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之金字塔原理

2024-05-16

1. 逻辑思维之金字塔原理

 最近对逻辑思维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因为逻辑思维没有真正内化,很多时候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出现:   1、只有和亲近的人才能顺利工作;   2、没经验/没接触过的工作不会做;   3、需要思考的工作花长时间却得不出结论。
   所以上周专门去了解了关于逻辑思维中的归纳和演绎方法论,然后了解到《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本周在得到粗听了两次。
   金字塔原理,这是一种通过突出重点,理清逻辑,分明主次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的理论。   我们对埃及金字塔都很熟悉,而金字塔结构就是一个二元化的金字塔形状,有“塔顶”,有“塔身”,有“塔基”,从下到上,上级主题都是下级主题的概括,从上到下,下级主题都是上级主题的概览。
   这点主要源于金字塔结构的作用及人脑对金字塔结构的依赖,根据人脑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机制对人脑的训练,人脑仅仅可以记忆7个以内的同类思想和概念。牛逼的人可以记住9个,但正常人只能记4-5个,最差的人也可以记3个。试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你要出去买点东西,顺便问你女朋友:“有什么需要我带的嘛?”   女朋友:“太好了,我想吃西瓜,你买点,顺便在买点牛奶”   你:“好的”   你刚好开门,女朋友:“对了,家里没菜了买点猪肉回来,噢,好像鸡蛋也没有了,在买点鸡蛋回来,顺便在买点橘子、酱油、白糖”   你:“还有嘛?”   女朋友:“没了,买点酸奶吧”   然后你逛完超市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买。      而金字塔结构能够让你一眼就看清主题的主次顺序,快速理解语义,金字塔的每一条纵向关系线,都是一个抽丝剥茧解决疑问的过程,这个流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最后问题得到解决。比如我们把刚才说到要带的东西稍微归类一下,就容易记忆了:比如分为水果、蔬菜和肉类、奶蛋四类,在逐层划分,大脑自动的找出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更逻辑的让自己的信息发散或者将接受到的信息逻辑分类,让别人读懂你,或读懂别人。
   金字塔原则有两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进行问题阐述,二是自下而上进行问题分类总结归纳。   1、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是我们有了抽象的结论,然后需要做具体的推演过程。   我说XX变漂亮了,为什么漂亮了呢?下一步分解可能是因为瘦了、会打扮了等,在下一级如打扮是因为衣服更时尚,弄了个流行发型,用的包包和衣服很搭配等,一层层分解。   
   
                                           2、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是我们手上有很多处于杂乱无章状态下的观点或事物,这时我们会通过发掘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某种关系,对具有相同点或者存在特定关系的观点/事物进行总结归纳,一步步构建起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达成一个可以总括所有观点或事物的总结论。
   自下而上金字塔结构
   比如我们在整理衣物的时候,把混杂的未经整理收纳的衣服、袜子、裤子,第二级,是我们经过对第一级进行分类整理之后的上衣箱子、裤子箱子、袜子箱子、内衣箱子……以此类推,最后化繁为简,化散为整,第三级就是所有的物件都规整到一起,成了“我的衣物”的这个范畴,而衣柜,可以看做是收纳了所有衣物的最终的“金字塔”。
    演绎法    演绎法,常见的类型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而三段论最常见的案例是“苏格拉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苏格拉底三段论中,一般的情况是“所有人都要死”,特殊的情况是“苏格拉底是人”,所以从一般演绎到特殊,“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归纳法    什么是归纳法?其实在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往往就是归纳法得出来的结论。比如我们见过的所有人都是会死的,所以我们归纳出一个结论:所有人都是会死的。归纳法由「果」推导出「因」,由特殊推导出一般的思维方式。      平时最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就是归纳法,比如几百万年前,原始人看到老虎、狼等猛兽伤人,那么他下次再遇到长着利爪和尖牙的动物的时候,就知道赶紧躲起来,这就是归纳法在起作用,“利齿尖牙的动物代表着危险”。比如小孩曾经摸过冒热气的杯子很烫,下次再看到冒热气的汤碗,他就知道这个东西也很烫。
                                           您认为逻辑思维重要吗?您在生活或工作中什么时候会用逻辑思维?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在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逻辑思维之金字塔原理

2. 金字塔原理(逻辑学术语)详细资料大全

 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则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可以用于结构化的写作过程。 Minto的金字塔原则假设,你已经知道如何写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 它所关注的是,你落笔之前的思考过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金字塔原理   外文名 :The Pyramid Principle   金字塔原理 :以结果为导向之论述过程   套用 :撰写分析性报告   流程 :三步   特点,套用,流程,  特点  金字塔原理示意图,特点有三: 其一,金字塔原理为以结论(结论)为导向之推论过程,而推论过程之议题论述类似金字塔形状; 其二,金字塔原理大量运用归纳法(感性)与演绎法(演绎),以加速推论过程; 其三,金字塔原理解构过程即是梅切原则运用。 由上可见,金字塔原理其实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之论述过程”,或是“以结论为导向之逻辑推理程式”,其中,愈往金字塔上层之论述价值越高。此外,根据归纳法与梅切原则所论,支持结论之每一推论之子推论间均保持“相互排斥的,集体穷尽”,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且构成每一子推论之孙推论间也满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套用  这项技术对公司内负责撰写分析性报告的人士大有裨益,公司高管的决策往往有赖于这些人的研究报告。 你或许经常听到高管们抱怨,尽管花了很长时间去读这些报告,仍然不得要领。 这项技术适用于各种体裁的文书 —— 从1页纸的备忘录、50页的报告,到300页的厚书,从简单的幻灯片到复杂的多媒体演示。 具体而言,它能够帮助使用者: 创造性地思考、清晰地辨析、准确地表述观点。 1. 定义复杂问题,建立清晰的写作目标。 2. 评估文章所要表达的各层思想及其相对重要程度。 3. 使推理结构化,使论述更为连贯、透明。 4. 分析、确定论据的效用。  流程  金字塔原则一般具有以下一些步骤: 1. 搭建金字塔。 2. 在SCQ框架内结构化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3. 撰写引人入胜的概要与要目。 
   

3. 金字塔原理 表达的逻辑

在第一章中已经介绍了写作时应该将语句安装包含的思想按照逻辑关系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提出了构建金字塔结构的原则
  
 - 上一层思想应当是下一层思想的抽象
  
 - 属于同一层思想下的思想应当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
  
 - 同一组思想应当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在这一章将详细介绍金字塔内部结构
  
 -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是主题与子主题间的关系,实质是位于不同逻辑层次的不同主题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像是一问一答,逐层回应读者的疑问,直到将某个思想完全讲述清楚。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应当在合适的位置引起读者的疑问,并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回答。我们在写文章理清思路时就要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问答式对话清晰化,在每一个层次提出一个问题并且在下一层次回答问题。
  
 - 横向关系
  
 当我们组织同一层次的思想时,不仅要回答上一个层次提出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
  
 1.演绎性推理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形式
  
 著名的例子是苏格拉底论断
  
 2.归纳性推理
  
 归纳性思想中的每个思想互相关联,一个用一个名词或思想去概括同属一组的思想
  
 -序言的书写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两种关系去构建我们的金字塔了,但是如何确定金字塔的顶层,即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为了保持读者的兴趣,可以采用“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方式
  
 进行文章的构思时,牢记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了解读者最初的疑问
  
 
  
  
 序言相当于是文章的“开场白”,作者在序言中告诉读者有关的背景,提出冲突,引起读者主要疑问,并由此构建“一问一答”式文章结构。
  
 序言应写成讲故事的结构,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让读者更快地集中精力于文章的内容,同时使读者的思维限制在某个框架之中,不会对后续内容提出反驳。
  
 1.背景
  
 背景中的内容应该紧扣主题,同时必须是读者不需过多思考就能接受的内容,在背景部分不应该提出自己的思想。
  
 2.冲突
  
 冲突用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疑问
  
 序言中一般有背景、冲突、疑问、回答四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前后顺序不定。
  
 关键句要点又称一级结论,主要是回答受众关于主题思想提出的新的疑问并展现出文章结构(我回答了选择某样东西,这时读者会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我就列出几个原因并展开叙述,这些原因就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不应当是简单的名词,而应当是完整的思想。
  
 每个关键句要点的引言都应该写成类似于序言的形式,即“背景”+“冲突”+“疑问”,只是更为简单。与序言提醒读者主题不同的是,关键句要点的引言用于告诉读者该要点与前面要点的关系,常常在“背景”中提及之前的内容
  
 1.发出指示式
  
 2.请求支持式
  
 3.解释做法式
  
 要进行新旧对比,这样就不会遗漏每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清楚采取新方法的原因
  
 4.比较选择式
  
 结构有三种,一种是列出某个方案在全部标准上如何优于其他方案,一种是列出某个方案更好的主要原因以及其他方案不好的原因,还有一种用在不同的方案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的情况。
  
 
  
  
 在前面提过金字塔结构中存在着三种结构关系:向上,向下和横向关系。
  
 上一层的思想是下一层思想的概括,下一层思想是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横向关系包括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
  
 当我们往一篇文章中添加一个思想时,一定要保证这个思想有助于构建金字塔结构,就是一定要与文章中的其它思想具有上面三种思想关系中的一个。
  
 采用演绎推理组织起来的思想间存在推导关系,它们的上一层思想常常是归纳推理的结论。
  
 此处的推导关系指的是一种三段论式关系,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具体来说就是:
  
 1.世界上存在某种现象
  
 2.世界上存在另一种与前一种有关的现象
  
 3.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会产生的结果
  
 或者说大前提提出了某种现象,小前提对大前提中的主语或者谓语做了进一步说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1.问题 -> 原因 -> 措施
  
 2.措施1 -> 问题1 -> 原因1
  
    措施2 -> 问题2 -> 原因2
  
 前者是完全的演绎推理,后者是在高层次思想中使用归纳推理,低层次中使用演绎推理
  
 这两种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演绎推理的内容很少,可以使用,否则先使用归纳推理,因为更容易理解
  
 准确定义每一个思想,发现一组思想间的共性,剔除不相关的思想,用一个名词去概括这组思想

金字塔原理 表达的逻辑

4. 金字塔原理—第二篇思考的逻辑

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这些思想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而是因为你看到了其中的某种逻辑。
  
 大脑的归纳分组分析活动只有以下3种
  
 
  
                                          
  1、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代表一个过程或系统的一组行为,必定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而对该组行为的概括,必定是采取这些行为要取得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分组成整体 
  
 如果你需要找出“在该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首先你必须画出该行业的结构图,然后确定在各个部分成功的必须要素,这些必须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此前画的行业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互相--对应,这种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
  
  3、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根据这些问题所具有的共性的不同程度,按照“重要性”或“程度”从高至低,既从重要到次重要,或从大至小的顺序排列,这就是程度顺序,也称比较顺序或重要性顺序。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例:
  
 在第一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与主要管理人员及监管人员谈话
  
 2、追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
  
 3、确定所有关键业务环节
  
 4、分析组织结构
  
 5、理解服务和绩效措施
  
 6、评估业务职能的绩效水平
  
 7、找出问题和原因
  
 8、发现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在机会
  
  这些步骤并不处于同一个抽象层次,其中一些步骤是为了实现另一些步骤。 
  
 在第一阶段,我们将确定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领域:
  
 1、确定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
  
     —与主要人员谈话
  
     —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
  
 2、找出在开展业务时存在的弱点
  
     —调整组织结构
  
     —制定及实施服务和绩效管理措施
  
     —评估绩效水平
  
 3、提出实用可行的改革建议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基于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
  
 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你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MECE要求: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通常有3中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
  
 根据活动本身(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如果划分时强调活动本身,那么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流程),因此采用时间顺序
  
 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国家东部、国家中西部、国家西部):如果划分时强调地点,那么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各事业部、各业务单元,轮胎部、硬件部、体育设备部):如果划分时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各部分思想应采用重要性顺序,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以是任何排序标准(如:销量、投资额等)
  
 一旦建立起逻辑结构,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部分。
  
 人们在处理逻辑结构时经常会想象与之相关的逻辑过程,尤其是在对已有结构提出修改建议时。
  
 
  
                                          
 在此类情况下,最适当的顺序就是当你在白纸上依次画出各个部分,向读者呈现时使用的顺序。
  
 
  
                                          
 例如:一家饮料企业已经决定将产品的包装由玻璃瓶改为塑料瓶。但是,在产品包装的来源上,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从外部购买塑料瓶;另一种是自行开发塑料瓶生产能力。该作者的立场是反对自行生产塑料瓶。
  
  投资生产塑料瓶将面临一系类内部及外部的风险和限制: 
  
  1、技术风险——不成熟的设计问题 
  
  2、环保风险——法律可能禁止生产不可回收塑料制品 
  
  3、优惠风险——在通货膨胀期顾客不一定欢迎优惠包装 
  
  4、非独家经销:(1)外部销售将降低营销作用;(2)因所有权问题难以向其他企业销售 
  
  5、投资多——投资回收期过长 
  
  6、对每股收益造成负面影响(因杠杆作用而加大) 
  
  7、近期研发费用 
  
  8、公司现金流问题——现有业务发展需要资金 
  
  9、玻璃制造商们大幅降低产品价格,而塑料品的膨胀率比玻璃制品低 
  
  10、在我们进入塑料制造业时,其他塑料制造商可能会大幅降低产品价格,因为其投资利润率偏低(多数处于7%-10%的范围内) 
  
  11、容器行业的典型特征是低利润,进军该行业的关键是低成本生产。进入该行业可能导致我们的股价收益率下降。 
  
 将作者的反对原因逐条列出来:
  
  1、高成本 
  
  2、法律限制 
  
  3、被迫降低销售量或价格 
  
  4、低销售额 
  
  5、高投资、低投资回报率 
  
  6、每股收益率下降 
  
  7、高成本 
  
  8、必须贷款 
  
  9、被迫降低价格 
  
  10、被迫降低价格 
  
  11、毛利低、股价收益率下降 
  
 
  
                                          
 
  
                                          
 将所有因素组织在一起,可以看出,原作者的意图是想表达:
  
  我们在进入塑料容器生产行业之前应该慎重考虑; 
  
  如果法律禁止生产不可回收产品,我们可能根本没办法上马该项目 
  
  即使该法律未能出台,改项目也将降低我们的盈利能力。 
  
  从近期看,降低每股收益 
  
  从远期看,降低投资回报率 
  
  了解作者的思想后,作者没有考虑到一个因素,是评估塑料容器可能对产品销售产生的有利影响 
  
 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务所采用的顺序,如:3个问题,4个原因、5个因素等。
  
 为了证明两个组具有相互排斥性,必须明确指明每组中的所有问题具有共同特性,然后根据你的知识,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问题列入改组。然后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客户对销售报告和库存报告不满意
  
 1、提交报告的周期不恰当
  
 2、库存数据不可靠
  
 3、获得库存数据的时间太迟
  
 4、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不吻合
  
 5、客户希望能改进报告的格式
  
 6、客户希望去除无意义的数据
  
 7、客户希望突出说明特殊情况
  
 8、客户希望减少手工计算
  
 将其整理出大致的类别
  
 
  
                                          
 逻辑顺序呈现的是一个过程,而过程取决于需要回答的问题
  
 
  
                                          
 想了解某一思想真正想表达的思想观点,只有经过以下过程:
  
 1、确定改组思想的类型(类别)
  
 2、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3、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每一条规则: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如果是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只需以该组思想的最后结论为主题作总结、概括就可以得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
  
 如果是归纳性的分组方法,该组由具有紧密联系的思想组成,上一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
  
  缺乏思想的句子: 
  
  该公司当确立3个目标 
  
  该公司存在2个问题 
  
  我们建议进行5项改革 
  
  概括各组思想,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举个例子:
  
  甲:约翰说他是最适合写塞缪尔传记的人,他有3个理由: 
  
  他们都来自贫困县; 
  
  他们都在牛津大学学习过; 
  
  他们都有类似的文学爱好; 
  
  乙:我不同意,那个县根本没有人说真话。 
  
 问题:
  
 1、坐在那儿等待别人向你表达某种思想,但是只听到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有3个理由),没有从对方获得任何思想
  
 2、听到对方说:“都来自贫困县”,你就会假定这就是对方的主要思想,对随后的两个要点都听不进去。
  
 正确的说法:
  
 甲:约翰说他是最适合写 塞缪尔传记的人,因为他和塞缪尔是同一类人 
  
 这个例子说明总结思想的重要性,你的思维再听到“他们属于同一类人”比“他这样做有3个原因”时更有准备,更容易理解随后听到的信息。
  
 如果你已经得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你就可以在该思想的基础上用以下方式延续你的思路:
  
 对其作出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找出与之相似的思想(归纳法)
  
 必须保证概括性思想是根据一个适当的思想组合理概括出来的
  
 
  
                                          
 例如:一位同事写到“改公司存在两个组织问题”,然后列举这两个问题。但是他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根源以及两个问题相似性后,发现不是在讨论“组织问题”,而是在讨论“公司中需要更多授权的领域”
  
 
  
                                          
 怎么进行正确的概括?
  
 1、必须检查改组思想的分组基础,保证其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2、确定准备得出概括性思想的语句类型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如果某人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就肯定能够产生此前已说明的特定结果。由很多行动性思想组成的过程,可能包括一系列在不同层次上的独特的封闭体系。
  
 
  
                                          
 但是当罗列了一些实现某一目标应当采取的行动时,必须先支出这些行动应当达到的结果,然后判断自己是否遗漏。但是行动达到的结果又取决于共同实施的具体行动。这种行动与结果的相互依赖性使你很难理顺自己思路,尤其是说明包括许多步骤和阶段流程
  
  理顺思路、轻松表达的技巧: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
  
 找出明显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一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同组的另一个思想相互排斥,而且每组中的思想对于上一层概括他们的思想而言,都必须是完全穷尽
  
 判断某组思想是否完全穷尽时,必须非常明确指出期望这组行动能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例:为了就事论事,进行健康有益的辩论,尽可能降低将矛盾演化为冲突,特别工作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处理好各种个人态度问题 
  
  2、与公司员工建立良好关系 
  
  3、培养良好的谈话技巧 
  
  4、有效安排和进行谈话 
  
  5、学会求同存异 
  
 特别工作组究竟要做什么?怎么进行健康有益的辩论?如果他们做到了这5件事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没有最终的目标,没有衡量成功的标准,也就无法判断这些步骤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强迫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目标、里程碑,使你能够据此判断某步骤已经完成。 
  
 
  
                                          
  例:一作者建议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步骤
  
  统计和追收应收账款: 
  
  1、定期统计大额和中等金额应收账款的逾期时间 
  
  2、根据欠账金额和逾期时间发出催款通知 
  
  3、追收逾期账款 
  
  4、长期逾期应收账款由公司董事解决 
  
  5、必要时使用收账公司 
  
  这些目标本身不明确(究竟如何“追收”逾期应收账款),而且步数也不明确。作者做出如下解释: 
  
 
  
                                          
  他说,逾期时间在1-6个月之间,金额在100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他会这样做: 
  
  1、逾期1个月的账款,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只让财务部门按正常途径寄出账单 
  
  2、逾期2个月的账款,由财务部门寄出催款通知 
  
  3、逾期3个月账款,由销售人员上门催收 
  
  4、逾期4个月的账款,由公司董事催收 
  
  5、逾期超过4个月的账款,交由收账公司办理 
  
  更清晰的结构应该如下: 
  
  减少应收账款: 
  
  1、将逾期账款按逾期时间和金额分类 
  
  2、根据逾期账款的严重性分别按以下方式催收:财务部门、销售人员、公司董事,追账公司 
  
  总结句要说明产生的结果: 
  
 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钱,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如果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就是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希望了解其电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以下方案:
  
 1、分析现有设备和使用情况
  
 2、确定需要更多(更少)电信支持的主要业务
  
 3、制定电信服务的目标
  
 4、组织研究人员进行评估
  
 5、检查与电信服务商的关系
  
 6、确定主要的技术选项
  
 7、控制内部通信成本
  
 8、研究设备服务政策
  
 9、检查现有的通信联系
  
 10、决定组织的形式
  
 将不同层次的行动区分开:
  
 1、制定电信服务的目标(3)
  
     —分析现有的设备和使用情况(1)
  
     —确定需要电信支持的主要业务(2)
  
     —检查现有的通信联系(9)
  
 2、成立项目组,选择适当的设备(4)
  
     —确定主要的技术选项(6)
  
     —研究设备服务政策(8)
  
    —检查与电信服务商的关系(5)
  
 3、建立公司管理框架
  
     —任命电信中心经理(?)
  
     —建立成本控制系统(7)
  
 
  
                                          
 某些行动被分为一组完全是因为他们能够共同产生某一特定结果。对行动、步骤等分类必定会造成重复,因为任务、目标、利益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分。组织各种行动、步骤等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归类分组
  
 例如:一家咨询公司受聘为一家企业培训期员工的战略规划能力,这家咨询公司把建议采取的行动分了类。
  
 
  
                                          
 尽量砍去修饰成分,只留下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出其中的重复部分
  
 
  
                                          
 根据行动产生的结果建立金字塔结构
  
 
  
                                          
 得出以下思路
  
 我们将速度使贵公司掌握战略规划知识(2、7、13)
  
 1、对两个产品咨询小组,进行有关战略规划方法和概念的培训(1、12)
  
 2、根据贵公司现有的规划机制调整教学内容(4、5、8、9)
  
 3、在下一个规划周期中,与贵公司员工一起应用所学概念(3、6、10、11、14)
  
 直接概括行动的后果
  
 总结概括结果的注意点: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互相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语言模糊的例子:
  
  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包括: 
  
  1、如何将公司和市场希望该产品应具有的功能,融入产品开发过程? 
  
  2、如何针对不同项目安排和分配公司的资源? 
  
  3、如何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同时考虑到营销人员的需求? 
  
  4、如何组织和管理公司的研发资源,以满足投产时间的需求? 
  
  5、如何使公司内、外了解有关信息,以尽量提高产品上市的力度? 
  
  6、如何促进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 
  
 步骤一:将各个句子尽量简化,以便于思考
  
  1、开发适当的产品 
  
  2、合理分配资源 
  
  3、高效完成 
  
  4、及时完成 
  
  5、有效营销 
  
  6、研发/管理人员合作 
  
  步骤二:将其划分为一些小组 
  
  1、确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包含所需的功能(1) 
  
  —满足营销人员的需要(3b) 
  
  2、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开发(3a) 
  
  —合理分配资源(2) 
  
  —使研发时间符合投产要求(4) 
  
  —加强研发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合作 
  
  3、以最有利有效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5) 
  
 概括之前仔细思考,想想一般人对产品开发问题都了解些什么,我们知道,最先推出某种产品的企业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对企业来说,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是首要任务。具有这些背景知识后,可以合理假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们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 
  
  1、我们能否发现市场需要的适当的产品? 
  
  2、我们能否缩短产品上市前不必要的时间延误? 
  
  3、我们能否进行有效的营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销售量? 
  
 要做的并不是努力想象一系列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而是尽力从一系列相似的语句中发现其隐含的思想、概念、意义。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从一系列思想中得出推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2、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3、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如果语句符合以下要求,就说明一组思想有某种共性:
  
 1、针对同一类主语
  
 2、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3、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如果主语相同需要找出谓语之间的共性,如果谓语相同需要找出主语之间的共性,如果主语和谓语都不相同,就要找出其隐含的意义之间的共性。
  
  例如:新的计划与控制体系具有4个特点: 
  
  1、计划周期及附带控制体系应以年度为基础 
  
  2、计划应通过综合系统制定 
  
  3、计划应自上而下地编制 
  
  4、计划体系将区分先行做法与计划进行的改革 
  
 句子的主语几乎完全一样,都是计划或者计划体系,句子之间的联系体验在谓语上,这些谓语意义分别为:
  
  —以年度为基础 
  
  —综合制定 
  
  —自上而下制定 
  
  —区分现行与未来做法 
  
 4个思想分别都成立,但是他们之间不存在某种联系
  
  新的计划与控制体系的目标,是通过以下方式,使公司所有部门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利润上: 
  
  要求每个部门提供年度利润计划 
  
  在每个管理层级上协调各部门的计划 
  
  根据利润计划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 
  
 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概括性语句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把思路告诉读者,让读者做好准备。
  
  例:如您所知,我们的信息系统评估结果显示: 
  
  1、您要求信息系统项目经理提供有关到期日期的信息,以不延误战略性业务项目 
  
  2、有些项目经理缺乏经验 
  
  3、信息系统允许错过预定日期,而不是用创造性的方法满足预定日期的要求 
  
  4、现有的系统开发方法、工具和技术不统一 
  
  5、项目经理们没有安装过如此大型、复杂的重要系统 
  
  6、项目经理接受的脱产或在职项目管理培训较少,时间经验有限。 
  
  7、您的重要项目(如:集团及个人项目)的预算、时间和计划的要求都很高—在您的时间内期限内完成工作可能有一定风险 
  
  8、现有的系统开发周期不支持快速应用开发、联合应用开发及原型开发等客户端或服务端的开发技术 
  
 按照检查流程,找出最核心的内容
  
  1、需要到期日期信息 
  
  2、项目经理经验不足 
  
  3、有错过日期的危险 
  
  4、工具的使用不统一 
  
  5、未做过如此大型的项目 
  
  6、经验有限 
  
  7、担心误期 
  
  8、没有使用的工具 
  
 将以上的思想组织的更清楚、更有意义
  
  我们对贵公司信息系统部门的评估显示,贵公司的项目经理们有可能无法按预定日期完成工作(3、7) 
  
  他们在此类项目上的经验有限(2、6) 
  
  他们未安装过如此大型、复杂的系统(5) 
  
  他们缺乏对所需方法、工具和技术的应用能力(4、8) 
  
 完成提炼总结概括的完整思考过程
  
  例:是否进入汽车配件市场的说明材料 
  
  我们的结论: 
  
  1、市场巨大,且正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2、配件市场有利可图 
  
  3、市场的主要特征显示,进入该市场有较大的障碍 
  
  4、总体趋势可喜,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部分细分市场的前景尚不明确 
  
  5、总体上看,该市场有吸引力,但是也高度分散 
  
 这些思想可以分为两组
  
  有利因素:市场巨大、正在增长、有吸引力、有利可图形式可喜(1、2、4、5) 
  
  不利因素: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大、存在不确定性、市场分散(3、4、5) 
  
 两个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归纳性关联,通过以上这种思想,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只有部分细分市场具有吸引力 
  
  这些细分市场将难以进入 
  
 “具有吸引力”和“难以进入”之间没有共性,所以两个句子之间存在关系为逻辑关系,只能是演绎性关系:
  
  只有部分细分市场(有吸引力)——这些市场将难以进入——因为,...... 
  
 因此什么?推理无法得出结论,因此就算了?人们在难以得出明确结论时候,很容易写一句“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而不是努力完成自己的思路
  
 不能简单的把一系列思想堆放在一起,并假定读者能看懂其中的意义。每一个思想都隐含着一个总结性思想,这个思想能够呈现该组思想之间的本质。
  
 进行任何一次分组前,需要问自己“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不列出其他思想?”,答案是:
  
  这些思想都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这些思想都是为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同时采取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产生的直接结果

5. 金字塔原理――关于思考的逻辑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通常情况下,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读者可能提出的疑问,想好序言,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我们就可以使用疑问回答式的对话方式,在每一个关键句要点之下的层次上展开论述或者说明。
  
  
 
                                          
 当我们对文章结构的思考已深入到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这时应该开始写作了。我们可以用罗列的方法将作者的思想排列出来,保证每组中的各个思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明确说明这种逻辑关系的隐含意义。
  
  
 如何才能从原文罗列的信息,找出修改后罗列的结论呢?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种思想的隐含意义。
  
 
                                          
 第六章          应用逻辑顺序
  
  
 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我们需要选择一种逻辑顺序,因此必须掌握选择逻辑顺序的方法,以及判断选择是否正确。大脑的归纳分组分析活动,只有以下三种。
                                          
 一确定前因后果关系。代表一个过程和系统的一种行为,必定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首先划出行业结构图,然后确定在各个部分成功的必须要素,以及必须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行业结构图中的各各部分的关系,互相一一对应,这种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
  
 3,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按照这个问题具有某种共性的不同程度,可以从重要到次重要,这种顺序就是程度顺序,也称为比较顺序和重要性顺序。
  
 如果任何一种思想是通过以上三种分析框架中的一种的得出,那么该组思想就必须按照上述之一的逻辑顺序组织。
  
 下面进一步介绍,逻辑顺序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检查我们的思路。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逻辑顺序。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我们只需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步骤和行动性的思想。
  
 结构顺序。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者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要符合分组的,mece原则。及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一旦建立其逻辑结构,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部分。
  
 当然,我们也可以对我们的,已有逻辑结构提出修改和建议。写作时必须构思文章的结构,及早的发现错误和遗漏。
  
 程度顺序
  
 也称为重要性顺序,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具有共同性,确保其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该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确认某一组思想的划分,合理又完整。
  
 
                                          
 第七章    概括各组思想
  
  
 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否则,难以吸引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另外,这种句子还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使我们错失了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的概括呢,首先必须检查该属思想的分组基础,保证其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然后需要确定准备得出的概括性思想的语句类型。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情的情况?概括行动性思想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概括描述性思想时,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含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或者是目标。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五个以下。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使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最终结果的必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除非使用的语言达到了这要求,否则根本无法客观的,判断列出的行动步骤是否包括了所有应当包括的步骤。当说明一系列的行动步骤时,我们要有意的区分层次,以便将每一个层次上的行动步骤控制在五个以内,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的,看清某一过程的总体结构,也可以使我们在总结概括结果时考虑采用较少的行动步骤。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将某一系列行动的所有步骤都理顺后,总结概括结果。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用明确的语句表述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这种概括性的句子。既能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去理解,也能使你检查行动步骤是否完整全面。
  
 找出个结论之间的共性。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找出结构上的共性。确定了概括性思想之后,我们就可以应用逻辑顺序的概念,检查信息系统是否还有什么问题,遗漏。适当的概括性语句的主要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文章的枯燥感,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完成提炼总结概括得完整思考过程。
  
 
                                          
 通过这一章的论述,我们首先是自己明确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向读者指明这种关系。作者认真思考和检查每一组思想,那么表达的思想将会非常清晰明确,具体,而且发现一些在此之前没有想到的有意义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关于思考的逻辑

6. 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逻辑小结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规定: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这条规则可以保证你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确实属于这一组,还可以防止你一楼任何一组信息。所以,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就需要这些逻辑顺序。这些逻辑顺序有三种:
  
             1.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时间(步骤)顺序  
  
             2.将整体分割成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结构(空间)顺序  
  
             3.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程度(重要性)顺序  
  
 接下来我小结一下如何应用这三种逻辑顺序以及如何概括各组思想。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也可以是大脑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情况。前一种是由于人们难以区分原因及结果,后一种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其思维过程中已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避免出现因果关系错误的方法就是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提到的每一项行动,并想象一下自己采取每项行动后产生的结果,就可以判断你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你得到的结论可能是基于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很多时候,人们列举的结论并没有明确说明其真实思想。
  
     结构顺序即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的原则 :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描述逻辑结构的顺序: 
  
             自上而下、自左向右。 
  
   重要性顺序:  
  
          明确指出魅族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确保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该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的重要性排序,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即先满足完全穷尽的原则,后按重要性排序。) 
  
 总结句应遵从的原则: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概括行动性思想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 
  
      概括描述性思想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2.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步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3.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理清自己思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个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加明确、具体。 
  
  4.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5.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完全穷尽。 
  
       总结概括的语句必须说明各行动步骤直接导致的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流程、行动,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中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6.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问题分类) 
  
      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找出共同点) 
  
      完成跃进归纳,概括出主题思想。(明确说明普遍意义)

7. 逻辑思维的利器——《金字塔原理》

有一位残暴的国王,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反对他的人处死。有一次,一位正直的大臣在朝堂上向他进谏。国王对此大臣的不满由来已久,这一次更是不悦,想要处大臣以死刑。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呢?很快,大臣就被国王捏造了一项死罪。
  
 但是国王又怕人们觉得自己太残暴,引起众怒。便对大臣说:“看在你过往的功劳上,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回答我一个问题,如果答对了,我就赦免你的死罪”大臣知道国王的凶险的目的,但即如此,也没有放弃最后这份求生的可能。便接受了国王的提议。
  
 国王问道:“你猜我现在心里想什么?”阴险的国王早已想好了问题,并且觉得无论大臣无论说什么,他都可以说非他所想。这个反对他的大臣终究是难逃一死的。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大臣略加思索便回答道:“您想处死我。”国王愣了一下,只好把大臣放了。好险啊!幸好大臣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这才使自己免遭于难。按照国王定的条件,无论答对答错,他都不能处死大臣。
  
 清晰的逻辑思维可以救命,更可以指导我们解决日常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汇报工作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写一份报告不知道如何表述清楚,写了半天的文章找不到中心思想,面试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作自我介绍……很明显,你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曾作为麦肯锡每一个女性咨询顾问的芭芭拉.明托所著的《金字塔原理》,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建立表达、思考及解决问题的逻辑, 能帮助你“想清楚,说明白,知道怎么说、说什么”。
  
 
                                          
 
  
  
 要提升表达,沟通和思考的能力,必须要掌握逻辑思维的原理和思考架构。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最上面是指结果,结论和目标。中间是本持,底层则是表象。了解了金字塔原理,我们就能够根据表象来分析本质,根据本质来确定结果。最终看清楚最终的目标。
  
 在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重点:
  
 结论先行。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以上统下。事先对需要传达的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受者就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归类分组。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具有共性的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逻辑递进。分组以后,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类似金字塔的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无效沟通,家人朋友之间产生误解,或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要如何提升沟通能力呢,按照金字塔原理,可以分成以下四步走:
  
 1. 首先找到对方的需要点,满足对方利润。说对方想听话,沟通就会顺畅许多,自然效率得到提升
  
 2. 学会用金字塔逻辑结构来表达。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先说最重要的,再说次要的,再到各个细节
  
 3. 学会分门别类。也就是分类组合,把各种相同的东西联系起来,分组后再做整体的链接,形成相互联的金字塔,让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 建立裙带关系,在各个关系之间架起梯子,层层递进到最后目标。
  
 金字塔原理是可以用来在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在书面表达上,可以搭建逻辑清晰的框架结构,缩短写作时间,减少修改次数,让人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
  
 在写作上,作者强调了序言的重要性。序言说明某种背景,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而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该疑问。序言可以长至2-3段,最多四段。用讲故事的形式,先同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全篇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 、沟通方式、规范动作。它适用于所有希望提高思考、讲话、写作、讲课、管理下属及解决问题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的人。当然,实际运用金字塔原理需要有相当的毅力,需要反复不断地刻意练习,当你把它修炼成思维的利器,必将无往而不胜。

逻辑思维的利器——《金字塔原理》

8. 金字塔原理—第一篇表达的逻辑

对受众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预先归纳到记住你他结构中的沟通内容,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
  
 你应有意地将沟通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组织在一起,“共性”指的是具有某种相似的共同点或所处的位置相近。
  
 当听别人讲话或看文章时,会发生类似的组织思想的现象。你会将同时出现的或位置相邻的几个思想相联系,努力用某种逻辑模式组织它们,这种逻辑模式必定是金字塔结构。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当发现需要处理项目超过4个或5个时,就会开始讲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记忆。
  
 仅以逻辑方法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将思维的抽象程度提高一层,处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
  
 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既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如果不预先告诉受众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的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很难对你表达的思想组做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
  
 假设将6个句子组织成一个段落,这6个句子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系,二这种逻辑关系总是要求所有6个句子共同解释或支持由其组成的段落所表达的单一思想。
  
 得出概括性思想的句子后,可以将概括性句子的段落看做只包含一个思想,而不是6个思想。通过这种方法将3个段落组织成一个章节。这3个段落共同解释或支持由其组成的章节所表述的单一思想。
  
 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既概括了所有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这以思想就是你希望表达的思想,而所有在其之下的思想则越往下越具体、越详细,并且都对你希望表达的主题思想起着解释和支撑的作用。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讲思想组织成金字塔,首先必须梳理想要表达的思想。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序言的叙述方式
  
 思想定义: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
  
 为了向受众传递新信息而作的表述,必然会使对方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例如,“为什么会这样”。作为文章的作者,必须在该表达的下一个层次上横向地回答读者的疑问。但是你的回答仍然是像读者传递他不知道的新信息,这又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不断的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继续写作,知道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
  
 
  
                                          
 
  
                                          
 下一层次的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两者只能存在一种,同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所作的表述;第三个思想说明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
  
 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一个人,因此苏格拉底也会死
  
 归纳性思想组合中的思想相互关联,可以用同一个名次表示组中所有思想,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
  
 例如: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推论: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序言(前言、引言)确定初始问题
  
 序言的开头应向读者说明“背景”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可称为“冲突”,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这是典型的讲故事的呈现——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只知道大致要写什么,但并不清楚你具体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及时你知道你最终呈现的思想必定会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仍会有不确定感。
  
 
  
                                          
  1、画出主题方框 
  
 在金字塔顶部方框填入要讨论的主题
  
  2、设想主要疑问 
  
 确定文章的读者,希望文章回答读者脑中关于该主题的疑问
  
  3、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如果不清楚答案,注明有能力回答该疑问
  
  4、说明背景 
  
 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5、指出“冲突” 
  
 考虑“背景”中发生了哪些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以致引发读者的“疑问”
  
  6、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对“背景”中“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否则应该重新介绍“背景”中的“冲突”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步骤1:列出所有要点 
  
 
  
                                          
  步骤2:找出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步骤3:得出结论 
  
 思路:
  
 1、主题                =排版成本
  
 2、疑问(1)            =排版成本是否过高?
  
 3、答案(1)            =是的
  
 4、背景                =排版成本是总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5、冲突                =不知道排版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是否过高,但竞争优势较低的事实说明可能如此
  
     疑问(2)            =排版成本可以被降低吗?
  
     答案(2)            =可以
  
 6、新的疑问        =如何实现?
  
 7、关键句要点    =省略排版过程中不必要的步骤,并且将员工工资提高到具有竞争力的水平
  
 
  
                                          
  1、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一旦你的思想变成了文字,你就可能会觉的写得不错,而根本不管你的思路实际上是不连贯的。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序言的主题——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一定要从“背景”开始构思,按照这个顺序更容易找到“冲突”和“疑问”
  
  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先整理出序言的信息,避免开始论证时还在想背景或冲突,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的思想上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不应该在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正文部分应当只包含思想,思想只能以逻辑方式互相联系。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序言目的是告诉读者一些已经知道的信息,当你不确定时候,所表达的信息应该能够很容易由客观的第三方进行检验和证实
  
 注意不要在序言中涉及任何读者不知道的信息,会导致读者提出非你所愿的“疑问”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人们倾向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以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的形式表达出来
  
 演绎推论支持对方购买库房,论证结构过于复杂
  
 
  
                                          
 归纳法支持对方购买库房
  
 
  
                                          
 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序言总是像读者说明其已知的信息,其意义:序言说明某种“背景”,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而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改“疑问”。
  
 
  
                                          
 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开始引入“背景”时,应先谈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内容,应当是读者已经认可或者将会认可的内容。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例如:
  
  能源投资公司正在考虑将采矿厂的铁矿石出口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可行性(备忘录) 
  
  任何大型医疗服务体系都受到资源日益匮乏的困扰,民营医疗服务体系也不例外(报告) 
  
 读者对以上的反应通常是,“是的,我认为是这样,那又怎么样”,“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疑问”有很多种形式,但通常相当于询问“接下来怎么样”
  
 
  
                                          
 人们在实际应用“背景—冲突—疑问”(S-C-Q)框架性结构时,可能会有多种风格。表4-2为表4-1的每种形式列举了具体的例子。
  
 
  
                                                                                  
 序言必须采取"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但是顺序可以有所变化,创造不同的文章风格。例如:
  
  基本结构 
  
 背景(S)    =    业务多元化研究服务在过去5年终增长了40%
  
 冲突(C)    =    无法证明我们的工作对客户有明显益处
  
 疑问(Q)    =    如何确保多元化研究确实对客户有明显益处?
  
 回答(A)    =    实施“公司发展项目”,以研究该问题
  
  标准示:背景—冲突—回答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列出关键句要点可以让读者在30秒内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随后内容只是解释或支持这些要点。
  
 
  
                                          
 如果文章篇幅较短,就不用先列出要点,然后小标题重复,可以直接将关键句要点做为段落的主题句,并在这些主题句下划一条下划线或加粗,使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注意到。
  
 不要仅仅将名词作为关键句要点的要点,关键句要点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一般情况需要需要2-3段,说明“背景”和“冲突”的文字可以长达3-4段,但不能再长了。序言必须能够提醒读者其持有的疑问。
  
 例:
  
 关键句每一个要点,都应该按照全文的序言相似的背景—冲突—疑问结构逐个引出。读者对任何一个关键句要点提出疑问时,都应当告诉读者一个简单的“故事”
  
 
  
                                          
  文章的序言具有以下结构: 
  
 背景(S)    =    人们相信使用X工具将获得Y
  
 冲突(C)    =    确实在使用X,但是只有其他人获得Y
  
 疑问(Q)    =    为什么其他人获得Y?
  
 回答(A)    =    使用A+B+Y
  
  引出新疑问“使用这些工具如何获得Y”,继而引出关键句要点: 
  
 使用标杆对比,以判断其产品或服务的相对相率/效能
  
 应用局域业务的管理工具,以判断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对可能对业务造成影响的流程,着重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用一个能够更清楚概括本质的标题,通过回顾读者已知的关于该注意的只是,以及该要点将要回答的疑问 
  
 对流程的效率进行标杆对比
  
 背景(S)    =    假设你已经使用全面质量管理,并将处理贷款申请的时间从两天缩短到2小时
  
 冲突(C)    =    可以假定如此高的提高效率足以获得竞争优势
  
 疑问(Q)    =    是否足以获得竞争优势?
  
 回答(A)    =    只有与竞争者对比后才能知道
  
 
  
  
 确定实际成本
  
 背景(S)    =    假设你的企业现在已经通过标杆对比,成为最优秀的企业,所以其他企业都必须与你的企业进行对比
  
 冲突(C)    =    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前提是提供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实际回报,超过生产/供应该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疑问(Q)    =    如何确定你是最优秀的,所获得的回报大于成本呢?
  
 回答(A)    =    根据行为而非功能进行成本分析(基于行为的管理)
  
 
  
  
 调整全面质量管理办法
  
 背景(S)    =    已经通过了标杆对比,应用了基于行为的管理方法,并且知道你企业的哪些流程与竞争者相比还处于劣势,知道哪些产品或服务成本过高、哪些有很高的利润。
  
 冲突(C)    =    应该开始改进这些流程
  
 疑问(Q)    =    这是我们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吗?
  
 回答(A)    =    是的,但此时进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针对那些对业务有重要影响的流程
  
  写出好的序言,必须遵循以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3、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商务文章最常见的4种模式:
  
 1、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2、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3、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4、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发出指示式 
  
 背景(S)    =    我们打算做X
  
 冲突(C)    =    需要你们做Y
  
 疑问(Q)    =    我们如何做Y?
  
 
  
                                          
  请求支持式 
  
 背景(S)    =    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冲突(C)    =    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__美元经费
  
 疑问(Q)    =    我应该批准吗?
  
 回答(A)    =    您应当批准此申请,因为:
  
 
  
                                          
  解释做法式 
  
 背景(S)    =    必须做X
  
 冲突(C)    =    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
  
 疑问(Q)    =    如何做准备?
  
 在开始写作之前,在纸上列出两个流程进行对比非常重要,可以防止考虑不周全
  
 
  
                                          
  比较选择式 
  
 背景(S)    =    我们希望做X
  
 冲突(C)    =    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做X的方案
  
 疑问(Q)    =    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文章不是围绕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写作的,而是围绕“替代目标”写作的
  
 背景(S)    =    你遇到一个问题(用1-2句话描述该问题)
  
 冲突(C)    =    你已经决定请第三方帮助解决此问题
  
 疑问(Q)    =    你是我们应该聘请来解决该问题的第三方吗?
  
 接下来的关键句结构通常由4部分组成:
  
 1、我们理解该问题
  
 2、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法
  
 3、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4、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合理
  
 实际写序言时,会倾向于将“冲突”和“疑问”不直接写出来,例如:
  
  我们很高兴和您见面,并讨论了因公司内部持有不同意见而难以确定如何处理汽车后续市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您从多种方案中挑选出合适方案,并制定能够使您在短期内取得较大市场份额的战略 
  
 项目小结是顾问在某个项目的每个阶段结束时与客户或者自己上级交流的正式文件,一般在此基础上行程最终报告。除了第一份项目进度小结,其他项目进度小结都具有相同结构。
  
 第一份项目进度小结:
  
 背景(S)    =    我们一直在处理X问题
  
 冲突(C)    =    我们告诉过你,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疑问(Q)    =    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二份项目进度小结:
  
 背景(S)    =    我们在上一份项目进度小结中已经告诉过你,你们的生产能力存在问题。
  
 冲突(C)    =    你说你们认为这不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为你们认为你们所面临的竞争会很快结束。你要求我们调查情况是否确实如此,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调查。
  
 疑问(Q)    =    你们发现了什么?
  
 回答(A)    =    我们发现你们仍然存在生产能力问题,而且情况比以前更严重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
  
 
  
                                          
 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
  
  演绎推理过程需要完成3个步骤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或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案
  
 
  
                                          
 演绎推理过程繁琐,主要是因为演绎推理必须从简单明了的思想推导出复杂的思想
  
 
  
                                          
 假设你想告诉某人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改革,你的论述的基本推理过程:
  
 
  
                                          
 这种方法是读者在了解采取的措施前,必须重复作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用归纳法表达同样的思想,就很简单:
  
 
  
                                          
 在完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后,可以将思想分类列入一个“工作表中”,将收集的“调研结果”、由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以及根据结论提出“建议”分类列出,看的更清楚。
  
 
  
                                          
 当读者更关心“如何做”,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得到一个使用归纳法的标准的金字塔结构
  
 某人: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
  
 你:降低成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某人:如何做到?
  
 你:只需做到A,B和C即可。
  
 
  
                                          
 读者不理解,而更关心“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演绎法表达。如果不首先给予解释,读者就无法理解需要采取的行动
  
 某人: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
  
 你:别想着降低成本了,还是考虑考虑把公司卖了吧。
  
 某人:为什么?怎么卖?你肯定要这样做吗?天哪!
  
 
  
                                          
 将演绎推理放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的层次上,尽可能减少在演绎推理中插入其他干扰信息,在某个段落中使用演绎法是合适的。但是在较高层次上,归纳法总是比演绎法更容易理解。
  
 连接演绎推理时,需要记住:
  
 1、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
  
 2、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在使用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我们需要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改组所有思想的名词。这个词必须是一个单一名词,因为:
  
 1、所有表示一类事物的词都是名词
  
 2、该组思想中必定有两个以上(含两个)该类思想
  
 
  
                                          
 当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中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如果不具有这一特点,就不是演绎推理而是归纳推理,你就应当能够用一个单一的名词概括这两个思想,以检验你归的类、分的组是否恰当。
  
 不论你将几个句子组织在一起,是为了进行归纳推理还是为了进行演绎推理,你的思维都会主动预期某个归纳式结论或演绎式结论的出现。在呈现归纳或演绎过程之前,先告诉读者你的主题思想,以使读者能够容易跟上你的思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