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2024-04-29

1. 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链较长,因此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国际汽车行业概况
20 世纪后半叶到21 世纪初,新兴国家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中心也从欧美逐渐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进入 21 世纪,全球汽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在2003 年-2007 年间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2.5%-6.5%之间。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在经历了稳定增长后,2008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更是急剧下降,仅为6,176.23 万辆,较2008 年同比减少12.4%,达到6 年内最低值,其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影响最大。2010 年,伴随美国和日本市场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达到7,758.35万辆,同比增长25.6%。2011 年,新兴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降温,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有所恢复,全年汽车总产量实现了3.2%的增长。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别达到8,977.65 万辆、9,078.06 万辆、9,497.66 万辆。从地区分布来看,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自 2005 年起,全球汽车产量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亚太、欧洲与北美洲分别占据38.70%、31.18%和24.49%的市场份额。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已从欧美转移到亚洲。2016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总和在全球的占比超过了50%,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贡献最大。在销售方面,2016 年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总量达2,802.82 万辆,其次是美国和日本,销售总量分别为1,786.58万辆、497.03 万辆。2016 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十一五”以来,中国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汽车产量由2005 年的570.77万辆上升到2016 年的2,811.88 万辆,汽车销量由2005 年的575.82 万辆增长到2016 年的2,802.82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60%和15.47%。
受益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至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分别达到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07 万辆和2,437.69 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的比重为86.85%和86.97%,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乘用车市场中,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①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与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企业、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而不断弱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②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形供应体系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行业内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的再加工等方式间接向整车厂商供应产品,以此类推,一般来说,供应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国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国产化步伐,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能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和骨干企业,国内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实力大幅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更好地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套,降低运输成本,与临近的整车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式的发展,也相应提升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整车行业,在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67%,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18.28%的复合增长率。

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2. 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链较长,因此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国际汽车行业概况
20 世纪后半叶到21 世纪初,新兴国家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中心也从欧美逐渐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进入 21 世纪,全球汽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在2003 年-2007 年间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2.5%-6.5%之间。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在经历了稳定增长后,2008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更是急剧下降,仅为6,176.23 万辆,较2008 年同比减少12.4%,达到6 年内最低值,其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影响最大。2010 年,伴随美国和日本市场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达到7,758.35万辆,同比增长25.6%。2011 年,新兴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降温,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有所恢复,全年汽车总产量实现了3.2%的增长。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别达到8,977.65 万辆、9,078.06 万辆、9,497.66 万辆。从地区分布来看,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自 2005 年起,全球汽车产量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亚太、欧洲与北美洲分别占据38.70%、31.18%和24.49%的市场份额。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已从欧美转移到亚洲。2016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总和在全球的占比超过了50%,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贡献最大。在销售方面,2016 年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总量达2,802.82 万辆,其次是美国和日本,销售总量分别为1,786.58万辆、497.03 万辆。2016 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十一五”以来,中国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汽车产量由2005 年的570.77万辆上升到2016 年的2,811.88 万辆,汽车销量由2005 年的575.82 万辆增长到2016 年的2,802.82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60%和15.47%。
受益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至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分别达到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07 万辆和2,437.69 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的比重为86.85%和86.97%,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乘用车市场中,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①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与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企业、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而不断弱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②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形供应体系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行业内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的再加工等方式间接向整车厂商供应产品,以此类推,一般来说,供应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国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国产化步伐,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能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和骨干企业,国内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实力大幅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更好地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套,降低运输成本,与临近的整车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式的发展,也相应提升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整车行业,在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67%,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18.28%的复合增长率。

3.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暂时掩盖了由加入WTO给国内汽车市场带来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汽车工业及市场就没有矛盾和问题。相反,暴露出四大问题。  首先,汽车业热度过高,供给有投资泡沫。目前,全国有27个省市开始开发及生产汽车,有21个省市生产轿车,共有2443个汽车企业,其中115个整车厂、改装厂551个、摩托车厂154个、发动机制造厂56个、汽车摩托车配件厂1567个、相关配套行业168个。  杨合湘介绍说,当前中国整车生产能力约有550万辆,预计2007年总生产能力1500多万辆。这时全国整车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其次,开发能力弱,引进模仿多,自主知识产权少,对外资的依附性强。  国内轿车市场上是以国外品牌居多。2002年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属于我国自主开发新产品占新品种数量32%,其中轿车占10.5%。大部分新型轿车都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  从技术上讲,中国汽车业实质上是汽车强国和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汽车市场是由跨国巨头主导和操作的,我们是靠"卖市场"吸引世界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  另外,行业散、产业链条短、 规模小、成本高。我国汽车产业配套能力弱,国内有许多汽车合资厂家所需要的特殊钢材和零部件仍然要大量进口。由于中国铁路运输系统效率低,钢材及零部件运输交货时间不及时,还使企业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加大。  由于原材料及零部件进口、运输低效率和小规模生产,目前中国生产一辆汽车成本比工业化国家高出18%左右。  最后,汽车消费使用环境面临大的挑战。大中城市交通堵塞、停车泊位严重短缺也正在制约着汽车产业的发展 。对高油价的担忧以及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的滞后,将严重压制潜在消费。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 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

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数字背后的隐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1.9%,2001年下降为1.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 
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 
(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6.8%和47.7%;2005年为59.5%和59.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12.7%,出口数量占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同时有专家认为,在看到汽车出口市场兴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目前,亚洲、非洲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目前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0.7%,还要面对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恶性竞争等问题和挑战。 
商务部2006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10%的目标,即实现1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业名单,这些挂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汽车出口的计划。 
中国汽车出口的起始阶段面临困难与挑战在所难免,但这不会真正阻挡中国汽车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有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递进,才能完成飞跃。

5. 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
  1.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汽车产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支撑,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基建的完善掀起了汽车产业投资热潮。根据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对汽车相关产业投资额已经超过2295亿元人民币,仅湖北大治的汉龙汽车项目的初期投资便高达60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固有弱点,从而导致资本投资出现盲目性与滞后性,资本向汽车产业的涌入,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集中体现在产销冲突上。从2018年起,我国汽车产业销量开始下降,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现,根据有关机构估计,2021年,我国汽车产能将超过5800万辆,届时整体产能利用率不到70%。过热的投资与相对饱和的汽车市场,必然导致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从而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
  2高科技下的结构失衡
  汽车产业的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制造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表现在汽车产业中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失衡。首先是核心技术空白,国内生产的丰田、大众等汽车的国产化率较低,比较依赖于核心技术的引进以及配件组装,例如自动变速器等汽车关键配件的加工技术,从而限制了国产车的出口结构。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无人驾驶技术与人工智能驾驶平台的加持,但汽车产业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过小,整体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加之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汽车品牌的缺失以及出口比例较低,也体现了我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不高,国内国外市场结构失衡的现状。
 3.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发展核心技术,重视自主品牌的打造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品牌边缘化的现状,首要任务便是发展核心技术,提升汽车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打造出走向世界的民族汽车品牌。科技与人才是汽车产业品牌打造的基础,我国在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依托国内高等教育与国外人才引进,创新激励手段,打造一支强悍的汽车科研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科技实力与人才优势,攻克关键生产技术。其次,保证科研投入的有序稳健推进,利用国内市场资本优势,在市场发展规律基础上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提升汽车产业在进军国际市场中的民族化与创新性优势,同时加大政府与企业引导下的科技研发力度,落到实处刺激汽车领域科研工作的发展。最后,以文化自信引导汽车品牌的国际化,在核心科技得到发展的同时,将民族汽车品牌逐渐推向全球,依赖汽车企业文化特色以及品牌影响力,在世界汽车领域中赢得一席之地。

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6. 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存在的三大问题是什么?

是两个问题。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
分报告基于支撑总报告的研究思想,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翔实论述,剖析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并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大变革、大变局的同时,迎来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机遇。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7.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国产车主要是起步晚,1950年才起步,当时就与国外汽车品牌差了很远,那时候的红旗轿车,解放卡车倒挺有名的,红旗当时各个方面都挺好的,唯一不足的就是发动机,由于是仿制的,而且材料,技术,加工等技术不过关,动力很差,好不容易打出了点名气,但又在十年文革的时候堕落了,现在正逐渐回升。而最近逐渐又冒出了奇瑞,吉利等等自主品牌,他们起初采取的路线就是仿制,因为仿制的话可以减少很多研究费用,降低成本,但是功能仅限于代步工具,长的没什么特色,不利于长久发展。还有种方法就是收购,通过吸收国外汽车品牌的制造经验来快速成长,但这也是一次豪赌,做得好,可以快速的提高中国汽车业,做的不好,花了那么多钱不说,还会把收购来的汽车品牌一并堕落,得不偿失。相比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开发新科技,未来的汽车业主要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先是混合动力,再是纯电动,无论何时,只有掌握了最好的技术才能走在前列。
外国品牌主要是历史悠久,质量过硬,有保障,例如奔驰,福特,奥迪等等,都是百年名车,不管任何品牌经过了时间的“摧残”哪里有不出名的,靠时间来检验质量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8.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上汽集团(600104)、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002594)、宇通客车(600066)、长安汽车(000625)、中通客车(00095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汽车产销数据、中国汽车销售结构数据等
2021H1汽车产销均有回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市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入休眠状态,汽车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的好转,行业景气度虽有所提升,但下降势头仍为逆转。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9%和1.8%,下降幅度较上年均有收窄。
2021年上半年,随着我国疫情的逐步控制,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逐渐回暖,上半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为1256.9万辆,同比增长24.20%;汽车总销量为1289.1万辆,同比增长25.6%。


乘用车仍是主流消费车型
从市场消费结构来看,乘用车仍是我国汽车行业主流消费车型,202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017.8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79.72%,商用车销量为513.3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20.28%。
2021年上半年吗,全国乘用车销量为1000.7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77.63%,商用车销量为288.4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22.37%。

2021H1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方向。2020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降低了新能源企业的进入门槛,提高了产品要求,完善了强制性标准,延长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10月份,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未来15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与地方的政策体系逐渐成型,给予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极大的支持,预计未来5年内政策扶持将仍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中汽车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截至到2021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

从新能源汽车消费结来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2021年上半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00.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3.3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0.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6.67%。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