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逆差是什么?

2024-05-15

1. 中美贸易逆差是什么?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经常左右着中美关系的大局,主要涵盖投资、贸易、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2011年一季度,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

扩展资料
成因分析
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国会贸易赤字调查委员会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一个关于贸易逆差成因的调查报告。在他们看来,其成因主要在于美国与其它国家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诸如:其他国家非关税壁垒;外国商品对美国的倾销;外国政府对本国公司的补贴。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3)强调财政赤字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孪生赤字假说”:在巨额财政赤字背景下,货币当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财政赤字融资,因此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升高、外资流入、美元升值,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
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很有说服力,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又与贸易赤字一样逐年扩大,2003财年达3750亿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亿美元,而2005年预计将达到5210亿美元的最高记录。
但是,这难以完全解释美国巨额逆差,因为1989—1992年财政赤字在大幅度扩大,但贸易赤字却在缩小;1993-2000年财政赤字逐年缩小,1998年开始出现“扭亏为盈”,2000年更是出现2370亿美元的高额盈余,但贸易赤字却在逐年扩大。亦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巨额逆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贸易逆差
人民网-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

中美贸易逆差是什么?

2. 什么是中美贸易逆差

意思是中美之间的经济、资源流出加剧,增加国内经济压力。
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2011年一季度,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
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比出口贸易数据所显示的要大得多。美国出口贸易数据没有包括在中国运营的美国子公司在华销售额及其为母公司创造的大量收入。
实际上,美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已大幅度超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2015年美资(含美资参股)企业在华销售额(包括商品和服务)高达4814亿美元,远高于中资企业在美国256亿美元的销售额,也大大超过美国对华出口额。

扩展资料
美国逆差问题不是中美贸易所特有的,自1976年以来,美国对全球贸易一直存在逆差。近20年来美国一直是高消费、低储蓄,导致国内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要靠大量进口国外商品来补缺,导致贸易失衡。
中美货物贸易表面上看是失衡的,但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深入分析则并非如此,而是两国经济结构互补以及美国企业欲维持其比较竞争优势的产物。
事实上,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顺差被高估了,在以商品附加值为基础来计算的美国全球贸易赤字中,仅有16.4%来自中国。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50%以上的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来自美国品牌商品——包括苹果产品的出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贸易逆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要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宏观分析

3. 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情况

一.中美贸易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中美贸易逆差不过是整个美国贸易逆差的一个派生物。其根源是美国国内的总需求大于总供应,寅吃卯粮的结果。美国总需求大于总供应大体上从60年代下半期开始,此后愈演愈烈,自1966年到2002年的37年中,35年有亏空,而且越来越大。贸易逆差是为弥补需求缺口而发生的。因此,它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问题,不是双边贸易问题。   如果说,美国因为对华贸易逆差太大而停止从中国进口,其结果将不是削减美国贸易逆差,而是增加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而继续保留逆差。这样做的代价则是增加进口成本,加大美国消费者和制造商的负担,原因是中国的出口商品物美价廉,最有竞争力。美国要真想消灭贸易逆差,必须努力使本国总供应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私人储蓄和政府财政结余,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强化经营管理解决美国某些产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做不到这些,就难以缩小逆差,更谈不上消灭逆差。   就中美双边贸易而言,中国同美国之间互补多于竞争。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同美国之间形成两种国际分工,一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分工;另一个是在高技术领域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同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虽然使美方有逆差,但有利于美国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约束,实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美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有利于美国的消费者,所以其性质是互补的、双赢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说明,许多大跨国公司都看中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把中国当做加工基地而扩大对美国出口,使中美贸易逆差加速上升。   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受国内总需求扩张的拉动,我国对国际市场上资源、能源等初级性产品需求迅速增加。这延续了2003年进口迅猛增长的势头,去年以来进口增速一直高于出口增速,只是由于出口量大大高于进口量,所以去年没有出现贸易逆差(去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为255.3亿美元,平均每月为21.275亿美元)。  今年前两月逆差主要源于四大类商品进口大幅增长:一是原油、铁矿砂等初级产品和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原材料产品,二是化工类产品,三是加工贸易出口带动的中间投入品(进口料件)进口,四是我国产业升级所需设备进口。  其二,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使进口贸易额剧增。我国在很多产品种类的国际市场上属于“大买家”,由于我国进口量大增,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大涨。例如,今年1月份铁矿石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超过1倍,虽然我国进口量只增长了36.8%,进口额却大幅增长。  不过,如果未来进口价格过高也会抑制需求,各经济主体对供求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力,价格就会自主回调,贸易关系也将回复正常。   二. 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及利弊分析:  目前的贸易逆差不是由于出口下降,而是由于进口高速增长。由于国内总需求迅猛扩张,导致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剧增。在经济增长主要矛盾从总需求不足转向受供给制约时,贸易逆差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反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目标。  由于2004年我国平均关税水平只下降1%,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影响很小。只要宏观调控得当,即使出现逆差,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也不会太大,也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不过,虽然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因其价格低廉也更容易成为进口国反倾销的对象。因此,出口企业要对不断增长的贸易磨擦保持高度警惕,应提前采取措施防止贸易磨擦制约出口增长。  中美贸易逆差从根本上说是美方的问题,中国对美出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在中国生产的美国公司,但不是说在中国方面没有通过改善进出口结构加以缓解的余地。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表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小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按照美方的统计大约是6:1,按照中方的统计大约是3:1。这同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进口需求激增的现实是不相称的。对此中美双方需要就解决这个问题做出各自努力。   对美方说,关键是改变对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限制。因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则是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美方的比较优势是产品技术含量高,如果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不属于国家安全范围的高技术出口也横加干预,就使美国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这不符合美国公司的利益,也不利于美国的进出口平衡。   从中国方面说,必须把中国大量进口需求的信息使美国商界充分了解,以提高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的兴趣和信心。中国采购团近期赴美,盯住四大目标,电讯、航空、航天、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已经表明现阶段维持稳定的必要性,以及对中国、美国和世界都有利的道理。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增强,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外国投资的大量涌入,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势不可挡,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必将日益增强。在此情况下如何调整汇率形成机制,如何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缓解升值压力也是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政府对出口退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今后在这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中国企业应摈弃低价策略重视行业组织应对贸易争端  鉴于美国解决国内供求平衡问题并非易事,大量增加对中国出口也非一日之功。可以预计,中美贸易逆差仍将是上升趋势。因此贸易摩擦近期也不可能有大的缓解。美国企业要求政府实行对进口激增的安全保障条款,对中国企业实行反倾销法,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发难等事端预期将会增加,中国企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应对准备。   为此中国企业必须加强对美国市场的了解,苦练内功,在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上下工夫。避免单纯追求数量,采用低价取胜的做法。   在应对美国反倾销诉讼上,要熟悉中国加入WTO同各国的协议,在这些协议中本来并没有关于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界定,只是要求在发生诉讼时界定个别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为此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应诉,用事实说话,争取司法部门的有利裁决。   同时中国企业应当通过行业组织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防止相互间为争夺国外市场而进行恶性竞争。维护知识产权是在贸易和投资中有关各方必须履行的义务,中

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情况

4. 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

1.中国工资水平低,劳动力廉价;
2.中国的其他生产资料价格也相对实惠;
3.中国控制人民币汇率,使人民币的当前汇率低于实际价值,从而促进出口;
4.中国的进口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进口困难,进口关税高;此外,中国渴望从美国市场上购买的高科技产品,往往都被华尔街的人把价格吵翻了天;

5. 中美贸易逆差产生原因

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政策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这实质是美国国内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第一、从政策取向来看,目前这种格局是美国在政策上“一放一收”的结果。
第二、从货币地位来看,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全球本位币、美国作为世界最后消费者的必然结果。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是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其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
第三、从储蓄来看,美国贸易失衡是其国内“消费—储蓄”结构失衡的表现。“寅吃卯粮”是美国民众习惯和日常生活的常态,居民储蓄率低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扭转,美国的政府支出也不可能短期内明显压缩。

扩展资料:政策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这实质是美国国内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此外,尽管美国存在巨大的货物贸易逆差,但美国居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又拥有强势货币,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来维持较低通胀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
来自国外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了美国民众实际购买力,提高了底层民众的福利。对美国而言,这是占便宜,而不是吃亏。
参考资料:如何看待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中国经济网

中美贸易逆差产生原因

6. 中美贸易逆差是什么?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经常左右着中美关系的大局,主要涵盖投资、贸易、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2011年一季度,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

扩展资料
成因分析
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国会贸易赤字调查委员会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一个关于贸易逆差成因的调查报告。在他们看来,其成因主要在于美国与其它国家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诸如:其他国家非关税壁垒;外国商品对美国的倾销;外国政府对本国公司的补贴。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3)强调财政赤字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孪生赤字假说”:在巨额财政赤字背景下,货币当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财政赤字融资,因此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升高、外资流入、美元升值,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
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很有说服力,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又与贸易赤字一样逐年扩大,2003财年达3750亿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亿美元,而2005年预计将达到5210亿美元的最高记录。
但是,这难以完全解释美国巨额逆差,因为1989—1992年财政赤字在大幅度扩大,但贸易赤字却在缩小;1993-2000年财政赤字逐年缩小,1998年开始出现“扭亏为盈”,2000年更是出现2370亿美元的高额盈余,但贸易赤字却在逐年扩大。亦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巨额逆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贸易逆差
人民网-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

7. “中美贸易逆差”被夸大了吗?

首先,美国统计高估贸易逆差20%。美国声称其所采取具体措施就是要降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但美方的统计高估了至少20%的中美贸易逆差。根据中国统计,2017年中美之间的逆差是2752亿美元,而非美国宣称的3750亿美元,双方统计相差近1000亿美元。通过中美专门的工作组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了20%左右。

其次,美国对中国服务业的贸易顺差全球第一。2016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高达370亿美元,是美国在全球最大的服务业顺差国,呈逐年扩大态势。

再次,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是导致其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美国一方面限制包括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向中国出口,另一方面限制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到美国投资,此外还领衔瓦森纳协议,声称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禁止向中国出口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及军品。据统计,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水平只要降到对法国的水平,中美贸易逆差就能减少34%。
最后,贸易逆差数据的失真还源于对中间品贸易额的统计。目前全球贸易中大约有80%以上是中间品贸易,而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有超过44%的为“中间产品”,如果去掉中间产品价值,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减半。中国出口给美国的最终产品里面有更多的部分并不是由中国生产,但却被统计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中,被特朗普当成了贸易逆差的靶子来打。

“中美贸易逆差”被夸大了吗?

8. 中国对美国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

一、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是逆差,但在对中国的服务贸易方面却是顺差。二、具体分析:1、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有货物贸易逆差:1)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包括美国在内的外企搬到中国来生产,然后再由中国出口到美国。在这种模式下,即使许多商品在中国并没有产生统计数据中显示的附加值,但在外贸统计上就算作中国的外贸顺差。2)不只对中国,美国对全球贸易长期存在逆差。美国与100多个国家之间都存在贸易逆差。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低储蓄、高消费,本国生产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要进口大量消费品。贸易逆差实质上是美国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3)其实,中美之间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结构的差异,形成中美之间较大数量的贸易顺差,因此结论很明显,中国承担了产业链条上很多国家的顺差转移,这些顺差的最终受益者并非只有中国。2、美国对中国的服务业贸易顺差:美国的服务业贸易顺差,主要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科技优势和金融优势,以及美国先进的商业管理模式。美国科技领先、金融的主导地位以及商业模式的领先和创新,也成为了吸引全球人才和人口流动的中心,所以美国的旅游业的出口顺差也就顺理成章了。虽然计算机通信等新兴技术和服务起源于美国,但是出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在美国的服务贸易中,不仅占据的比例不高,而且处于贸易平衡状态。说明信息产业的低端服务在产业兴起阶段就已经向低成本地区进行转移了。3、所以谁吃亏了:事实上,美方通过大量进口源自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大降低了美国人的消费成本,提升了“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改善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在宏观上也有利于美国抑制通货膨胀。“贸易逆差和利益逆差是两码事,在中美经贸合作中,美方是受益的,美国消费者享受到的实惠看得见。而中国承担了产业链条上很多国家的顺差转移,这些顺差的最终受益者并非只有中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