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领导成员

2024-05-13

1.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领导成员

 重点研究美国的外交政策影响及政策发展方向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并就中美关系发展提出政策建议。跟踪和研究拉美和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发展态势。现任所长为滕建群,副所长为刘飞涛。 研究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区域合作与安全问题。侧重研究东盟国家、日本、朝鲜、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的状况和政策趋向以及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关及中国周边安全的问题,包括朝鲜半岛、东北亚及东亚安全与合作的趋势等,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提出政策建议。现任所长为虞少华,副所长为刘俊波。 研究欧洲各国的内外政策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对外影响;北约发展动态及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影响;巴尔干地区形势和中欧关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现任所长为崔洪建,副所长为李维维。 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角度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为增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提出政策建议;研究中东问题、印巴问题、南亚问题和非洲有关热点问题及其国际影响。现任所长为王友明,副所长为孙立昕。 研究欧亚的发展状况、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影响,各成员国、观察员和联系国情况及相互间关系,中亚地区外高加索形势,独联体和其他地区组织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现任所长为陈玉荣,副所长为李自国。 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宏观问题,对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大国关系、地缘政治、全球化及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趋势性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撰写战略报告,并从事对中国外交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负责编撰《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新变化》、《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国际风云录》等。现任所长为陈须隆,副所长为苏晓晖。 研究世界发展环境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增长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特点,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为促进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世界发展建言献策。现任所长为姜跃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领导成员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简称国研院)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直属专业研究机构,成立于1956年11月24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机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共有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100多人,包括具有多年外交实际工作经验的外交官、著名的地区问题专家、学者以及经过高等院校专门训练的青年研究人员。国研院主要对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中长期战略研究,亦对国际事务中重要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做出及时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决策参考。国研院公开刊物有《国际问题研究》(中文双月刊)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英文双月刊)。

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主导工作

杨洁篪在致辞中指出,自创立以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紧密配合我国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国际问题调研、二轨外交和公共外交,现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之一,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以更名为契机,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中国外交和国家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和理论支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主导工作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前身之一是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根据毛泽东主席1963年的批示,于1964年5月19日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1977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成为其下属的研究所。1980年12月,世界政治研究所的一部分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该所以研究世界近、现代历史为主,同时开展对世界古代和中世纪历史的研究。在国别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跨时代、跨国别、跨地区的专题研究;探讨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自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演变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历史经验;探讨和阐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6.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1956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创设,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研究国际问题的专门机构,也是专门直属外交部的学术研究机构。2014年07月29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仪式并揭牌。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内研究机构及媒体代表参加了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