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贸易赤字

2024-05-14

1. 什么是贸易赤字

贸易赤字也叫“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 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贸易赤字对应的是“贸易顺差”,是指出口大于进口;出口等于进口,就称为“贸易平衡”。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

什么是贸易赤字

2. 贸易赤字什么意思

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也称为“入超”或“贸易赤字”,是“出超”的对称。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成因
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国会贸易赤字调查委员会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一个关于贸易逆差成因的调查报告。在他们看来,其成因主要在于美国与其它国家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诸如:其他国家非关税壁垒;外国商品对美国的倾销;外国政府对本国公司的补贴;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条件以及美国本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消失等。不过,报告更多地是强调外部因素。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3)强调财政赤字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孪生赤字假说”:在巨额财政赤字背景下,货币当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财政赤字融资,因此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升高、外资流入、美元升值,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
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很有说服力,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又与贸易赤字一样逐年扩大,2003财年达3750亿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亿美元,而2005年预计将达到5210亿美元的最高记录。但是,这难以完全解释美国巨额逆差,因为1989-1992年财政赤字在大幅度扩大,但贸易赤字却在缩小;1993-2000年财政赤字逐年缩小,1998年开始出现“扭亏为盈”,2000年更是出现2370亿美元的高额盈余,但贸易赤字却在逐年扩大。即便考虑“时滞”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巨额逆差。
也有一些学者强调中国因素在美国当前巨额贸易逆差中的作用,但更多的学者从经济繁荣与旺盛的社会总需求来分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这一观点亦得到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肯定。
在宏观经济体系之中,一国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国际收支表现为逆差,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国际收支表现为顺差。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皆因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总需求过于旺盛。或者说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症结是总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当前,美国总消费约占GDP的82%,而总储蓄率又非常之低,经济系统中内生出强大的进口需求。从美国进口商品的类别来看,美国进口增长的也主要表现为消费品进口的快速增长。2002年消费品的进口比1994年增长了107.3%。从实证研究来看,美国学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过对1996-1999年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繁荣至少能解释32%的贸易逆差。
以上观点,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在我们看来,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旺盛的社会总需求,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

3. 贸易赤字什么意思

   
  贸易赤字即贸易逆差,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

贸易赤字什么意思

4. 贸易赤字是指什么

贸易逆差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字”。
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
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
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
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出口>进口;也叫做出超。
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出口<进口;也叫做入超、贸易赤字
贸易平衡,出口=进口。

5. 什么是贸易赤字求解答

贸易赤字也叫“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 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贸易赤字对应的是“贸易顺差”,是指出口大于进口;出口等于进口,就称为“贸易平衡”。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

什么是贸易赤字求解答

6. 为什么国际经济贸易赤字不一定有害一国经济

“贸易赤字”对经常账户是一种扣除,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应产生收缩作用。传统经济中,“贸易赤字扩大”几乎是“净出口恶化”、“经济增长放慢”和“失业率上升”的代名词。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周期”中,美国长期连年加速增长的“(巨额)贸易赤字”,不仅没有显示出其“收缩”功能,相反却同“经济长期扩张和增长率加速”相辅相成。这显然应该引起“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学者的重视。本文力图解析这个新现象和新命题背后的若干新机制,进而展望美国贸易赤字的前景。
    
    一、经验数据表明:美国“贸易赤字”与“增长超常”并行不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新经济周期”开始扩张以来,贸易赤字一直趋于上升。1991年美国的贸易赤字是311亿美元,到2004年已经攀升到6177亿美元。14年时间竟增长了近20倍!就贸易赤字在GDP中的比重而言,1991年为-0.52%,而2004年则为-5.27%,扩大了近10倍。
    
    在贸易赤字“恶化”且规模惊人的同时,美国经济却长期保持着超强劲的增长态势。1991年后期,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当年GDP的增长速度是-0.5%,1992年达到3%,1999年升至4.4%。此后,虽然遭遇信息技术(1T)产业滑坡、九一一事件和油价猛涨等一系列不寻常的冲击,经济增长一度放缓,但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却一直得以保持,即便在2001年的“准衰退”中,GDP增长率仍是0.8%。2003-2004年,美国GDP增长率又递增为3%和4.4%(10多年中的峰值)。2005年,尽管遭遇特大“飓风”,但全年GDP增长速度根据最近的测算仍然不低于3.5%。
    
    二、新型世界经济中美国“贸易赤字”可以促进“IT产业全球化”
    
    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首先在于投资高速增长。长期以来,美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很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民储蓄还在继续下降。尽管如此,美国的投资总额却一直在迅速扩张。1991年美国的国内私人总投资约为10000亿美元,而到2000年已经超过了20000亿美元。2001-2002年经济“衰退”时,美国的私人投资虽有所缩减,但到了2003年以后便很快恢复。
    
    在国内私人储蓄严重偏低甚至继续趋降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显然需要其他来源弥补。这个源泉是大规模涌入美国的外资。鉴于美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程度高于别国,“贸易赤字”势必伴随着大量的国际借债,因而能间接地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这等于让美国有更大的回旋空间来推行“赤字财政”,结果当然是促进GDP增长。
    
    美国制造业的投资收益率一般较低,且回收期较长。因此,大多数外资并不选择美国制造业作为对象,而是选择收益率高、回收期短的IT产业。IT产业是高科技的密集部门,也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倍增的主要原因。1990年以前的1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大约每年提高1.5%,而1991年以来,每年大约提高3%!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投资IT产业和IT产品的普遍采用,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60%-70%;20世纪90年代,密集使用IT产品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前者的发展速度要比后者快75%。他们还对美国和欧洲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在IT领域的投资以及IT产品在各行业的有效使用显著地提高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了GDP的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的投资高速增长,主要投资对象是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部门。1996年,私人部门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投资为2901亿美元,占私人固定投资总额的24%;到2000年,该项投资迅速升为467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61.2%,在私人固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也上升到27.3%。即使在2002年经济“衰退”时,该项投资总额也高达4005亿美元,仍占私人固定投资总额的25.54%。而到了2004年,该投资已恢复到4370亿美元,占私人固定投资总额的25.77%。
    
    投资的快速增长使IT产品价格每年下降30%,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生产的全球化。在美国经济网络化初具规模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巨额“国际贸易赤字”的背后,已经是IT行业日益全球化的新型规模经济。正是实行全球化生产的IT行业,才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美国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技术的迅速扩散。这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外包(out sourcing)”业务蔚然成风。全球化降低了IT产品的价格,而IT产品价格的下降对于GDP增长的贡献也非常显著。
    
    美国专家的有关分析表明,假定由于生产全球化和IT产品进口,IT产品价格在1995-2002年的下降幅度是20%,IT产品价格下降势必导致资源的节约,而节约的资源又可以进一步投资在IT产业,称“资本深化”。现在,如果价格弹性是1.7,则IT生产全球化所引起的“资本深化”将会导致生产率的增长比在正常情况下要提高0.3个百分点。
    
    可见,如果IT生产没有全球化,则GDP的年增长率势必相应减小。1995-2002年,有无全球化这两种条件下美国GDP增长的两个数值的差距,即使保守地估计,也会累计达到2300亿美元。另一项估计则表明,“IT产业的资本深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两者之比约为1:1。按这个比率,“IT产业全球化”这个因素对于美国GDP增长的实际贡献率势必要比上述保守的估计大得多。
    
    总之,美国IT产业的全球化不仅能够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意味着外资大量流入,而这些进程的伴随物甚至可以说是前提条件,则是“贸易赤字”的增长。不仅IT服务贸易能够为美国带来更多资金,而且IT产品的“设计创新在国内”而“加工组装在国外”的新的属性导致美国自用的IT产品反而需要大量“进口”。这当然会增大美国的贸易赤字。只不过这种逆差显然是加速增长所需要的,舍此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

7. 经济赤字是什么意思?


经济赤字是什么意思?

8. 美国贸易赤字有那么大吗?

  月前美联储理事主席伯南克警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失衡,可能引发另一波金融风暴,危及未来美国的经济增长,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乘这一次亚洲之行吁请各国对美国货敞开进口大门。
  美国贸易逆差(或称为贸易赤字)自尼克松担任总统时已出现,美国官员每次与别国谈判总喜欢拿着自己的海关统计告诉别人:“你们赚了美国多少钱,造成美国多少贸易逆差,该多买买美国货了。”惟每次听到老美口中的逆差数,再看看自家海关统计数,两者简直是天地之别。
  举例来说,如今已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的中国大陆,依据去年美国海关统计,美方官员会告诉你,因为中国大陆产品大量输美,导致美中双边贸易逆差达到2680亿美元,但若改依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大陆对美国所享有的顺差仅1708亿美元,并没有老美讲的这么惊人。
  海运、空运 美国获益大
  其实,两地海关统计数字兜不拢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各地出口总值系以离岸价格(FOB)计算,而进口则以抵岸价格(CIF)计算,抵岸价格包括运费、保险费,从台湾出口的总值明明就只有308亿美元,但加了运费、保险费后到美国就成了363亿美元,这样一来,美国所算出来的逆差当然会高人一等。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海运、空运及保险这些商机到底是为谁所有?若不明究理的把这些费用计入出口国的输出总值,显然是不合理的,依世贸组织统计,美国不论在航运、旅行或保险等服务业的收入历年来皆居世界之冠,去年航运服务收入907亿美元,较航运业颇发达的丹麦475亿美元仍高出一倍,更高于中国大陆的384亿美元与台湾的71亿美元,除此以外美国服务输出总额高达5213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的英国才2830亿美元),如此看来,美国应是海、空运及保险的最大获益者,实不应把这笔帐算到别人的头上。
  全球化之下 逆差被夸大
  造成美国高估自家贸易逆差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球化下,从中国大陆出口的产品有五成以上是来自外商的贡献,其中美商的贡献自应不小。换言之,这看似中国大陆对美国所享有的顺差,实际上却有极大比例是在大陆的美、欧商对美国的输出,享有利润的是美、欧商,但顺差这笔帐却悉数计入大陆的头上,这个算法本已不合理,老美却又拿著这本帐要人民币升值,要大陆民众多买美国货,美国一边享受大陆低廉的生产要素,一边又把贸易赤字的责任归诸大陆,要人家升值买美国货,这简直是得了便宜又卖乖。
  平心而论,在没有跨国投资的环境下,两国贸易顺、逆差的变化确实有些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若美国出现8162亿美元的赤字,这确如伯南克所言,是严重的警讯,但在今天全球化生产的大环境下,厂商与国家的藩篱已全然打破,贸易顺、逆差的变化自不应再被如此夸大的阐释。
  一个过时的贸易顺、逆差观念,如今居然还经常在各国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不由得令人想起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般理论》的最末一段话,他如此写著:“过了25岁或30岁而仍然受新理论影响的人并不多,故此政府官员、政治家,甚至煽动家们对于当前事务所应用的观念,不可能是最新的观念,然而或迟或早,是好是坏,最具危险性的乃是观念,而非既得权益。”善哉斯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