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 【刘润·五商-管理】读书笔记

2024-05-14

1. 管理的本质 【刘润·五商-管理】读书笔记

 商业世界,避不开的一环是管理。因为管理最终还是要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是这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要管理好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必须要理解清楚管理的本质。上一周,学习了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第二个板块管理的第一部分,管理的本质。自己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许多,也获得了一些理解。
                                            管理就是对自我能力、心绪的整合。 
   管理归根结底是管人。而人是极度不标准的、复杂程度堪比宇宙的生物。 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 没有什么完善的标准流程,能做到让员工“想干”。   同时,德鲁克还说: 我们不能只雇佣员工的双手,还必须连双手的主人一起雇佣。我们从来不能真正激发一个人,只能给他一个理由,让他激发自己。 
   我们在管理的时候经常说,有制度在,就拿制度说话。但是制度这个东西,一些柔性的工作没办法去约束。比如说,你要求员工写一篇文章,这个文章写完就要领导能用。你可以用制度让他写,但是写的质量怎么衡量?所以这个时候还需要的就是激发善意,让他愿意干,让他愿意干好。
   道德经云: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有制度,可以断官司;但是有制度,制度越多,空子也就越多。你拿制度管人,也就有人拿制度偷懒。
   所以,管理不严不行,只要求严也不行,必须要恩威并施。我看到有人提到五个“适”,非常有感触。今后也要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对于激发善意的反面思考供各位同学参考,虽然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员工,但个人也觉得需要注意几点事项。
   总得来说还是要恩威并施,掌握好“度”,激励善意,最重要的是善意,而在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好,可能更多的就只是激励了~
   系统管理,就是通过设计系统,来构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财之间的最佳关系,最终提高管理效率。
   把赚钱的核心能力,产品的品质,从依赖人,变成依赖流程。
    激发善意决定了公司的上限,管理制度决定了公司的下限。 自由发挥才能和特长,管理者一定要给员工创新、创造,实现绩效的平台,让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是,自由发挥也不是无限制的,没底线的。组织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制衡组织中每一个环节,保证整体链条和网络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不能让员工为所欲为,不听指挥,也不能让员工没有保障,平白贡献。
   有个人形容的非常妙:养了猫和鱼,猫吃了鱼,除了责备猫,我们更应该责备自己。人性如水,制度如渠。《道德经》云: 道,万物之宗,伦理之宗,造化之宗。 管理者必须如水,把自己放在一个不是很有利的状况下,想尽办法以员工利益为重,才能激发员工的善意。同时,《道德经》也认为, 道,万物之宗,伦理之宗,造化之宗。 先有道,后有德。一个人偏离了道,也就丧失了自由的权利。同样,组织也要有组织之道,每个人都要遵循。
   激发善意是人治,管理系统是法制。中国传统倾向人治,搞圣人教育,西方倾向法治,再好的管理系统也需要人执行,修补漏洞也会造成法令滋长,而人的素质不定,光靠人也不靠谱。因此,管理并无定法,也无至尊,要做好管理,就得不断迭代更新。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干不成事的人,重要的是知人善用。
   对人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知人善任。
   如果我们没有权限把握好人才的入口关。既然人来了,既来之则安之,这就显现的是管理者的能力了。业绩的好坏和这些人的表现没有关系,你的上级只会和你要绩效,至于过程,根本就是你没有把人管好。换句话说,你没有做好,你的上级会认为你不合适这个位置。
   所以,一切以绩效为目的,没有办法清除和更换的时候,就得发挥现有人员的最大优势,实现整体绩效的最大化。这个时候,你的绩效即使不够好,但是你的表现已经做到最好了,自己心里硬气,领导也能看在眼里。
    孟子: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智;礼人不达,反其敬——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刘润老师的领教工坊,口号也是: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不要想着依靠任何人。我们要信任员工,但是同时也要履行好总计的职责。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先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即使是员工做错了,也要理解成是自己没有强调到,没有考核到的问题,加以修正。
   其实,有的时候员工的问题,也会是你的疏于管理,自我设限,降低了标准。
   《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毛姆,写的是印象派画家高更“灵与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一反哲理性偏见,只管仰望星空,有所成就,孤独终老,去世的时候非常惨,经历着躯体和灵魂的双重折磨。
   管理是一门艺术,但是管理者也不能活成那样的艺术家。
   英国有个谚语: 两只眼盯着天上的月亮,却忘了脚边还有六个便士 。意思是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吴伯凡在《认知方法论》中也指出: 只有把“月亮和六便士”合起来,才构成一个矩阵的生活。 
   企业家,管理者,有着创造人类价值的终极梦想,也必须要有能够完成绩效的能力和运筹。
   公司里的两层关系:
   管理最终还是管人,管理层要实现绩效目标,主要要平衡员工的三件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虽然说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但是呢,企业之大,主要承担绩效目标的管理层万一决策失误呢?这个世界突发自然灾害呢?   创造价值也需要物质基础,绩效目标没有达成,企业运转资金不够运营,其他的激发善意、系统设计、知人善用、反求诸己都是不能够很好的去实现的。
   所以“以厂为家”,家是大家的,大家可以在这个家庭里享受温情脉脉。但是“以厂为荣”,也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因此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管理层要激发善意、系统设计、知人善用、反求诸己,更重要的是要决策方向正确,带领大家朝着更高、高快、更好的美好愿景前进。员工呢,也要为企业创造价值为最终目标,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整天活在“挣钱养家”的现实里,也要从心里理解企业的梦想,以梦为马,而不是以上一天班,挣一天前为目的。
   最后一点,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企业运营是个什么层次,就应该搭配更恰当的管理系统,如何用人,用多少人,发多少钱等等。一旦追求高大上,那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
   陈春花在《管理的常识》中提到了一个观点:管理是一种分配。“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就是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   
                                           
   激发善意,上下共情,温情脉脉,一片祥和, 系统管理,统筹全局,规范流程,提升发展, 知人善用,识别人才,善用人才,迸发潜能, 反求诸己,自省自律,向内思考,明确指示, 面向业绩,真刀实枪,市场考验,承担责任。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也是企业资源的管理者,所以,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岗位,认识到自身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要均衡;反过来讲,最高管理者也要向下负责,通过激发善意、系统设计、知人善用、反求诸己,把每一个人的这三种元素分配的尽量均衡。

管理的本质 【刘润·五商-管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