老师又及时地教给我了训练知性阅读的方法。
    5.怎样训练知性阅读?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反复应用。更深入的阅读,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清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编写一本书的提纲,写下书中的主要观点以及论证过程。更进一步地,我们要努力与书籍对话。聆听是前提,写下困惑,写下实践中相关的问题,写下你最深的感受与思考,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以批注的方式与书籍对话,是一种最积极有效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你必须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问自己: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看到这一方法,我决定以后每次读书都要进行摘抄,先进行这第一步,然后再跟着我们读书班慢慢训练后面几项。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魏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推荐的书籍目录,我并不感兴趣。但是本学期我们读书班的成员购买了一些书籍。这些书籍是薛书记根据魏老师的推荐购买的,因此,基本上每本书在《教师阅读地图》上都有评介。这些书籍的阅读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魏老师的评介正好帮助我来理解这些书籍。
    所以我特别仔细地阅读了这部分内容。有些书籍我已经读过了,如《儿童的人格教育》、《特别女生萨哈拉》和《童话人格》,看过评介会加深我对这些书籍内涵的理解;有些书籍如《教学勇气》和《爱的艺术》,我正在阅读并且读不懂,看过评介有助于我对这些书籍的理解;对于另外一些书籍评介的浏览,也让我增长了不少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对魏智渊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究竟读了多少本书?看了多少部电影?能为我们推荐如此之多的书目及电影,并分别介绍、解析,那需要有多么深厚而宽广的知识背景啊!
  《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笔记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读书的名言。作为一名老师,必定是热爱读书的,因为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去感染孩子们去热爱阅读,在每个幼小的心灵播种读书的种子。老师一定是热爱读书的老师,但不一定是会读书的老师。我们有时会感动于鸡汤教育类的书籍,有时会庆幸于学习具有“假技术”教育方法的书籍,有时会迷信于并不解决问题的教育名著。《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为老师阅读指名了方向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阅读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教师要选择与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段相结合,与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的书来读。从阅读广度来说,作为教师并不只是读跟自己专业有关的书,并不只是读跟教育有关的书。为了健全认知结构,教师需要阅读50%的学科知识书籍,阅读30%专业教育(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书籍,阅读20%的人类基本知识书籍。
    作为班主任教师则需要阅读50%管理知识书籍,阅读阅读30%专业教育(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书籍,阅读20%的人类基本知识书籍。从阅读目的来说,作为教师要选择根本书籍。根本书籍是包含根本概念,少而渗透,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书籍,或者能够深刻影响自我的书籍。比如弗洛姆《爱的艺术》,这本书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关爱学生的本质,首先爱需要积极的关心,然后是在对生命怜悯基础上的责任心,以及摆脱以爱的名义绑架对方的尊重,最后需要从根本上去理解对方。如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七十讲》能够为我们讲解诗词的根本概念。
    其次教师需要学会知性阅读。与其相对的是感性阅读,感性阅读是消遣性的快餐阅读,而知性阅读是钻研性、咀嚼式,能够引起深度思考,一种理解性阅读方式。知性阅读不仅能够使我们理解书里面的知识,而且能够提升我们的理解力、阅读力以及学习力。知性阅读需要我们大量摘抄原句,动笔,让思维慢下来,而不是很快划过去,然后我们要对所读的内容结构化,形成思维导图。最后通过批注的方式与书籍进行对话。
    读书能够使我们行走于文字间,安抚忙碌的心灵;读书能够使我们豁然开朗,解决棘手的问题;读书能够给我们一泓清泉,滋润干枯的成长树。聆听过无数讲座,每一位教育专家都会提到读书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的确,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应该多读书,广泛阅读,知性阅读,做一个会读书的老师,在学生心中播撒会读书的种子,充实教师之路,演绎多彩人生!

5. 地理教师必读书目

1. 保罗·克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

推荐语:本书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对上自古希腊下至21 世纪初的地理学思想作了全新的划分。全书旁征博引,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详简适当,译述精当。



2.《山海经》

推荐语:《山海经》乃中国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种种神话传说。320 幅最珍贵的古版插画,选自10 部国宝级版本。特别添加张步天教授独家考据地图,指明古地址的现代方位。



3. 阿瑟·格蒂斯《地理学与生活》

推荐语: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



4.《中国国家地理》

推荐语: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杂志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5. 斯特拉博《地理学》

推荐语:现存的唯一一部这样的地理学著作:它范围最广泛、内容最全面地描述了直到罗马帝国时代的整个古代西方世界。作者认为地理学应包括数理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部分:前者以天文学和数学为基础,后者研究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现象。他指出要很好地认识地理学,必须掌握有关天文学、数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理学史等基础科学知识。



6. 祝穆生《方舆胜览》

推荐语: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全书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拾遗一卷。前集自浙西路起,至海外四州止;后集为淮东和淮西两路;续集自成都路起,至利西路止;拾遗则自览安府至绍熙每府州各补数条。各集之末又有简短的告白。



7. 郦道元《水经注》

推荐语:《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8. 钱穆《古史地理论丛》

推荐语:汇集了钱穆先生考论古代历史地理的二十余篇文章。作者以通儒精神将地名学、史学、政治经济、人文及民族学融为一体,辨析异地同名的历史现象,探究古代部族迁徙之迹,进而说明中国历史上各地经济、政治、人文方面的演进变迁。



9. 卫文杰《中学地理老师手册》

推荐语:一本已经绝版的好书,对中学地理老师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10. 史蒂芬·法里斯《大迁移——气候变化与人类的未来》

推荐语:美国一位新闻记者对各种气候问题的关注。这些阅读,有益于我们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去看待一些气候变化与生态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学科角度。



11. 毛一雷《冰雪世界的远征》

推荐语:作者是中国第25 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的随队医生,用日记记录昆仑站建站的过程。这样的文字有许多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现场感,比刻板的关于南极介绍的文字好看多了!



12.《中国黄土高原研究与展望》

推荐语:纯学术书。关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这样的典型区域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少的,深入学习此书会让我们对地理学的一些重大成果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十分有助于我们个人的视野开拓。哪怕是蜻蜓点水地去翻阅一些相关章节也是好的。



13. 陈述彭《石坚文存》

推荐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述彭先生1999~2006 年间的笔耕积累,70 多万字,分类整理为十大篇章:知识创新浅议、区域发展的协调与持续、生态建设与环境监测、地球信息科学畅想、应对“数字地球”浪潮、遥感应用新篇章、地图科技点评、风光无限、和谐音符、历史回放。



14. 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

推荐语:西方地理学的一本当代名著,专门论述方法论的系统著作。《地理学中的解释》共六编二十四章,讨论了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地理学解释中理论、定理和模型的作用,地理学解释中的语言等,是地理工作者提高理论水平,掌握西方当代地理学方法的一本必读书。



15. 苏珊·汉森《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推荐语:“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地理学家在帮助人类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那么这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精彩绝伦的著作。书中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成功的故事:富有挑战和创新精神的地理学家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爱德华·弗纳尔德,美国地理教育全国委员会前主席、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理学教授如此推荐。



16. 吴传钧《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

推荐语:收录吴传钧院士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国土整治、持续发展、区域地理、地理教育等,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



17. 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

推荐语:本书介绍了当代西方哲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学为当代西方哲学提供的解释。作者把人文地理学看作是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生活中与空间和地理有关的方面。是一部全面、系统、权威、及时且简明地介绍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思潮的学术著作。



18. 刘敏、方如康《现代地理科学词典》

推荐语:涉及地理科学综论、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等地理科学各方面的词目共4600 余条。词目为中英文对照,均配有简明释义,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



19.《21 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

推荐语:阐述了21 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分析了地球科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书中还提出了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并对这些问题的国内外进展、研究内容和方向予以阐述,提出了研究上述问题和促进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条件平台与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20. 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推荐语:这是美国地理工作者协会出版的地理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也是哈特向继《地理学的性质》之后的又一著作,从经验主义哲学高度总结了区域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该系列丛书被国内地理专家所推崇,如地理学专家蔡运龙教师和中科院地理所李秀彬先生在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就曾多次引用上述著作。值得一读。

地理教师必读书目

6. 世界地理的读书笔记

 世界地理的读书笔记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国家?它们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我们不能一起去环游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中去了解那奇妙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非常好看,一个个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脉都融入在趣味盎然的旅游故事中,让我读来爱不释手。希利尔说:“欧洲就像一个矮小的婆婆,她有着大大的头,驼驼的背,伸出一条长长的腿,要把一只足球踢到海里去。”看得我捧腹大笑,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查看世界地图。真像书中继续描述的那样:“老婆婆的头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脉是她的衣领,法国在她的衣领下面,长长的脚是意大利。”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将这些地名和位置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并且让我想像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
         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还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介绍了很多雄伟壮观的建筑。我一直以为美国的白宫就是白色的宫殿,但希利尔告诉我们:白宫原来是一栋灰色的建筑,1814年美国和英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白宫被烧了,后来为了掩盖烧焦的痕迹,就把它刷成白色的'了。原来一个简单的名称包含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还有那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巨人堤也十分神奇,让我连连赞叹,我真想到爱尔兰去看一看那连绵起伏的“巨人之路”啊!
         看完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认识了华盛顿纪念碑、比萨斜塔、罗马斗兽场等令人赞叹的建筑,让我知道了北极光、肯塔基州猛犸洞、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壮观的自然景观,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我还明白了地球在远古的时候是个大火球,后来冷却后逐渐缩小并出现了山脉、河流,有时出现地震,是因为地下移动的岩石发生了剧烈地碰撞而产生的。我暗暗下定决心,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去环游世界,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去体验旅途中那无尽的乐趣。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让我看了还想看。伙伴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7. 读我的心目中的地理老师的读后感

《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读后感
 
--
王小虎
 
读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老师的情
怀,受到了很大的感动和鼓舞。
 
纵观历史,可谓师者如云。
 
孔子,游历各诸侯国,崇尚礼
学、宣扬仁道,历尽艰辛,创立了儒家学说。一部《论语》被
后人传阅至今。司马迁,饱读诗书,正义直言反遭宫刑之辱。
面对历史的长卷,面对生死的抉择,他忍辱负重,历时三十余
年,
终于写成惊世之作
《史记》
。
梁启超,
为新思想而奔走呼吁,
一篇《少年中国说》
,唤醒了多少华夏子孙的救国之梦。
 
 
 
 
 
源源不绝,古今中外,为人类进步而忘我拼搏者,难道不
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吗?而细细品味,立足眼前,在我们
身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扎根库区的许多优秀教师不也是我
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吗?
 
被誉为“摇桨摇出山区奇迹”的全国优秀教师王守奇老师;
利用废铜烂铁变废为宝,引领库区乃至南部艺术教育改革的全
国优秀教师蒲七五老师;在薄弱学校也能干出一番业绩被称为
“千个孩子一个妈”
的南充市
“师德巾帼标兵”
敬春芳老师„„
 
一大批年近半百,戴着老花眼镜在灯下备案批改,课堂上
不厌其烦谆谆教诲,生活中百般呵护留守儿童如同慈父慈母般
的老教师们!
 
  
 
 
 
温柔的语文老师们,美妙的声音无与伦比,一篇课文被她
们读出,如涓涓细流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幽默的政治老师们,一句“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让孩子

们捧腹大笑,而许多深奥的人生哲理也正是在这笑声中融化了
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一大批美丽的、充满朝气、来自祖国各地的年轻特岗老师
们,他们扎根库区,一心扑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上
-----
孜孜不
倦、勤勤恳恳。
 
 
好老师是树—撑起夏日的浓荫;好老师是山—挺起未来的
天空;好老师是泉—洗涤稚气的心灵;好老师是路—使梦想无
尽延伸
...... 
让我们牵好老师之手,把无尽的文明、无尽的希望、无尽
的梦想传承—
 
愿我们与好老师同行,把一双双饥渴的眼睛点亮,把一对
对隐形的翅膀催生—
 
让我们与好老师一起成长,使“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的课改前沿理念发芽—生根。

读我的心目中的地理老师的读后感

8. 地理老师语录的后记

我写《地理老师语录》的想法是偶然产生的。那是2008年6月15日,当时我的搜狐博客刚启用,我总是挂念着,常想着更新点什么内容。我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上地理课时的场面,就想到了妙语连珠的地理老师,就产生了写《地理老师语录》的想法。于是,我随手拿起了一张纸和一支笔,一边回忆地理老师说的话,一边写在纸上,想着想着就笑了。就这样,我写了近20条。到了中午,吃完午饭,我就一个人坐在电脑旁,敲击着键盘把它们写到了我的博客上(本博的所有文章都是我打字的)。我先写了个我写《前言》(后改为《序》),然后就开始写正文。第一次写了18条,这就是《地理老师语录》的初稿。发表后,我就把这个消息在班级的QQ群发布了。《地理老师语录》在同学中间广受欢迎。大家纷纷阅读、评论,对我表示支持。有了同学们的鼓励,我倍受鼓舞。于是,我在上地理课时更加注意听讲,并有意将地理老师的一些话记录下来,来完善《地理老师语录》。就这样,《地理老师语录》不断添加,至今已有80余条。另外,同学们也给我提供了几条他们所记住的地理老师的话,来完善《地理老师语录》,我把它们一并收入。《地理老师语录》中的话,没有一句是我编的,都是地理老师说过的。但记录疏误也在所难免,我尽量把《地理老师语录》最接近原话地呈现给大家。同学们对地理老师的感情是很深的。从同学们对《地理老师语录》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前几天,进行了历史、地理、生物、信息学业学业水平测试,初中时代的地理课随之结束。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会考完了,按理说我应该是一身的轻松,但我感觉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我离开了地理课,离开了地理课本,离开了地理老师……今天收地理卷时,眼泪夺眶而出,心想,就这样,离开了……等到下次上地理课时,也许是坐在高中的新课桌上,望着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课本,发呆,流泪……”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老师,同学们才会地理老师有这样的感情。我曾说过,地理老师说的这些话,并不是让我们一笑了之,它们包含着地理老师的一片苦心。而我写《地理老师语录》也不是要大家一笑了之,大家能体会到我的一片苦心吗?此记2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