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一天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2024-05-24

1. 美国人一天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美国人的生活习惯
一、饮食特点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一袋面包,—听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尔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做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二、居民住房
美国城市居民的住房从总体规划与布置,到具体的设计与安排,都是比较实用舒适的。在一个小区里除住房外,学校、商店、文体设施、公园、银行、邮局等等都一应俱全。美国老百姓住房,就一般水平而言,不论楼房或平房,也不论几居室,在设计上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客厅与餐厅连为一体,比较大,因为家人活动大部分时间在客厅。二是厨房比较大,并且与餐厅相连。厨房里壁橱很多,餐具与食物都放在橱里,看起来很简洁。电冰箱容量大。另外就是其它电器一应俱全,墙壁上电插头多,这当然要有充足的电力为基础。旧金山一般每月电费四、五十元。据说电力公司鼓励多用电,办法是假如一度电是十美分的话,十度电可能只收九十美分。
三、衣饰装扮
美国市面上,专营服装的商场特别多,一概开架出售,有些还是百年老店,其规模与气派,都是很大的。这些商场分工有序,如有的专营妇女与儿童服装,有的专营中老年服装,有的专营T恤衫等等。在美国买服装和一些日用百货,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所买的商品没使用过,无污染无损坏,并保存有发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都可以退货退款。在美国很少有卖布匹的绸缎店,也没有缝衣店,因而很少见到卖缝纫机的。据说做一件成衣工钱很贵。总的看来,美国人在穿的方面花销不会很大。
四、交通工具
如果没有汽车,美国人寸步难行。对美国人而言汽车与水和面包同等重要。在街道上,见不到什么行人,全是汽车。偶尔见到一二辆自行车,也是锻炼身体用的。公共汽车相对很少,主要街道上半个小时一趟,倒也准时。一辆能乘六七十人的大轿车,常常只有两三个乘客。街道两侧都画有停车位,稍大些的商店都有停车场,停车场也都画有停车位,而且头几个车位必定是残疾人车位(一个蓝色轮椅的图标),不准越“雷池”一步。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一般每人都有辆车,一般老百姓只能用得起中档车。买车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办法是买新车。新的中档车大约是一万五六千美元一辆。
五、通讯便捷
电话为美国人造了福,美国人对电话就像小汽车一样,不可缺少。在美国申请电话十分简单,你只要给电话公司打个电话,一天之后就会得知电话号码。电话公司还会送一本免费的电话号码本,只要将自备电话插在房间的插座上,同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联系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图文传真机也已普及到家庭。
电话收费是比较便宜的,市内电话不收钱,国内长途十几分钟才一美元。国际长途、如给中国内地打一分钟一美元左右。周末两天早晨8点至下午5点收半价。每月25日,电话公司会给你寄来收费单,几月几日几时,你给谁(电话号码)打电话,多长时间,多少钱,一清二楚。
六、影视现状
电影则租磁带用录像机来看。随着电视、录像的发展,美国租用录像带的商店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隔两个街区就有一家。
电影院一般都有几个放映室,每个放映室一二百个座位不等。各放映室错开时间放不同的电影,一张票十几美元,你可以从进院开始看到清场时才出来。
七、银行情况
美国银行业的活动与作用已经深入到平民百姓家。美国一般平民百姓的现金交往,比如工资支付、购物支付超过几十元的都用银行支票或银行信用卡。包括那些以“穷” 出名的中国留学生,只要有点钱(二百美元,三五百美元不等,这在美国是微不足道的)都存到银行去,很少有在自己口袋里装上数百元现钞的,已成为一种时尚。

美国人一天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2. 美国人每天的生活是怎样过的

美国经济制度的高生产力使得人民获得更多闲暇. 1900年, 工厂工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每周平均高达60小时, 才只能赚到13美元. 今日, 他们每周只要花40小时工作, 却能赚到208美元. 为了协助人民享用闲暇, 城镇到处都有娱乐场、公园及游泳池.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也会建设大公园及其他的娱乐设备. 美国人将大部分的自由时间消磨在家里. 电视提供各种不同的娱乐, 包括电影、戏剧以及职业运动比赛. 而高传真立体音响更使得家里就像一个音乐厅. 美国人花许多休闲时间阅读和看杂志, 在家招待朋友也是美国人生的重要部分之一. 休闲时间增加的另一结果是"自己动手". 家长或家中其他人员利用部分休闲时间从事房屋的修补、装修及其他重建等工作.早期的殖民与拓荒者深信自由平等, 对这个新大陆而言, 这些理想都是可行的. 这儿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不同的信仰与政治. 为了落地生根, 为了开拓土地, 他们以无比的毅力, 面对一切难关. 对拓荒者而言, 每一个人的斧头都是一样好, 而这些理想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纳入美国的生活中.

3. 美国人一天的生活

美国人的生活习惯
一、饮食特点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一袋面包,—听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尔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做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二、居民住房
美国城市居民的住房从总体规划与布置,到具体的设计与安排,都是比较实用舒适的。在一个小区里除住房外,学校、商店、文体设施、公园、银行、邮局等等都一应俱全。美国老百姓住房,就一般水平而言,不论楼房或平房,也不论几居室,在设计上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客厅与餐厅连为一体,比较大,因为家人活动大部分时间在客厅。二是厨房比较大,并且与餐厅相连。厨房里壁橱很多,餐具与食物都放在橱里,看起来很简洁。电冰箱容量大。另外就是其它电器一应俱全,墙壁上电插头多,这当然要有充足的电力为基础。旧金山一般每月电费四、五十元。据说电力公司鼓励多用电,办法是假如一度电是十美分的话,十度电可能只收九十美分。
三、衣饰装扮
美国市面上,专营服装的商场特别多,一概开架出售,有些还是百年老店,其规模与气派,都是很大的。这些商场分工有序,如有的专营妇女与儿童服装,有的专营中老年服装,有的专营T恤衫等等。在美国买服装和一些日用百货,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所买的商品没使用过,无污染无损坏,并保存有发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都可以退货退款。在美国很少有卖布匹的绸缎店,也没有缝衣店,因而很少见到卖缝纫机的。据说做一件成衣工钱很贵。总的看来,美国人在穿的方面花销不会很大。
四、交通工具
如果没有汽车,美国人寸步难行。对美国人而言汽车与水和面包同等重要。在街道上,见不到什么行人,全是汽车。偶尔见到一二辆自行车,也是锻炼身体用的。公共汽车相对很少,主要街道上半个小时一趟,倒也准时。一辆能乘六七十人的大轿车,常常只有两三个乘客。街道两侧都画有停车位,稍大些的商店都有停车场,停车场也都画有停车位,而且头几个车位必定是残疾人车位(一个蓝色轮椅的图标),不准越“雷池”一步。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一般每人都有辆车,一般老百姓只能用得起中档车。买车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办法是买新车。新的中档车大约是一万五六千美元一辆。
五、通讯便捷
电话为美国人造了福,美国人对电话就像小汽车一样,不可缺少。在美国申请电话十分简单,你只要给电话公司打个电话,一天之后就会得知电话号码。电话公司还会送一本免费的电话号码本,只要将自备电话插在房间的插座上,同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联系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图文传真机也已普及到家庭。
电话收费是比较便宜的,市内电话不收钱,国内长途十几分钟才一美元。国际长途、如给中国内地打一分钟一美元左右。周末两天早晨8点至下午5点收半价。每月25日,电话公司会给你寄来收费单,几月几日几时,你给谁(电话号码)打电话,多长时间,多少钱,一清二楚。
六、影视现状
电影则租磁带用录像机来看。随着电视、录像的发展,美国租用录像带的商店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隔两个街区就有一家。
电影院一般都有几个放映室,每个放映室一二百个座位不等。各放映室错开时间放不同的电影,一张票十几美元,你可以从进院开始看到清场时才出来。
七、银行情况
美国银行业的活动与作用已经深入到平民百姓家。美国一般平民百姓的现金交往,比如工资支付、购物支付超过几十元的都用银行支票或银行信用卡。包括那些以“穷” 出名的中国留学生,只要有点钱(二百美元,三五百美元不等,这在美国是微不足道的)都存到银行去,很少有在自己口袋里装上数百元现钞的,已成为一种时尚。

美国人一天的生活

4. 谁能告诉我普通美国人通常周末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周未的话,其实一般还是比较随便
如果是一家人的话,早上起来早餐,一般是鸡蛋,培根,面包,咖啡等
然后,小孩在家里随便玩玩,父母做做家常,中饭
中饭的随便的话,有香肠,有土豆(泥,或整个,或薯条),有沙拉等,牛肉,猪排,鱼等,各种可样的,然后一家人一起玩玩。晚餐,一般有意式面条,牛排(一般家里还很少做)BBQ,等等,也是可种各样的西式食品吧,晚上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

也有的就是一家人早餐后,出去玩的,逛逛商场,看电影,等等。

也有就是早上起来喝点咖啡,然后晚一点点早餐中餐一起吃,做些家务活,出去逛逛,出去玩玩,晚上朋友一起聚聚,酒吧,或COOK OUT等,也有开车出路游,热天上上沙滩等等

很平常,也很休闲

5. 美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总是听别人说“美国的生活”如何如何,可我们很少能听到当地生活的细节。真实的美国家庭、社区究竟是怎样的,和我们在国内的生活水平、生活观念又有多大差距呢?一位网友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总结了在当地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可以作为美国移民或者准移民们的参考。 这位网友在硅谷的堂哥家里住了一个月,作为“中产阶级”,堂哥住在郊外小镇的house里。短时间内当然还无法深入了解中美的文化差异,不过直观的生活细节对比也很有意思噢。
1、绿化:种花vs 种菜 在堂哥的美国社区里,每个人家门前都有自己的小花园,虽然花园属于私有财产,还需要花钱打理,但大家都非常自觉,否则可是会被邻居瞧不起的。小花园构成了整个社区的景致,甚至会影响整片社区的房价,花园里还有不少小松鼠、小兔子之类的小动物,非常有自然气息。 而在国内,网友表示他家的小区有十年了,曾经也算是个“中产社区”,也是绿树成荫的。不过有一天,小区的大爷大妈突然决定要圈地种菜!草坪没了,树砍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蔬菜、水果,不仅毫无美观可言,还要浇上“纯天然有机”肥料,臭气熏天。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似乎也不是个例。
2、空气:永远的蓝天vs APEC蓝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成为美国移民,竟然是因为蓝天?美国出现蓝天的频率有多高?可以说只要不是阴天下雨,天几乎都是透亮透亮的蔚蓝色!而在国内……之前我们发明了“APEC蓝”,而代价竟然是暖气!明明都是国际大都市,为什么美国纽约、华盛顿都能拥有蓝天呢?
3、家居:智能家居vs原生态 什么是智能家居?不来美国不知道,智能家居竟然已经在美国“普及”了。比方说,堂哥家有一个恒温器,它可以自主“学习”主人的生活习惯,再据此进行室内环境温度的调节,发出温度警报,检测屋内是否有移动物体并节省资源等等……是不是简直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可这就是事实! 去美国之前,这位网友也没感觉到自己的家“落后”。可这么一对比,仅在家居这一方面就实在是差距不小。不过听国内的朋友说,其实国内的“智能家居”也发展得很快,但我们却没听说过哪个家庭装了这种家居的,看来还没有普及吧!
4、教育:实用性vs专业性 美国的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待上3年。在3年里他们要学习什么呢?网友发现包括参观
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跟消防警察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基本常识;参观图书馆,学习如何借书、还书;自己去坐公共交通,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等等。简单来说,美国幼儿园是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走“实用性路线”。 至于国内,小朋友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拼音、数学、英语、绘画、舞蹈、主持……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三四岁就被迫放弃了玩具、游戏,拿起课本……孩子的童年也太“拥挤”了!

美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6. 谁在美国呆过?美国人一天中什么时间网购人最多?

美国人一天在23:00—6:00网购人最多,北京时间上午11:00-18:00之间是睡觉时间。
最受美国电商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是服装(47%)和书籍(25%)。 此外,医疗保健产品(24%)也很受欢迎,与全球15%的水平相比,美国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此类产品。
在退货方面,有超过1/4(26%)的美国电商消费者在过3个月内退过货,近2/3(66%)的消费者表示如果零售商的退货体验太差,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向该零售商购买。


网购介绍:
网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中国国内的网上购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发货(直接银行转账,在线汇款)和担保交易则是货到付款等。

7. 到美国的中国人每天 有多少

美国国土安全部2010年公布了2009年移民年鉴,其中详细列举了过去10年来中国人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每年的具体数字。从2000年到2009 年,共有34万9450中国人成为美国公民。具体划分,2000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54443人。2001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34353人。 2002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31987人。2003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23991人。2004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27309人。 2005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31708人。2006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35387人。2007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33134人。 2008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40017人。2009年,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人有37130人.
 从2000年到2009年是中国人获得美国绿卡最多的年代,其中在2000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45585人。2001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 56267人。2002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61082人。2003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40568人。2004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 55494人。2005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69933人。2006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87307人。2007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 76655人。2008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80271人。2009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中国人有64238人。

到美国的中国人每天 有多少

8. 美国人的生活

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洲的延伸,因为美国人的语言、她的人口构成,以及她的立国精神都源于欧洲。另一方面,美国又与欧洲不同,因为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上驱赶走印第安人后,在一片荒芜旷野之地创造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灿烂文明。所以,在谈论美国习俗与社交礼义时,既要顾及欧美的相同性,又要注意两者的相异性。 
习俗是个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的题目,涉及人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笔者拟定以杂谈的形式,就美国人的习俗作一粗浅概述。 

宽容性 
美国是个移民之国,它的祖先来自于全球各地。人们移居美国时,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挪动一下,而且还把他们所在国的评议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因为杂,人们各自的差异十分突出;因为差异十分普遍,人们就不特别注重统一性。久而久之,美国人的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tolerance),对异质和不同评议持容忍、可接受的态度。在这一点上,美国社会里可行的习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宽泛。 
从政治上讲,这种宽容性表现在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权利的维护。从宗教上说,它体现在不同信仰的和谐共存。从生活范围上看,它显现在不同和族、不同族裔社区的平安相处。一言以蔽之,在美国,每个人基本上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观念、信仰、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持自己的习俗和仪。譬如,犹太人可以庆祝他们的宗教节日,而基督教徒则能够他们的圣诞节和复活节。再譬如,美国华人可以在唐人街用华语生活和工作;同样的道理,越南移民能够在他们的“小西贡”按越南的方式经营业务,从事各种活动。美国人的容忍性,除了上面的美国是个移民国这个因素以外,还与美国人的频繁迁徙有关。众所周知,美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她的西部开发史。那时,美国拓荒者或徒步跋涉,或骑马坐车,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有机遇,就往那里移居。频繁的迁移和不断地更换居处使人们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对暂面临的种种不同现象更易于宽容和接受。此外,经常迁移还能够帮助人们扩大眼界,知多识广,对不同的习俗持同情、理解的,并逐渐形成多样性胜于单一性的开放性观念。 
由于美国人的宽容性较强,所以美国人很少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身上,它与中国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十分酷似。譬如说,丈夫可能是个共和党人,但他决不能逼迫他那拥护民主党的妻子改变政治立场。同理,母亲也许是个天主教徒,但她决不能强迫她那已皈依成穆斯林教徒的儿子改变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习惯和平时事务处理中,这种宽容精神不拘礼节 ! 
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于世。在写字楼里,人们常常发现“白领工人”不穿外套、不系领带地坐在自己的室里工作。有交谈时,他们会朝椅背一靠,把双足往桌子上搁,悠哉悠哉地在里“侃”上个半天。在大学校园里,美国教授身穿牛仔裤、足蹬耐克鞋进教育上课的例子数不胜数。更有甚者,美国教授讲到来劲之处,会一屁股往讲台上一坐,神采飞扬地滔滔不绝一番,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更常见的情形,是美国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随和、轻松关系。无论是在里,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以常看见美国长辈与幼辈互拍肩膀、无拘无束的镜头。所有这一切都源于美国人不拘礼节(informality)的习性。 
从角度上讲,美国人不拘礼节的习性与他们的民主平等观念相关。我们知道,美国发展进程中,投有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贵族、贱民、等级、王室等欧洲大陆盛行的一套东西,在美国没有或者有实际意义。人们对家庭、地位、身份不十分看重:更主要的是当事人本身的实际成就。这种产生于美国早期开发阶段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已成了美国传统中的“沉淀物”。因为大家珍视平等的权利,人们互相交往中就没有必要过份讲究各种各样的繁缛礼节了。上级与下级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老板与工人之间,教授与学生之间,都是如此。 
关于这一点,人们只要注意一下美国人与人见面时的打招方式即可一清二楚了。不管是下属见到上司,还是学生见到师长,美国人一般只需笑一笑,说声“嗨”(Hi)或者“哈罗”(Hello)即可,而不必加上各种头街。还有,美国人在社交场合散席或者业务散会时,较少与人一个个地道别,而是向大家挥手说一声“好啦,我们再见吧”(Well,so long everybody)。这样做并不表示人们相互间缺少敬意,而是人们长年累月的习惯使然。 
不拘礼节是为了使人们在交往中更轻松、自在一些,从而更快地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也许是美国人性格开朗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