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为什么失败

2024-05-14

1. 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为什么失败

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失败原因
(1)商品购买实行货币加购物票制度,流动性过剩,存在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这种压力是隐性的。国内需求同供给存在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在由于出售国有企业私有化证券而形成的强大购买力的作用下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长期的货品短缺与货币过剩,在市场经济开放的短时间爆发出来,必然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必然投机盛行、生产遭到破坏,无法生产出足够商品来弥补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势必造成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更严重的投机、生产停滞,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国内证券市场发展不够成熟,老百姓没有形成证券化收益理念,追求短期现金收入的结果是大量抛售手中的国企私有化证券,造成国企私有化证券价格的暴跌,从而造成国有企业的贱卖。前苏联的证券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从证券市场的立法、金融工具的品种、市场发展程度的角度来看,其发展状况都不成熟。
(3)由于国有资产私有化造成的大规模的产权交易使得国内货币需求激增,迫使央行发行大量的货币,使得卢布大幅贬值,而突然放开汇率管制和国内的通货膨胀使得市场纷纷抛售卢布购买美元,进一步促使了卢布的贬值。由费雪方程式MV=PT可知,当产权交易规模激增时,大量的资产进入流通领域,T急剧变大,在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物价水平P不大幅下降,央行就必须发行货币使M增大。而产权交易不像商品和劳务交易具有稳定性,其交易量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央行发行货币使M增大后T又减少,结果是物价水平P大幅上升,造成严重通货膨胀。而由于汇率管制突然放开,在国内存在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市场纷纷抛售卢布追逐外币,迫使卢布大幅贬值,国内的高通胀加上卢布的大幅贬值使得市场上形成恐慌性抛售卢布的浪潮,导致恶性循环。
通过以上对俄罗斯私有化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基本因素: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国内供需是否存在结构性矛盾;国内货币是否存在超发的现象;汇率的波动和国家对汇率的干涉

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为什么失败

2. 苏联解体后,俄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国有资产是怎样私有化的?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邦国联合体
苏联宣布解体之前,叶利钦已经是俄罗斯联邦的总统,也是在俄罗斯等几个邦国宣布脱离苏联之后,戈尔巴乔夫才宣布苏联解体的。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建立了总统制议会制国家制度,俄罗斯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俄联邦议会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两院组成,前者称为上院,后者称为下院。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分别举行会议,为听取总统咨文、宪法法院咨文和外国领导人的讲话,两院可举行联席会议。俄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经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政府由总统和总理领导。
俄国家资产的私有化是多样的,也是小型经济体先私有化,逐步推进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大型经济单位,先把小型企业,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饮食业等,通过转让、出售等途径变为私有;大型企业主要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把股权出卖给私人

3. 俄罗斯推行的私有化进展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从1992年俄罗斯正式推行私有化开始,已走过四年的艰苦岁月。纵观俄罗斯私有化进展情况,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6月到1994年6月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挖掉传统制度的根基;从1994年7月起进入第二阶段,重点在刺激经济发展。
(1)第一阶段私有化的情况与问题
(1992.6~1994.6)虽然早在1991年12月29日,俄总统就已发布实施私有化的命令,1992年初,俄私有化进程正式开始。但从严格意义上,私有化政策正式推行是从1992年6月开始的。1992年1月物价全面放开后,实际物价上涨30~40倍,居民中原来还可以用于私有化的钱一下子耗费在消费品的普遍涨价中。这样,实际上国有资产根本无人购买,由此才想出了“私有化证券”的方法,用“私有化证券”来购买国家资产。因此,第一阶段私有化又称证券私有化。
俄第一阶段私有化的政治色彩较浓,追求的主要目的是挖掉传统制度的根基,尽快造就私有者阶层。俄联邦国有资产委员会在1995年3月31日发表的关于(私有化的总结和前景的分析报告)中指出:截至1994年6月30日,大规模私有化的结果造成了一批私有者阶层,约11.3万个原国营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占国营企业总数的47%,建立股份制的企业2.5万个。30%的居民成为私有化企业股票持有者。
这一阶段的私有化虽为打破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多数人认为第一阶段的私有化是不成功的。首先,远未形成广泛的私有者阶层。据统计,约30%的人把私有化证券廉价出售换取食品、酒类,近一半的人把证券交给投资基金会便不再过问其去向,20%的人买企业股票。但是,其中多数私有化证券持有者并没有成为企业的“股东”,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其次,未能吸收投资者推动改变经济结构和进行技术改造,企业运转机制多数基本如旧。一些私有化企业管理混乱,效益很差,资产流失严重。此外,俄罗斯第一阶段私有化的推行不仅没有降低俄经济的垄断程度和建立竞争环境,对促成市场经济的作用不明显,还破坏了原来一定的经济联系和协作环节,使投资环境更加恶劣。
(2)第二阶段私有化(1994年7月以后)
从1994年7月1日,俄罗斯私有化进入第二阶段。私有化从无偿私有化转为有偿私有化,从追求政治目标转向注重经济效益,刺激生产投资。
私有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由以象征性的价格分配股票过渡到按市场确定的价格出售股票;第二,从建立私有化的社会政治基础过渡到重点建立俄联邦私有化的经济基础并保证其连续性;第三,为形成有责任感和有成效的私有者阶层创造一切必要条件;第四,要保证通过私有化进程增加国家预算收入;第五,私有化的步伐可以放慢,但要确定投资方向,保障投资者能取得控股权。对现有国有企业仍要加强管理。第二阶段私有化的一些做法在政府和议会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指责私有化计划是饮鸩止渴,许多人称此举可能使私人资本和外资控制俄经济命脉。反对丘拜斯副总理私有化方案的莫斯科市长卢日可夫(1996年总统竞选强有力对手),抨击第二阶段私有化计划是把国家财产廉价转让给寄生集团,使其扩大政治影响并对生产起破坏作用。
俄罗斯私有化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由于遭到多数的反对,第二阶段的私有化被议会否决。虽然政府以总统令的形式颁布实施,但社会阻力比以前增大。俄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增加了第二阶段私有化计划顺利实施的难度。

俄罗斯推行的私有化进展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4.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资本主义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法治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实行休克疗法低价转卖国有企业,一些人乘机窃取国家资产形成寡头阶层。
俄罗斯开启私有化将国有企业股份分到民众手里,可特殊利益阶层将企业低买高卖获利没人关注企业正常生产工人无法领到工资,工厂无法生产也无法获得股息导致物价疯涨。
俄罗斯官员趁俄罗斯推行私有化之机上下其手贪污腐败。
俄罗斯政府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向寡头输利,这些寡头购买报纸电视台黑化反对派助执政者当选。由于俄罗斯寡头拥有巨额财富这些财富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导致罗斯总统无法任命总理全都由寡头说的算,寡头成为了俄罗斯真正的统治阶层。
在普京上台后打击寡头逼迫寡头守缴税守法禁止参与政治,但不会追究寡头已经获得的不法财富。
制定财产公开法律,俄罗斯高官必须公开财产。并设立反贪污监督局。
将一些不听招呼的寡头财产和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运营,这无异于一滴眼药水,警告那些寡头如果在胡来他们就是自己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