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是谁?

2024-05-13

1. 高士其是谁?

高士其,原名高仕锜,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他从1935年起拿起笔来为当时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撰写科学小品,文章发表时均署名“高士其”。朋友们问起改名的动机时,他解释道:“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1925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2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正当高士其准备报考化学系研究生之际,高士其的姐姐突然因病去世,于是他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在学期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高士其是谁?

2. 高士其一生经历了什么?

1905年11月1日,高士其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户书香门第,他在少年时代兴趣广泛,聪慧过人,13岁就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他用7年时间修完别人要用8年才读完的全部课程。
1925年,高士其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1926年夏,转入芝加哥化学系。后来其姐患流行性疾病去世,在深感悲痛之下,他为把人民从疾病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于1927年夏,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细菌学系,改读细菌学、公共卫生学,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在一次实验中,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破裂,病毒进入了他的小脑,并留下严重后遗症,后来病情不断加重。医生劝告高士其中止学业,立即回国休养。但高士其尽管每周都要发一次病,(发病时脖颈发硬,头往上仰,眼球向上翻,两手抖动不止。)但他还是坚持研究病毒、细菌,终于完成了医学博士的全部课程。
1930年秋天,高士其回到了阔别5年的祖国。这位海外游子是怀着满腔热忱归来的,而等待他的却是饥饿和失业。他曾在南京中央医院弄到检验科主任的差事,可连申请购置一台显微镜都得不到批准。后来他去了上海,住在一个窄小的亭子间,靠做翻译工作和当家庭教师来维持生活。由于经济困难,营养不良,他的病症加重了。这时,他与董纯才、张天翼、艾思奇等文化界进步人士有了往来。艾思奇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著作介绍给他,使他在艰难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消灭害人的“小魔王”,必须先消灭社会上的“大魔王”。从此,他便用颤抖的手拿起了笔,以此为武器,奔向擒拿大小“魔王”的战场。1933年,他的第一篇科普作品《三个小水鬼》发表了。1935年,他又发表了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此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年就写出了上百篇科普作品和论文,为中国科学文艺作品的诞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这个期间他更改了自己的名字。本来,祖父给他起名为“高仕”,当他郑重地用起“高士”这个名字时,朋友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仕镆”两字的偏旁去掉,他认真地解释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
1937年,高士其在“八•一三”隆隆的炮声中离开上海,前往延安。1937年11月,身有残疾的他终于奇迹般地来到了宝塔山下。当毛泽东同志紧紧握住高士其的手,高声说出“欢迎你,中国红色的科学家”时,他觉得一股暖流直涌心间。
在延安,高士其的生命获得了新的力量,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写作、讲课,孜孜不倦地工作着。而那里的医疗条件是很恶劣的,高士其的病情日益恶化,终于全身瘫痪。组织上全力挽救他的生命,派人护送他经重庆去香港治疗。此后,他辗转流亡于九龙、广州、桂林、上海、台湾,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中一方面同疾病斗争,一方面坚持创作。诗歌《黑暗与光明》、《给流血的朋友》、《我的原子弹也在爆炸》等,科学论文《自然运动大纲》、《跃进三百年序》、《天的进行曲》以及《新科学与新民主》等,都创作于这个时期。
1949年5月,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高士其经香港来到北平。在融融春色中,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并安排他住进了北平医院。10月1日,他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庄严的开国大典。后来,他这样叙述当时的心情:“我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看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在全国人民胜利的欢呼声中,我的病所给我的一切痛苦,都被胜利的风吹走了。”在北平平面胡同的一套房间里,高士其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活。高士其的写作方式是很特别的。他瘫痪后,不仅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握笔,下肢僵硬脖颈歪斜,而且连说话能力也逐渐丧失,听力也很微弱。每创作一篇作品,他都要把阅读过的重要资料分析、整理,反复思考,在脑子里形成初稿。当秘书在他身旁坐下时,他便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腹稿,由秘书记下来。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发音也不清楚,秘书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才听得懂。有时候遇到一个难懂的名词,他必须反复地说十几遍,或在纸上写半个多字,秘书才能领会。到后来,他干脆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嗯嗯”、“呵呵”的声音,得由秘书或妻子按口型“翻译”成文。就这样他一天天地都在写,每天只能写七八百字。写好之后,还要三番五次地反复修改。在差不多40年的时间里,高士其就用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和科学小品、200多篇科学诗歌,汇编成20多本书,总计达500多万字。

3. 高士其生平有哪些事迹?

1905年11月1日,高士其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户书香门第,他在少年时代兴趣广泛,聪慧过人,13岁就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他用7年时间修完别人要用8年才读完的全部课程。
1925年,高士其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1926年夏,转入芝加哥化学系。后来其姐患流行性疾病去世,在深感悲痛之下,他为把人民从疾病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于1927年夏,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细菌学系,改读细菌学、公共卫生学,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在一次实验中,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破裂,病毒进入了他的小脑,并留下严重后遗症,后来病情不断加重。医生劝告高士其中止学业,立即回国休养。但高士其尽管每周都要发一次病,(发病时脖颈发硬,头往上仰,眼球向上翻,两手抖动不止。)但他还是坚持研究病毒、细菌,终于完成了医学博士的全部课程。
1930年秋天,高士其回到了阔别5年的祖国。这位海外游子是怀着满腔热忱归来的,而等待他的却是饥饿和失业。他曾在南京中央医院弄到检验科主任的差事,可连申请购置一台显微镜都得不到批准。后来他去了上海,住在一个窄小的亭子间,靠做翻译工作和当家庭教师来维持生活。由于经济困难,营养不良,他的病症加重了。这时,他与董纯才、张天翼、艾思奇等文化界进步人士有了往来。艾思奇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著作介绍给他,使他在艰难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消灭害人的“小魔王”,必须先消灭社会上的“大魔王”。从此,他便用颤抖的手拿起了笔,以此为武器,奔向擒拿大小“魔王”的战场。1933年,他的第一篇科普作品《三个小水鬼》发表了。1935年,他又发表了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此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年就写出了上百篇科普作品和论文,为中国科学文艺作品的诞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这个期间他更改了自己的名字。本来,祖父给他起名为“高仕錤”,当他郑重地用起“高士錤”这个名字时,朋友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仕镆”两字的偏旁去掉,他认真地解释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
1937年,高士其在“八·一三”隆隆的炮声中离开上海,前往延安。1937年11月,身有残疾的他终于奇迹般地来到了宝塔山下。当毛泽东同志紧紧握住高士其的手,高声说出“欢迎你,中国红色的科学家”时,他觉得一股暖流直涌心间。
在延安,高士其的生命获得了新的力量,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写作、讲课,孜孜不倦地工作着。而那里的医疗条件是很恶劣的,高士其的病情日益恶化,终于全身瘫痪。组织上全力挽救他的生命,派人护送他经重庆去香港治疗。此后,他辗转流亡于九龙、广州、桂林、上海、台湾,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中一方面同疾病斗争,一方面坚持创作。诗歌《黑暗与光明》、《给流血的朋友》、《我的原子弹也在爆炸》等,科学论文《自然运动大纲》、《跃进三百年序》、《天的进行曲》以及《新科学与新民主》等,都创作于这个时期。
1949年5月,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高士其经香港来到北平。在融融春色中,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并安排他住进了北平医院。10月1日,他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庄严的开国大典。后来,他这样叙述当时的心情:“我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看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在全国人民胜利的欢呼声中,我的病所给我的一切痛苦,都被胜利的风吹走了。”在北平平面胡同的一套房间里,高士其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活。高士其的写作方式是很特别的。他瘫痪后,不仅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握笔,下肢僵硬脖颈歪斜,而且连说话能力也逐渐丧失,听力也很微弱。每创作一篇作品,他都要把阅读过的重要资料分析、整理,反复思考,在脑子里形成初稿。当秘书在他身旁坐下时,他便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腹稿,由秘书记下来。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发音也不清楚,秘书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才听得懂。有时候遇到一个难懂的名词,他必须反复地说十几遍,或在纸上写半个多字,秘书才能领会。到后来,他干脆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嗯嗯”、“呵呵”的声音,得由秘书或妻子按口型“翻译”成文。就这样他一天天地都在写,每天只能写七八百字。写好之后,还要三番五次地反复修改。在差不多40年的时间里,高士其就用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和科学小品、200多篇科学诗歌,汇编成20多本书,总计达500多万字。
高士其在用心血著述,在以生命创作。他的作品,每一个字都融进了科学真理、爱国激情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了搜集科普素材,他曾坐着轮椅到鞍钢、到大庆、到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双版纳丛林。即使在那寒凝大地、是非颠倒的日子里,他也不曾向恶势力屈服,继续着自己的事业。1975年1月,他趁参加全国第四届人大会议的机会,当面向周总理陈述了对科普工作的建议,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他又向中央领导同志呈递了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书。有时,他甚至因连续创作突发急症,经医院抢救方能脱险。然而无论如何,都不能使他放下战斗的笔,都不能停止他生命的追求。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直到1988年12月19日逝世。

高士其生平有哪些事迹?

4. 高士其于什么时间去世的?

高士其在用心血著述,在以生命创作。他的作品,每一个字都融进了科学真理、爱国激情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了搜集科普素材,他曾坐着轮椅到鞍钢、到大庆、到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双版纳丛林。即使在那寒凝大地、是非颠倒的日子里,他也不曾向恶势力屈服,继续着自己的事业。1975年1月,他趁参加全国第四届人大会议的机会,当面向周总理陈述了对科普工作的建议,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他又向中央领导同志呈递了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书。有时,他甚至因连续创作突发急症,经医院抢救方能脱险。然而无论如何,都不能使他放下战斗的笔,都不能停止他生命的追求。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直到1988年12月19日逝世。

5. 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

1、《菌儿自传》是2009年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讲述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关于细菌、关于医学与科学的知识,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2、《细胞的不死精神》是2003年6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细胞的世界和人类自然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卫生科学,健康生活。
3、《细菌的衣食住行》是作者高士其于1970年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类书籍。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概论、“大王”的生活、“蚂蚁”的生活、大王和蚂蚁的斗争、其他的捣乱分子等。

4、《别了,黄姚》,在1944年日寇逼近桂林时,高士其与许多进步人士一起疏散到昭平,后又从昭平县城转移到黄姚镇迎秀街居民罗家华家中安居。高先生在黄姚生活了一年多,日本投降后,因工作需要,高士其先生必须离开黄姚,临行前,先生作《别了,黄姚》小诗一首,表达他对黄姚的深情眷恋。
5、《天的进行曲》,这首诗共有41节,288行。从天是什么,讲到天的发展变化,人类对天的认识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天的物质的对立统一,最后归结到天不是不变的天,天不是死硬派的天,天不是顽固分子的天,天是人民的天呀!这是他早期科学诗创作的一篇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并为从此以后,以写诗作为他从事科普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奠定了基础。

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

6. 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

他的代表作有
《菌儿自传》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细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观》、
《霍乱先生访问记》、《伤寒先生的傀儡戏》、《寄给肺结核病贫苦大众的一封信》、
《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
《鼠疫来了》、
《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结为《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出版。 
《别了,黄姚》、《光明还没有完全来到》、
《我们还在彷徨》、
《电子》、
《黑暗与光明》、
《我的质问》、
《我的原子也在爆炸》
《给流血的朋友》、《悼四烈士》
《天的进行曲》。【摘要】
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提问】
亲😊您好啊!【回答】
他的代表作有
《菌儿自传》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细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观》、
《霍乱先生访问记》、《伤寒先生的傀儡戏》、《寄给肺结核病贫苦大众的一封信》、
《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
《鼠疫来了》、
《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结为《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出版。 
《别了,黄姚》、《光明还没有完全来到》、
《我们还在彷徨》、
《电子》、
《黑暗与光明》、
《我的质问》、
《我的原子也在爆炸》
《给流血的朋友》、《悼四烈士》
《天的进行曲》。【回答】

7. 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

细菌世界历险记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
菌儿自传
《菌儿自传》是2009年1月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讲述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
高士其全集
高士其全集,作者是高士其,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生物界的小流氓
《生物界的小流氓》是2011年7月1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
高士其全集·3
《高士其全集·3》是2005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
站在科学的阳光下
《站在科学的阳光下》是2010年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
我们的抗敌英雄
《我们的抗敌英雄》是1937年读书生活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等。【摘要】
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提问】
细菌世界历险记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
菌儿自传
《菌儿自传》是2009年1月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讲述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
高士其全集
高士其全集,作者是高士其,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生物界的小流氓
《生物界的小流氓》是2011年7月1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
高士其全集·3
《高士其全集·3》是2005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
站在科学的阳光下
《站在科学的阳光下》是2010年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
我们的抗敌英雄
《我们的抗敌英雄》是1937年读书生活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等。【回答】

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

8. 高士其是谁?有什么事记?

高士其,(1905-1988)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去世。
高士其,原名仕錤,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民国14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民国1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攻读细菌学医学博士课程,在研究脑炎病毒时,瓶子破裂,染上脑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在学期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民国19年,毕业回国,到南京中央医院任检验科主任。后辞职到上海从事科普创作,翻译《世界卫生事业的趋势》、《苏联医学概况》,写英文诗《圣诞节的月亮》,编写《儿童卫生读本》。民国21年,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三个小水鬼》。民国24年起,先后发表《细菌的衣食住行》、《细菌大菜馆》、《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细菌儿自传》等科学小品。抗日战争时到延安,任陕北公学教员。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看望士其。士其写了《国防科学在陕北》、《我在延安》、《鲁迅逝世三周年》等文章。   民国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组织派专人护送士其到香港治疗。民国30年底,到广西桂林养病。   民国33年,任科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和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士其在广州写了《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电子》、《黑暗与光明》、《悼四烈士》等作品,以及第一首科学长诗--《天的进行曲》。   民国38年5月,到北平。9月21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1950年,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科学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儿童科学画库》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当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主席、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士其以伤残之躯,撰写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主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