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是谁引起的

2024-04-28

1. 亚洲金融危机是谁引起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今天终于知道了

亚洲金融危机是谁引起的

2. 亚洲金融危机。

  李昌镛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本人今天进行的讨论更适用于亚洲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或韩国,而非低收入国家。

  我的讲话主要包括两个重点。

  第一,金融业的薄弱是亚洲实现长期增长的主要障碍。

  第二,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非易事,甚至可能比制造业更难于发展,但其收益却要更高。亚洲的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根本挑战是如何在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的环境下发展资本市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立有关金融市场的新原则。

  全球金融危机前的亚洲金融市场

  过去,金融业在亚洲一直都被视为经济增长工具,而非一个独立行业。金融市场中的“冒险行为”就等同于“投机”。金融业的利润也被视为不正当的非劳动所得,而不是因敢于冒险而收获的回报。

  在上述文化的影响下,资本市场的发展普遍遭到质疑。无怪乎除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之外,当前亚洲金融市场均由受政府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所主导。

  但是,亚洲经济得益于过去数十年的快速增长,而变得日益开放和成熟。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对未来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如不进行适当的冒险和风险管理,亚洲政府将难以向高附加值行业调动金融资源,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绿色增长等领域,因为从本质上而言,这些行业都具有更高的风险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商业银行是否能够独挡一面将成为亚洲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

  同样,我认为无论亚洲政府是否情愿,在开始面对财政行业风险集中问题时,将被迫发展资本市场。政府如果继续分摊风险和资金,道德风险问题势必也将加剧。如果我们继续保持由银行主导和政府控制的金融结构,这就意味着亚洲国家必须有心理准备,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的错误将完全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买单”。

  此外,在经济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的时候,政府如何能够确保自己比私营部门在分摊风险方面做得更好?

  起初在私营部门尚不发达的时候,政府能够吸引最出类拔萃的人才就职于公共部门。就此而论,政府更有能力招贤纳士,实施产业政策的可信度也更高,对此社会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然而,私营部门日后的发展壮大将吸引更多的精英远离政府机构。虽然社会并没有对政府是否比私营部门更具信息或技术优势这一问题达成共识,但从多方面来看,亚洲的经济结构更有可能仍由政府控制。由此,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私营部门拥有更多发展机遇时,如果政府希望日后继续保持由政府领导、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结构,它将如何招募到最优秀或者比较优秀的人才?对于我来说,这绝非易事。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亚洲金融市场

  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局势日渐衰败。资本市场发展——包括投行业、衍生品以及证劵化——竟沦为贬义词!这就是亚洲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有益经验吗?亚洲是否应重振商业银行业,从而使政府在分摊风险方面负起更多责任,因而承担巨大的风险吗?抑或这只是从危机中汲取的错误经验,所以我们应继续扩大金融和资本市场自由化呢?

  随着亚洲地区逐步跻身高收入地区的行列,全球竞争势必加速,产业结构将更为复杂,分散风险的任务也会愈发重要。金融业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是正确的出路吗?

  或许,从次贷危机中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应该“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而非“更多更严格地”监管。如果我们盲目加强对以从事商业银行活动为重点的亚洲银行的监管,亚洲金融市场可能会更安全,但也会变得僵化,而且会损失很多发展机遇。

  然而,发展资本市场绝非易事。金融业是一个旨在实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网络产业,但是居于后来者的地位使其难以获得市场份额。今天我来举一个主要瓶颈的例子。近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亚洲资本市场升级的主要瓶颈并非缺乏资本供给。我们很快意识到真正的瓶颈是缺乏国内金融机构的跟踪记录和金融知识,而非缺乏风险资本的供给。由于高速发展和储蓄率的迅速上升,一些亚洲国家已经成为资本的净出口国。

  为了建立资本市场,我们应该乐于缴纳学费,不必为可能出现的错误而介怀。上世纪,我们正是以这种心态发展了制造业。在学习证券化、并购和企业重组等先进财务技能的时候,亚洲不应畏惧犯错。资本市场的法律框架也应该制度化,例如制定资产支持证券法、综合破产法、企业重组促进法等。制造业为我们通过向国外借贷和学习技能实现起飞奠定了基础,对此,我们同样需要建立必要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即便有时金融和企业重组之路将挫折重重。

  亚洲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比如,亚洲地区的巨额储蓄和养老金能为金融机构创造机会,支援亚洲的老年人口。此外,亚洲政府近期的私有化行动可通过企业并购重组为投资银行创造更多机遇。亚洲日益增长的海外投资也为国际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人创造商机?答案是因为亚洲地区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让投资在区域内得到重复利用,促进亚洲金融市场的发展。

  自1997~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体系掀起了一股重大改革和重组浪潮。后危机时代的改革深化和拓展了亚洲金融业,金融资产尤其是非银行业增长显著,股市和债券市场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0年至2009年间,按占GDP比例计算,亚洲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平均金融业资产[1]从44.2%增至92.0%,股票市值从95.2%跃至223.7%,未偿付债券总额从38.8%升至65.5%。

  然而,最近这场全球危机则凸显了未竟的改革议程及亚洲金融体系结构的潜在薄弱环节。尽管亚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资本市场基础依旧薄弱。比如,许多区域经济体的本币债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无法为银行贷款提供可靠的备选方案。我之前提到过,2009年亚洲未偿付债券总额仅为GDP的65.5%,而欧元区这一比例达到了114.4%,日本为189.6%,美国为175.8%。同样,国内投资群体的局限性使市场极易出现剧烈波动。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推进改革。监管需与创新、金融业结构转变和金融全球化齐头并进。虽然监管不能千篇一律,但我们有必要依据全球标准建立相关机制,在虑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同时制定国内和地区性标准和引导方案。

  亚洲开发银行致力于帮助发展中成员国应对金融市场重组的挑战。例如,通过技术援助和研究为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ABMI)提供专家意见和支持。该倡议旨在开发高效、流动性强的亚洲债券市场,从而更好地利用亚洲储蓄进行投资。令人鼓舞的是,在近期召开的河内会议上,东盟与中日韩(10+3)表示,它们愿意将当前的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扩展成亚洲资本市场发展倡议,为实现区域金融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结论

  总而言之,各种危机已基本结束,最近一次在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已“温和”落幕。亚洲的确出现了强劲反弹,并在寻求各种途径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从长期来看,亚洲必须寻找到新的增长源以过渡到高收入的行列。

  但是,亚洲欠发达的金融市场可能无法调动所需的金融资源用于发展高附加值、高风险的行业,合理地分配风险。目前,亚洲金融市场似乎成为了亚洲经济结构最薄弱的环节。

  逐步实现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和扩大化,分散财政行业的风险,符合亚洲各国政府的利益,但同时必须对金融市场上的重大创新进行适当监管。我们应鼓励和管理好金融市场的发展,避免阻碍创新。亚洲决策者应意识到当务之急是“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而不必“更多地”监管。

3. 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其实很多因素经济因素,内在因素和全球因素都有,索罗斯操控了汇率,导致泰铢贬值,当然也和亚洲的汇率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导致的!

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

4. 亚洲金融危机是谁引起的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
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
公式:经济=金融+财政
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
解释:国家收支:
国家的税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
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
(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5. 亚洲金融危机是哪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中文名
亚洲金融风暴
外文名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es
开始时间
1997年7月2日
起始国
泰国
原因
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等
爆发原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

亚洲金融危机是哪年?

6. 亚洲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1、港澳回归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何鸿燊是港澳回归的历史见证者。1984年,他参加香港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观礼团,到北京观摩《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仪式。
1988年,何鸿燊被委任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何鸿燊一直致力於关注文化教育发展,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可谓“功勋卓著”。2001年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金莲花荣誉勋章”。
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授予其“金紫荆星章”,2007年获授澳门最高殊荣─“大莲花荣誉勋章”,2010年获颁香港大紫荆勋章,成为同获港澳最高荣誉勋章第一人。

2、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货币也狂跌。
与此同时,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尼与菲律宾短期资金大量进出。随后危机蔓延至东北亚。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账和坏账剧增,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3、波黑战争
波黑战争是发生在1992年4月至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而发生的战争。
波黑战争历时43个月,近十万名妇女被强奸,死亡25万人左右,270万平民沦为难民,人均收入从1900美元降到500美元,工业产值只剩5%,萨拉热窝供电只剩10%,供水瘫痪。
波黑战争的大背景是苏联垮台,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倒戈,美国单极世界的野心展现。波黑战争是德国挑起的,美国是最大赢家。美国为了落实这个目的,紧接着在科索沃战争中,拔掉了米洛索维奇这个“钉子”。
4、科索沃危机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 科索沃危机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
塞尔维亚人称对该地区拥有“历史权利”,认为科索沃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的摇篮和发祥地,是塞尔维亚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而阿尔巴尼亚人则称对科索沃拥有“种族权利”,因为他们的人 数在该地区占有绝对优势。1945年7月,根据科索沃地区居民的意愿,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范 围内的一个自治区。
5、海湾战争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与英国等国联军以解放科威特独立自由为由,强行干涉两国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海湾战争。
没想到短短40余天,美国便把伊拉克彻底打懵了。当时伊拉克作为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强国,军队作战能力比我国解放军只强不弱,但是面对美国新式武器以及先进的战略思想一败涂地。
海湾战争里,美国使用的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无人飞机,精确导弹,电磁武器,让人眼花缭乱。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里,所有人都屏住了气,惊讶又感叹,接着就是深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港澳回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黑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索沃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湾战争

7. 前两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前两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今天终于知道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