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2024-05-13

1.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框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国家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是对我国国情农情、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也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农村,难点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短板仍然在农村,难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还有5.64亿,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仍会有约4亿人居住在乡村;即使到2050年,依然有几亿人居住在乡村。如果不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的虹吸效应会让乡村一步步走向衰落,这数亿人就不可能同步实现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整个国家也无法实现全面现代化。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问题,释放乡村活力的迫切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从城市看,以城带乡的功能还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以及依附于其上的二元福利制度,阻碍了农民市民化进程,数亿农民工徘徊于城乡之间,半拉子城镇化、不彻底的转移,不仅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也影响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处在较低水平,进而又将优质要素资源不断挤出乡村,影响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乡村看,活力没有充分发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层面取得积极进展,但服务水平和质量仍然较低;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污水处理普及率还很低,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也不高,城乡人居环境差距还很大;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还处于试点阶段,人、地、钱总体上还处于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状态,导致乡村严重“失血”、活力不足。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和政策。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尊重乡村发展规律,认识乡村价值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观念中,乡村是农业生产之地、农民生活之地。但从国际经验来看,乡村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乡村的价值和功能是会变化的,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西方社会对于乡村价值的认知,总体遵循着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再到“多功能乡村”的演化路径。总体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会快速增长;城镇化发展到达一定水平后,乡村的稀缺性会日益显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后,农业和乡村的多种功能得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功能日益显现。乡村是涉农二三产业的发展载体,也在成为一些高科技产业的新发展空间,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辟新领域。乡村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乡村有数亿人口居住,具有庞大的传统治理资源,能为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有效治理发挥巨大作用。乡村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地,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乡村文化关系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维系。亿万农民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乡村是我们党最稳定、最牢固的执政基础,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必须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全面认知和充分发挥新时代乡村的价值和功能,不仅要补乡村的短板,更要扬乡村的长处,实现城乡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克服城市中心主义和民粹乡村主义的影响,增强“四化同步”的理论自觉
目前,我国社会存在两种影响较大的思潮,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城乡关系。一种是城市中心主义,这一思潮认为城市是先进的、农村是落后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农民进城了,“三农”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其不仅主张通过“非农化”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还主张用城市来改造乡村,用城市规划、理念来指导乡村建设。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城市和工业优先的思想认识,在工作部署、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不足。另一种思潮是“民粹”乡村主义,其在社会文化上主张乡村的价值,在经济上主张小农的合理性、高效性,反对将乡村作为发展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城市对乡村的“侵蚀”,反对乡村开放。这两种思想都有片面性,而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市和乡村各有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应在保持城乡各自特色基础上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树立和践行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就会避免重视一头、轻视另一头的情况,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1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处于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并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已经成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城镇化水平还在继续提升;城乡二元体制不断破除,城乡互动更加密切。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坚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主线,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施路径,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2. 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在哪

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那么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在哪?
   
  1、 “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2、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长期历史任务。这位负责人指出,要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密衔接,分“三步走”来实现——
 
  3、 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4、 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5、 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在哪的内容就到这了。

3.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城乡融合发展能有效促进乡村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和收入低三个问题上,使得乡村发展依赖老年人口、农业种养殖为主要产业、乡村经济发展暗中滞缓,并与城市的额差距愈加增大。因此打破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的存在,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加速乡村人才回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提升乡村整体生态环境


缺乏完善的卫生系统体系使得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并且不利于乡村进行招商。因此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市乡村统筹发展,改善以高昂生态成本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状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的发展模式,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认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村。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四大结合点


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于顶层总体规划缺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二元制管理、土地财政固化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可从产业结构、城乡二元制管理、劳动力资源和生态环境四个等方面探索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战略实施的结合点。




产业结构——协调城乡产业结构,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的本质在于国家产业的再一次调整,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呈现产业过度聚集的情况,因此可从政府层面将过度聚集的产业向小城市扩散,协调城乡的产业结构。可以引导城镇二三产业下乡,以央企国企为示范,定点进行产业扶贫并进行产业扩散,以此也带动医院、学校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转移。其次可将扶贫与产业转移相结合,用产业扶贫替代个人扶贫,将 扶 贫 资 金 投 入 到镇一级的公务服务设施建设与产业扶植,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城乡二元制管理——以城乡总规划为引领,逐步取消城乡二元制管理


乡村振兴和城乡差距缩小的实现必须依靠乡村布局总体发展和总体规划,从规划层面上解决户籍制度的不平衡和土地的资源流转问题。户籍制度方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缩减城乡之间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差距。土地资源方面,要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需要打破城乡二元制,实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推动不动产税改革,以此来逐步取消城乡二元制。




劳动力资源——挖掘本地劳动力优势,促进城镇人口向乡村扩散


乡村振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以农民为主体,而农村基建和产业兴旺的关键点在于劳动力。因此为了降低村社基建建设的施工成本,需要挖掘本地劳动力资源,通过“包干到户”的方式,最大化地压缩基建资金的投入额度。其次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促进城市人口逆扩散,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乡村居住产业,让向往田园生活的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实现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扩散,以此解决乡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以生态宜居推进城乡融合


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产业融合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首先以绿色生产推进乡村农业发展,摒弃以环境为代价发展乡村经济的思路,然后强化乡村环境治理效果,定期进行排查,实时进行监管,杜绝污染问题再次出现,其次加快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差距,完善污染处理系统,最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保护乡村环境,提升农民自身意识。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一句话,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让城里有的农村也有,让城里人过的好生活农民也一样能享受,农村和城市齐步前进。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4. 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战略意义?

四川晟景文旅:九龙茶山规划图
1、农业科技创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要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要强化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突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物种业、绿色投入品、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2、制度技术创新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因此要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3、金融服务创新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以农村金融创新撬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环境的具体措施。同时,研究制定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意见,指导各地细化政策,强化对社会资本的服务和支持。
四川晟景文旅,围绕景区提升、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三大消费场景下的文旅资源,以资源价值盘活与开发为导向,以“运营前置”的思维,构建起涵盖规划策划、品牌创建、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导视设计、文创设计、新媒体运营等服务内容的文旅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体系。

5. 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战略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有利于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

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战略意义?

6. 如何在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农村大量的人、财、物单向地流向了城市,一个抽水机型的体制:大量农村的人、财、物都单向流向了城市,而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除了国家的财政投入、数量极少的返乡创业外,其他就非常少了。这也是为什么乡村这么衰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让社会资金与社会人才向乡村流动,就成为我国乡村能否振兴的关键点。因为只有这样的流动才是可持续的,才能改变乡村衰败、城市繁荣的畸形格局。那么,如何利用 " 城乡融合 " 这个新的抓手,来实现乡村振兴?权威咨询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城市与乡村不再有明显的界线,城中有乡,乡中有村,二者的界线随着发展会越来越模糊。其二,城乡融合更深的含义,是二者更深入的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避免其不足。城市要吸收乡村这些特点:美景与生态,要环境美,绿树如阴,湖光山色,不能都是高楼大厦;同样的道理,乡村也要吸收城市的长处。其三是 " 城乡等值 ",也就是无论在城乡,其享受到的公共品服务应该差不多。

7. 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稳定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城镇化进入稳定期以后,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显著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明显提高,才能逐步迈向全面的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制定实施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二是,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特色镇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
三是,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就目前来看,主要是要打破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积极创新城乡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方面的制度安排,推动优质要素向农村流动。
一是在稳定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进入农村创造条件。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支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适当增加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明确将“取之于农”的存款按照一定投放比例“用之于农”。不断增设或升级改造营业网点,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的布设力度;促进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拓展资金来源,发展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拓展农村信用卡业务,解决农民短期资金周转需求。建立农民信用体系,将农民就业生活的微观行为转化成可计量的信用程度,为农民贷款申请和发放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降低门槛并提高授信额度。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规划,优化教育布局。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常住人口为准的教育服务体系,按照人口动态监测情况布局教育资源,并通过财政拨款、设备添置和教师配置等向农村学校倾斜。积极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
第二,加快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国有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职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保证城乡劳动力就业和企业用工;开展城乡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素质和能力。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总体目标,巩固和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并轨成果。一是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统筹各类社会群体和各类保障待遇。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向外来落户人口覆盖。

推动规经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
发展规模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当前,发展规模经营除了土地制度不适应以外,缺乏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民也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继续恶化的趋势,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并且对农村留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
进一步可以考虑将职业农民教育纳入现行教育体系当中,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在办学用地场所、创业基地建设、办学设备购置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农民教育顺利、健康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8.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国家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是对我国国情农情、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也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十七大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体说就是从六个方面实现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农村问题有一个明显的新提法,就是“全会认为,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