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发展的趋势

2024-04-30

1. 我国银行发展的趋势

我国银行业目前已形成以国有四大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五大主体,这里主要分析前三大类:其中国有四大行目前正在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原先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正在朝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包括组建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在进一步扩张自己的机构网点,以国内一、二线城市为主慢慢向国内三线城市拓展,与此同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较轻的历史包袱、灵活的体制机制,逐步向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转变,形成了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民生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同业金融这种具有代表性、差异化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可以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目前来说,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在不良率的控制上都处于国内较为领先水平;而国内数量达到144家的城市商业银行除少数如北京银行这种资产过亿的银行机构网点铺设较广外,多数仍仅限本地或本省内经营,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广大市民、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可以说,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内银行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凭借其较灵活的经营体制、较短的决策链条,在贷款审批的服务效率方面逐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随着差异化、特色化、社区化逐步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只要牢固把握自身定位,以“三服”为己任,必定能在国内银行业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银行发展的趋势

2. 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一、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创新领域。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我国各商业银行现在越来越注重中间业务的创新,逐步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网点、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同时,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控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良好的开端和明显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1、中间业务面积小,范围窄,在银行总收入中占比低。在国际上,中间业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创收的主要渠道之一。1992年,德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利润的65%:法国里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是总利润的77%:英国巴克莱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可以弥补全部业务支出的73%,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 80%的利润。90年代中期,新加坡、香港等亚太地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也达到30%。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却一直处于低水平,基本上局限于一些传统的代理业务,涉及的企业户数少、金额小、质量差、效益低,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很低。以1999年为例,中国银行6.87%,建设银行 4.19%,工商银行1.28%,农业银行1.21%。只有光大银行(20.30%)和广东发展银行(27.31%)的比较高,接近国际水平(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中国金融年鉴440-469页计算得出)。



  2、中间业务大多是免费午餐。为争夺客户,你少收费我不收费,有的还或明或暗进行“倒贴”,加上现行政策规定许多中间业务不许收费,致使大量的中间业务都是免费午餐。比如银行代理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代售),涉及到收费的只有银行的保管箱业务和代售旅行支票,代理收款、代理付款等其他业务皆免收手续费。



  3、已经开办的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少,层次低,功能不很完善。劳务型、低收益的业务品种多,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大多依赖于银行的网点优势、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等条件,很少能利用银行信誉、信息、技术、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中间业务服务。



  二、影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因素



  是什么在捆住银行手脚?为何国外如此看重的中间业务在我国却举步维艰呢?我们认为制约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因素是:



  1、政策因素。我国现行政策还没有对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定位。什么是商业银行?对这一简单问题,不仅我们广大市民没有弄清楚,就是政府的高层管理部门也没有弄清楚。让我们来看看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储蓄功能、信贷功能、支付功能、现金管理功能、投资或计划功能、代理功能、信托功能、货币政策传导功能、担保功能、经纪功能、投资银行业务功能。因此,商业银行是提供包括信贷、储蓄、支付服务在内的最广泛金融服务和在经济中发挥最广泛金融服务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其主要功能是向社会生产和销售金融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金融产品必须是有偿的,也就是说,必须是有偿服务,而不是无偿服务。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推销金融产品时,大量的都是非商业运作,因为现行政策规定不允许银行收费,商业银行也没有金融产品的价格制订权。工厂有权制订产品的价格,商场有权制订商品价格,邮电、通讯、交通等服务行业都有价格制订权,而且实行价格备案制,唯独商业银行没有价格制订权。商业银行不是垄断行业,而是竞争性非常强的服务行业,其价格理应由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来决定,但事实上全部由人民银行或其他管理部门制订。并且直到今天,仍不放开收费项目的决定权。比如,贷款只准收取利息,禁止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存款不论余额多少,一律计付利息不许收取费用,等等。相反,那些不是企业而是靠财政拨款的管理部门却是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形成“该收费的不准收,不该收费的偏偏允许收费”的怪事。其他的社会福利如福利分房、公费医疗、养老保险等相继取消或由暗到明,唯有商业银行还在承担着“社会福利提供者”的角色,“免费午餐”还要继续开下去。因此,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因素不是别的,而是现行政策。商业银行长期提供无偿服务,不仅商业银行本身效益无法提高,还使市民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不收费是应该的,收费是不应该的,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2、人才因素。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



  3、技术设备因素。中间业务的创新需要技术设备的支持。比如提高资金汇划清算效率、开展全行范围的咨询和理财服务等,都需要银行系统的数据集中处理,否则业务就会受到制约。目前在技术设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主机处理能力、业务软件处理效率、业务软件可扩充性、地区业务发展特性、管理能力等问题都是比较突出的。



  三、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应采取的措施



  1、放款政策,给予商业银行制订金融产品价格的权力。在业务经营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允许中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为所有中外资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合作的法制环境。



  2、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经营体系。各商业银行有必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定,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专门管理中间业务的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比如以结算业务部门为基础,组建中间业务部,全面抓好公司、零售业务部门和全系统的中间业务管理。



  3、健全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要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原有业务品种随职能部门调整而进行业务管理制度的操作规范的整合,使权限范围更明确、流程更科学、风险防范更有效,尤其要继续抓好信用证、承兑汇票和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业务品种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4、创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发展机制。立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一要制订合理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商业银行根据中间业务分散经营的特点和现状,结合自身的优势,在对所经营的中间业务的品种、市场和发展前景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实施中间业务的区域定位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中间业务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加强新产品的开发,突出发展市场需要的重点中间业务产品。三是注重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通过国内专业化培训和国外交流性质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研讨和实务操作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研发、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全方位培养,尤其加强从事中间业务发展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提高中间业务的开发竞争能力,凝集自身在同业竞争中中间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



  5、完善市场需求的科技支撑体系。各商业银行应在实现收付清算大集中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中间业务发展重点相配套的科技支撑平台,搞好代客理财、咨询服务、银证合作等重点业务的电子运作软硬环境建设,将分销网络拓展到客户的办公桌上或家庭,提高银行卡业务的集约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此争取和稳定大批客户。

如果你感觉可以请采纳 谢谢

3. 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背景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我国各商业银行现在越来越注重中间业务的创新,逐步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具体如下:1、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小商业银行业务上带来的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小商业银行利差收益加大,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在积极发展其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可以低成本获得国际市场的人民币存款,之后再以高收益率进行人民币国际投资或放出国际贷款,以此得到更大的利差空间;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拓国际结算业务、国际卡业务以及人民币基金托管业务等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特别在拓展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的过程中,银行结算账户将会得到大量人民币留存资金,这比资金的合理运用将同时增加银行收益并提高银行整体资金的流动性;3、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网点、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同时,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控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良好的开端和明显进展。影响银行国际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潜力、成本、信息、自身流动性及资金能力和金融市场状况。各种因素对投资选择的影响不同,要求商业银行在选择投资地域时,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以增加预期收益。

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4. 现代投资银行的发展呈现哪些特征和趋势

投资银行是一个灵活多变、发展迅速、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的产业。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又推动着金融创新的浪潮席卷全球,新功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和新力量的涌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投资银行的业务正在发生着比其他领域更为巨大的变化和突破,其活动呈现出多样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特征,其在金融资源分配机制中的作用和功能,甚至引导着世界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那么投行发展趋势有哪些呢?

    1、投资银行业务向多样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证券承销、自营和经纪业务外,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涉及企业并购、风险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诸多领域。如它们参与多种类型的公司重组收购活动,帮助私有企业公有化,帮助公有企业私有化,帮助企业收购或出售财产,帮助破产企业进行资产清理等。在开发衍生金融工具领域,投资银行也始终走在前面,它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新型工具,转变固定收益证券的利息特点和计价货币,改变一些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为形式复杂的风险套期保值,合成新型证券以及通过很多其他方式改变融资结构。此外,投资银行还参与管理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风险资本基金等,并在许多不同领域提供咨询服务。

    2、投资银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向多样化、交叉化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具有的独特优势各有所长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如摩根斯但利和高盛擅长包销证券;美林公司擅长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贝尔斯蒂恩斯主要参与投资;所罗门兄弟公司主营证券交易;第一波士顿公司擅长组织辛迪加包销证券,安排私人募债和策划公司合并以及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等。

    3、投资银行向怎样迅速有效的整合和创新业务的发展

    首先是地域的整合即跨地域的整合。其次是价值链的整合即如何把企业的内部资源相整合以及企业内外资源之间的整合。整合不同资源很重要。创投应与证券公司配合起来。像以往做证券的人与做创业投资的人是两派,而现在则是很相似的,一个是侧重前段,一个是侧重后段。创业投资不只是科技部的事情,应是跨部位、跨部门、跨行业的结合。

    4、创业投资加投资银行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目前,时代不同了,全球经济环境变幻莫测,需要大量的新型创业者来给市场注入活力,那么怎样有效整合资源为新生实务较好的服务则会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创业投资+投资银行的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5.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存在哪些差距?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般趋势
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并重的资产负债管理。次贷危机的发生,客观上要求银行业重组资本、重建资产负债表。但金融改革以及银行行为的改变,使其具有了长期的趋势意义。
第一,巴塞尔协议Ⅲ新增了留存超额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求、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并对合格资本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强化了股本的价值。在新的资本监管要求下,国际主要银行具有了更为充足、更高质量的资本。
第二,随着监管改革的推进,银行表内表外的资产都被纳入到了监管的范围,信用风险以外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也被纳入到资本的监管体系中,银行大量配置表外高风险资产的激励被削弱,银行具有更为稳健的风险资产配置。
第三,次贷危机的发生,暴露了过度依赖批发融资的弊端。次贷危机后,巴塞尔协议Ⅲ通过"净稳定资金比例"指标督促银行改善负债结构,提高融资的稳定性。在此情况下,国际银行业的存款负债比例开始上升,同业业务所实现的负债比例则开始降低。
第四,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巴塞尔协议Ⅲ增加了杠杆率指标,意图通过它来控制银行资产规模(包括表内资产和经转换后的表外资产)的扩张。
第五,次贷危机后,面对宏观经济波动,监管机构通过压力测试等手段,对大型银行的资本规划以及资产负债管理进行督导和管理,从而将宏观审慎监管传导到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当中。银行如果能将应对复杂监管转变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将是借机转变成高绩效银行的高明之举。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存在哪些差距?

6. 英国现代银行的特点和兴起的原因

1694年,英国商人们建立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它通过货币政策委员会(简称MPC)对英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
英格兰银行享有在英格兰、威尔士发钞的特权,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由一般商业银行发钞,但以英格兰发行的钞票作准备;作为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作为票据的结算银行,对英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作为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稳定英镑币值及代表政府参加一切国际性财政金融机构。——常识经济篇。

7. 投资银行国际业务大发展时期的特点是:

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现在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投资银行的通用模式。国际投资银行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 2.1 政府引导、法制建设在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欧美投资银行的发展史,投资银行方面的立法直接影响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变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投资银行能够多次度过难关。以美国为例,国会于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颁布了《证券交易法》,这一系列立法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强化了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了证券发行方式,促进了二级市场的规范化。。其中《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投资银行界立法方面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规定了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带来了美国银行业历史上最的革命,挽救了在1929——1933年大危机濒临灭亡的美国投资银行,造就了新一代美国投资银行群体。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1975年美国取消了证券经纪固定佣金制度,竞争导致佣金收入大幅减少,投资银行被迫大力开展其他创新业务,政府的引导再次诱发了投资银行业业务创新革命,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得到迅速发展。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80年代美国颁布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 Rule 415)。放松了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美国投资银行业重新走向混业;增强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大批投资银行机构整合,出现了摩根斯坦利添惠,花旗-旅行者集团等超级投资银行。其实,不仅仅在美国,欧洲、日本、东亚各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过程都包含了法律和政府制度的支持,法律环境的建设对投资银行的发展来讲是至观重要的,没有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基础的投资银行体系一定是漏洞百出的,从巴林银行的倒闭我们就可见一般。 2.2资本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业务多样化是投资银行发展的主线      在投资银行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是混业经营,很少有投资银行考虑资本的风险;投资银行业务也大多数集中在证券承销和证券交易上,很少有创新业务出现;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加上各国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革,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5年,美国率先进行了证券交易所改革。随后,英国和日本也分别推行了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金融体制改革,自由化成为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题。交易手续费自由化、行业进入自由化、资本交易自由化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潮流。 证券改革和自由化大大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作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虽然在1982—1996年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上升了6倍,但由于手续费的竞争,10年内英美两国股票交易佣金下降了40%,债券交易佣金下降了25%--50%。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开始不断开发并拓展创新赢利业务以补贴其他业务,促进了证券业务多样化的发展,根据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1975—1996年收入结构变化的情况调查,20年间会员原有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51%降至15%,承销收入由14%降到9%。而新业务中:基金收入由1%上升到4%,资产运用由0%上升到4%,兼并收购、私募配售等证券关联收入由2%上升至39%;创新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导致投资银行的风险在进一步扩大,为了增加抗风险能力,各国的投资银行都在不断地增加资本规模,自1980年至今,美国9家大型投资银行的资本增长了10倍以上。1980年美国投资银行业的总资产为640亿美元,1988年就达到4760亿美元;竞争的加剧同样引起了投资银行服务的专业化进程,市场对优秀的证券经纪人、证券分析师的需求日益增大,客户对投资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专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投资银行发展客户和拓展业务的关键条件之一。投资银行要降低经营风险,增大抗风险能力,就必需将扩充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和扩大业务范围作为其发展的主线。

投资银行国际业务大发展时期的特点是:

8. 银行国际化对我国银行业有哪些正面影响

1/促进我国银行国际化的步伐。
2/完善我国银行体系
3/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4/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5/金融创新,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