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是以什么背景建造的?

2024-05-12

1. 慈恩寺是以什么背景建造的?

大雁塔坐落在西安市南部的大慈恩寺内,也叫大慈恩寺塔,是我国西安最著名的古塔。早在唐代,大雁塔就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塔内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两百多块。大雁塔也叫大慈恩寺塔,坐落在大慈恩寺。提起大雁塔,就不得不说慈恩寺。因为大雁塔的建成及日后的辉煌,是与大慈恩寺密不可分的。大慈恩寺创建于隋代,原名无漏寺。到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子李治因思念亡母长孙皇后命人在无漏寺的旧址上造寺建塔,为母亲追荐冥福,这就是慈恩寺。

慈恩寺是当时唐朝长安城里规模最大的寺院,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共1800多间,雄伟壮观,异常豪华。
慈恩寺建成之初,就迎请当时有名的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就在这里创立了大乘佛教慈恩宗。此后,慈恩寺就成了我国大乘佛教的圣地。
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由“慈恩寺”改称为“大慈恩寺”。
在唐代,大慈恩寺是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而位于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在玄奘的带动下,慈恩寺很快成为中外闻名的佛学研究中心,盛极一时。不但国内僧众前来质疑问难的人络绎不绝,而且日本、朝鲜、印度和西域各国的僧人来到长安时,也大都慕名住在慈恩寺内。
唐代慈恩寺的殿堂楼阁都是用上等的佳木修筑而成,壁画均为阎立本、吴道子、尉迟乙僧等名家所作,特别富丽华美。
慈恩寺的碑屋,是放置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的房舍,装饰极为华丽。

唐高宗爱好书法,这块碑是用行书写成,用飞白笔法所写的“显庆元年”4字,更是神妙。
慈恩寺在唐代一直受到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的高度重视。唐代末年,由于战乱,慈恩寺遭到严重破坏。自宋代以来,大雁塔曾被几次修葺,但寺院的规模仅仅局限于塔下。
大雄宝殿内供有三身佛: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宝殿的东西两壁前,塑有十八罗汉及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大殿后面的法堂东墙有玄奘石刻拓像,两边有玄奘的弟子窥基和圆测的石刻拓像。法堂后面就是巍巍大雁塔。

慈恩寺是以什么背景建造的?

2. 慈恩寺的寺院建设

经过的几年努力,江南现代敦煌“天台洞窟”---- 天台山慈恩寺的总体规划内容将令佛教界刮目、令社会惊叹的氛围中走上历史舞台,拉开其亮相序幕的将是两位国际大法师:星云大师和刚坚仁波切(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他们都是从中国走向国际弘法的著名法师,一显一密,是国际佛教界的代表人物,“天台洞窟”建设由他们来揭幕将赋有其特殊意义。

3. 慈恩寺的介绍

慈恩寺东临万泉河,有万柳塘公园、带状公园环绕,优雅而清净。寺内碑文有载“天聪二年复兴古刹”云云,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韦驮殿、两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洇没。民国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门、天王殿、配殿、钟鼓楼、禅堂、念佛堂、两廊、比丘坛。民国八年(1930年)最后完成大雄宝殿。

慈恩寺的介绍

4. 大慈恩寺的主要建筑

 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全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将玄奘大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师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东院般若堂的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中间的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了“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整个广场分为: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北广场其中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北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大雁塔北广场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拥有全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 北广场南北高差9米,分为9级,由北往南拾级而上,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每个踏步为5级,意为“九五之尊”。喷泉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其八级迭水池中的八级变频方阵是世界最大的方阵。每级水池有7级迭水,与大雁塔7层相印合。  南广场大雁塔南广场建于大慈恩寺前,是对佛文化的阐释,于2001年初建成开放,标志性建筑为玄奘立式雕像。占地32.6亩,包括园林绿地、花岗岩铺地和水面过桥等设施,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常去之处。 雁塔西苑雁塔西苑位于北广场西侧,突出园林特色,修整森林树木,铺设石板布道,置放民俗风情浓郁的雕塑小品,整体景观与大雁塔北广场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整个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陕西民俗文化为主题,用活灵活现的雕塑艺术形象集中展示陕西关中、渭北高原、陕南、陕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如:皮影、剪纸、泥塑、陕西八大怪、农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跷、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颇有韵味。 雁塔东苑位于北广场东侧,是突出陕西地域特色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场所“戏曲大观园”。通过戏曲彩绘雕塑、地方戏曲铸铜浮雕、陕西大戏剧家人物群雕、陕西著名戏曲演员人物群雕等四大类雕塑群,体现出陕西地域文化的特点,展现“大秦腔”的独有魅力。 东、西步行街分别位于大慈恩寺东西两侧,通过“百姓祝寿”、“皮影大戏”、“悬壶济世”、“街头胡乐”、“角力争雄”等一系列雕塑小品,把唐朝百姓的市井生活描绘的活灵活现,这些雕塑小品人物细腻逼真,反映出唐朝民众真实的生活场景,体现了盛唐时代社会的繁荣、富强。 

5. 大慈恩寺的建筑格局

大慈恩寺是唐代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也是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晋昌坊半坊之地,共有13庭院、屋宇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寺院。现存寺院面积仅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其余早已荡然无存。今天的大慈恩寺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占地76亩余(50738平方米),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座北向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藏经楼、寮房等。

大慈恩寺的建筑格局

6. 介绍慈恩寺历史

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已有历史1350余年。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
 
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寺内牡丹亭种植有名贵牡丹70多种。
 
大雁塔系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安置从印度带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大雁塔北面的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科文组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大慈恩寺门前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广场中央台座上,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
 
大慈恩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慈恩寺建成后,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任该寺上座,寺中专为玄奘辟有翻经院,供其翻译佛经。为了协助玄奘译经,还特地选择了50名高僧作为玄奘的助理。玄奘由原来居住的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玄奘与50名助理乘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同,太宗皇帝与太子李治在安福楼上手持香炉目送,长安各界人士夹道欢呼。
 
大慈恩寺大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初,评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

7. 建造慈恩寺有什么历史意义

  大慈恩寺由唐代皇室敕令修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由玄奘法师主持,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大慈恩寺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祖庭,中国的唯识宗就是在这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唯识宗也被称为“慈恩宗”。慈恩寺建成伊始,唯识宗之祖玄奘即奉命入居。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月,皇太子李治营建慈恩寺功毕,奏请太宗度僧三百人,别请大德五十人,入居行道。别造翻经院,特请玄奘移就翻译,并充慈恩寺上座,纲维寺任。玄奘译经,先后九移其地,而在慈恩寺译场时间最久,译经最多。自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二月,至显庆三年(658)九月,长达十一个年头,译经三十五部,几占所译经总数之半。
  大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为玄奘亲自设计而成,自唐代开始大雁塔就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文记述和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大雁塔由原印度窣堵坡形式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仿木砖结构的楼阁式塔,生动地体现了佛教建筑艺术中国化的历史见证,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

建造慈恩寺有什么历史意义

8. 慈恩寺的寺院简介

隋开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智顗大师的护法伽蓝在此显瑞,距今也已有1410多年历史。相传康熙皇帝亦曾驻跸于此,向往尤甚,遂下令台州知府绘制天台山全图,寻觅梦境之地,并御赐龙袍于洞中,以为驻跸纪念。公元1999年上永下慈老上师振锡至此,得知山中尚有被石渣湮没的人工古洞。于是,老上师令弟子入山踏勘,随后中科院研究小组也跟进考察,竟发现人工古洞冬暖夏凉、干湿分区、通风有序,有着迷宫般的洞天奇观,且有三项洞窟指标居世界之最。据慈恩寺扩建规划,除了传统的洞窟殿堂,将充分利用十多万平方的洞窟群、以及山体周围岩壁,用现代艺术造就立体《大藏经》、及诸佛本尊的诸多坛城世界;84000多尊不同风格的圆雕、群雕、壁雕、浮雕、线雕、壁画等佛教艺术造像,为今后历史留下我们现代人的杰作,并填补诸多佛教史上的空白。慈恩寺在智渡法师带领下,秉承上永下慈老上师中兴慈恩寺、成就上能下海老上师大般若宗根本道场之本怀,主张现世解脱;传承佛陀教义,注重实修实证,提醒学员信众,时时不忘报答父母恩、祖国恩、师长恩和亲友同事恩,以感恩、报恩之心,来修行、做事业、完善人格。慈恩寺有如此文化底蕴,再设立教证研究院、显密学修院、佛医研修院、佛教艺术院和译经院等等,在世界之最——灵窟佛国的影响下,加之人文推动,势必造就出国际佛教艺术的又一博览中心、乃至国际佛学文化的重要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