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400字左右

2024-05-13

1. 科学家的故事400字左右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 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象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 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

科学家的故事400字左右

2. 科学家的故事400字左右?

钱学森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 要一篇,《院士讲故事》的读后感,至少400字 谢谢

  今天晚上看了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钱伟长院士的大名被排在了评选人物的首位。然而,这位著名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理学奠基人已经过世了半年之久。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钱伟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改学物理,他“要学造飞机大炮”,以振兴中国的军力,来抗击日本的侵略。当年,钱伟长属于极度偏科,入学成绩中文和历史都是满分,而物理只有5分。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废寝忘食的学习。毕业时,他成为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七七事变”爆发后,钱伟长不得已辗转到美国继续深造,抗日战争结束后,学有所成的钱伟长毅然回国,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解放后的钱伟长被打成了右派。他不仅本人被下放务农,子女都无法上大学。他对子女说,被人可以剥夺你们上大学的权利,却剥夺不了你们受教育的权利。钱伟长的长子便是拿着莫斯科大学的教材和铁锹一起去首钢上班的。

  对于钱老的经历,我感到久违的震撼。

  首先,是因为他在当年作为一个文科生的选择。一个能考上清华大学历史系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极度偏科的人,他自己的潜力被爱国情怀激发得超越了正常的可能。再通过不懈的努力,钱伟长突破了一个文科生的极限。对于我们来说,高一的文理分科时,我们几乎是被告知,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决定我们一生的方向;学校的人生规划课上,我们又被告知,要用几个礼拜的时间来绘制人生的蓝图。然而,现实的人生的道路,又哪里都能像人生规划中规划的那样,如我们当时所愿呢?假如一切都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决定,那么钱伟长就不会出现,那么人类的创造力,应变能力与激情就会被扼杀,那么由于这一切都被规划好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又何在?…只是中学生的我们,也许还没有资格做一个信心满满的人生规划。我感怀钱老在人生道路上的坚定抉择,感怀钱老敢于跳出文科生的固有路线,为了理想偏要违反正常人生轨迹的勇气。

  其次,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国奉献。在那个“掌握知识越多,就越反动”的年代,不尽其数的学者都仅为受不了不公的待遇选择结束生命,其中不乏从国外突破重重阻碍回国的爱国者。可是“被打倒”的钱伟长却没有这样做,他坚守着对祖国的热爱,仍不断地为各种项目、课题提供无偿帮助与指导。现如今,又有几个人能在没有回报,没有赏识的环境下努力坦然的工作?在这个强调自身价值的社会中,“老子不干了”被认为是最潇洒的处理本情况的方式,然而,这却是最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不知在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们还能否记起钱老以及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一切为了国家,不图回报全力工作的场景。同时,学术界的整体浮躁日益显现也与此不无干系,这浮躁的根源也可追溯到仍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我们的世界里充斥着对物质的绝对崇拜。小到分数、排名,大到择校,我们的一切努力都被希望是高效的,也就是能被迅速转化为成果(分数)的。等我们成长起来,要投身建设祖国事业的时候,这种“高效”的思维方式便会贯穿于我们行为的始终,形成新的学术浮躁。于是我感怀钱老以及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那踏踏实实尽力工作、严谨治学的态度与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怀念那迷失许久的学术淳朴之风。

  最后我抒发一个小小的疑惑:为什么中国的奉献者们几乎都是死后扬名?也许是保密工作的需要,也许是怕那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受不了荣誉突发心脏病而死(?),但我还是希望中国的人们能在这些贡献者的在世之时对他们发出肯定与赞美的声音。

要一篇,《院士讲故事》的读后感,至少400字 谢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