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仅只是为了皇位吗?

2024-05-17

1.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仅只是为了皇位吗?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变。它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其政变本身,而是通过这场政变登上皇帝位的人。这个人被后世中国历代帝王尊为“一代明君”,在他二十三年的执政期间,将新生的唐王朝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四方咸服的大帝国,这个政治人物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这场政变发生之前,李世民只是唐朝的建立者李渊被封为秦王的二儿子,按照儒家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根本无缘帝位。李渊登上皇帝位后,就已经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虽然李世民十八岁就跟随父亲东征西讨,历经虎牢会战,担任唐军统帅,破薛仁杲,败刘武周、宋金刚,击败窦建德,降服王世充,屡催劲敌,但是,这一切功勋都被“礼制”所限制,他如果顺从的接受眼前的规则,那么其政治命运只能在“秦王”与“天策上将”的虚名荣宠中渡过。但,李世民天生就不是一个甘心接受命运摆布的人。

李渊太原起兵,当唐军在霍邑遇到隋将宋老生顽强抵抗,遇到大雨,军粮匮乏,此时又传来刘武周将带领突厥进攻太原根据地,李渊和一帮患得患失的谋士,纷纷建议退兵救太原,如果不是十九岁的李世民苦劝五十二岁的父亲坚持进攻,李渊在战略上瞻前顾后的做法几乎铸成大错。这个年纪轻轻就做大事情的人,终非池中之物。尤其李世民的身后还有一支庞大的支持他登上帝位的能臣名将,所谓“谋臣猛将,并在麾下”,这些人大多都出身社会中下层,这与太子集团背后是一帮皇亲国戚决然不同。即使李建成李元吉不去疑忌李世民篡位之心,这场权力的转移斗争也会注定发生,因为两大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已经形成,对抗只是时间问题。

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入朝,在玄武门买通守卫安排伏兵,李渊妃子张婕妤已经从李渊处探听李世民的密奏内容,急忙派人通知李建成。李建成找到三弟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建议不要入朝,但是李建成自认护卫军已经出动,戒备森严,应该安全无虞。当他们一同到达临湖殿时,才发现情况有变,本想退回去,已经不可能。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充满血腥的权力斗争就此结束。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仅只是为了皇位吗?

2.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他的权势到底有多惊人呢?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的权势到底有可怕呢?

3.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地位到底有多“可怕”?

李世民除了杀兄逼父以外,其余的黑点真的不值一提,但是作为古代为权而活,也无可厚非!特别是对于臣子来说也算是很不错的,在位初期也能听取臣下意见,虚心纳谏。对内安邦定国,对外开疆拓土。还开创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秦王时候,就等于是一个小朝廷。手下的能臣武将数不胜举。李渊大都靠他经常征战四方,消灭各方势力。而且唐朝四场重要战役他都参加了,其一、浅水原之战,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其三、虎牢之战,其四、重创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经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李世民的地位声望也算是一人之下!尤其是“虎牢之战”以后,班师回朝还受到了长安军民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夹道欢迎!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朝廷机构。我们来看看不完全统计的秦王府跟随者: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程咬金等等。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

看看那些人名,大都如雷贯耳,想想都可怕。这也就是李渊,换成其他帝王也许都不用太子争斗,自己都出马收拾自己儿子了!在反隋建唐斗争中李世民算得上是领导作用,后来玄武门胜利以后又大量接收了太子李建成的一些臣下,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地位到底有多“可怕”?

4.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地位到底有多“可怕”

李世民不仅拥有与太子相近的地位与权力体系,还在地方和军队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可以说那时候他便已经主管天下的军事作战了。他的地位是高于朝廷中所有的亲王的,并且他手握兵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力。同时,他还是尚书令,可以说是在三省宰相中权力是最高的。
一、李世民的军事权
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洛阳之战后,李世民获得了大胜,便被封为了天策上将。掌管大唐至少一半以上的兵马,太子李建成初期也是领兵作战的,但后期主要管理内政方面,其实这兄弟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算是配合默契。但随着天下逐渐都成李家的了。兄弟的嫌隙也越来越大了。
李世民主管天下的军事作战。他的地位是高于朝廷中所有的亲王的,并且他手握兵权。而且按照当时的朝廷里制度,除了皇帝,只有太子的地位才可以高过其他的亲王。而李世民能够获得这样高的待遇,可以说他是等同于太子的地位的。
而且李世民他作为天策上将,不仅他的地位非常的高,而且他还可以自行的去招募、任命官员。这就意味着李世民当时便已经有了和皇帝平行的权力体系,而且在天策府之中,他们那些官员的品级是要高于其他王府的官署的。这也只有太子的东宫才能够享有的待遇。
二、李世民的行政权
李世民除了被封为了天策上将,主管天下兵马外,他还担任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那便是尚书令。尚书令是在三省宰相中权力是最高的,因为尚书省下面统率着六部。而这六部,可以说是国家的行政中心,李世民作为尚书令,无疑是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
尚书令这个职位有多重要,通过后期李世民的做法也能看出来,太宗登基了以后,他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权力,曾经还将这个尚书令的职位空置过。可见这个职位的权力有多大。
之前他因为战争的需要,还担任过山东道大行台的尚书令。山东道可以说是一片非常大的地方,在如今的河北,京津,河南,山东和一些江南地区,都在这个管辖之内。他做了这个官职,就将大唐的半壁江山掌握了自己的手中。
三、李世民的经济权
唐高宗李渊即位后,决定废除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因为李世民为了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爹的还给他三个铸钱炉,这样李世民就有了在全国发行货币的权力。拥有了以上种种的权力,李世民可以说已经有了极高的自治权,也难怪太子越来越猜忌李世民。

5.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地位到底有多“可怕”?

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他的权力就已经可以和皇帝相抗衡的了。当时的李渊虽然是皇帝,但是他手下的许多大臣早早的就已经投向了李世民那边。而且当初唐朝的建立也并非李渊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唐朝是李渊和李世民这父子两人一起建立起来的,李世民在当初对抗隋朝的战斗之中,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不一定可以推翻隋朝的。

而且也正是因为李世民在之前对抗隋朝的战役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唐朝的许多武将也是向着李世民的。除此以外,李世民他还有着无限的财富,可以说光凭李世民身上可用的钱,便可以收买所有的人心。之所以李世民那么有钱,那是因为当初李渊建立唐朝之后,觉得李世民对于他的帮助是很大的,因此特地送给李世民三个国家铸造钱币用的炉子。而李世民有了这个炉子之后,可以说他一生中是有着花不完的钱的。

因此无论是从朝廷内部官员的站队来说,还是从财政方面来说,李世民的权力都不次于作为皇帝的李渊的。更何况,李世民长期作为武将,或许在军营的威望以及和武将的关系上面来说,比李渊还好。

所以说虽然玄武门之变之前的李世民还不是皇帝,但是李世民他却已经离皇帝那样的位置已经是很近的了。也正是因为李世民享受了普通臣子不应该有的待遇,这才让李世民有了对权力欲望,最后李世民他才会决定去篡取大唐的皇位。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地位到底有多“可怕”?

6.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又做过哪些为人不齿之事呢?

历代史书都把唐太宗吹捧为仁慈英明的“尧舜之君”,然而从他在玄武门之变后的表现来看,实在配不上如此高的评价。那么,李世民在杀死亲哥李建成、亲弟李元吉后,究竟又做过哪些下作不堪、为人不齿之事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一下三件:
杀戮诸侄。对于皇位争夺的获胜者来讲,但凡有点原则、道德的话,绝不会在消灭对手后,还要还要诛灭他的家族。退一万步说,就算不能保全其整个家族,但至少要为其留后,使其不至于断嗣绝种,以此方能宣示自己的仁慈宽厚,让天下臣民信服。“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争夺权力,李世民杀死亲兄弟本来可以理解,因为如果李建成能率先发难的话,那么死于屠刀下的必定会是前者。然而令后世诟病的是,李世民在夺权成功后,在面前有多重选择来处置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时,他选择的不是将他们流放、圈禁,而是最简单、直接、残暴的方式-处决。
就这样,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因为双方父亲失败的关系,全部沦为至亲的刀下之鬼。这种行为,连以残忍好杀闻名的明成祖都不忍干、不敢干,李世民的残忍冷血实在是千古罕见。

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见《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四》。
逼父退位。李世民发动兵变的真实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铲除李建成、李元吉,而在于最高的皇位。所以等到他杀掉亲兄弟后,做得第一件事,便是派大将尉迟恭率军入宫,逼迫唐高祖同意立其为太子。史书中对尉迟恭逼宫有过非常生动、详细的记述,读来令人震惊: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从我特意加粗的部分可以看出,李世民派尉迟恭率军入宫,名义上是宿卫,但实际上却是在赤裸裸的逼宫。尉迟恭胆敢在皇帝面前“擐甲持矛,直至上所”,明显是受主子的授意,并给皇帝发出非常明显的信号:若知趣,赶紧立李世民为储君,保你性命无虞;如拒绝,便会要你性命、血溅皇宫,一如建成、元吉下场!

7. 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起因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历史意义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扩展资料:
1、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2、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3、由于唐太宗励精图治,在政治上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在外交上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在军事上积极平定四夷,在民族关系上对待少数民族“爱之如一”,贞观年间,唐代版图空前辽阔,超过汉宣帝在位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8. 李世民隐瞒了什么: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中忌惮,就与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同时李世民亦不愿臣服于太子,双方持续争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偏袒下,李建成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据传当时李世民逼其父李渊立自己为新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

扩展资料:
玄武门之变后续:
1、秦王登储。政变后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2、尽弃前嫌。政变后的第一天,当初帮助李建成的些许官员都自动出来负罪。有的人躲起来李世民还多次让人明示让他们出来。李世民认为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为义士,便赦免了他们。
3、高祖退禅。武德九年7月14日,高祖亲笔诏书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颁布传位制书的第二天,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称“贞观之治”。
4、追谥过继。太宗即位后,追封已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安葬那一天,太宗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显得十分哀痛。并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幕僚属官都去送葬。
贞观十三年(公元640年1月5日),太宗封自己庶出皇子李福为赵王,过继给已故皇兄李建成为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