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媒体巨头不该忽视Netflix

2024-05-14

1. 为什么媒体巨头不该忽视Netflix

Dish预计收购交易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内完成,完成还需满足破产法庭批准等一系列常规条件。
今日,美国著名科技博客就Blockbuster的失败撰文。作者将它与Netflix的竞争比作龟兔赛跑,巨头在打盹之后落后于创业公司,最终被击溃。
以下为分析文章全文:不得不承认,围观Blockbuster与人竞争、并最终衰落让我有些快感。
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小区的几家音像店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然后,Blockbuster来了。它当时就已经拥有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规模优势,毫无意外地击溃了那些本地音像店。
在美国,这样的故事很多年都一直在发生。而且他们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竞争,基本都是秒杀。
然而,我刚刚听到的消息是:付费卫星电视服务提供商Dish周三证实,它在破产法庭进行的Blockbuster的几乎全部资产的拍卖中已经胜出,最终报价约为2.28亿美元的现金。这是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大败退:要知道1994年媒体巨头维亚康姆还花了84亿美元巨资来收购Blockbuster(后来它在IPO过程中又将资产剥离出来)。
微软、谷歌、苹果等等大公司看起来坚不可摧。如果他们在某一领域投入了资源,你甚至不会尝试进入那一市场,对吧?但Reed Hastings就是个不信邪的人,他在1998年创立了Netflix。曾经他只是个对Blockbuster离谱的延期费用心存不满的顾客,并且认为自己可以在视频租赁上做得更好。
当时,Blockbuster自然是嘲笑Netflix。事实上,两年后Blockbuster还可能以仅仅5000万美金收购Netflix,这对于它在2001年进行的50亿美元IPO来说就是一笔零花钱而已。但是,Blockbuster拒绝了所有诸如此类的选择。相反,它在与安然(Enron,已倒闭)的合作上投入了巨大力量。
直到Netflix成立的六年后,也就是2004年,Blockbuster才意识到需要进入在线租赁DVD市场。那时候Netflix已经开始获利,Redbox也推出了(麦当劳控股子公司,DVD自助租赁是其业务之一)。Blockbuster事实上已经死亡了,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是个大公司骄傲自满并且被攻其不备的好例子。但称之为攻其不备不够客观,Blockbuster可能在最初的六年就做了很多事情来压制Netflix的崛起,但这些措施要么太傲慢,太缓慢,或者太愚蠢。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Blockbuster所作所为的反面。它有一个对Netflix不屑一顾的CEO Jim Keyes,他曾经这么宣称:坦诚地讲,我被人们对Netflix的钟爱困惑住了。它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办到甚至已经办到了啊。
当年,Jim Keyes试图收购曾经的美国第二大IT连锁卖场Circuit City,通过拥有更多的零售商店来化解Blockbuster的危机。但几个月之后Circuit City就完蛋了,这起收购案的失败可能也让Blockbuster自己多活了两年。但在那之后,Blockbuster的数字化策略负责人仍然声称可以战胜Netflix避免破产:我们在战略上比任何对手都赢得了更加有利的位置。这也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良好局面。这样的话就算让前国防部长拉扎斯菲尔德来当面说,他也会羞于启齿。(拉扎斯菲尔德在美军的伊拉克局势问题上说了很多大言不惭的话)
如果,你要在一个已经有巨头存在的市场创业,请记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他们不可能永远保持强大。就算是块头最大的公司也会变得自满,然后被打垮,他们被自我与金钱蒙蔽了双眼,很难看到外面的突破角度与创意。他们会打盹,然后失败。

为什么媒体巨头不该忽视Netflix

2. 上市公司IPO后,股票的价格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尝试这样来看:
公司一旦IPO成功之后,上市公开交易。有些公司(例如电信几巨头……)确实对股价没有诉求,因此他们在处理投资者关系时比较“随意”,经营上也并不以股价为主要参考目标。
但这并不能说股价对所有公司都没有意义。例如股东减持时,当然希望二级市场股价高于自己成本价。另外,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也期待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当然,对于有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来说,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是所有被激励对象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欢迎讨论补齐。

3. 富士康上市最新消息 富士康上市是借壳还是ipo

2月9日台资企业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看”)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书申报稿刊载于证监会的官网上,富士康拟在上交所IPO。这引起巨大关注,金融行业已经有猜测称,如能顺利上市,富士康的市值或将超5000亿元。
富士康的前身是福匠科技,成立于2015年3月6日,尽管公司的历史尚不足3年,但盈利情况相当亮眼。招股书申报稿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富士康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额分别为143.5亿、143.7亿和158.7亿元。
一家年轻的企业之所以能有碾压A股九成以上上市企业的净利润,主要因为富士康是一家控股型企业,实际主营业务由下属子公司负责,公司主要负责对相关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投资和管理。截止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拥有全资及控股境内子公司31家,全资及控股境外子公司29家。
富士康的股权构成也相当的复杂,目前的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鸿海精密间接持有中坚公司100%权益,中坚公司占富士康41.1443%股权。此外,富士康还有32个股东,绝大部分股东为企业。
这么一家巨无霸型的企业,跟多家关联公司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证监会在对招股书申报稿的第一次反馈中针对资金、人事、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了多个有关企业经营独立性的问题。
庞大的商业版图
富士康是鸿海精密有意腾挪倒转出来的资产。招股书申报稿披露,鸿海精密此前对体系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业务、相关资产进行整合,然后由富士康以发行新股和现金的方式收购鸿海精密下属部分境内子公司股权和资产,以现金方式收购鸿海精密下属部分境外子公司股权和资产。富士康在2017年有频繁的并购举动。
整合后的企业冲击IPO,可谓是将富士康集团庞大的商业版图展示在公众面前。富士康主要从事各类电子设备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主要客户包括Amazon、Apple、ARRIS、Cisco、Dell、华为、联想、Nokia等,除开国内的布局,国际上生产销售服务体系覆盖东南亚、北美和欧洲。富士康的客户集中度非常高,2015~2017年期间,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到当期营业收入的7成比例以上。
坐拥电子行业多名巨头客户、业务布局广泛的富士康虽然净利润比较可观,实则利润率并不高。2015~2017年,富士康每年的综合毛利率都只在10%左右,原材料成本占到营业成本的9成比例。据招股书申报稿披露,富士康的原材料主要采用buy and sell模式,这种模式在国际电子产品制造业中并不少见,采购商向制造商销售部分原材料,制造商拿到材料后加工成产品销售给采购商,因此对于制造商来说,采购商是其客户,也有可能是其上游供应商。这种模式下,如果客户集中度非常高,制造商的话语权会进一步被削弱。
以生产iPhone闻名于世界的富士康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代工企业,头顶着“工业互联网”称谓,尽管这被证监会要求说明原因以及解释这一称谓是否客观准确,但依然可以看出富士康正往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富士康拟募集资金的用途也显示了未来的方向。招股书申报稿披露,募集资金将投入于8大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讯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及互联网互联互通、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以上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72.5亿元。
富士康认为,自身处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拿地、建厂、买设备需要大量资金,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原材料和其他存货会占用更多的流动资金,产品研发和技术改进也需要投入,此前融资渠道比较匮乏,需进一步拓展,选择上市。
经营独立性受关注
对于富士康的上市申报,证监会在第一次反馈中回复了上万字,除了要求补充财务信息、补充应对外部风险的措施外,非常关注发行人的独立性问题。

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和律师对富士康是否有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发表明确意见,要求核实富士康与鸿海精密控制的其他公司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是否存在人员、资产、业务、技术混同的情形,是否存在订单获取依赖鸿海精密控制的其他公司。
2015年~2017年,富士康向关联方采购商品金额均超200亿元,均占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10%左右。富士康在近3年来向关联方销售商品的金额逐年下降,从780亿元的规模下降到400亿元,但证监会依然要求说明关联交易决策是否符合法律和公司章程,定价是否公允。富士康应收关联方代垫付款项余额从2016年末的3.6亿元增长到6.6亿元,被要求说明原因。
富士康从鸿海精密及其子公司受让49项商标,被许可使用“富士康”“Foxconn”两项商标,受让2771项专利权和1009项专利申请权,受让15项软件著作权。证监会要求说明被允许使用的商标、专利是否属于富士康的主要商标、专利,是否影响了发行人资产的完整性。
富士康的营业收入由多家子公司贡献,证监会要求说明对下属公司管控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并让保荐机构、会计师核查有限性。
综合以上情况看富士康走的是IPO不是借壳上市。

富士康上市最新消息 富士康上市是借壳还是ipo

4. 阿里美国IPO后,马云还持有多少阿里股份?

据阿里的招股书显示,在机构持股方面,软银持股34.4%,雅虎持持股22.6%,是阿里前两大机构股东。
而在个人持股方面,马云持股8.9%(2.061亿股),蔡崇信持股3.6%,是阿里前两大个人股东。CEO陆兆禧、COO张勇持股均不超过1%。

希望能帮到你。

5. 巨头打盹:BlockBuster为什么会失败

Dish预计收购交易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内完成,完成还需满足破产法庭批准等一系列常规条件。
今日,美国著名科技博客就Blockbuster的失败撰文。作者将它与Netflix的竞争比作龟兔赛跑,巨头在打盹之后落后于创业公司,最终被击溃。
以下为分析文章全文:不得不承认,围观Blockbuster与人竞争、并最终衰落让我有些快感。
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小区的几家音像店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然后,Blockbuster来了。它当时就已经拥有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规模优势,毫无意外地击溃了那些本地音像店。
在美国,这样的故事很多年都一直在发生。而且他们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竞争,基本都是秒杀。
然而,我刚刚听到的消息是:付费卫星电视服务提供商Dish周三证实,它在破产法庭进行的Blockbuster的几乎全部资产的拍卖中已经胜出,最终报价约为2.28亿美元的现金。这是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大败退:要知道1994年媒体巨头维亚康姆还花了84亿美元巨资来收购Blockbuster(后来它在IPO过程中又将资产剥离出来)。
微软、谷歌、苹果等等大公司看起来坚不可摧。如果他们在某一领域投入了资源,你甚至不会尝试进入那一市场,对吧?但Reed Hastings就是个不信邪的人,他在1998年创立了Netflix。曾经他只是个对Blockbuster离谱的延期费用心存不满的顾客,并且认为自己可以在视频租赁上做得更好。
当时,Blockbuster自然是嘲笑Netflix。事实上,两年后Blockbuster还可能以仅仅5000万美金收购Netflix,这对于它在2001年进行的50亿美元IPO来说就是一笔零花钱而已。但是,Blockbuster拒绝了所有诸如此类的选择。相反,它在与安然(Enron,已倒闭)的合作上投入了巨大力量。
直到Netflix成立的六年后,也就是2004年,Blockbuster才意识到需要进入在线租赁DVD市场。那时候Netflix已经开始获利,Redbox也推出了(麦当劳控股子公司,DVD自助租赁是其业务之一)。Blockbuster事实上已经死亡了,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是个大公司骄傲自满并且被攻其不备的好例子。但称之为攻其不备不够客观,Blockbuster可能在最初的六年就做了很多事情来压制Netflix的崛起,但这些措施要么太傲慢,太缓慢,或者太愚蠢。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Blockbuster所作所为的反面。它有一个对Netflix不屑一顾的CEO Jim Keyes,他曾经这么宣称:坦诚地讲,我被人们对Netflix的钟爱困惑住了。它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办到甚至已经办到了啊。
当年,Jim Keyes试图收购曾经的美国第二大IT连锁卖场Circuit City,通过拥有更多的零售商店来化解Blockbuster的危机。但几个月之后Circuit City就完蛋了,这起收购案的失败可能也让Blockbuster自己多活了两年。但在那之后,Blockbuster的数字化策略负责人仍然声称可以战胜Netflix避免破产:我们在战略上比任何对手都赢得了更加有利的位置。这也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良好局面。这样的话就算让前国防部长拉扎斯菲尔德来当面说,他也会羞于启齿。(拉扎斯菲尔德在美军的伊拉克局势问题上说了很多大言不惭的话)
如果,你要在一个已经有巨头存在的市场创业,请记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他们不可能永远保持强大。就算是块头最大的公司也会变得自满,然后被打垮,他们被自我与金钱蒙蔽了双眼,很难看到外面的突破角度与创意。他们会打盹,然后失败。

巨头打盹:BlockBuster为什么会失败

6. 为什么国内互联网巨头不在a股ipo

因为证监会发审委的不给审批同意。

7. 从新三板摘牌后 景域文化驴妈妈会去IPO吗

1月3日下午,驴妈妈旅游网母公司景域文化(835188)发布公告,宣布将申请从新三板摘牌。景域文化方面表示,申请终止挂牌主要是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和未来资本运作考虑。
对于公司下一步资本运作,景域文化董事长兼总经理洪清华表示,将在不久后以另一种形式与资本平台相聚。暗示摘牌背后或有更大动作。
率先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洪掌门用新三板打了一手好牌
景域文化股东既有PE巨头红杉,也有锦江、华策影视这些A股土豪上市公司,挂牌新三板一年多来,景域文化已先后两次完成定增,融资总额达11.8亿,是2016年新三板中最被看好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充裕的现金流、多家上市公司的资源支持、浙江吉林山东多地政府的战略合作,洪掌门用新三板打了一手好牌。
从财务数据来看,景域文化近年的业绩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状态。2015年全年、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亿、27亿,同比增长123%和163%,增幅领先于行业竞争对手。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7月发布的《2016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驴妈妈在5A/4A景区在线市场份额、景区门票用户满意度均位列行业第一。2016年4月29日,著名数据监测机构易观智库发布《中国在线周边自助游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驴妈妈市场份额行业第一;驴妈妈邮轮包船达34艘,位列OTA第一。
国家旅游局规划司发布的《中国旅游上市企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景域文化荣登国内上市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十强;2016年7月12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评选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出炉,景域文化——驴妈妈旅游网,排名32位,在新三板所有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
可以说,新三板的资本助力让景域文化从旅游市场拓出了一片新蓝海,布局 “全域旅游”,成就中国旅游业“途易”。
美图之后 下一个登陆港股的互联网科技独角兽?
2016年12月,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出席美图公司(01357.HK)上市仪式时表示,正在研究亏损公司上市的相关机制,以后像美图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香港上市会越来越多。这是目前监管层最有力的声音。
数据显示,美图公司当下的市值在50-60亿美金之间,已成为港股市场仅次于腾讯的互联网公司。
美图的上市,即是港股自我改革的成果。而目前国内正存在大量尚未盈利的明星互联网公司,如果陆续去香港上市,将给港股带去大量新鲜血液,进而改变港股的市场格局。
紧随美图公司转战港股,或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新选择。
有新三板市场人士认为,景域文化2016年半年报营收近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02%。同时,景域文化拥有强大的线下板块业务。如顺利从新三板摘牌,除港股可供景域文化选择外,拆分线上业务,将快速盈利的业务版块独立出来在A股进行IPO,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根据媒体报道,近期IPO审批加速,墨迹天气等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开启了国内IPO的进程。
6家子公司独立挂牌新三板?皆有可能
景域文化转身离开,但会不会再上新三板?
公开资料显示,景域文化旗下拥有驴妈妈旅游网、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景域旅游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景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帐篷客度假酒店、景域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六大事业板块。
景域文化旗下6家子公司独立出来挂牌新三板,实现10亿以上估值并非没有可能。以英雄互娱(430127)为例,目前其市值为143亿,旗下有子公司英雄体育、英雄传媒等,其中英雄体育成立仅三月,即以估值36亿完成6.4亿首轮融资。


单以景域文化子公司帐篷客度假酒店为例,其一开业就成为人民日报头版“点名”的网红酒店。帐篷客颇像景区住宿运营的Airbnb,它的新潮、小清新受85后、90后文青的喜爱,它的奢华、品质又与万豪、温德姆豪生相近,日渐成为国内景区争相合作的香饽饽。中国好景区的好住宿,让帐篷客的资本之路同样非常值得期待。
目前的政策下,新三板公司还不能将子公司挂牌三板,在母公司华丽转身之后,洪清华的“驴妈妈军团”会否再次登陆新三板,打造新三板上的新“景域”,值得观望。

从新三板摘牌后 景域文化驴妈妈会去IPO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