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平的个人履历

2024-05-13

1. 李保平的个人履历

1968.12--1973.04 海军南海舰队4475部队服役班长、排长1973.04--1975.12 海军南海舰队机械学校学员、教员1975.12--1977.10 海军南海舰队38391部队后勤部机械助理员1977.10--1978.05 海军榆林基地新兵训练团指导员1978.05--1979.11 海军南海舰队38391部队机械营副教导员1979.11--1984.05 海南自治州三亚市劳动局股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经理1984.05--1985.09 海南自治州三亚市河西办事处主任1985.09--1987.03 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劳动局科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经理1987.03--1993.03 海南省通什市劳动局局长(其间:1986.03-1989.02广东省委党校党政专业学习)1993.03--1998.03 海南省通什市政府副市长兼财税局长1998.03--2001.08 海南省通什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2001.08--2003.03 海南省五指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2003.03--2007.01 海南省五指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7.01-- 海南省五指山市政协副主席

李保平的个人履历

2. 李保平的人物经历

1980年,李保平从承包一家社办小煤矿开始,到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个煤矿、三个洗煤厂、二站、一线、五个下属公司的集团化大型民营企业。2006年总资产达26.7亿元,职工3000人,营业收入13.8亿元,上缴税金1.01亿元。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李保平走出了一条规模经济和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他与江西景德镇煤气焦化总厂合作,组建了韩城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改写了“有煤无化”的历史,实现了废气、废水、废渣“零排放”。产业链的延伸,使一吨原煤的价值提高到1000多元,税金由15元提高到100元。陕西黄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循环经济的模具展板,参加了北京“2005年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中央领导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2006年国家发改委两次给予黄河矿业公司国债、贴息资金支持。

3. 李国平的简介

李国平同志在公诉处办案过程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2002-2006年,他所承办的公诉案件共117件180人,法院全部做出有罪判决,实现了案件准确率百分之百的纪录。他所办结的一系列重大疑难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办案中他注重策略,在使罪犯得到处罚的同时,善于化解被害人心中疑虑,树立了检察机关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

李国平的简介

4. 李保平的介绍

李保平,男,1960年10月生于陕西米脂,汉族,大专文化。现任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5. 李保平的介绍

李保平,男,(1964.11-)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陕西人。曾任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四事业部副主任、北京华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总经理,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兵导航控制科技集团总经理。

李保平的介绍

6. 李保平的个人履历

1978.09—1982年.08,河北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08—2003.12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工作,1988年任副总编辑,1989年后历任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党委书记。2003.12—2009.12月,任河北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2009.12至今,省政府国资委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监事会主席(正厅级)。1996年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管理专家。1998年评聘为编审。1999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2003年获第八届中国出版韬奋奖。2015年1月免去李保平的河北省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监事会主席职务。

7. 李保平的事迹

218厂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重点保军企业,有45年历史和近千名职工,多年来以生产航空类产品为主,2004年首次承担高新工程D07控制舱批生产任务。因对该产品总装总调技术缺乏深刻认识,生产遇到严重障碍,产品交付异常艰难,1-9月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9%。尤其是陀螺仪,成为制约控制舱生产的最大“瓶颈”,形势极为险峻。许多人认为,要在3个月时间完成全年任务,“这在理论上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临危受命的李保平进厂后,他晚上挑灯夜战熟悉图纸分析产品技术特点,白天到生产现场查看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并与工艺、质量和生产工人进行广泛交流。他运用系统广博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连续突破了陀螺仪装调检测、控制舱总装总调等关键技术“窄口”。他按照“闭环负反馈”控制理论,重新明确节点,制订出网络图,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在10月份完成D07控制舱313发,相当于前九个月生产量的总和!到12月15日提前五天完成D07控制舱生产任务,即在75天内完成了全年2/3的任务,218厂经营规模由2003年的两三千万跨跃到三个亿。这一成功,使218厂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机遇:2005年不仅D07控制舱生产订单增长了四倍,还新增了以503A为代表的四项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任务,经营规模达到12个亿。在超强度的任务面前,在人员和设备能力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李保平带领广大科技人员以科技创新促进高新工程产业化:一方面,他针对不同产品的技术特点和窄口,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工艺方案,使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他将“闭环负反馈”控制理论全面用于研发项目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使科研生产达到“系统稳定、快速反馈、误差最小”的受控状态,为提前两个月完成D07控制舱全年生产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备受集团公司高度关注的503A,李保平带领项目组及有关方面同志,连续攻克了首批生产中出现的多个技术难题,并于12月12日胜利完成最后一具产品交付,为总体单位完成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信息战”和“精确打击”这两大技术特征,李保平把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倾心打造华北光学“远程压制、航空稳瞄、武器火控、制导与控制”这四大技术平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与工艺创新能力,系统集成与总装总调总测能力和精密机械制造能力。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结合近年投资项目建设所奠定的基础,强力推进高新科技的技术基础建设,着力构建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惯性技术、稳定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MEMS技术、多谱段目标探测与数据融合技术、仿真技术、温控技术等八大重点实验室,以实验室的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建设,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提供条件保证。李保平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成熟技术移植创新、总体技术集成创新。他不拘一格广揽人才,重奖科技成果,为鼓励人才脱颖而出,他倡导设立“青年科技奖”,激励年轻科技人员勇挑重担。他力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广泛合作,极大地拓宽了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来,李保平带领大家积极开展新一轮高新工程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工作,先后争取到国家重点背景开发项目5项,并在企业内部立项开发十几个项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保平敏锐地抓住精确打击武器的需求,为填补华北光学在制导与控制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空白,他亲自指导年轻科技人员撰写方案报告,指导答辩前的准备,指导解决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在两年内研制出了三种型号样机,其中一台还完成了飞行考核试验,获得了合作方的高度评价,为218厂真正进入该领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并由此揭开了军品科研发展的新篇章。在科研项目管理上,他引入灵活的开发管理模式,促进科研项目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高精度数字伺服控制技术已进入国内领先技术行列。在李保平倡导下,218厂将信息化、数字化引入企业设计、生产、装备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现已分段实施完成CAD三维设计、仿真分析数字化开发系统、CAPP柔性制造生产线等等,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正在进行PDM/ERP选型论证。数字化开发系统的建成,明显缩短了新品研制和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并降低开发成本,为加快高科技项目开发、为开发项目快见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保平的事迹

8. 李幼平的简历

李幼平,1949年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The Chinese Cochrane Centre、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中心/教研室主任。1983、1986年先后获得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硕士学位。1992—1996年在美国Pittsburgh大学Starzle器官移植研究所从事移植免疫研究。1996年回国,领导创建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并获教育部创新团队;与国外专家联合主编国内第一本中外合著《移植免疫生物学》专著,主编国内第一本《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教材;领导创建国内第一个移植科学与工程学新兴交叉学科;国内最早开设“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课程和国家级继教课程,招收移植免疫研究生。先后负责移植免疫方向和异种异植方向国家973二级、三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级课题和面上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项目等15项,经费900余万元;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1996年起,领导创办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hinese Cochrane Center、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并任主任和主编。领导创办国内第一个循证医学(EBM)新兴交叉学科,最早招收EBM研究生。主编国内第一本循证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领导主办教育部第一~第三届全国EBM骨干师资培训班;组织编写国内第一套循证医学丛书,翻译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精萃。创办并承办第一、第二届、第四届亚太地区EBM研讨会并任中方主席。先后负责CMB、AusAid、 WHO、卫生部、药监局、科技部EBM研究、建设项目15项,经费700余万元。出版EBM专著、丛书、译著17部。近5年发表文章:SCI收录7篇(通讯作者5篇)、Medline收录5篇(通讯作者4篇)、俄罗斯文摘收录7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仅统计述评、论著)。200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在学科建设、梯队建设、平台建设和知名度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我国循证医学的发源地、学术制高点、国际接点和人才培养基地,其整体综合实力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并有相当国际影响。卫生部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是在与世界前沿的学术竞争中跟进最快、差距最小的少数学科领域之一”。她本人也因此成为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两届指导委员会成员、Cochrane 协作网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成员、第13和14届WHO基本药物目录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振兴学院医学行动(ICRAM)工作组(20人)成员(均为中国唯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