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能力:感受细微变化能力

2024-05-14

1. 成长能力:感受细微变化能力

(本文967字,阅读时间2分钟)
  
 学生时代可以通过考试来反映自己的成绩好坏,成绩好说明进步快变化大。但是工作后像脱缰了的野马,却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反映自己的成长变化,而且工作做的挺得心应手的,但遇到面试或公众场合还是无法从容应对,焦虑不断增加,以致于:
  
 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种种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细想背后应该是对自己的成长太在乎了吧,以致于认为别人的成长好像是通过看公众号、看几本书、刷刷技术论坛等方式成长起来,自己也应该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然后获得变化和成长,但事实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种方法好像不可行,中间肯定是出了什么差错。
  
 我特别相信语言或文字是有魔性的,每次当我看到一个过去没见过的新概念或脑中飘过一个自己还不知道的新概念时,新概念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吸引我去作出思考,于是乎我有种兴奋感,因为感觉抓到成长的本质问题。
  
 非常幸运关注了李笑来,当看到“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时,我真的快要哭了,这么多年了,竟然这么简单的道理没能明白,可这种能力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基本功,于是我开始非常重视“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的训练和习惯的保持,是因为它让我做到了经常性提醒自己去“感受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变化,肯定自己的成长,同时感受自己的不足及需要改变的问题点,该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
  
 “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让我比以前更加有毅力,为此我经常拿出下面这段话做激励自己:

成长能力:感受细微变化能力

2. 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

已经习惯了晚上11点之后睡觉,所以到了晚上非常的兴奋,而白天就相对没有精神,所以,自己最宝贵的注意力在晚上这段时间,要利用好这个时间,多用来学习,练习写作等等。这样会更值得些,不能用在没有长远意义的事情上,要让大脑高速运转起来。
  
 从小自己的观察能力就很差,很木讷的那种,别人很容易感受到的东西自己需要像很长时间才能想明白,更别说自己发现事情。
  
 从小自己对春夏秋冬无感,现在回忆想想,没有感受季节变化的能力。对颜色的辨认能力也很差,到现在还分不清楚蓝和绿,常常把绿色说成蓝色,把蓝色说成绿色。但并不是自己色盲看什么都一样,仅仅是看到相应的颜色大脑对这两个颜色的命名没有概念。
  
 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需要有专注力,对一个东西不产生厌烦,能够一门心思的研究,就会对事物的细微变化有所感受,否则,看每一样东西都跟走马观花似的,是很难观察细微变化的。
  
 再者,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不仅需要眼力更需要大脑的思考能力,所以说这个感受细微的能力用好了也是让大脑“脑高潮”的一个方式。
  
 现在自己的变化是,在写作的时候,逐渐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变化了,也能大概感觉到自己写了多长时间,有了这种量化思维了,这也是自己细微的一些变化,自己感受到了。
  
 自己希望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其实这个或许也可以量化出来。
  
 可以从大到小的想一遍,再从小到大想一遍,换个视角想问题,这样或许会有些感觉的。
  
 以十年时间来度量:十年后的自己财富自由了
  
 那时候,自己会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有自己的睡后收入。
  
 十分之一年就是今年一年,那么为了十年后的自己,自己在今年需要干怎样的事情?
  
 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让自己加速度,瞅准一个方向坚定不移的向前跑。
  
 这个方向首先不能一意孤行,也要参考别人的意见,但是要自己做决定。
  
 我想做艺术培训这个方向,那就要先多结交些这方面的人,和他们取取经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心沉静下来,就会做好一些事情,每天都有心情浮躁的时候,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心回归于平静,写作是个好的办法,只要脑子里想着要说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别的杂念会一个个消失,就会回归于安静。然后 你会发现你又突破了自己,又坚持写了些文章,最起码些文章这些时间是没有浪费的。

3. 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

前几日李笑来老师分享了文章《 不一样的世界 》,提出了“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的概念。在此之前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这个问题,比如使用一款护肤品,除非皮肤发红过敏,否则我很难感受出用完后皮肤有什么变化;比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很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我给这种现象下的定义是“五感比较迟钝,不敏锐”。之所以定义为“五感”,是因为感受各种事物都是由五官来完成的。
  
  
 我所能想到的应对方法是:1、更多地去尝试新鲜事物;2、放慢速度,更多地去感受自己在体验时当下的各种变化。比如情绪状态,比如身体状态。
  
 而李笑来老师的分享,大程度上与我的方法是一致的,但又稍稍有所区别:比如同样也是“慢”的方法,但是用“慢”的速度去看电影或看书,去捕捉“正常”或“快速”的速度下捕捉不到的东西。和我的方法区别在于我强调的是主观的、内在的“个人感受”;而李笑来老师强调的是容易被忽略了的,但客观存在的外在事实。
  
 再比如同样是尝试各式各样的事情(项目),我的目的是发现更多不曾尝试过、新鲜的事情,以此刺激“五感”;而李笑来老师的目的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判断机会,积累更多的“记录”,反复地调用和训练自己“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这里涉及到李老师提出的另外一个更为具体可执行的方式是“记录”——连续重复一件事情并作好记录,一段时间之后回顾以前的记录并将当下和记录进行比较,感受其中的细微差异,并且周而复始。
  
 两厢对比不难看出我的方法更注重于“内在感受”,而李老师的方法更注重于捕捉“客观存在(变化)”。尝试两种方法的结合,进行刻意训练,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