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为自己而活

2024-05-16

1. 《刀锋》:为自己而活

01
  
 很遗憾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有读毛姆的书,所以一直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过了三十岁,便开始不自觉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该怎么过?还有没有一点儿办法去改变现状?
  
 网络上很流行的说法是,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可我等凡夫俗子,既没有拉里在“晃膀子”期间可以解决生计问题的稳定的三千块钱收入,又没有斯特里克兰德那般为艺术献身的勇气,又怎么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呢?
  
 我能想到的就是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要为自己而活。
  
 
  
  
 02
  
 《刀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青年拉里因为好友在战争中猝然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
  
 战后,拉里在故乡感受着美国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却难以置身其间。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
  
 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
  
 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远遁法国,再后,开始周游世界。
  
 终其一生,他都在寻找和思考:人活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还是只能可悲地任凭命运摆布?
  
  
 
  
 03
  
  
 
  
 我们都成为不了拉里,但是书中与拉里有关联的三个女人竟也活得如此通透。
  
  
 
  
 伊莎贝尔,拉里的未婚妻,苦苦等待拉里“回头”多年后和平分手。你想要你的精神世界,我想要我的物质需求。三观不同,何必强融。
  
 转过头嫁给了富二代痴情汉格雷,被精心呵护一辈子,倒也不失为另一种成功。
  
  
 
  
 苏菲,丈夫与孩子离世后自甘堕落,差点儿与拉里结婚。结婚前夕意识到自己并不想被拉里“拯救”,也不想过拘谨、压抑的生活,“逃婚”后被杀害。她在抑郁无聊之际被结束生命或许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苏珊,是毛姆和拉里共同的朋友,她算是全书最大的人生赢家。苏珊活得很清醒,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她从来未被生活打败,不气不馁,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女儿风光体面出嫁,自己也凭借画家的身份嫁给了有钱画商亚希尔,过上了无忧无虑的贵妇生活。
  
  
 
  
 04
  
  
 
  
 他们,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而我们,总是以别人眼中的自己为衡量标准,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最终弄得心理内耗严重,身心疲惫。
  
  
 
  
 生活真是奇怪,明明只是自己的事儿,偏偏还要和一堆人扯上关系,自己的生活,如果意志和内心不够强大,就会被他人主宰。活在别人的眼里,无论你做得多好,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总有人在诟病你。
  
  
 
  
 伊莎贝尔在很多人眼里虚荣、骄傲,苏菲直接成为了社会毒瘤一样的存在,苏珊做了23年的妓女,那又怎样?
  
  
 
  
 拉里、斯特里克兰德的精神世界再高尚,落脚到世俗的生活中,还不是渣男一枚。
  
  
 
  
 人活一辈子,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应该为自己而活。
  
  
 
  
 或许人生其实可以很简单,只要顺着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坚守住自己的初心,就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抵达理想的彼岸。

《刀锋》:为自己而活

2. 《刀锋》——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怎样度过这一生?

《刀锋》是三个礼拜前读完的一本书了,时隔这么久才来写这篇读后感,是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受我喜欢,也是今年唯一一本能让我废寝忘食想要一口气读完的长篇,我总是想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回味,去思考。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怎样度过这一生呢? 毛姆让书中的每个人都得偿所愿:埃略特成了社交名人;伊莎贝尔得到了稳固的地位,有一笔可观的财产做后盾,生活在一个活跃而有文化氛围的圈子里;格雷谋到了一份可靠而有钱可赚的工作,有了自己的事务所,每天朝九晚五的去上班;苏珊得到了生活保障;索菲求得了一死;莱雷得到了快乐。
  
 莱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友为了救他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伊莎贝尔说莱雷在战前和战后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他不愿意接受他人给他安排的看似高薪又稳定的工作; 对彼时的莱雷而言,这份只为钱而生的工作只是在浪费生命,毫无意义。他毅然离开美国,离开未婚妻伊莎贝尔,前往巴黎。 伊莎贝尔问他去巴黎干什么,他回答“闲荡”,拒绝埃略特给他安排的一切社交,“我没有时间”“我不吃午餐的”, 住在离图书馆很近但简陋的出租房里,每天起早贪黑但漫无目的地看书,  刻意去矿地里做苦力活,去德国地农场里种地,去印度冥想与婆罗门交流......
  
 在伊莎贝尔去巴黎看他时,他会说:”我希望我能使你看到,我给你提供的生活,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实。我希望能使你看到精神生活是多么的激动人心,体验是多么丰富。它是无边无际的。 它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和它相比,当你独自驾着飞机腾空而起,越来越高,四周唯有无限。你是如此喜悦,世上任何权力和荣华,你都不愿用它来交换。前几天我在读笛卡尔的著作。 那么自在,那么优雅,那么透彻,天哪!"
  
 在索菲去世,毛姆问他 “如果你和别人一样结婚生子了,你现在的生活会不会更美满些?”, 他会说:”在我遇见的女人中,我唯一能娶的就是可怜的索菲。她有可爱的灵魂,充满激情,有抱负,慷慨。她的理想是无私的。即便在结局时,她寻求毁灭的方式,也带有悲壮的高尚。"
  
 他会这样谈灵魂:”你要尝糖的味道,是不必变成糖的。除了表现我们的利己主义外,个性还有什么意义? 灵魂在彻底摆脱个性之前,是不可能与上苍合为一体的。"
  
 他会在经历所有这一切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美国,开出租车,去过“平静,宽容,怜悯,无私而节欲”的生活。
  
 一直觉得自己很像莱雷,只有亲身经历过生离死别才会真正明白: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烟台,到上海,到武汉,再到深圳,在欧美许多城市里”闲荡”,在数不清的社交聚会前说“我没有时间”“我不吃午餐的”.... 但我终究也只是个俗人,是俗气的。 我只能欣赏这么一个少见的人所发出的光辉,却无法完全做到像他那般放空一切,只为精神上的快乐。 即使,我做很多事情时,总是说“开心就好”, 但现实社会总是对人们太过苛刻,毕竟,连肉体都没有栖息之所的人又怎敢奢望着去安放灵魂?
  
 或许,无牵无挂的莱雷在某一天也会结婚生子,为生活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