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意义

2024-05-13

1. 保护动物的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野生动物)。

  推荐下面的文章(节选):

  物种的意义
  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至于 “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 杀死了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回来,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
  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而如果不考虑 “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 [2] ? 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 [3] ? 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 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但这不是必然结局,不是理所应当,也谈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类,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类走上最后一条路。
 

  保护的意义
  然而,物种存活与否,以人类的价值确实太难判断了,毕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十分浅薄。而难以具体讨论时就诉诸抽象,有了这种常见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说:动物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物种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顺应(某个不可捉摸的)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这个总该没错吧……
  这篇文章不讨论其中的自然主义谬误,只说一下把 “保护” 等同于 “顺应自然” 的问题。
  顺应自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践中却根本无法执行——自然界的绝灭是一直存在的,大灾难有绝灭,平时也有绝灭。那么,假如有一个本来要绝灭的物种被强行挽救回来了,这算什么情况呢? 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损伤了其它本该繁盛的物种的利益呢? 动物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比如流浪猫的繁盛通常都会给野生鸟类带来严重的伤害。不管这样做好不好,这显然是对自然界的严重 “扰乱”。
  那么不扰乱,该灭绝的让它们灭绝行不行?问题又来了——谁该灭绝呢? 你不作为,就会有其他的人类活动影响;而这些活动影响是永无可能被完全抵消的。大熊猫的地位至今也没争出个所以然,它们在野外天然栖息地的生活能力极强,完全不用人担心,真正的问题在于栖息地本身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可是,栖息地本来就是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存在过,大熊猫会不会因为自然的气候周期而遭受危险呢?没有人类的话它们会什么时候气数已尽?绝灭之前会不会产生出新的物种?没有人知道。
  所以,实际中的野生动物保护原则其实就一句话: “尽可能维持现状”(包括“恢复到以前的现状”)。因为这样对人类自身最为有利,环境不变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发展文化和经济嘛。这样做是不是打断了某个玄而又玄的“自然进程”?
  如果把 “自然” 定义为除人类之外的一切,那么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 “打断”。而考虑到人类不过是演化之巨树上的一个小小旁支,那么无理由地割裂 “人类” 和 “自然”,是不是才是最根本的人类中心主义呢?

  实践中的保护

  但现实中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困境不是环境伦理,而无一例外在于资源不够。有限的资金如果撒胡椒面一样平分给每个物种,大概会一事无成;残酷的现实使得野生动物被迫分出了不同的等次,我们会优先把资源投给那些花费小、意义大的野生动物。
  生态学上的关键种肯定更值得我们去付出,因此,出现了两个保护生物学里专属的概念: 伞护种和 旗舰种 。
  所谓 “伞护种”,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态学地位,但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它物种;只要有人出钱保护了它,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别的物种。这样的好买卖当然不能放过。围绕伞护种建立动物保护区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向。
  而 “旗舰种” 甚至连生存环境这个要求都可以放宽,它的基本标准严格来说只有一条:能卖萌,能招人喜爱,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时满足伞护种的标准那就更好;若是连带还有民族象征、国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大熊猫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旗舰种(WWF 拿它当徽标不是没有理由的] ):它足够奇特,还算珍稀(身为 EN 级别,已经合格了,虽然还有很多物种都比它更珍稀  ),萌起人来天下无敌,并且还相对容易圈养  ,也能胜任伞护种的角色。
  经常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保护大熊猫。确实,大熊猫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大熊猫本身的宣传意义、对川滇一带整体生态保护的意义也是确实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但总应该努力争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种。客观情况如此,我们只能把某些物种放在优先地位,把资源相对集中在有意义的领域。
  因此,前三部分的意义讨论并非空谈,我们不得不据此对资源的安排进行取舍。一些保护者太过执着于动物个体、执着于虚无缥缈的 “所有动物的利益”,或者某个不能明确表述的 “自然规律”,以至于花大力气为某些其实并不濒危的生物摇旗呐喊,我不能说他们一定错了,只能提醒他们,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到更有价值的领域里去。

保护动物的意义

2. 保护动物有什么意义?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保护动物有什么意义?

约翰·默尔曾说过: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

动物保护之于我们人类,之于整个环境生态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O.1  对于生态的意义保护动物能够维持生态稳定。
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动物的存在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人与动物都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野生动物更是生态系统中的活跃部分。加利福尼亚海滩边的海獭,人们为了获取毛皮,造成了海獭的过度捕杀现象,这间接导致了作为海獭食物的海胆的过度增长,进而严重破坏了海滩的生态环境。在这一例子中人类的目的十分单纯(获取皮毛),但只有在生态稳定被破坏并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客观事实后,人们才开始重视起来,最终该海滩赦令严禁狩猎海獭,可至今该海滩的生境依然没有完全恢复。



保护动物能够维持物种多样性。
自然科学中关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处于焦点地位,“多数实验结果表明,多样性导致更高的群落生产力、更高的系统稳定性和更高的抗入侵能力。”由此可见,保持物种多样性是防范生态灾难的最佳途径。自然作为一个系统,始终向平衡与稳定方向发展,但是人类将这一种自然进程改造了,在社会系统的影响下,自然系统中的野生动物处于逐步消亡的状态,而“新”的自然之物的产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人类有限性的实践约束下,我们无法预言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限的自然,相对于在人类文明出现前就存在的自然界,我们更加难以确定自然与人类的未来。

NO.2  对于人类的意义保护动物具有“促进科研发展”价值。
在动物保护界,学者对动物具有的价值研究与思考从未停止。人类科学虽然取得诸多成就,但野生动物身上依然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从野生动物身上习得知识:在仿生学中,从蝙蝠飞行中躲避障碍物的行为发现了超声波的使用方法、从模仿鸟飞翔中改进了空气动力学;在分子材料学中,以东方知更鸟变色羽毛研制光学材料、以壁虎脚为样本研制纤维阵列;在医药学上,以鲨鱼为样本研制治疗癌症的药物、以穿山甲鳞片成分研制催乳药物等。可以说只要这些动物没有完全灭绝,人类就有机会去全面的了解这一物种,才能将这种价值保留下来。

保护动物还具有“拓展文明文化”的价值。
可持续发展与物种多样性保护是全球一致达成的共识,保护动物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漫长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类实现了对传统伦理学的突破,创建了全新的环境伦理学理论,这是人类理性、文明与现代化进步的集中体现。动物保护这一事业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对动物的保护中世界各国人民在交往中相互学习、交流,认识到自然的珍贵,促进了环保意识的全球化发展。




结语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不仅体现了人类的良知,也体现了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文明程度。为了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动物,使它们更好地生存,维持生态平衡,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和国家,让我们一起以实际行动去努力践行,细心呵护吧!

保护动物有什么意义?

4. 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野生动物)。

推荐下面的文章(节选):

物种的意义
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至于 “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 杀死了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回来,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
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而如果不考虑 “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 [2] ? 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 [3] ? 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 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但这不是必然结局,不是理所应当,也谈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类,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类走上最后一条路。


保护的意义
然而,物种存活与否,以人类的价值确实太难判断了,毕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十分浅薄。而难以具体讨论时就诉诸抽象,有了这种常见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说:动物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物种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顺应(某个不可捉摸的)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这个总该没错吧……
这篇文章不讨论其中的自然主义谬误,只说一下把 “保护” 等同于 “顺应自然” 的问题。
顺应自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践中却根本无法执行——自然界的绝灭是一直存在的,大灾难有绝灭,平时也有绝灭。那么,假如有一个本来要绝灭的物种被强行挽救回来了,这算什么情况呢? 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损伤了其它本该繁盛的物种的利益呢? 动物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比如流浪猫的繁盛通常都会给野生鸟类带来严重的伤害。不管这样做好不好,这显然是对自然界的严重 “扰乱”。

5. 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因为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野生动物)。
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如何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6. 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7. 是不是保护动物?

这个是保护动物,但是保护动物的前提你一定要采取好的正确的手段,前提要保护自己。比如下图的动物,你就得正确,如果你上去抱他的话,你会被被他弄伤的。


这时候你需要去远离他,打个电话就行了。一些没有攻击性的动物你可以靠近,比如下面这个。


是不是保护动物?

8. 保护动物到底有什么意义?

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保护动物,也不仅仅是保护一个物种在地球上的存在,更是在保护动物所生存的那个生态系统。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可能感受不到几千公里外的生态系统对我们的影响,但当你在抱怨“这个冬天怎么这么冷”“今年夏天蚊子怎么这么多”“又一个洪水来了好危险”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其实也是远处生态系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呢?野生动物永续存在是有经济价值的,不仅仅是潜在作为食物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这些价值在我们现在的经济逻辑里被概括得并不够充分,但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付出环境代价时,将会不得不重视它们。城市的污染治理当然要做,可面对环境问题绝没有必须按顺序做好一个才能做下一个的道理啊。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上的投入,相对于其他的环境问题的投入已经非常非常有限了,一个保育项目在我们眼里的“高额”,放到国家整体投入里,能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