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怎么分析

2024-05-13

1. 元青花瓷器怎么分析

元青花瓷器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祭供专用器和少量的装饰器。宋无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体大,但也有精制到薄如蛋壳的小碗。这里重点讲一下怎样鉴定元青花瓷器,以及元青花鉴定的一般经验之谈,实际上,现在文物造假的技术手段在不断加强,这同样给元青花鉴定带来了一定困惑,到底怎样鉴定元青花瓷器,也是一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挑战。

赝品元青花的器型整体感觉不协调、不规矩。溜肩不圆润,带盖的器物吻合不好,间隙过大。纹饰大多数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绘,但由于是仿画,必然拘谨,显得生硬、呆板。动物不生动,人物不传神,花叶松散不紧凑,海涛纹也多数走形。器型、纹饰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有当时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赝品的纹饰只能说相像,但缺少真器的内涵,更无法画出真品的神韵。

如果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肤,白细光滑的皮肤世人都喜欢。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为白色,积釉处呈水绿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点,有些器物表面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民国以前的传世古瓷釉面,都有沉稳、老旧、釉厚的玉质感,上手柔和。微观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棱角、凸起部分会有历史的烙印。元青花的仿品,釉面火气还没散去,更没有真品那种稳重、老旧感。釉色有的偏白,积釉处太绿,整体釉面没有自然使用痕迹。有些赝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块伪沁。现代仿品多用电、气烧窑,气泡相对均匀,没有层次感。

一般赝品元青花的胎泥是用机械搅拌,密度要高于真器,胎骨显得硬。真、伪相比同样规格尺寸的器型,赝品多数要比真品重。器底没有老胎风干滑润的感觉。伪造的火石红较为死板,多为人工喷、刷氧化铁,没有过渡。由于是新作,器物底部没有老旧变化的层次感,更没有真品的油润感。有些赝品圈足没有刀削痕,有的虽可见到,但能看出很笨拙。

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多数是进口料,有不规则黑褐色的斑块或锡光点片,并有凹凸感和晕散。有的流淌,还有的泛紫色。青花发色具有青翠浓艳、深浅不一的效果,有的能产生水墨画的效果。由于是天然矿,金属含量不一样,提炼使用效果就有区别。国产料是低铁高锰,发色灰蓝、浅淡,也有蓝黑色,重笔处有蓝褐、红褐斑。部分是使用混合料。于画师在配比上随意性较强,以及受窑温、胎质、釉色的影响,青花发色的差异也很大。元青花钴料已使用了700年,无论是进口料还是国产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枯、下沉现象。

现在仿进口料看上去很像,但没有真品天然的聚集丝线、珠点等特征,有些珠点是人为点画的。铁斑、锡光飘浮表面,也不见浓淡有致的过渡感。最重要一点,由于是新画在坯胎上的,没有历史的沉淀,青花浮于器表,没有沉于釉下的效果。

从制作烧造工艺上看,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机械制造,可见机械纹。采用电或气烧窑,所产生的气泡均匀。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制作腹部都有内接口,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见接口。有的赝品为了省工时,把盘口、罐颈部接口,对接在明显的上方位置,违背了时代特征。元青花梅瓶、玉壶,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须有内接口,这才符合当时工艺。有些仿品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内施满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时出现非常少的罐内、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润。有些仿品内接口有带状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没有真器接口风干的特征。

(一)看器形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三)看青花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四)看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五)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七)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元青花瓷器怎么分析

2. 元青花瓷器的特点

在河南博物院的第六展厅里,有一件光彩夺目的瓷器,它就是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该瓶1963年出土于河南荥阳一座明代墓中,根据其胎、釉、青花特点以及制作工艺,有关专家认为是元代作品。该瓶高39.4厘米,口径9.3厘米。敞口细颈,腹部下垂,圈足。从颈部至腹部绘青花云龙纹,青花色泽浓艳,并有黑色斑点。瓶为两节接合而成,有明显的接痕,这也是元代瓷器的显著特点。玉壶春瓶是北宋时创烧的一种瓶式,是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元代以后南北各窑均有烧制,其造型挺拔秀丽。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代陶瓷艺人都用其作为一种装饰题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其艺术魅力。该瓶所绘龙纹形象凶猛,以较长的龙身缠绕瓶体,在飞舞中显示其威武雄浑的气势,加上云纹的衬托,更有穿云布雨的撼天威力,是元代青花瓷器不多见的艺术佳作。
    青花瓷是用氧化钴为原料,在未经烧制的素胎上进行绘画,然后上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因为装饰纹饰是绘在釉子下面,所以也称之为釉下彩。它的特点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很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白地蓝彩,明净优雅,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再则青花纹饰在釉下面,永不褪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于青花的起源,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的进展,证明它起源于唐代。1975年和1983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就出土有两批青花瓷片标本,其上绘制的釉下蓝彩清楚可见。从器型上看为唐代枕片。关于它的产地,根据对胎、釉测试的结果,证明为河南巩县窑所烧。又根据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确证明河南巩县窑烧制唐青花这样一个不辩的事实。
    青花瓷器发展至元代已经烧制成功,尤以江西景德镇窑最具代表性。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钴料有进口的与国产的两种。进口料含铁量高,含锰成份少,所以发色浓艳,釉面有黑色结晶斑点,深入胎骨,用手触摸有下凹感觉。而国产青花料发色较淡,没有黑斑。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是景德镇窑采用进口钴料烧制的杰出产品。     造型:我国各历史时期的瓷器,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又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元代青花瓷的造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如玉壶春瓶、梅瓶等,明显地继承了宋代的样式。敞口,颈部细长,腹部下垂,圈足微撇。随着发掘考古资料的增多,改写了过去认为元代青花的造型为形体较大、胎体厚重的偏面认识。在元代青花中不仅有大盘、大碗、大瓶、大罐之类的器物,同时也有像此件玉壶春瓶一样形体精美的较小器物。这件玉壶春瓶是典型的元代晚期的作品。玉壶春瓶的口部撇度较大,呈喇叭形口,颈部比起元代早期明显加粗,腹部下垂也渐渐向肥大发展,整体器形从古朴向稳重过渡,是元代晚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
    纹饰:元青花的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当时文人绘画风格的影响,写意画法较多,题材丰富,取材广泛,有的还借鉴当时丝织品的图案。元青花纹饰的特点是:大型器物的构图严谨、繁密,层次比较多,一件器物有的多达七八层,画面显得比较满。虽然层次多,但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给人以富丽典雅、和谐完美之感。但也有较小的器物装饰以疏朗为特点的,自然活泼。龙纹在元青花瓷器中较为多见,是元青花瓷器的主要装饰之一。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呼风唤雨,因此,它以不同的动态表现在瓷器上,有海水龙、云龙等。自唐代始龙纹与皇权有了密切关系,龙纹成了皇权的象征。历代的龙纹各不尽相同,有其突出的时代特征。这件青花玉壶春瓶上所绘的云龙纹,代表了元代晚期云龙纹的基本特征。它仍以龙为主题纹饰,云为辅助纹饰。这时期的龙头一般较小,上下唇较长,身子细长,背部出脊,双角向后,似鹿角状。三爪、四爪居多,也有五爪。该瓶上的龙就是五爪,分张有力。该瓶所绘龙身的鳞为网格纹状,也是元代龙纹主要特征之一。所绘云纹为如意头飘带云,是指它的云角很长,似飘带。这也是元代云纹作为辅助纹饰的一个重要特征。
    青花:根据出土和传世的大量实物证明,元代青花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使用进口钴料(来自伊斯兰地区),含锰的成分少,含铁的成分多,因此,呈色浓艳,釉面有黑色结晶斑点,用手摸之,有凹入胎骨的感觉。二是使用国产钴料,含铁成分少,呈色浅淡,釉面没有黑色结晶斑点,纹饰也比较简单。三是进口钴料与国产钴料结合并用。发色浓艳与浅淡相结合。这件玉壶春瓶的青花采用的是进口钴料,发色浓艳,尤其是它的如意头云纹,不仅色彩结晶斑点突出,而且晕散特点也十分明显。它代表了使用进口钴料元代青花的特征。
    胎釉:元青花的胎质纯白洁净,是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胎骨坚致,份量较重。另外胎内氧化铝成分稍高,机械强度较大。所以我们所见元青花瓷器大件器物相对较多,但是元青花和明清青花相比,胎土淘洗不如明清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和铁质斑点。同时由于胎内含铁量较高,凡是露胎处,均见火石红斑。这件玉壶春瓶的足端露胎处火石红斑点就表现得十分明显。另外,它的釉是白中泛青,晶莹透亮, 这也是元青花釉的一个显著特征。
    工艺:元青花中的瓶、罐、壶等,其胎体都是分段制作拼接而成的,接痕一般都很明显,接口修整不细致,用手摸有明显凹凸不平之感。这件玉壶春瓶的腹部就有明显的接痕,不仅能摸得着,我们还能看得见。这也是当时制瓷工匠留给后人鉴定元青花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元代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传世较少。据不完全统计,大概传世品有300余件,国内有百余件,主要是江西高安与河北保定两批窖藏元青花瓷器最为著名。河南省目前所知收藏元青花瓷器甚少,也只有河南博物院仅此一件。所以,元青花瓷器在传世瓷器中弥足珍贵。

3. 元青花瓷器的特点

收藏之旅鉴赏

元青花瓷器的特点

4. 元朝青花瓷的色彩特点

1.宣德瓷的釉面一般都能见到象橘子皮的桔皮纹. 
2.用30倍左右的显微镜可以看出宣德官窑瓷釉内的气泡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的间距较疏朗,凡气泡密集而整齐者大多非宣德瓷. 
3.宣德盘,碗之底足多数有棱边感,非滚圆的“泥鳅背”。 
4.宣德大盘之底足内墙自上而下向外斜削,因此无法用手指抓住,凡清雍正仿宣德大盘、底足内墙接近垂直,因此可以用手抓起盘子. 
5.宣德官窑青花瓷,出极个别青花翠艳而无黑铁斑外,绝大多数有黑铁斑,清康、雍仿的也有烧出黑铁斑,但仔细辨别可以发现其中有的地方明显是由于加重钴料产生的效果. 
6.宣德官窑青花器以小笔触上彩,无一笔涂抹的制作. 
7.瓶、壶、罐之类器物均为分段拼接成形,凡前、后身合模成形者非宣德制. 
8.宣德官窑款识:“德”字无心上一横,字体规整,为楷书。瓷器身上也有款

5. 元青花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元青花瓷器实物有近年出土的带有年号的“至正十一年”的青花大瓶,故宫博物院有一青花罐,是延元年(1314)的作品,釉色青翠,画法娴熟。南京博物馆收藏一件元代青花梅瓶,造型及纹饰都非常漂亮。

元青花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6. 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请问这是哪个时期出现的情况

亲亲您好呀!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这是在宋代就出现的工艺哦亲😊。如宋代青花釉下绿彩“盂镇”,直径9厘米,孔径3厘米,高3.6厘米,足径6.2厘米。呈鼓状扁圆造型,器面中心圆形小孔为储水池,孔径为直径的三分之一宽,器壁厚重,器上下边沿阴刻锯齿纹,器底无釉,有缩釉和小孔,胎色米黄,胎质坚硬。最早的釉下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摘要】
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请问这是哪个时期出现的情况【提问】
亲亲您好呀!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这是在宋代就出现的工艺哦亲😊。如宋代青花釉下绿彩“盂镇”,直径9厘米,孔径3厘米,高3.6厘米,足径6.2厘米。呈鼓状扁圆造型,器面中心圆形小孔为储水池,孔径为直径的三分之一宽,器壁厚重,器上下边沿阴刻锯齿纹,器底无釉,有缩釉和小孔,胎色米黄,胎质坚硬。最早的釉下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回答】

7. 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请问这是哪个时期出现的情况

您好,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这是宣德时期出现的情况。【摘要】
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请问这是哪个时期出现的情况【提问】
您好,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这是宣德时期出现的情况。【回答】
宣德,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宣德元年(1426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共计十年。明朝时期,早期几位皇帝励精图治,明朝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恢复和发展,到了明宣宗统治的时期已是国泰民安,他统治的时期是明朝政权最稳定的时期。明宣宗在文化上的造诣也很深,诗文很有文采。他也经过了良好的武备训练,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明君。【回答】
请问清代有釉下绿彩的工艺吗?【提问】
清代内有釉下绿彩的工艺哦,这是宣德时期流传下去的工艺。【回答】

青花碗上出现釉下绿彩,请问这是哪个时期出现的情况

8.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是什么?

元青花可以看胎体鉴别,真元青花瓷器胎体厚重,器外有接胎痕,有泥浆条痕迹,假元青花瓷器胎体规整,局部平滑,厚薄一致。可以看釉面鉴别,真元青花瓷器釉层较厚,釉面泛青绿色,假元青花瓷器釉层薄而发黑,釉面无缩釉斑。
1、胎体

元青花可以看胎体鉴别,真元青花瓷器胎体厚重,上下分段制作,器外有接胎痕,内部和底部有拚接痕或溢出的泥浆条痕迹。假元青花瓷器胎体规整,局部平滑,厚薄一致,略感轻盈,表面的金属膜也是用机器弹涂上去的。
2、釉面

元青花可以看釉面鉴别,真元青花瓷器釉层较厚,釉面泛青绿色,常有桔皮纹,局部也会有些发黑。假元青花瓷器釉层薄而发黑,气泡紧密,釉面无缩釉斑,无修胎痕。
3、颜色

元青花可以看颜色鉴别,真元青花瓷器颜色为苏麻离青,较为通透,表面有锡光斑。假元青花瓷器颜色仿苏麻离青发黑,不通透,也不发灰,比较暗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