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从业 套期保值计算题

2024-04-29

1. 期货从业 套期保值计算题

67500-6500=2500期货账户盈利

期货从业 套期保值计算题

2.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里的综合题是什么?

综合题是客观选择题。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所有考试试题都是客观选择题,考试科目为两科,分别是“期货基础知识”与“期货法律法规”。
每一科都可分为四类:
1、单项选择题: 60 道,每道 0.5 分,共 30 分;
2、多项选择题: 60 道,每道 0.5 分,共 30 分;
3、判断是非题: 20 道,每道 0.5 分,共10分;
4、综合题: 15道, 每道2分,共30分

扩展资料:
一、报考条件
1 、年满 18 周岁;
2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 、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组织实施
1 、报名方式: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根据考试公告公布的报名时间考生可登陆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报名。
2 、报考费用:报名费单科 70 元。
3 、考试地点选择:目前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每年均会安排在全国 35 个城市或几大城市举行,具体开考次数及考试地点安排以考试公告为准。考生可根据个人需要就近选择考试地点。
4 、考试方式:考试采取闭卷、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
5 、考试承办:目前考务工作由 ATA 公司具体承办。
三、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高中(含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4、最近三年无违法犯罪记录;
5、已参加全国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两门成绩均合格且成绩在有效期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货从业资格考试

3. 搜索到一个期货套期保值的案例如下:看了之后觉得有2个问题没有弄懂,请达人赐教

哈哈。又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第一个问题:首先你要明确一下,套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住盈利,而不是为了扩大盈利。
农场主预计会跌,那就会跌了??别人凭什么也跟他一样的想法??你这个例子中,农场主预计会跌,后来果然跌了,但是,请注意,如果后来期货涨了呢??
第二个问题:你混淆了一个概念,这个时候农场主的买入行动,只是为了平仓,而你却误解成了是买入开仓。你这个第二个问题问的太混乱了,你还是去看看期货的而基本概念吧。第二个问题中你还问了一个小问题,就是期货到期价格会与现货相同对吧,这个你说的是对的,但是这个到期的时间是很明确的,一般来说九月份的合约只有到了九月份交割的那一天基本才会与现货价格齐平
补充一下,期货市场上很多人并不是根据现货价格来买卖的,做短线的人,有的才不管你什么跟什么,哪怕是期货合约到期的最后一天的最后几秒,照样会有人买入或者冒出,赚两个点就跑,所以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呵呵
不知道有没有把你说的更糊涂

搜索到一个期货套期保值的案例如下:看了之后觉得有2个问题没有弄懂,请达人赐教

4. 关于期货套期保值的问题

《一米资讯》分享专业期货知识!

5. 关于期货套期保值的疑问

楼主所担心的情况,是楼主,根本没有了解到套期保值的意义。
多头套保,目的是锁定成本。就算以后价格下跌了,那我的成本锁定了。不存在亏损一说。加入我是用铜的企业。为了防范铜价继续上涨。我目前买进铜,如果他涨了,我用铜还是目前这个成本,跌了我也是这个成本。
做空是一样的,如果我是生产铜的企业,我认为目前的价格,利润已经不错了,我就卖出套保,这样,我就可以锁定利润。跌了,我还是可以从期货市场赚钱,涨了,我也锁定了利润。现货我还可以挣钱。
关键是不管多头套保还是空头套保,千万别过分,把套保做成投机。
比如,你们厂一年只需要100吨铜,那你套保的最大手数就不能超过20手,而且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全部套保,那么就不要超过10手。加入你套保超过20手,那价格如果跌了,你就傻了!
很多企业吧套保做成投机,那就死定了!
像中粮,钱很多,不过我认为目前,他们的空单似乎太多了,再不砍掉话,有投机的危险。上周,中粮已经砍了大量的豆油空单,豆空单下周可能还要砍。太多了,如果价格拉起来,你必须砍空单,那就不是套保,是投机了!就要亏的!

关于期货套期保值的疑问

6. 我是期货公司的客户经理,请问怎样开发产业客户做套期保值,比如农产品企业方面的,求讲解!

需要套期保值的公司,一般会内部成立期货部,比如三一重工这些。
能开发的也就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即便他们没有专业的部门,也肯定有操作,这是必须的。
所以,你只能晒业绩,其他的都是空的。
还有,套期保值之外,他们都有其他投资需求,一般套期保值反而是附加条件了。
业绩,是基础。

7. 你之前提问的那个会计论文,有没有按照你的那个提纲写的,有没有论文呢。。能不能给我份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计论文范文
  2010-7-19 14:37 徐运凯 黄振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摘要]基于会计准则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业务开始时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通过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加强对相关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弥补了原准则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面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会计准则;财务风险;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来源

  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有内外之分,外在财务风险指企业外部各项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外部的各项因素主要包括市场、行业、外汇、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及国际环境因素等。所有企业都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只是各个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别。对于这种不可分散风险或外部风险,企业不能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企业的资金会在筹集、投入、营运、收回这几个环节中流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

  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营运过程中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由于外部风险不可回避,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防范主要指内部风险防范。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内在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

  其实这些风险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关于相关制度或者规则制定得不完善,当预估风险时没有合理的方法去评价,当风险来临时没有一套科学的措施应对。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整个经济活动中发挥的是反映、监督、参与决策的职能,许多业务时是可以通过会计工作加以控制的,这种基于会计准则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业务开始时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通过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加强相关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弥补了原准则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面有促进作用。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

  总的来说,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财务安全可以体现在财务的稳定性和财务效益性上。

  (一)财务稳定性

  1.时间上。企业资金在运作过程中,时间上的合理性尤为重要。对于筹资来说,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在企业运用资金和偿还资金的时间方面是有差异的,为了保证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资金,要保持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的合理搭配,否则,会影响企业的下一步用资计划。而投资则要先计算投资回收期,看看此投资计划是否会在相应的投资回收期内与另一项用资计划有冲突。在投资回收期后,稳定的现金流入量对企业的投资收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保持企业财务在时间上的合理性,才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空间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金运用计划要科学分配,首先要稳固自己的主营业务,把资金运用到内部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有资金闲置的时候要主动向外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外部投资达到资金最大程度利用。在内外用资安排的问题上要科学统筹,以求有限资金在空间上的平衡,平衡的资金利用会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提升企业价值,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

  (二)财务效益性

  财务效益总体上指企业资金运动的增值。搞好企业财务效益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财务效益分析和总结评价,认识财务活动规律,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财务效益会直接体现在一系列指标上,如企业财务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上佳的盈利能力、有效率的运营能力以及有保证的偿债能力会使企业的财务效益最大化,对推动企业长足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新准则相关规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在以往的财务风险防范探讨中,常注重公司治理以及员工素质等,其实我们可以在业务工作开始时就通过会计系统对财务风险加以提防,以会计稳健推动财务稳健。会计准则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供的是一种制度规范,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有很好的作用。

  这种制度上的防火墙为企业在一开始就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务实的途径。

  (一)减值准备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第十六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做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原会计准则允许对已经计提减值准备,并在其价值恢复时予以转回,这给上市公司进行“盈利上升,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因此,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特别是已经面临严重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必然会加大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

  而新准则改变了这一状况,新会计准则严格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绝大多数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之后,不可以任意转回,从而不能借此手段虚增利润,有利于财务的稳健。

  (二)计量模式

  作为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新准则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形势变化多样的新情况下,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等不断涌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从可靠性转向以可靠性为前提的更高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具备较强公允性特征,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主要体现以下优点:(1)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理论,有利于资本保全。(2)能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满足不同利益团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公允价值反映了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者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公允价值变更反映了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

  由于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不取决于取得或承担资产或负债的日期或成本,也不取决于资产或负债何时被打算处置。因此,公允价值代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公平计量。公允价值不仅反映管理层销售资产或清偿债务的决策,而且反映其继续持有资产或承担债务的决策的影响。

  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记录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提供的信息是相关的。动态相关的信息对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企业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内注意到其中的异常之处,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三)高风险业务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4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的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风险回避是企业为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主动放弃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方案,它是简单易行、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当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估量决策后,如果因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足够能力承担其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的成本高于预期收益,则可考虑将风险转移,如通过保险、期权、期货、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或规避。

  会计在整个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的是反映、监督、参与决策的职能,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管理中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帮助报表使用者综合判断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衍生金融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而且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在新准则指导之下的会计处理方式将有助于企业防范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操作不当而引发的财务危机。

  在实践中,企业绝大多数的套期保值业务是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来操作的,企业可以对可能出现的财产损失到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但对价格变动形成的损失风险却无法进行保险。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可以规避利率、汇率、股价等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你之前提问的那个会计论文,有没有按照你的那个提纲写的,有没有论文呢。。能不能给我份

8. 请教期货方面的问题???

期货的本质是与他人签订一份远期买卖商品(或股指、外汇、利率)的合约,以达到保值或赚钱的目的。
 
假如现在只有您和投资者甲做期货交易,您们在期货合约中约定明年1月1日他卖给您大豆10吨,价格是每吨2000元,总共20000元。
那么,您就是做多头(买进),甲做空头(卖出)。

现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市场上大豆涨价至每吨2500元,您将该期货合约卖给投资者乙,投资者乙为什么要以这么高的价格买我的期货呢?
因为市场价是每吨2500元,便宜的乙买不到,所以他要买您的。

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获利呢?
大豆价继续上涨,超过2500元,乙就可以获利。

若投资者乙一直持该期货合约不卖,到了明年1月1日时,应该由谁来和投资者甲来进行实物交割呢(假设允许个人实物交割)?
若投资者乙一直持该期货合约不卖,那就是乙要实货,甲就要准备10吨大豆交割给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