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这些胜地都在哪里?

2024-05-15

1.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这些胜地都在哪里?

道教的这些胜地分布在我国的各个省区,洞天是指神仙居住的名山,我国的五岳都包括在内;福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一般指道观寺院。

北宋时期,张君房撰写了一本道教书籍《云笈七签》,书中第27卷记载了十大洞天,分别是玉屋山洞(河南省)、委羽山洞(浙江省)、西城山洞(青海省)、西玄山洞(陕西省)、青城山洞(四川省)、赤城山洞(浙江省)、罗浮山洞(广东省)、句曲山洞(江苏省)、林屋山洞(江苏省)、括苍山洞(浙江省)。

小洞天是相对于大洞天而言的,根据五代时期的道士杜光庭编写的《名山记》,这36个小洞天包括了我国的很多名山,举几个例子:霍桐山洞(福建省)、东岳泰山洞(山东省)、南岳衡山洞(湖南省)、西岳华山洞(陕西省)、北岳常山洞(河北省)、中岳嵩山洞(河南省)、峨眉山洞(四川省)、庐山洞(江西省)、四明山洞(浙江省)。

福地所指的大部分自古以来就是道士们隐居的地方,例如地肺山(江苏省)、盖竹山(浙江省)、仙磕山(浙江省)、东仙源(浙江省)、西仙源(浙江省)、南田山(湖南省)、玉溜山(山东省)、清屿山(山东省)、郁木洞(江西省,传说是萧子云隐居的地方)、丹霞洞(广东省,蔡经隐居之处)、洞真墟(湖南省,韩终得道之处)。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这些胜地都在哪里?

2. 请问道教所讲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那些

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

3. 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那些地方?

以下均据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
十大洞天:小有清虚天、大有空明天、太玄总真天、三玄极真天、宝仙九室天、上玉清平山、朱明耀真天、金坛华阳天、左神幽虚天、成德隐玄天。
三十六小洞天:霍林洞天、蓬玄洞天、朱陵洞天、仙林洞天、玄关洞天、司马洞天、虚陵洞天、洞灵真天、山赤水洞天、会极亢洞天、玄德洞天、天宝洞天、生上洞天、天司洞天、玄真洞天、真化洞天、太乐洞天、大玉洞天、耀宝洞天、宝玄洞天、秀乐洞天、玉宝洞天、阳观洞天、太元洞天、华妙洞天、金庭洞天、丹霞洞天、仙都洞天、青田洞天、朱日洞天、太生洞天、良常洞天、紫玄洞天、天盖洞天、白马洞天、金华洞天。
七十二福地:茅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那些地方?

4. 谁能告诉我道教中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都是些什么地方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问题描述: 
  
 除了武当山、武夷山、终南山和龙虎山,还有什么啊?
 
   解析: 
  
 三十六洞天:第一霍林洞天、第二蓬玄洞天、第三朱陵洞天、第四仙林洞天、第五玄关洞天、第六司马洞天、第七虚陵洞天、第八洞灵真天、第九山赤水洞天、第十会极亢洞天、第十一玄德洞天、第十二天宝洞天、第十三生上洞天、第十四天司洞天、第十五玄真洞天、第十六真化洞天、第十七太乐洞天、第十八大玉洞天、第十九耀宝洞天、第二十宝玄洞天、第二十一秀乐洞天、第二十二玉宝洞天、第二十三阳观洞天、第二十四太元洞天、第二十五华妙洞天、第二十六金庭洞天、第二十七丹霞洞天、第二十八仙都洞天、第二十青田洞天、第三十朱日洞天、第三十一太生洞天、第三十二良常洞天、第三十三紫玄洞天、第三十四天盖洞天、第三十五白马洞天、第三十六金华洞天 
 
 七十二福地:地肺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有些还可寻到,有些完全是虚构的。
 
  
 
 三十六洞天: 
 
 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惣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平公修治之。 
 
 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云和州含山县,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治之。 
 
 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付真人治之。 
 
 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属李治之。 
 
 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 
 
 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仙 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菜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是萧子云侍郎隐处,至今阴雨,犹闻丝竹之音,
 
 往往樵人遇之属地仙赤鲁斑主之。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马岭山——在柳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隐处。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乌公治之。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司马梅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治之。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是赵仙人治处。 
 
 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 
 
 泸水——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是宁真人治处。 
 
 汉山——在汉州,是赤须先生治。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庐山——在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 
 
 东海山——在海州东二十五里,属王真人治之。

5. 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什么意义?它们在什么地方?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AB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AC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 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 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什么意义?它们在什么地方?

6. 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洞天福地的由来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天地宫府图序》称:“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閟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驎泽马之所栖。或日驭所经,或星缠所属;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不仅地上海中有仙山,而且天上亦有仙山。天上仙山乃真气所化,又下应人身宫府。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7. 道教起源的三十六洞天与七十二福地

以下均据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 茅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道教起源的三十六洞天与七十二福地

8. 道家所说的七十二洞天福地是哪些地理

道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 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家三十六小洞天,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其“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具体如下: 

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惣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北岳恒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平公修治之。 
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云和州含山县,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治之。 
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付真人治之。 
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属李治之。 
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注: 源自《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 
 
洞天福地,道教所划分七十二处名山洞府福地, 
其间多得道成仙之所。 

地肺山——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 
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仙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菜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是萧子云侍郎隐处。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马岭山——在郴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隐处。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乌公治之。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皇井(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司马梅山(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李明仙人所治处。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毛真人治之。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赵仙人治处。 
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琼华夫人治之。 
泸水——在西梁州,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宁真人治处。 
[王晃]山——在汉州,赤须先生治。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庐山——在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 
东海山——在海州东二十五里,属王真人治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