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星巴克工作的问题。

2024-05-14

1. 关于在星巴克工作的问题。

冷知识:关于星巴克,你真的了解过吗?

关于在星巴克工作的问题。

2. 星巴克在中国存在的问题

星巴克占据咖啡业霸主地位已久,然而没有一成不变的行业,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巨头。

近日,星巴克发布的2018年Q3财报显示,星巴克在中国/亚太区市场表现欠佳,营运利润率下降了7.6个百分点,据悉,这次下滑为星巴克近9年来的首次下降。

作为咖啡业的知名品牌,该消息引来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据红麦舆情监测系统显示,网络上关于“星巴克在华业绩全面下滑 ”的相关消息在不断增加。

该消息甚至在热搜榜都占据了前十的位置,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星巴克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在过去的20年里,除了每天超高的销量之外,其扩张速度更是让其他线下连锁咖啡品牌望尘莫及。
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迭,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星巴克的对手变了,因为互联网咖啡品牌们正在崛起。

尤其是去年9月份刚刚崛起的瑞幸咖啡,以及其强势的传播手段和扩张速度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电梯广告里有它,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它,街头地铁还有它,平均每天能见到小蓝杯luckin瑞幸咖啡三次以上。

同时,瑞幸还请了张震、汤唯两大明星代言,树立品牌形象,用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等优惠补贴来快速获得消费群。

这种不计成本、简单粗暴又自成体系的互联网打法,让瑞幸咖啡迅速爬上了行业第二的位置。

5月中旬出现的“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更是让瑞幸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难怪瑞幸咖啡自入场以来便被贴上了要“干掉”星巴克的标签!

以前,星巴克代表的是高大上,但凡去的都要在朋友圈里晒一晒,而且LOGO一定要摆正,生怕别人看不出来。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爱好的升级以及大家见识的增长,星巴克这种外溢价值正在不断消失!

除此之外,来自麦当劳肯德基等中端咖啡的崛起也对星巴克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市场背景之下,星巴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业绩出现9年来的首次下滑,也许已经标志着星巴克的垄断地位正在被撼动。

前有精品咖啡力求在品质上战胜星巴克,后有互联网咖啡品牌的互联网思维和外卖业务,腹背受敌的星巴克不得不开始调整策略,寻求改变。
本来星巴克是看不上外卖的,认为口感是咖啡最重要的品质,外卖的配送时间会让咖啡大打折扣。

如今为了不被颠覆,星巴克果断放弃了自己的坚持,选择去顺应大势。

据各路媒体报道,星巴克准备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合作,推出咖啡外卖服务,具体信息将于八月初公布。

与阿里的合作或许会为星巴克带来无限的可能,因为星巴克的移动支付业务仅占13%,外卖业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移动支付十分普及的中国。
不过,虽然新进的互联网新零售咖啡品牌们的发展迅猛,但星巴克稳定的品质和多年来沉淀的咖啡文化还是其他企业暂时所模仿不来的。
在这个变化异常不确定的时代里,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一样,不能顺应时代,迎接挑战,必然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星巴克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已经在做出改变,中国的咖啡行业也将迎来一轮残酷的较量。
对于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咖啡品牌们来说,如何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

3. 星巴克的


星巴克的

4. 星巴克的发展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1987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业务发展的里程碑。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

00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 。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立志于在中国长期发展,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目前,星巴克正积极拓展大陆二线市场,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此外,公司秉承在全球一贯的文化传统,积极融入中国地方社区和文化,做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公民。2005年9月,公司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设立 “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专门用于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特别是帮助中西部贫困的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其中首笔捐赠已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展“西部园丁培训计划”。   2005年底,星巴克在上海成立中华区总部,主要负责星巴克大中华区战略发展、市场开拓和营运等事务。   对于爱喝咖啡的人来说,星巴克(Starbucks)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最早来源于19世纪美国文坛杰出大师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经典著作——《白鲸——莫比·迪克》的主人公。1971年,杰拉德·鲍德温和戈登·波克在美国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咖啡豆和香料的专卖店星巴克公司。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推动了星巴克向意式咖啡馆的转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来经营星巴克,为公司注入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星巴克咖啡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和城市白领中非常流行。除咖啡之外,星巴克也提供诸如茶(不管热的还是冰的),馅饼,蛋糕等。有些星巴克店甚至位于超级市场,书店这样的本地商店里(星巴克公司并没有经营这些超级市场或者书店)。一般来说,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不会高于其他竞争者。到2006年2月为止,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9000家连锁店,分布在在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环太平洋地区。

5. 关于星巴克的问题

1、是一样的,都是意式浓缩深度烘培咖啡豆。之前在星巴克的时候专门问了我们值班经理的,我还把两个没开封的豆子拿来比较过。
PS 星巴克目前有很多种咖啡豆,但是只有意式烘焙是用来做咖啡的。另外,意式浓缩烘焙咖啡豆250g在门店的销售价格是85元~
2、这个怎么说呢,现在星巴克的咖啡机基本是使用全自动的咖啡机,做出来的味道和咖啡机质量有直接关系。其实说实话星巴克的咖啡很一般,是量产类型,很多人来星巴克只是为了喝星巴克而不是咖啡,这个你懂的。如果你的手艺够好,掌握好咖啡的冲泡时间,那么未必不如星巴克~

关于星巴克的问题

6. 什么是星巴克

星巴克是一家跨国连锁咖啡店。1971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7. 星巴克是怎么成功的?

当时,它的母公司是咖啡公司。
  从一家小的本地咖啡店,一家仅有两个店面的小公司,发展成一家全球领先的公司,星巴克经历了巨大的蜕变。今天,在美国、中国以及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门店,人们在里面悠闲地品味着咖啡。
星巴克的蜕变
  看一下星巴克的股价,或许可以评估它的成长历程。我们把星巴克和波斯顿市场公司进行比较,它们在1994年时,股价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到了1995年,星巴克股价超过了波斯顿市场公司。如果再进行跟踪,就会看到波斯顿市场公司破产。
  事实上,波斯顿市场公司的产品相当不错,它被麦当劳收购,仍然卖鸡翅这样的产品。而在这个过程中,星巴克的股价持续上升。现在,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当然星巴克股价也在下跌,在金融危机中谁也难以幸免。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星巴克是一家非常扎实的公司。它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但我坚信它能顺利度过这场危机。
  我们首先看一下星巴克所做的具体事情。第一是对产品重新定义,把大众商品定义为星巴克体验,也就是说把它变成人们社交的一个场所。星巴克相信自己销售的不是咖啡豆
,而是一种体验。第二,星巴克实际上从事着一个品牌和房地产的业务,而并不仅仅是一个咖啡店的业务。
  有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不是咖啡》的书,书中谈及星巴克的成功,来自于它所做的品牌管理和房地产业务,而并不是所谓的咖啡豆的成功。后来,这本书的作者成为星巴克首席运行官、首席执行官。现在,他已经退休。他也讲到,星巴克成功的秘诀在于,它成功地打造适应自己模型的业务设施。
  在打牢基础后,星巴克利用其所开发的模型,确定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关键的推动力。这实际上是所有公司在发展业务时所需要的驱动力,不论是对房地产,还是咖啡店业务,都适用。
  后来,星巴克推动了一个全面的战略规划流程,尤其在零售运作方面,星巴克所有业务部门都贯穿了这样的一个流程。先是零售业务部门的流程,后来推广到星巴克各个业务部门。而且,不管是在美国、欧洲、亚洲,都进行了运用。
  现在,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冲击,公司要想度过这场危机,必须要有内功。因为,我们知道,在经历危机之后,竞争会加剧,目前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在金融危机中,只有最强者才能扛得过去。全球各个产业都在洗牌,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众多倒台的公司,都是由于自己的内功不足,我们相信,未来10年仍是这样的趋势。现在,我们所经历的经济衰退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起码要用5-10年,重新构筑基础的设施。比如,要想进一步推动星巴克的发展,进一步打造星巴克的系统,其中就是我所说的战略规划流程,其中包括文化管理流程等,这些都需要完善。
  另外,星巴克也推动了高层的管理培训项目、领导力项目,此外它还推动了一个正式的文化管理流程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确定了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
构建领导力团队
  《不是咖啡》这本书,详细陈述了星巴克文化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些都是一家成功盈利公司的基础设施部分,都是地基部分。但是,仅有这些还无法保证星巴克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司。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市场份额是行业老二、老三加起来的两倍多。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星巴克在行业中有着非常独断的地位。它不光是行业的领先者,而且是一家独霸一方的公司。
  那么,星巴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高管团队,它符合我所说的几个标准。一些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它的领导力符合发展所需,这里面有关键的成员CEO,他为公司贡献了愿景;还有公司零售的高级副总裁,他打造了星巴克非常成功的运作;还有史密斯,他曾经是公司首席运行执行官,现在是首席财务执行官,他打造了公司非常高效的系统。除了这几个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优秀人才,总之,星巴克具有非常优秀的领导力团队。
  也就是说,星巴克的成功,不能只是看到某个人的贡献,它是一个团队的贡献。星巴克原来的CEO退休后,开始参与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说赞助一些篮球队,等等。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星巴克新的CEO,他从前任手上接过领导力的一棒。星巴克一直喜欢自己培养CEO,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公司文化。
  星巴克除了最优秀的领导力团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强劲的二级管理团队。星巴克理念是如果你表现好的话,就留在公司;表现不好的话,就做不下去。因此,公司从高管往下,将这样一个理念灌输到二级管理层。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侍应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侍应生都要接受不少于24小时的岗前培训,包括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咖啡侍应生须能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用眼神与客户接触。
完善薄弱环节
  另外,星巴克也非常关注修补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化弱为强。管理系统包括基础设施、领导力开发、规划系统文化管理、绩效管理。在各个层次方面,星巴克也不是每个方面都最有实力,因此,首先要关注自己薄弱的区域。
  早期时的战略规划,星巴克选择一些高管,让他们参加一些辅导项目,给他们每个人都进行评估。实际上,就是一对一的辅导项目。星巴克为了加强自己的团队领导力,做了很多投资,它也注意到文化管理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发现团队有效性比较薄弱。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项目,使自己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得到了增强。
  星巴克利用这种战略性规划,做了一个规划模板--先是在集团层面做好战略规划,然后进一步部署到下面的各个层次。那时它推出了整体战略--从1994年到1999年,把公司发展成为一个营收在20亿美元,同时在北美领先的咖啡连锁店
。星巴克的发展极为迅速,用5年时间把营收增长了20倍,营收超过20亿美元。
  当时,星巴克担心,雀巢这样的公司可能也会看到自己的概念,可能更加快速推出这样一个计划,雀巢的资金更雄厚。星巴克规模到底发展多大,然后才能跟雀巢、麦当劳这样的公司对抗?他们觉得,至少把营收做到20亿美元,计划5年里达到这一规模。最主要的一点,他们能够把咖啡店的这种性质进行重新解释,并且遍布整个美国,成为咖啡店的可口可乐。
  通过这样一个规划,透视星巴克的发展,从定性、定量的角度都可以进行分析。比如说,星巴克未来的5年规划,怎么样做到2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这里有一些战略性的基础,如市场、产品、资源等,这些都推动了星巴克业务的发展,不仅能使营收增加,而且也能使公司的利润增加,投资回报得到增加。这些基础是最重要的,如果说这些都做不好的话,你的公司不一定就会破产,但业务肯定非常脆弱,这样的公司不可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所以,必须在市场、管理、资源、运营系统做到最强才行。我们可以有三种类型的组织发展,一类公司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一类公司有非常强的运营系统,还有一类公司可能有非常强的文化。但是,最强的那种,就是像星巴克这样的公司,它们在我前面所提到几个要素里都很强。只有各个层面做到最强的公司,才能在市场占据领先的位置。
  星巴克另外的成功秘诀,就是公司强有力的文化管理。星巴克有一个非常强的正面文化,能够吸引、激励并且留住一些关键的人员。同时,这种文化也对它的员工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表现不好,员工可能呆不下去。也就是说,如果做不好的话,就会有更加优秀的人才代替他们。

星巴克是怎么成功的?

8. 什么是星巴克?

星巴克是什么?星巴克是发源于美国的一种咖啡理念! 

对于爱喝咖啡的人来说,星巴克(Starbucks)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最早来源于19世纪美国文坛杰出大师赫尔曼�6�1梅尔维尔的经典著作——《白鲸——莫比�6�1迪克》的主人公。1971年,杰拉德�6�1鲍德温和戈登�6�1波克在美国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咖啡豆和香料的专卖店星巴克公司。1987年,霍华德�6�1舒尔茨(Howard Schultz)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推动了星巴克向意式咖啡馆的转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来经营星巴克,为公司注入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1992年6月26日,星巴克在美国号称高科技公司摇篮的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作为一家传统的咖啡连锁店,1996年8月,为了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发展,舒尔茨飞到日本东京,亲自为第一家海外店督阵。之后,星巴克大力开拓亚洲市场,并进入中国台湾和大陆。 有了强大的资本后盾支持,星巴克的经营一飞冲天,以每天新开一家分店的速度快速扩张。自1982年上市以来,其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利润平均增长率则达到30%。经过10多年的发展,星巴克已从昔日西雅图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进化到今天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锁店达到近一万家的“绿巨人”。星巴克的股价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 IBM 等大型公司。今天,星巴克公司已成为北美地区一流的精制咖啡的零售商、烘烤商及一流品牌的拥有者,它的扩张速度让《财富》、《福布斯》等世界顶级商业杂志津津乐道。 

那么,星巴克是怎样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的咖啡帝国?其成功秘密究竟何在?事实上,星巴克的成功与其独特企业文化分不开。作为一家跨国连锁企业,星巴克品牌成功的传奇,也正是其文化的演绎,我们通过对星巴克经营之道的解析,就不难领略其传奇背后的秘笈。 

用“薪”对待员工 

星巴克总是把员工放在首位,并乐意对员工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一切全出自于其董事长舒尔兹的价值观和信念。舒尔兹的管理作风与他贫寒的家境有关,他从小就理解和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的人生经历与磨练直接影响了星巴克的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反过来,这种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又对星巴克在商业上的成功起了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他坚信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将会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星巴克通过员工激励体制来加强其文化和价值观,并且成为不靠广告而建立品牌的企业之一。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星巴克雇员的工资和福利都是十分优厚的。星巴克每年都会在同业间做一个薪资调查,经过比较分析后,每年会有固定的调薪。在许多企业,免费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在星巴克,加班被认为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那些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的员工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卫生、员工扶助方案及伤残保险等额外福利措施,这在同行业中极为罕见。这种独特的福利计划使星巴克尽可能地照顾到员工的家庭,对员工家人在不同状况下都有不同的补贴办法。虽然钱不是很多,但会让员工感到公司对他们非常关心。那些享受福利的员工对此心存感激,对顾客的服务就会更加周到。 

星巴克的员工除了可以享受优厚的工资福利外,还可以按照规定低价购买公司的股票期权。早在1991年,星巴克就设立了股票投资方案,允许员工以折扣价购买股票。这样,所有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主人。星巴克公司股票的价格持续飙升,员工的期权价值与自豪感不断上涨。另外,星巴克还比较重视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得员工建立起自己就是公司的股东的理念。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作伙伴”。即使星巴克公司的总部,也被命名为星巴克支持中心(Starbucks Support Center),这说明其职能是向员工提供信息和支持而不是向员工发号施令。 

星巴克的薪酬激励机制不但提高了员工的收入,而且提升了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据调查,星巴克员工的流失率约为同业水平的三分之一,员工非常喜欢为星巴克工作。正如舒尔茨所说:实行有效激励机制、尊重员工使我们挣了很多钱,使公司更具竞争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让员工贡献主意 

任何建议,无论有多微不足道,都会对公司起到或大或小的改进作用。在星巴克,为鼓励员工献计献策,公司对每位员工的建议都认真对待。星巴克公司经常在公司范围内进行民意调查,员工可以通过电话调查系统或者填写评论卡对问题畅所欲言,相关的管理人员会在两周时间内对员工的主意做出回应。星巴克公司还在内部设立公开论坛,探讨员工对工作的忧虑,告诉员工公司最近发生的大事,解释财务运行状况,允许员工向高级管理层提问。在星巴克看来,员工反映问题可以给管理层带来新的信息、好的思路,从不同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公司收集研究。此外,公司还定期出版员工来信,这些来信通常是有关公司发展的问题。 

员工提出的建议可以使公司对细节尤为关注。有时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建议往往会使公司的业绩跨上一个大的台阶。而公司掌握了细节的高超本领,会使企业更能有效的应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使他们能为竞争对手之所不能为。善于倾听来自员工的小点子使星巴克决策变得更加灵活,反映更快捷,也更有应变力,同时改善了团队内部信任、尊重与沟通氛围,提高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出售体验文化 

有人把公司分为三类:一类公司出售的是文化,二类公司出售的是服务,三类公司出售的是质量。星巴克公司出售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咖啡、完美服务,更重要的是顾客对咖啡的体验文化。 

在星巴克看来,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麦当劳努力营造家的气氛,力求与人们的第一滞留空间——家庭保持尽量持久的暧昧关系;而作为一家咖啡店,星巴克致力于抢占人们的第三滞留空间,把赚钱的目光紧紧盯住人们的滞留空间。现场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流行时尚的报刊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力求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文化的感觉氛围。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让喝咖啡的人感觉到自己享受咖啡时,不仅在消遣休闲而且还能体验时尚与文化。 

如果三四个人一起去喝咖啡,星巴克就会为这几个人专门配备一名咖啡师。顾客一旦对咖啡豆的选择、冲泡、烘焙等有任何问题,咖啡师会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使顾客在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的同时,体味到星巴克所宣扬的咖啡文化。文化给其较高的价格一个存在的充分理由,不但顾客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莫大满足,而且星巴克还可以获取高额的利润。 

星巴克从不做广告。星巴克认为咖啡不像麦当劳,咖啡有其独特的文化性,赞助文化活动,对星巴克形象推广很重要。比如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星巴克就是主要的赞助商。 

尽管雀巢、麦斯威尔等国际咖啡公司都在中国设厂开店,但他们的速溶咖啡并没有尝到太多的甜头,甚至为星巴克的煮咖啡当开路先锋。星巴克一经把咖啡的消费贴上了文化的标签,就使利润倍增,获取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文化。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不少于24小时的岗前培训,包括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咖啡生必须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 

星巴克公司以心对待员工,员工以心对待客人,客人在星巴克享受的不仅是咖啡,而是一种全情参与活动的体验文化。一杯只需价值3美分的咖啡为什么在星巴克会卖到3美元?星巴克为什么既能为顾客带来期望的价值,又能让企业获得更可观的利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星巴克始终坚持“尊重员工,从顾客出发,与员工及客户多赢”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