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林氏的九牧林渊源

2024-05-13

1. 九牧林氏的九牧林渊源

 伋公字进之,号泮洲,兴化进士,任晋江县尉,家居霞州,因冠于泉郡之笋江霞州传派,是为泉州霞州林之始祖,妣吴氏封安人,子三:杞、植、朴,公生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正月初六。卒于嘉佑八年(1063)九月十二。享年八十一岁。伋公暨妣合葬于晋江三十三都新门外乌石山,该墓现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伋公兄弟中排行第七,自幼聪颖好学,活泼好动,常与兄长结群泅渡木兰溪。吟诗赋词。亦与乡党习武骑射,施拳弄腿,研读兵书,素以文武才勇称道里闾。公自幼深得众兄长宠爱。但公不以为骄,豪侠忠厚,尊祖敬宗,孝顺父母,兄弟情长,笃爱至深,伋公为官勤敏清慎,气节凛然有风,不乐琐事而沽名。时笋江两岸不时被洪水冲淹,遂令于两岸栽植柳树、刺桐树,以根固和美化两岸,同时筑建六座渡头。为保一方平安,就在江中练水兵,提高海防防御实力,并开辟对外贸易,商贾云集。 伋公长子杞公字卿材,少年得志,天圣五年(1027),登王尧臣榜进士,历康、雅、泰、淄四州知州,后擢光禄寺卿。明嘉靖十六年丁酉(1 537年)河南卫辉县知事温尚志盛赞林杞公:“才华卓著,鸿声早沸于两京。”“府君天性,惟善是敦,恤孤怜贫,遐迩沾恩,乃邀天眷,裒发八孙,诞生九牧,载誉乾坤。 ”子九:长子景渊公知惠州;次子景佑公知泗州;三自景默公知寿州:四子景辉公知瓜州;五子景泰公知徐州;六子景瑞公知常州;七子景元公知邳州;八子景贞公知宿州;九子景亨公知华州。世称宋九牧,又称后九牧。自是宋九牧后裔在泉郡及各县邑繁衍生息,瓜瓞绵绵,历代名人辈出簪缨笏替。尊林杞公为宋九牧祖,

九牧林氏的九牧林渊源

2. 九牧林氏的发源地

出泉州市新门外在笋江岸边,有名扬四海的泉州浮桥霞洲,这里林姓因傍笋江而居,遂称笋江霞洲林氏。时至今日,笋江岸边林氏仍然聚族而居,这里是宋九牧的发祥地,如今成了海内外宋九牧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 霞洲社区位于江南街道北面。东临笋江溪,西邻锦美社区,南连王宫社区,北接浮桥街。兴贤路、江滨南路两条公路从社区经过。地形平坦,交通便捷,经济发达。以驻地霞州村而得名。辖一个自然村(霞洲)有六个村民小组。霞洲原隶属鲤城区浮桥街道,2006年1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现隶属江南街道。   霞洲社区是正宗的南少林青狮阵的传人,阵容壮观,器械完整,青狮威武,至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宋九牧林始祖林伋公出自霞洲社区。林伋,字进之,号泮洲(公元982-----1063)。1008年中进士,任晋江县尉。因官家居笋江边紫霞(霞洲村)迎娶乌石村玉泉庄园主吴员外之女吴小姐为妻于任上。生有三子:长子林杞、次子林植、三子林朴。林杞于1027年榜进士,历知康、雅、泰、淄四州知州。林杞公生九子俱登进士第。世称泉州宋九牧。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并誉辉映。建在霞洲的妈祖宫也有数百年的历史,香火旺盛。爱国旅菲已故作家、诗人林健民和林文思,热爱家乡教育事业,创建新华中心小学教学奖学基金会,并捐资黎明大学。抗日爱国志士,菲律宾中华青年德育社正主席已故蔡彩映先生也是霞洲人。现代也出两位名人:一是我国第一批北极探险考察科学家林双淡同志(海洋研究)。二是中国美术家、中国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林剑仆同志 。

3. 九牧林氏的介绍

九牧林氏,林氏源远流长,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又五世而至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韬公之孙欑公,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宋代,阙下林家裔孙伋公为兴化进士,因官晋江县尉遂家泉州,子杞公为天圣进士,历知康、淄、雅、泰四州,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先后为知州,世称“九牧林氏”、“父子十知州”为了与莆田林披九子区别,又称“宋九牧”、“泉州九牧”。

九牧林氏的介绍

4. 九牧林的九牧林氏

 昌公生子萍,后裔居游洋后迁移漳州漳浦路下,由路下林第四房平和埔坪转迁台湾雾峰,为开台望族。韬、披、昌兄弟三人墓址俱在澄渚(乌石)后垄之原,则在莆田福平山(今西天尾镇压林峰村),九丘九圹。宋代,阙下林家支派宋九牧林在泉州发迹,林杞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分别为知州,与唐代九牧林同称“九牧林氏”、“九牧流芳”、“九牧传芳”,为闽林光辉一页,此处介绍唐代莆田九牧林。唐九牧素以诗礼传家,人文彪炳,代出英杰。唐有林藻,林蕴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妈祖,御封天上圣母)为台湾第一宗教信仰,明有永乐状元林环、刑部尚书林俊、铁面御史林润、三教先生林兆恩(龙江)等均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贤。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真可谓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宋仁宗题《林氏家庭》诗)。然而千枝一本,万派同宗,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而唐睦州刺史林披公刚是海内外族裔共同尊奉的九牧林基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 各地九牧宗亲和海外侨胞出于强烈的家庭认同感,陆续来莆寻根探源。澄渚乌石(今属龙山村)作为九牧林发祥地,自然成为海内外族裔景仰的谒祖圣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包括祖祠、祖墓在内的文物古物将渐渐修复。端州(苇公)乌山、种槐碑刻、砚泉石刻、唐代大石砚、宋代天圣盂等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祖祠于九七年已经当地政府审批为文物保护单位。 林苇 九牧林长房林藻 九牧林二房林著 九牧林三房林荐 九牧林四房林晔 九牧林五房林蕴 九牧林六房林蒙 九牧林七房林迈 九牧林八房林蔇 九牧林九房

5. 九牧林氏的民间传说

大中祥符庚戍(公元1010年)晋江县尉林伋选择距尉厅和玉泉山庄之间晋江三十四都福田铺、湖叉交错的笋江霞洲(紫霞寺边)水乡定居。时宋王朝刚建立半个多世纪,海氛不靖。为确保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持续发展,中外商家人身安全,临漳门外浮桥街、霞洲街集散地的繁荣,林伋配合有司,在晋江的龙江、笋江、浯江段设营训练水兵海勇,在笋江南岸筑建六座渡头,为防洪水冲淹,遂令皆栽植柳树、榕树间或刺桐树以固江岸和美化两岸。此六座渡头以及浮桥破岬渡头、塔顶十余丈天然斜石坡渡头,俗称“石皮”。不仅对渡黄甲街、临漳门,而且形成了名闻遐迩的“笋江古渡”。  林伋有经商意识,发动浮桥人除农桑外,还利用木帆船、橹船、舢舨、竹排的灵活轻便,装卸部分停泊于刺桐港的番货、远物、异宝珍玩、香料铁器等,穿梭于笋江古渡,将舶来品集散于各府郡之集市中。南安、清溪、桃园场的“湖头船、安溪船”满载笋干、谷粟、山货、甘蔗汇集于霞洲、浮桥之笋江古渡。元明清已将堆场扩充至石崎乡的火烧埠(即后称的壳灰埠和清末、民国间的牛墟场)。  俗话说“一业兴、百业盛”,浮桥街、霞洲大路街的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形成,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斯时的繁荣,仅亚于泉郡的聚宝街,是名符其实的中外商人在泉购销聚散地之一的名古镇,到霞洲妈祖行香的信众随之增多,妈祖香火随即向郡内外扩展 。元丰甲子(公元1084年)林杞以光禄寺卿致仕还乡,达官显贵,骚人墨客,船匠人均来拜访,乡绅诉其受水患之苦,林杞自幼生活在笋江边、深受洪灾泛滥的痛苦,明白众人来意,义无反顾勘察笋江水文走势,鸠工庀材,遂于乙丑年(公元1085年)动工建造霞洲码头。砌筑笋江南岸护岸石墙,俗称“石城”,修缮被洪水冲坏的各甲渡头及村中排水沟渠、暗涵等,至元祐戊辰年(公元1088年)讫工,为笋江古渡又增一景。宋元明清水毁均有人修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大洪水加地震,霞洲码头顶部被洪水冲毁部份。民国九年(1920年)霞洲码头顶部又遭大洪水毁坏更严重。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导水工程董事会修复并在原码头尖修建增长4.6米(1.4丈),现存碑石壹块上书“霞洲矶”以及颜体“南无阿弥陀佛”新碑壹块(此原碑较宽、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被手扶拖拉机倒车时撞断)。200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整治晋江两岸时,该增建加长的4.6米码头被拆除,保持宋代原貌。所剩断垣残墙的护岸墙皆被砌入延伸取齐的新护岸堤内。

九牧林氏的民间传说

6. 何为“九牧林”


7. “九牧林氏”的来历?

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
又五世而至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韬公之孙攒,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
披公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今析出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苇、藻、着、荐、晔、蕴、蒙、迈、茛、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
“九牧林”开派始祖—林披,林披生九子,名苇、藻、箸、荐、晔、蕴、蒙、迈、蔇,兄弟九人皆官居州刺史(州牧),时称“九牧林家”。“九牧林”派系之旺、繁衍之广、人才之多,堪称中华姓氏一大望族。

渊源简介
昌公生子萍,后裔居游洋后转迁台湾雾峰,为开台望族。韬、披、昌兄弟三人墓址俱在澄渚(乌石)后垄之原,则在莆田福平山(今西天尾镇压林峰村),九丘九圹。
宋代,阙下林家支派宋九牧林在泉州发迹,林杞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分别为知州,与唐代九牧林同称“九牧林氏”、“九牧流芳”、“九牧传芳”,为闽林光辉一页,此处介绍唐代莆田九牧林。

“九牧林氏”的来历?

8. “九牧林氏”的来历

 1、林氏的由来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
  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
  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
  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
  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
  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
  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
  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
  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二、九牧林
  唐代,泉州甫田林氏有兄弟九人(苇、藻、著、荐、晔、蕴、蒙、遇、蔇)俱官刺史,一门九州牧,世称“唐九牧”。
  宋代,泉州霞洲林氏又有兄弟九人(景渊、景祐、景默、景辉、景大、景瑞、景元、景贞、景亨)俱任知州,世称“宋九牧”。
  80年代初,庄为玑与王连茂合编了《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颇受海内外关注,在被选用的70多部族谱中,福建迁台有具体姓名者达4000多人,而其中晋江玉山“九牧林”迁台者就有1000多人,可见林氏迁台人数占有重要份量。
  据统计,台湾地区林氏人口占全台人口总数的9%,仅次于占全台11%的陈氏,可见,台湾与泉州同样可称“陈林半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