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汝珍的介绍

2024-05-15

1. 朱汝珍的介绍

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27岁考取拔贡,以朝考一等钦点七品小京官,签分刑部江苏司行走,开始了仕途生涯。

朱汝珍的介绍

2. 朱世珍的人物生平

朱世珍:即明仁祖,元朝末年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明太祖朱元璋之父。 按照记载,元代汉人百姓如果不上学的话是不能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如: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陈氏,生了三个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后,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长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这个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后,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这个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这一辈,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别为五四、五一。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元璋是八月初八出生的,因此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投奔郭子兴时取的,璋是一种很锋利的玉器,“朱元璋”的谐音是“诛元璋”,意思是朱元璋要将自己锤炼成诛灭元朝的利器。同时,朱元璋也将他父亲,也就是朱五四更名为“朱世珍”。祖上居于沛地,后迁句容,朱初一迁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朱世珍又迁居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朱世珍娶陈氏,生四子二女,分别为南昌王朱兴隆、盱眙王朱兴盛、临淮王朱兴祖、明太祖朱元璋、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母亲)。朱元璋排行最末。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四处蔓延,朱世珍、陈氏和长子朱兴隆先后去世。朱元璋时年17岁。

3. 朱鉴的人物生平

朱鉴 (1908—1929),又名朱良贞,化名朱明秋,浙江省富阳灵桥镇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讲习科学习的朱鉴积极参加了杭州的反帝反军阀的群众运动。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毕业后在杭州鼓楼小学教书。期间,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被捕。10月,浙江省省长夏超宣布“浙江独立”,遂释放政治犯,朱鉴与徐洁身等6人获释。中共富阳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朱鉴积劳成疾病倒在床上,鉴于他的身体状况而没有进入临时县委。1929年去世,年仅21岁。

朱鉴的人物生平

4. 朱鉴的人物生平

朱鉴家贫,23岁才补县学生员,第二年入县学。永乐十五年(1417年)中举,永乐十六年会试登乙榜,授湖北省蒲圻县(今蒲圻市)教谕。宣德三年(1428年),由左都御史顾佐举荐,朱鉴入都察院观政3个月,升监察御史,巡按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当时萧启宇等人聚众占据梅花峒,官兵多次围剿未能平息。朱鉴亲自出马,好言劝谕,萧启宇等众人才散去。鉴于梅花峒的经验教训,朱鉴申报朝廷,请求恢复过去按察副使会同佥事按管辖区域分巡制度,责成官员深入基层,问民疾苦,禁奸惩暴,移风易俗,纠察下属官吏不法行为。宣德六年朱鉴任期满,因顾佐奏请,留任湖广。正统五年(1440年),朱鉴奉命巡按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州市)民众黄金广等聚众起事。朱鉴一面招抚闹事民众,一面奏请朝廷设立守备都指挥,加强地方防卫力量,很快使钦州安定下来。他认真省察复查在押囚犯,平反数百起积年冤错假案,招抚许多在逃案犯,促使社会治安逐渐稳定,得到广东省民众的拥护与爱戴。回到北京,他上书朝廷,建议全国按察司增加一名佥事,专门负责屯田事务。朝廷采纳他的建议并颁布施行,成为定制。当时朝廷命成国公朱勇选调都指挥等官300余员攻读《孙吴兵略》、《历代臣鉴》等书,在御史中物色能文能武的人选负责其事。右都御史陈智力荐朱鉴。于是,朱鉴倡议开办武学,开设武科,定立制度,拟定名额,经考试合格者颁给印信。朝廷一如所请。正统七年,朱鉴升任山西左参政。他体察民情,接连奏请减轻平阳府(今临汾市)灾区赋税、拨付薪俸供应边地夫役、体恤军民等数十疏,多为朝廷接受。他积极招抚流民,清理军伍,疏通粮道,确保边戍军需。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朱鉴被提升为山西布政使,不久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他主持山西军政事务,致力巩固边关。召募1.8万余名壮勇之士,征购8000余匹战马,打造2万余件盔甲武器,修筑城堡116座,增强边境的防御力量。并亲自指挥几次战役,生擒北戎酋长莽哥真等。朱鉴上书朝廷说:瓦剌也先不断在边境烧杀劫掠,制造事端。他诡计多端,我们的对策也要相应周密。当务之急是认真选将,加紧练兵,停罢宦官监军制度,将兵权交给总兵。同时加紧整编散兵,召募勇士,清除奸邪积弊,发放太仓陈谷,重悬赏格,劝募义师,征召勤王之兵,指日刻期,并进夹攻,则明英宗可还,敌兵自退。他又说:宦官王振擅权乱政,江南民众造反,都以诛杀王振为号召。希望陛下杜绝宦官干政,凡军国重事多与大臣商议,委之办理,洗雪前耻,以图后功。疏章传入宫廷,太后读罢,感动而至泪下。景泰元年(1450年),瓦剌骑兵数万进犯山西雁门关,再犯河曲、义井堡等地,进逼太原。山西大震。朱鉴奉命移守雁门关,都督佥事王良镇守太原。此时山西又闹灾荒。朱鉴一面整饬兵备,日夜守御,一面筹粮赈济,安抚灾民,劳瘁备至。不久,援兵渐集,瓦剌骑兵撤退。景泰二年八月,也先请和,送英宗还朝。代宗下令边将率领精兵乘机出击。朱鉴急忙上书阻止。他说:如果对方没有背盟,而我方先出兵进攻,便失信于人,他要挑动边衅便有借口。代宗接受他的意见,停止军事行动。十月,召还镇守山西的右都御史罗通,命朱鉴兼领都御史事。景泰三年,代宗在太监王诚、礼部侍郎邹干、大学士陈循鼓动支持下,废英宗王储,立自己儿子为皇太子。朱鉴写信给陈循,表示反对,并说,陛下于太上皇,应当避位以全大义。陈循读后,大为震骇。这年,明代宗派遣大臣到各地考核官员。邹干分派山西省,对朱鉴百般刁难。朱鉴请求代宗调回邹干或派别人来,邹干反说朱鉴庇护部属,干扰考核。两下争执。代宗支持邹干。十月,把朱鉴调离山西省回都察院协助工作。十二月,朱鉴辞官回家。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位。朱鉴专程赶到北京,上表祝贺。英宗大加抚慰。家居二十余年,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朱鉴病逝,寿八十八岁。明宪宗钦赐祭葬。墓在泉州西南郊庆云山(今凌霄中学校内)。

5. 朱汝珍的代表作品

朱汝珍写得一手好诗文,又擅长书法艺术,行书疏淡和平,娴静爽利,有晋唐遗风。他知道刘春霖、商衍鎏、张启后也有书画作品,便将四人的作品配成一套,名为“四屏”,成为当时极享盛名的书画作品。参与创定《大清商律草案》、《大清民法草案》及纂修《德宗景皇帝实录》,著有《词林辑略》(附词林姓氏韵编)、《本纪圣训》、《中外刑法比较》,以及乡试、会试、廷试的立论七篇以及飞来寺石刻《爱山亭记》等,惜大多散失。他关心家乡文化事业,先后于民国4年、民国23年和26年,编纂有《藏霞集》,受聘总纂了《清远县志》和《阳山县志》。

朱汝珍的代表作品

6. 朱汝珍的名失状元

原来,朱汝珍本来应该是清代末科的状元,但是由于姓名和籍贯的缘故而与状元无缘—— 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该卷虽然文词畅顺华丽,但字体却为粗笔楷书,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故看后不禁连连摇头。当她看到“朱汝珍”这个名字时,心中更是不由得陡然升起一股厌恶之感: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人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出叛逆的地方。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状元之门对他关闭了。相反,慈禧觉得刘春霖这个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直隶(今河北省)人,“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